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参与率论文-贺苗苗

劳动参与率论文-贺苗苗

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参与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劳动参与率,适龄潜在劳动力,女性劳动权益

劳动参与率论文文献综述

贺苗苗[1](2019)在《提高滨海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促进女性就业,是激发就业市场活力,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调查方法,分析反映滨海新区当前女性就业现状,并针对如何提高滨海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天津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詹思佳[2](2019)在《女性就业,顾家成了“绊脚石”》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15日,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对银川市月度劳动力调查资料显示,今年6月,银川市共抽选调查样本1014户,调查总人数为2735人。其中,16岁以上人口为2196人,男性1093人,女性1103人;调查劳动力就业人口为1408人,男性779人(本文来源于《银川日报》期刊2019-07-16)

王芳[3](2019)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和人力资本丰裕程度,会对一国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而劳动参与率是决定一国短期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该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从经验上看,各国的男性劳动参与率相差不大,影响因素也趋同;女性劳动参与率则呈现较大的差别,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以,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受到社会更广泛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习俗各异,具体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相差较大,导致女性劳动参与率也存在较大差异。“一带一路”倡议的主旨是互联互通,打造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共同体,全面提升沿线国家经济开放程度,而劳动力市场是各国展开经济合作的基石,由于男性劳动力市场结构相对稳定,而女性劳动供给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所以研究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基于199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依据人文地理特征及自然因素构造工具变量,解决了经济开放度和人均GDP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开放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呈正向相关关系,经济开放度每提高1%,会提升沿线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3.32%;人均GDP与沿线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遵循U型曲线变化关系,在曲线左端,女性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反向相关,人均GDP的不断提升会带来女性劳动参与率的逐渐下降,随着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女性劳动参与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同时,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女性预期寿命、总生育率、男女受教育平等程度、社会风俗习惯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对沿线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建议各国政府要通过秉持开放促发展的理念,积极培育各国对外开放新优势;提升女性劳动力资源素质,统筹劳动力资源开发;强化政策引导,帮助加快社会观念的革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男性照料家庭的责任感等方式提升沿线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陈鸿玙[4](2019)在《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的经济增长总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然而劳动力的供给和参与又是人力资源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在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劳动参与率作为衡量参与劳动市场这一社会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却在中国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女性是生育行为的承担者,不仅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在传统观念里也是幼儿抚育以及老人看护的主体力量,受到文化传统、教育水平、婚姻、生育、家庭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出现女性劳动的参与选择比男性更为复杂这一局面。女性参与劳动市场有助于提升自身在家庭以及社会的地位,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研究女性劳动参与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从人力资本、收入水平、生育以及婚姻状况来研究女性劳动参与率,与此同时结合中国国情,考虑到国家愈发重视社会福利,增加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研究,从国家和各省市两个层面分别选取了出生率、总和生育率、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水平、总抚养比、离婚率、城镇化率、女性高等受教育占比以及GDP作为衡量上述因素的指标。尝试分层次多维度地去研究我国女性的就业情况。基于全国整体的1990年至2016年27年的时间维度女性就业数据以及全国31个省从2006年到2016年11年的面板维度女性就业数据,利用stata14以及SPSS23等统计软件对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全国数据进行极大似然估计ML回归方法,而各省份数据则是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在各省的研究中还采用了层次聚类分析法,基于女性劳动参与率、出生率以及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水平这叁个指标对于各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进行了分类整理,将相似地区进行归类,进行了中东西部以及聚类地区的回归分析。最终发现女性劳动参与率主要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因素有关,并且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与出生率、总和生育率呈现反比关系,与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水平、总抚养比、离婚率呈现正比关系。同时基于研究还能发现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发展趋势满足U-shape图,女性劳动参与率会随着人均GDP先减少后逐渐增加,当人均GDP达到108.633千元/人时,女性劳动参与率处于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增加。而目前中国尚且处于经济发展,农业依旧是主导地位的阶段。因此女性劳动的参与率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因此未来短期的发展趋势依旧处于下降趋势,等到经济发展到瓶颈阶段逐渐放缓平稳发展时,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就会随之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了。最后对于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合理建议,为了实现女性劳动参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缓解女性就业压力,需要兼顾女性自身、家庭以及社会各个层面从而采取政策措施进行完善和发展:一方面要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福利水平;另一方面还要集中精力提升女性人力资本的积累,积极转变女性就业观念,采取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女性自身就业问题,从实质上提升女性社会地位,而且还能将幼儿教育以及老人赡养都得到了妥善处理,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提升人民总体生活幸福指数。(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洁宇[5](2019)在《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劳动参与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文明状况的重要指标,建国以来,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始终在世界排名靠前。然而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控制人口规模的过度扩张,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新出生人口规模的缩减导致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已经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这其中,我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在市场化生产的浪潮中逐年降低,下降幅度甚至远超过男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幅度,这一现象引起了劳动就业部门的关注。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劳动年龄内的女性劳动力占据适龄劳动力的48%,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从而解放女性生产力,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象征,还可以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为未来的女性劳动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家庭、个人叁个层面分析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消除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实证采用2006至2016年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叁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论证。为了解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现状,本文从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总体情况,分地区情况,分产业情况以及分年龄情况、分受教育程度五个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然后在分析现状和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家庭和个人层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因素以及影响机制。其次,根据现状分析以及理论分析的结果,本文选取了八个影响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因素,分别是:贸易开放度、第叁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离婚率、抚养比、生育率、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健康预期。利用2006-2016中国的省际数据构建东、中、西部面板模型,并加入男性劳动参与率及相关解释变量作为对照组,以观测同一因素的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及性别差异。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劳动参与率更容易受到离婚率、抚养比、生育率等家庭因素的影响,健康预期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第叁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以及贸易开放度对于经济发展不同地区的影响并不一致。本文根据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尽管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可以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的因素,并提出建议:从宏观经济层面,应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就业保障制度;从家庭保障层面来看,应完善生育保障制度,加强妇女在家庭婚姻中的法律保护;从劳动者个人的发展层面来看,应推进教育培训的普及与发展。(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铁瑛[6](2019)在《城市劳动参与率变迁与中国加工贸易升级——基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关注人口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加工贸易升级问题,探讨了城市劳动供给对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人口结构转型因素对加工贸易升级具有重要的解释力,城市劳动参与率下降显着促进了加工贸易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高。这一促进作用随着用工成本的上升而逐步弱化,即人口结构影响的用工成本渠道,同时也随着人力资本水平提升而逐步弱化,即人口结构影响的人力资本渠道。拓展性研究还发现,劳动参与率下降所引致的加工贸易升级主要是通过"优胜劣汰"的选择效应来实现的;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随着劳动供给绝对量的下降,人口流动所造成的局部地区劳动力相对充沛也不能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劳动供给下降对劳动需求更高、加工贸易出口占比更大的行业的不利作用更强。本文的结论表明,面对人口结构渐趋老龄化的不利冲击,通过提升劳动力技能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是应对用工成本上升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鸿玙[7](2019)在《我国各省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2006至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采用面板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各省近十年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以及总和生育率最终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水平越高,也就是说养老保险越完善,支出水平越高,那么生育率就会越低,那么女性的就业意愿也就会越强;反之养老保险越不完善,支出水平越低,那么生育率就会相应变高,同时女性的就业意愿就会受到抑制。同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对各地区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以及总和生育率做了分类整理,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9年01期)

王静文[8](2019)在《我国生育率的变动对劳动参与率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双独二胎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近年来生育政策逐渐放宽,生育率小幅回升。生育率水平变动对未来劳动参与率及劳动力供给有积极的影响,但对当下的劳动参与率影响的研究结论尚有较大争议。文章提出生育率变动对当下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机制,并通过1978—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计量模型验证了假设:生育率提高对当下男性劳动参与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对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则有一定的抑制。总体上,我国生育率对当前的总劳动参与率有负影响。(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01期)

廖宇航,雷丽华[9](2019)在《少儿抚养负担会降低劳动参与率吗?——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990—2014年跨国面板数据,以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少儿抚养负担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少儿抚养比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低收入国家的少儿抚养比对劳动参与率有促进作用;中高收入国家的少儿抚养比对劳动参与率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启示有叁点:其一,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应制定差异化的人口政策,以应对不同收入水平下少儿抚养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其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改革,解决少儿照料及成长后的抚养成本问题;其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劳动力数量依赖下的"人口红利"增长模式,增加资本、技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许敏波,李实[10](2019)在《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结构和趋势——基于家庭微观调查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住户收入项目(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CHIP)的五次微观数据,研究城镇劳动参与率的趋势及结构特征。按照"性别-年龄"分别讨论男女青年组(16-25)、壮年组(女26-45、男26-55)和中老年组(女46-60、男56-60)的劳动参与选择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城镇16-60岁劳动年龄段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在2013年底为73.2%,其中女性64.5%,男性82.2%。劳动参与的生命周期特征明显:青年组劳动参与下降最为突出,主要由教育扩张导致;壮年组劳动参与受到家庭结构的影响,并且存在性别差异;中老年组家庭结构影响女性退休选择,对男性影响不显着。同时,假定组内参与率不变,利用人口结构数据估计城镇劳动参与率还将持续下降,预计到2030年达到69.6%。(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劳动参与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7月15日,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对银川市月度劳动力调查资料显示,今年6月,银川市共抽选调查样本1014户,调查总人数为2735人。其中,16岁以上人口为2196人,男性1093人,女性1103人;调查劳动力就业人口为1408人,男性779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参与率论文参考文献

[1].贺苗苗.提高滨海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对策研究[J].天津经济.2019

[2].詹思佳.女性就业,顾家成了“绊脚石”[N].银川日报.2019

[3].王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大学.2019

[4].陈鸿玙.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9

[5].陈洁宇.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大学.2019

[6].铁瑛.城市劳动参与率变迁与中国加工贸易升级——基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经验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

[7].陈鸿玙.我国各省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智富时代.2019

[8].王静文.我国生育率的变动对劳动参与率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9].廖宇航,雷丽华.少儿抚养负担会降低劳动参与率吗?——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

[10].许敏波,李实.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结构和趋势——基于家庭微观调查的证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劳动参与率论文-贺苗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