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传输线论文-曾媛媛

差分传输线论文-曾媛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差分传输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差分信号,传输线,信号完整性,IBIS模型

差分传输线论文文献综述

曾媛媛[1](2017)在《基于LVDS的差分传输线信号完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钟频率的提高以及数据上升沿时间的缩短使得传统的单端传输线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高速信号传输常常采用差分互连形式,LVDS差分传输线作为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线被广泛应用于当今众多通信设备。随着硬件系统向高速度、高集成度、低电压、低功耗趋势的发展,高速差分互连也面临着串扰、反射以及电源噪声等众多问题和挑战,所以研究差分互连的信号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论文的总体研究思路为,首先进行无源链路和有源驱动器建模仿真,然后针对实习公司一款手机电路板设计LVDS布线并进行信号、电源完整性仿真分析。对于无源链路,论文重点研究了差分带状线和差分回流地过孔,利用ADS软件建立了差分带状线模型,利用HFSS软件建立了过孔模型,通过建模仿真分析了差分带状线的不等长、耦合特性、差分对间距和差分线长度等因素对SI的影响,并着重研究了回流地过孔的数量和结构排布对SI的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差分布线的一般设计规则,可指导LVDS实例布线设计。针对有源驱动器模型,论文首先分析了LVDS驱动器Spice仿真结果,并基于LVDS驱动器的Spice模型产生了其IBIS模型,通过与Spice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准确性。最后,论文设计了一个实际PCB板的LVDS布线。考虑到电源的非理想性,论文提出了差分信号、电源协同仿真分析方法,并基于此方法对该PCB进行了SI/PI协同仿真研究和分析。论文的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去耦电容优化电源网络达到了降低电源噪声、减小SI问题的目的,最终设计满足要求。本文对LVDS差分互连的研究结果,可为系统中其他差分布线设计(如USB,MIPI等)提供参考,而且论文提出的差分信号、电源协同仿真技术以及分析方法还可应用到任何的高速互连研究中。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实际高速串行互连信号、电源完整性研究等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郭欣[2](2016)在《基于混合传输线结构的多层平面差分滤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微波通信系统高度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微波平面电路向多层结构、多种传输线结构的方向发展,而层间垂直过渡结构设计是多层电路设计中关键问题;另一方面,高密度的物理布局导致器件间存在严重的电磁干扰,具有抑制共模噪声功能的差分滤波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针对多层平面微波通信系统,对基于混合传输线结构的层间过渡结构和具有固有共模抑制特性的差分滤波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激励槽线多模谐振特性的方法,并用于设计微带线-槽线-微带线宽带垂直过渡结构;提出了使用多模宽带理论和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综合设计方法设计该种垂直过渡结构。设计并加工了基于单个/两个多模槽线谐振器的宽带垂直过渡结构,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模过渡结构有很宽的工作带宽和良好的带内平坦度,也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2.提出了两个由差分馈电结构激励多模槽线谐振器构成的差分宽带滤波器及其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综合设计方法。该种滤波器在共模时凭借馈电结构中存在的电场不匹配现象呈现抑制特性,而在差模时可使用有偏移位移的激励方法激励槽线的多个谐振模式以实现宽带带通特性。设计并加工了这两个差分滤波器,验证了所提出的宽带多模理论的正确性和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差分滤波器可实现的差模相对带宽范围约为100%-140%。3.提出了一种微带枝节加载槽线谐振器和使用该种谐振器实现差分宽带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混合传输线结构的谐振器本身具有共模抑制特性,无需特别使用差分馈电结构;使用一般的平行耦合馈电结构后,谐振器在差模下呈现出适用于宽带带通响应的谐振频率分布特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差分滤波器具有宽通带、低插损、良好的带内平坦度、简单的设计方法等优点。可实现的差模相对带宽范围约为67%-94%。4.为了实现差分双模双通带滤波器,提出了根据单端谐振器原型获得混合多模谐振器的普适性方法,所设计的谐振器本身具有共模抑制特性。采用该方法具体设计了一个可以分别实现差模宽带、双模双通带响应的谐振器与相应的差分滤波器。仿真和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针对多模谐振器结构的差分滤波器在差模相对带宽<70%的应用上的不足,提出了两种基于耦合谐振器结构的具有固有共模抑制特性的差分滤波器:(1)基于半波长槽线谐振器、串联感性耦合结构、使用差分馈电结构的叁阶差分滤波器。仿真和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滤波器带内插损低、一次谐波被抑制;(2)使用适用于双宽带响应的微带枝节加载平行槽线耦合结构、差分馈电结构的耦合差分双宽带滤波器。仿真和测试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双宽带耦合结构和相应双宽带滤波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胡榕,崔翔,陈维江,张卫东[3](2015)在《一种电磁场-传输线组合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的传输结构主要由均匀传输线结构和叁维非传输线结构组成,为了准确高效地计算GIS设备中开关操作产生的快速瞬态过电压(VFTO),提出了一种电磁场-传输线组合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3D-1D FDTD),即分别采用叁维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和均匀传输线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GIS设备的叁维非传输线结构和均匀传输线结构进行建模和时域计算。讨论了衔接电磁场与传输线的耦合边界条件和计算迭代格式的稳定条件,并以一段GIS设备长直管母线为例,计算了不同位置的瞬态电压和瞬态电流,将计算结果与纯一维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胡雪姣[4](2015)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多导体传输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增长,电子技术逐渐占据了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人们对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多,使得电路系统逐步趋于小型化和高精度。而时钟频率的提高,也使得传输线上的串扰和失真问题越来越严重。传输线作为信号连接线,必须考虑它的分布参数对信号性能的影响,因而研究传输线上信号的传播性能已成为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多导体传输线方程、传输线上信号的串扰和反射现象以及时域有限差分法的计算原理。然后对叁种不同类型的传输线进行了建模,并应用FDTD算法得到了瞬态响应的迭代差分公式,对每类传输线的瞬态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FDTD法的端接非线性负载的不等长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算法。对该算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并应用该算法,仿真分析了不同激励下端接非线性负载的传输线瞬态响应,根据瞬态响应变化曲线,分析了传输线的传输性能。最后对瞬态响应曲线随参数的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避免波形抖动,保证信号完整性的方法,为传输线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3-15)

巩稼民,侯斌,杨祎[5](2015)在《高速差分传输线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印制电路板设计中存在的差分线反射问题,设计一种参数设计完全对称与传统端接相结合的差分传输线拓扑结构。依据差分线理论,得到差分线的设计参数,量化分析了主芯片TI8168与内存芯片DDR3互连中时钟信号差分传输的端接方法和端接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可抑制差分信号的反射和差分信号引起的共模信号的反射,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于世龙,李文兴,杜志雄,韩东方[6](2015)在《微带耦合差分传输线远端噪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奇模传播速度与偶模传播速度对微带耦合差分传输线远端噪声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论证奇模传播速度与偶模传播速度的不同步是产生微带耦合差分传输线远端噪声的根本原因。利用Mentor Graphics公司的Hyper Lynx传输线仿真软件建立模型。通过修改微带传输线的长度,修改IBIS模型的上升下降时间来分析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时延差与频率对微带传输线远端噪声的影响。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微带耦合差分传输线的远端噪声可以看做延迟的共模信号分量与差分信号分量的和。(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高印寒,王天皓,杨开宇,张俊东,金宇[7](2014)在《基于通量分裂的一阶迎风差分格式在传输线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阶偏微分方程组将属于一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的多导体传输线方程变换为一阶线性常系数方程组,应用偏微分方程的特征线构造该方程组的一阶迎风格式,将一阶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进行通量分裂,结合阻性负载的边界条件,计算出传输线的瞬态响应。最后通过仿真将本文计算结果与利用具有二阶精度的传统时域有限差分(FDTD)格式和LaxWendroff格式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克服了传统FDTD格式和LaxWendroff格式在间断解处的非物理振荡,同时还具有简单稳定,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吴高飞[8](2013)在《差分微带天线设计及其传输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全集成射频前端产品的需要。集成射频前端通常采用差分技术实现,作为射频前端的关键部件之一,大多数天线设计为单端口器件,差分天线改变了传统天线的设计方法,直接把差分信号馈入到天线的两个端口,为设计高集成的射频前端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当前无线通讯设备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天线越来越多的与其他通信设备集成在一起,而为了保证无线通讯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须考虑电磁兼容的问题,考虑天线的辐射影响,这就需要对天线进行数值分析。天线数值分析就是是求解天线在其周围空间建立的电磁场。分析天线的方法有叁种:传输线法、空腔模型和积分方程法,而其中传输线法最为简单,在工程上也常用传输线法来解决问题,利用传输线理论建立天线的传输线模型,能够从天线辐射的物理意义上了解其基本的电参数。本文主要研究了单频段差分微带天线和层迭式小型化差分双频微带天线的传输线模型。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差分微带天线和传输线模型的研究现状、表征天线性能的几个重要参数,及微带天线常用分析方法。其次,提出了一种小型化单频段差分微带天线。在微带贴片对称的位置上开了两个凹型槽,改变了贴片电流的路径,增加了电流的有效路径,等效加长了贴片的长度,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天线采用同轴探针馈电,工作在2.39GHz。最后,设计了工作在2.4GHz和5.2GHz的层迭式小型化差分双频微带天线,并建立了其传输线模型。差分双频微带天线的半波长辐射贴片分布在上、下两层介质基板上,通过垂直过孔连接上、下层贴片,实现了微带天线小型化的目的;差分双频微带天线的上层贴片尺寸决定高频,上层贴片与下层贴片尺寸共同决定低频,实现了双频段谐振。传输线模型中将每段贴片都等效为一段传输线,传输线开路端等效为辐射缝隙,连接层迭贴片的过孔等效成并联的电阻、电容、电感。重点计算了上下层贴片之间的电磁耦合,导出了过孔的导纳计算公式。为了进一步验证了传输线模型的有效性,设计了工作在3.5GHz和5.8GHz的差分双频微带天线,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3-06-01)

王为,覃宇建,刘培国,周东明[9](2012)在《基于高阶时域有限差分法与改进节点分析法混合求解复杂传输线网络瞬态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一种用于求解复杂传输线网络瞬态响应的新型混合算法。通过构建混合单端口网络模型将传输线分布参数系统与集总电路分开,分别采用高阶FDTD(2,4)与改进节点电压分析法(MNA)分析传输线与端口电路瞬态响应。与以往暂态分析方法相比,高阶FDTD(2,4)的低数值色散特性,使得求解传输线时可采用粗网格离散,能方便处理电长度较长的传输线。同时直接采用电路分析方法求解端口电路,能够获取电路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波过程。通过几组数值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石洪华,岳曾敬[10](2012)在《高速差分传输线的电磁辐射分析与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差分传输线的电磁辐射,改善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特性,在分析传输线及电磁辐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频谱仪和EMSCAN等测试仪器,对标准SATA 2.0传输线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并分析此高速串行差分线的电磁辐射测试结果,得出减小差分传输线电磁辐射的方法。该研究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2年10期)

差分传输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微波通信系统高度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微波平面电路向多层结构、多种传输线结构的方向发展,而层间垂直过渡结构设计是多层电路设计中关键问题;另一方面,高密度的物理布局导致器件间存在严重的电磁干扰,具有抑制共模噪声功能的差分滤波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针对多层平面微波通信系统,对基于混合传输线结构的层间过渡结构和具有固有共模抑制特性的差分滤波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激励槽线多模谐振特性的方法,并用于设计微带线-槽线-微带线宽带垂直过渡结构;提出了使用多模宽带理论和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综合设计方法设计该种垂直过渡结构。设计并加工了基于单个/两个多模槽线谐振器的宽带垂直过渡结构,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模过渡结构有很宽的工作带宽和良好的带内平坦度,也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2.提出了两个由差分馈电结构激励多模槽线谐振器构成的差分宽带滤波器及其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综合设计方法。该种滤波器在共模时凭借馈电结构中存在的电场不匹配现象呈现抑制特性,而在差模时可使用有偏移位移的激励方法激励槽线的多个谐振模式以实现宽带带通特性。设计并加工了这两个差分滤波器,验证了所提出的宽带多模理论的正确性和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差分滤波器可实现的差模相对带宽范围约为100%-140%。3.提出了一种微带枝节加载槽线谐振器和使用该种谐振器实现差分宽带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混合传输线结构的谐振器本身具有共模抑制特性,无需特别使用差分馈电结构;使用一般的平行耦合馈电结构后,谐振器在差模下呈现出适用于宽带带通响应的谐振频率分布特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差分滤波器具有宽通带、低插损、良好的带内平坦度、简单的设计方法等优点。可实现的差模相对带宽范围约为67%-94%。4.为了实现差分双模双通带滤波器,提出了根据单端谐振器原型获得混合多模谐振器的普适性方法,所设计的谐振器本身具有共模抑制特性。采用该方法具体设计了一个可以分别实现差模宽带、双模双通带响应的谐振器与相应的差分滤波器。仿真和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针对多模谐振器结构的差分滤波器在差模相对带宽<70%的应用上的不足,提出了两种基于耦合谐振器结构的具有固有共模抑制特性的差分滤波器:(1)基于半波长槽线谐振器、串联感性耦合结构、使用差分馈电结构的叁阶差分滤波器。仿真和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滤波器带内插损低、一次谐波被抑制;(2)使用适用于双宽带响应的微带枝节加载平行槽线耦合结构、差分馈电结构的耦合差分双宽带滤波器。仿真和测试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双宽带耦合结构和相应双宽带滤波器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分传输线论文参考文献

[1].曾媛媛.基于LVDS的差分传输线信号完整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2].郭欣.基于混合传输线结构的多层平面差分滤波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3].胡榕,崔翔,陈维江,张卫东.一种电磁场-传输线组合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胡雪姣.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多导体传输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5].巩稼民,侯斌,杨祎.高速差分传输线的设计[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5

[6].于世龙,李文兴,杜志雄,韩东方.微带耦合差分传输线远端噪声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5

[7].高印寒,王天皓,杨开宇,张俊东,金宇.基于通量分裂的一阶迎风差分格式在传输线分析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

[8].吴高飞.差分微带天线设计及其传输线模型研究[D].山西大学.2013

[9].王为,覃宇建,刘培国,周东明.基于高阶时域有限差分法与改进节点分析法混合求解复杂传输线网络瞬态响应[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

[10].石洪华,岳曾敬.高速差分传输线的电磁辐射分析与测试[J].兵工自动化.2012

标签:;  ;  ;  ;  

差分传输线论文-曾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