导读:本文包含了绒毛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拟抑囊助孕汤,先兆流产,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形态
绒毛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周彩霞,贾西彪[1](2019)在《自拟抑囊助孕汤对先兆流产大鼠模型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形态与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拟抑囊助孕汤对先兆流产大鼠模型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形态与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雌性大鼠40只为研究对象,将受孕后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自拟抑囊助孕汤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自拟抑囊助孕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高低剂量组灌胃自拟抑囊助孕汤,HE染色子宫切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孕酮和HCG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蜕膜组织大部分蜕膜细胞排列、形态、血管数量、细胞核等形态差于对照组(P<0.05),高低剂量组大鼠子宫蜕膜组织大部分蜕膜细胞排列、形态、血管数量、细胞核等形态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子宫蜕膜组织形态优于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孕酮和HC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流产率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血清孕酮和HCG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流产率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孕酮和HCG水平高于低剂量组,流产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抑囊助孕汤可明显改善先兆流产大鼠模型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形态,升高血清孕酮和HCG水平,降低流产率。(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马闯,刘子敬,侯澄辉,张瑞芳,龙鸿[2](2019)在《混合盐胁迫对二倍体刺槐和绒毛白蜡根系形态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倍体刺槐和绒毛白蜡幼苗为材料,配制NaCl和Na_2CO_3混合盐梯度,比较2种植物根系生物量和形态差异,测定根系保护酶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探讨盐碱胁迫对植物根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盐碱胁迫(80 mmol·L~(-1)盐浓度)促进二倍体刺槐根系生物量、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增加,而抑制绒毛白蜡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2)绒毛白蜡根系SOD活性对低混合盐浓度敏感,而二倍体刺槐根系SOD活性在高盐浓度下显着上升;2种植物根系POD活性在低盐浓度下最大,CAT活性在240~320 mmol·L~(-1)盐浓度下达到峰值;3)二倍体刺槐根系中MDA含量高峰值出现在低盐浓度下,绒毛白蜡则出现在240 mmol·L~(-1)浓度;随着混合盐浓度增加,二倍体刺槐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绒毛白蜡则先升高后降低;4)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2种植物根系主要形态指标间存在物种间差异,混合盐胁迫对根系形态和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在盐碱胁迫下,二倍体刺槐和绒毛白蜡根系表现出适应性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瑞媛,郭金兰,孟艳琴,米晓民,柴霞[3](2019)在《纳米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绒毛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纳米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共进行3个试验,试验1收集8头断奶后7 d仔猪的回肠内容物,在体外37℃条件下分别添加0、20、40和80μg/kg纳米银,孵育4 h。结果显示,随着纳米银添加水平的升高,回肠内容物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含量显着线性降低(P <0.05),但对乳酸杆菌比例无显着影响(P> 0.05)。试验2分为3个组,每组10头21 d断奶的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20和40 mg/kg纳米银,结果发现随着纳米银添加水平的升高,断奶后2周仔猪的日增重表现为显着线性升高(P <0.05),同时回肠大肠杆菌含量有显着线性降低的趋势(P=0.07),显着降低了细菌总量和奇异菌属含量(P <0.05)。20 mg/kg纳米银组产气荚膜杆菌与梭菌比例最低(P <0.05)。试验3分为3组,每组选择10头21 d断奶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20和40 mg/kg纳米银,结果发现,日粮纳米银添加水平对仔猪断奶后前两周绒毛形态无显着影响(P> 0.05),而隐窝深度有降低趋势(P=0.08)。20 mg/kg纳米银组仔猪在断奶前两周表现为最高(P <0.05),之后随着纳米银添加水平的升高在3~4周显着降低(P <0.05),料比显着升高(P <0.05)。日粮添加低剂量的纳米银可以改善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适宜添加水平为20~40 mg/kg。(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10期)
龚胜,邓树勇,甘凌秀[4](2019)在《不同水平的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对肉鸡生长性能、粪微生物菌群及绒毛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粪微生物菌群、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小肠绒毛形态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一致的1日龄AA肉鸡576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80 mg/kg新霉素,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0.3%、0.4和0.5%不同水平的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显示:0.4%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较对照组、0.1%、0.3%和0.5%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显着提高了42 d肉鸡末重、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P <0.05),0.1%和0.3%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较0.4%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显着提高了肉鸡饲料转化率(P <0.05)。对照组较各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显着提高了粪中大肠杆菌含量(P <0.05),与0.4%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相比,对照组、0.1%、0.2%和0.5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显着降低了粪中乙酸含量(P <0.05),0.1%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较0.3%、0.4%和0.5%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显着提高了粪中丁酸含量(P <0.05)。0.4%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最高,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0.4%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 <0.05),0.2%和0.3%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着高于对照组、0.1%和0.5%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P <0.05),0.2%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空肠绒毛高度显着高于对照组、0.1%和0.5%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P <0.05)。0.1%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回肠绒毛高度最高(P <0.05)。对照组和0.1%组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显着高于0.4%和0.5%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组(P <0.05),但对照组回肠隐窝深度最低(P <0.05)。结论 :日粮添加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可以改善肉鸡生长性能,降低粪中大肠杆菌含量,提高小肠绒毛高度和粪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其中日粮添加0.2%和0.4%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对肉鸡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绒毛高度的影响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04期)
赵姝娴,贾俊涛,赵宇飞[5](2018)在《枯草芽孢杆菌和菊粉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绒毛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选择产蛋率一致的63周龄海兰褐壳蛋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试验设计4种日粮,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处理1组在对照组日粮中添加1 g/kg枯草芽孢杆菌,处理2组在对照组日粮中添加1 g/kg菊粉,处理3组在对照组日粮中添加0.5 g/kg枯草芽孢杆菌+0.5 g/kg菊粉,试验共进行13周,包括1周的预饲期。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蛋壳重量显着提高,料蛋比显着降低(P <0.05);对照组蛋壳厚度、密度和平均蛋重最低(P <0.05),破蛋率最高(P <0.05)。对照组粪钙排泄量最高(P <0.05),但沉积量最低(P <0.05);处理3组较其他叁组显着提高了胫骨密度和胫骨钙含量(P <0.05);处理3组较对照组粪、十二指肠和盲肠内容物pH显着降低(P <0.05)。对照组较处理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着降低(P <0.05)。对照组较处理组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大肠杆菌含量显着提高(P <0.05),但显着降低了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P <0.05)。结论 :产蛋后期蛋鸡日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生产性能改善效果最好,而添加菊粉对蛋品质改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8年24期)
高昆,刘月琴,张英杰,李闰婷,王康[6](2018)在《燕山绒山羊不同绒毛形态鳞片层结构和皮质细胞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分析燕山绒山羊穗状弯曲型和直绒型羊绒纤维鳞片层结构特征和正、副皮质细胞分布。选取饲养管理相同、生理状态一致的20kg左右燕山绒山羊母羔60只,穗状弯曲型和直绒型绒山羊各30只,在羊绒脱绒时(4月份)采集试验羊的羊绒。用1%亚甲基蓝染液对羊绒皮质细胞进行染色以区分正、副皮质细胞的排列分布。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绒毛类型的鳞片结构差异,统计鳞片翘角度数、鳞片密度、鳞片高度、鳞片厚度。结果表明,穗状绒和直绒正、副皮质细胞均呈双边分布,正皮质细胞在卷曲波形的外侧,副皮质细胞在卷曲波的内侧,穗状型和直绒型羊绒正、副皮质细胞比例分别为1.9∶1和1∶1.4;穗状绒型与直绒型的鳞片翘角度数、鳞片密度、鳞片高度差异不显着(P>0.05),穗状绒型的鳞片厚度显着低于直绒型(P<0.05),穗状绒型和直绒型的鳞片厚度是否会影响羊绒手感的光滑度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研究结果提示,正、副皮质细胞含量改变可能是造成穗状羊绒发生弯曲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高昆[7](2018)在《不同绒毛形态燕山绒山羊产绒性能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燕山绒山羊是以本地土种羊为基础,经过30年多年的选育,形成的一个绒肉兼用型绒山羊新类群。燕山绒山羊的绒毛形态除了普通直绒型(以下称直绒型)以外,还存在特殊的穗状弯曲型(以下称穗状绒型)山羊绒。饲养者更加偏爱穗状绒毛型绒山羊,为此对直绒型和穗绒型不同毛被类型的绒山羊产绒性能差异和发生穗状弯曲的原因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试验选取20kg左右饲养管理相同、生理状态一致、燕山绒山羊母羔80只,随机选取其中10只为穗状绒型羊绒,10只为直绒型羊绒,分别于羊绒生长停滞期(3月份)、羊绒脱落期(4月份)和羊绒萌发期(6月份)采集试验羊的皮肤样品,用Sacpic染色法制备皮肤毛囊组织切片,分析不同绒毛形态绒山羊在毛囊结构上的差异,另外,两种类型的绒毛各30只在羊绒开始脱落时抓绒测定产绒量及羊绒品质。选取穗状绒型和直绒型各3只羊的羊绒样本,用1%亚甲基蓝染液对羊绒皮质细胞进行染色以区分正、副皮质细胞的排列分布。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绒毛类型的表面鳞片结构差异,统计鳞片翘角度数,鳞片密度、鳞片高度、鳞片厚度。随机选取直绒型和穗状绒型燕山绒山羊各20只皮肤样品,对TGFα和KRT7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多态性。并对TGFα和KRT7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穗状绒型绒山羊产绒量极显着高于直绒型绒山羊(P<0.01),羊绒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显着高于直绒型绒山羊(P<0.05),而细度显着小于直绒型绒山羊(P<0.05)。穗状绒型和直绒型绒山羊的表皮厚度、初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密度、S/P、初级毛囊活性率、次级毛囊活性率、初级毛囊深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穗状绒型的真皮厚度、次级毛囊深度显着大于直绒型绒山羊(P<0.05)。染色结果显示穗状绒和直绒正、副皮质细胞均呈双边分布,其中正皮质细胞位于卷曲波的外侧,副皮质细胞位于卷曲波的内侧。穗状绒型羊绒正、副皮质细胞比例约为1.9:1,直绒型羊绒正、副皮质细胞比例约为1:1.4;穗状绒型与直绒型的鳞片翘角度数、鳞片密度、鳞片高度、差异不显着(P>0.05);穗状绒型的鳞片厚度显着低于直绒型(P<0.05)。正、副皮质细胞含量改变可能是造成穗状羊绒发生弯曲的原因之一,伴随着穗状型羊绒变细其鳞片厚度也相应变薄。对穗状绒型和直绒型克隆测序结果显示TGFα基因的CDS区第95-97位点存在CAG碱基的缺失,相应的氨基酸为丙氨酸的缺失。KRT71基因存在6个突变位点,其中C 229 A、G 231 A、T 594 C、C 885 A和G1419 A为同义突变,第1536位点存在A碱基的插入突变,对应的氨基酸(丝氨酸)S 514 L(亮氨酸),同时发生移码突变,相应的突变点之后的11个氨基酸都发生了改变。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穗状绒型TGFα和KRT71基因的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的改变,从而可能使得穗状绒型燕山绒山羊被毛发生穗状弯曲。综上所述,穗状绒型燕山绒山羊的产绒性能优于直绒型,其中正、副皮质细胞排列改变和基因突变可能是穗状绒型燕山绒山羊绒毛发生弯曲的原因之一。另外,TGFα和KRT71基因存在的多态性位点可能是调控羊绒形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探索羊绒发生穗状弯曲的原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28)
马艳芳,王晓琴,唐湘华,王功伍[8](2018)在《魔芋低聚甘露糖对小鼠肠绒毛形态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魔芋低聚甘露糖(Konjac mannose oligosaccharides,KMOS)对小鼠肠绒毛形态及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取健康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1次,每次灌胃KMOS生理盐水溶液0.2mL,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650、1 400、3 000和6 500mg/kg.连续灌胃30d后处死小鼠,取其回肠和盲肠段,光镜测量肠绒毛直径和高度,并测定其胸腺和脾脏指数.结果表明,各组动物体重相较给药前均显着提高(P<0.05),但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650、1 400和3 000mg/kg组肠绒毛直径和高度无明显改变(P>0.05),6 500mg/kg组回肠绒毛直径和高度(P<0.01)显着增加,盲肠绒毛直径也有增加趋势(P=0.061);同时,1 400、3 000和6 500mg/kg组小鼠的脾脏指数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以上结果说明KMOS可促进小鼠回肠和盲肠绒毛生长,并增强其外周免疫器官功能.(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高雅松,王健,卫佳丽,陈默,宋慧[9](2017)在《金针菇菇脚对肉鸡小肠绒毛形态及黏膜免疫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金针菇菇脚(Flammulina velutipes stembase,FVS)对肉鸡小肠绒毛形态和黏膜免疫指标的影响,将4 5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7个重复,饲喂至43 d。分别于22、43 d测定肉鸡小肠绒毛高度(villous height,V)、隐窝深度(crypt depth,C)、IL-2、IL-4和S-IgA含量。结果显示,FVS可提高肉鸡小肠V/C和小肠黏膜IL-2、IL-4和S-IgA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唐丽颖[10](2017)在《睡眠缺乏小鼠通过脂质代谢异常破坏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形态诱发干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理状态下睡眠缺乏小鼠诱发干眼的机制。方法:以水上支架站立法建立睡眠缺乏(SD)小鼠模型,18g-20g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5天SD组(SD5D组)、10天SD组(SD 10D组)、非诺贝特处理组(Feno组)、0.1%DMSO对照组(DMSO组)。Feno和DMSO组于造模后第6天分别用10μL 200μM非诺贝特和0.1%DMSO滴眼,每天3次。5天SD组于第5天,其余组于第10天进行泪液分泌测定、OGD和PAS染色等干眼临床指标的检测,并取角膜组织进行RNA和蛋白的提取、冰冻和石蜡切片及扫描电镜样本的制备。以免疫组化、qRT-PCR和蛋白印迹检测角膜PPARα脂质代谢酶和TRPV6的表达;HE染色检测角膜、泪腺及睑板腺的变化;扫描电镜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形态;油红O染色检测角膜及睑板腺脂质的积聚。以PPARα-/-小鼠佐证PPARα缺乏对上述检测指标的影响。以非诺贝特处理原代培养的角膜上皮组织测定PPARα表达的增加对具有调节微绒毛形成作用的TRPV6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SD组小鼠的泪液分泌测定和OGD结果持续加重;角膜出现脂质代谢障碍,表现为脂质代谢酶减少及角膜脂质积聚;PPARα和TRPV6的表达减少,角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密度减少,形态异常;睑板腺无明显异常,但泪腺肥大和结膜杯状细胞增多。PPARα-/-小鼠检测结果与SD组小鼠相一致。非诺贝特局部应用能通过促进SD组小鼠角膜PPARα的表达显著改善角膜脂质代谢,并促进TRPV6的表达及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形成。非诺贝特处理原代培养的角膜上皮组织结果也证实,非诺贝特能通过促进PPARα的表达上调TRPV6的表达。结论:生理状态下,睡眠缺乏可在不破坏泪腺、杯状细胞和睑板腺功能的情况下,通过抑制小鼠角膜上皮细胞PPARα的表达,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和TRPV6的表达下调,从而破坏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形态而诱发干眼。(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绒毛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二倍体刺槐和绒毛白蜡幼苗为材料,配制NaCl和Na_2CO_3混合盐梯度,比较2种植物根系生物量和形态差异,测定根系保护酶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探讨盐碱胁迫对植物根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盐碱胁迫(80 mmol·L~(-1)盐浓度)促进二倍体刺槐根系生物量、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增加,而抑制绒毛白蜡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2)绒毛白蜡根系SOD活性对低混合盐浓度敏感,而二倍体刺槐根系SOD活性在高盐浓度下显着上升;2种植物根系POD活性在低盐浓度下最大,CAT活性在240~320 mmol·L~(-1)盐浓度下达到峰值;3)二倍体刺槐根系中MDA含量高峰值出现在低盐浓度下,绒毛白蜡则出现在240 mmol·L~(-1)浓度;随着混合盐浓度增加,二倍体刺槐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绒毛白蜡则先升高后降低;4)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2种植物根系主要形态指标间存在物种间差异,混合盐胁迫对根系形态和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在盐碱胁迫下,二倍体刺槐和绒毛白蜡根系表现出适应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绒毛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周彩霞,贾西彪.自拟抑囊助孕汤对先兆流产大鼠模型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形态与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影响[J].四川中医.2019
[2].马闯,刘子敬,侯澄辉,张瑞芳,龙鸿.混合盐胁迫对二倍体刺槐和绒毛白蜡根系形态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3].赵瑞媛,郭金兰,孟艳琴,米晓民,柴霞.纳米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绒毛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4].龚胜,邓树勇,甘凌秀.不同水平的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对肉鸡生长性能、粪微生物菌群及绒毛形态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5].赵姝娴,贾俊涛,赵宇飞.枯草芽孢杆菌和菊粉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绒毛形态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8
[6].高昆,刘月琴,张英杰,李闰婷,王康.燕山绒山羊不同绒毛形态鳞片层结构和皮质细胞分布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8
[7].高昆.不同绒毛形态燕山绒山羊产绒性能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8
[8].马艳芳,王晓琴,唐湘华,王功伍.魔芋低聚甘露糖对小鼠肠绒毛形态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高雅松,王健,卫佳丽,陈默,宋慧.金针菇菇脚对肉鸡小肠绒毛形态及黏膜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17
[10].唐丽颖.睡眠缺乏小鼠通过脂质代谢异常破坏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形态诱发干眼[D].厦门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