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注浆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矿渣基注浆材料,水化凝结机理,水化反应,凝胶
注浆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鸿飞,肖益盖,刘海林,王雨波,刘涛影[1](2019)在《某矿渣基注浆材料水化凝结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矿渣基注浆材料不同水化龄期的水化产物进行XRD、TG-DTA、SEM-EDS分析,从注浆材料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充分研究该矿渣基注浆材料的水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水化初期,矿渣基注浆材料中Ca_3SiO_5参与水化反应,生成强碱性物质Ca(OH)_2,激发矿渣中的隐晶质颗粒水解生成低钙的CSH凝胶和C_3AH凝胶混合物;在水化后期,生成以C_2SH凝胶和C_4AH凝胶为主的高钙化水化产物,包裹富硅的未水化组分,生成大量的针状钙矾石(Aft),充斥在缝隙之间,使凝结体呈现出一个均一的整体。(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许昌毓,韩立军,杜跃[2](2019)在《深浅孔-高低压耦合注浆加固机理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王家岭煤矿20101工作面胶带巷破碎围岩加固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围岩注浆加固的流固耦合模型,确定工程中深浅孔-高低压耦合注浆加固的合理注浆压力.建立平面裂隙岩体模型,揭示耦合注浆加固的作用机理,分析深浅孔-高低压耦合注浆加固与普通注浆加固的不同支护效果;对使用耦合注浆加固的实际工程进行监测分析.针对20101工作面胶带巷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超前来压作用下破碎围岩加固的工程问题,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原支护方式与深浅孔-高低压耦合注浆加固方式的支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耦合注浆加固能够更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和维持巷道安全.(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程少振[3](2019)在《土体劈裂注浆扩散与加固机理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软弱地层中进行地下工程开挖以及穿越施工时,易引起较大的沉降变形,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风险。劈裂注浆法作为软弱地层加固的常用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体的强度和抗渗性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和处置软弱地层相关灾害与风险。但由于劈裂注浆扩散过程的隐蔽性及研究方法的有限性,其扩散机理及加固理论研究远落后于蓬勃发展的工程实践,已经成为制约劈裂注浆向科学化和可控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土体劈裂注浆扩散和加固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自主设计的劈裂注浆试验装置,再现了有软弱界面地层劈裂注浆扩散过程和扩散规律,获得了粘土地层劈裂注浆裂缝动态扩展的步进方式、浆脉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劈裂扩展速度和裂缝宽度随注浆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压力对劈裂缝扩展速度、宽度和形态影响显着;劈裂注浆时裂缝是以“扩展-停滞-再扩展-再停滞…”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步进;在粘土中,劈裂缝尖端扩展前,前方土体先出现若干斜向微裂缝,再连通形成劈裂通道。(2)基于自主研发的采用有限元(FEM)和流体体积函数法(VOF)的数值计算程序,对均质地层和有软弱界面地层劈裂注浆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数值计算程序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采用该程序进一步分析了土体黏聚力、渗透系数、土体模量等因素对沿软弱界面单条劈裂缝扩展过程和空间形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土体黏聚力是影响启裂压力的主要因素,土体模量是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渗透系数是影响扩散形式的主要因素;随着土体黏聚力增加、模量减小,裂缝尖端由长而尖的“楔形头”转变为短而钝的“钝头”。(3)采用FEM/VOF方法,对均质地层单孔劈裂注浆扩展过程和浆脉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研究了单孔劈裂注浆自劈裂产生、扩展直至浆脉形成的整个动态过程,深入分析了劈裂注浆各阶段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过程,获得了注浆深度、土体模量、渗透系数和注浆压力等因素对浆脉几何形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劈裂后斜向浆脉分支的产生和扩展使地层抬升量快速增加;浆脉在不同注浆深度、不同土体中的分布形态不同,但浆脉形态可以通过调整注浆压力大小和施加方式等方法来控制。(4)研究了双孔以及多孔劈裂注浆扩散过程和规律,获得注浆孔间距、注浆顺序及布孔方式对浆脉扩展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双孔同时劈裂注浆的扩散和抬升规律及孔间干扰机理,并对双孔分序和多孔同时劈裂注浆扩散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双孔同时注浆时,孔间浆脉发生水平偏转,孔间距越小偏转角度越大;浆脉的偏转与水平应力和竖向应力差不断增大有关;双孔同时劈裂注浆抬升量大于各孔单独注浆抬升量之和,随着注浆孔间距增加,地层抬升曲线由“单峰”向“双峰”过渡;多孔同时劈裂注浆时,布孔中心位置是注浆薄弱点。研究结果补充了双孔及多孔注浆理论,对多孔同时劈裂注浆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5)基于单孔劈裂注浆模拟结果,建立了注浆复合体平面模型,用以分析劈裂注浆的加固机理并计算复合体压缩模量。将单孔劈裂注浆浆脉形态及注浆后土体和浆脉的模量参数导入计算模型中,再展开压缩试验模拟,获得注浆复合体压缩模量,进而分析浆脉骨架作用与挤密作用二者对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权重。获得了不同注浆压力、不同深度、不同初始模量和浆脉结石体模量时的复合体压缩模量,并分析了复合体压缩模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中注浆方案选择以及注浆后土体的参数选择提供参考。(6)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工程实践。基于劈裂注浆扩散规律和加固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以“扩散范围和扩散形态控制、加固效果控制及注浆压力控制”为宗旨的“多梯段注浆压力和速率控制”方法,并在北京新机场综合管廊穿越项目帷幕注浆工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本文采用的劈裂注浆模拟方法能够客观真实的体现劈裂注浆整个过程,比传统有限元法和离散元法更贴切,在劈裂注浆数值模拟方法方面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综合手段,获得了软弱地层劈裂注浆扩散和加固机理,丰富了劈裂注浆理论体系,为劈裂注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马思远[4](2019)在《基于黏度时变性的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压力消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施工技术的核心优势是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减少地表沉降。同步注浆技术能及时充填盾尾空隙,主动控制围岩应力释放和变形以控制地表沉降。本文以盾尾同步注浆浆-土固结体为研究对象,对注浆压力等主要控制指标进行以下研究:(1)进行同步注浆压力消散机理研究:基于胡克定律、达西定律等基本理论研究了浆液在盾尾空隙扩散过程中与地层接触形成的浆-土固结体变形规律,并从地层参数(剪切模量和泊松比)改变和浆液基本特性改变(浆液黏度变化为0.011-0.37Pa·s)对单一注浆孔条件下浆液的固结与压力消散公式进行了参数分析。在上述单一注浆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注浆孔空间分布位置的不同,将浆液填充及消散过程分为沿单位管片圆周方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研究多个注浆孔条件下浆-土固结体厚度变化及其对注浆压力消散的影响。考察了地层参数和浆液基本特性改变对盾构掘进单环距离下环向压力消散和纵向压力消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浆-土固结体厚度变化下,盾构同步注浆压力消散规律呈幂减函数变化。(2)多因素影响下单一注浆孔浆-土固结体变形规律试验:统计不同地层浆液配比,针对盾尾注浆浆液特性指标泌水率、稠度、凝结时间、早期强度,利用均匀设计试验法对影响浆液基本特性的五个主要因素:水胶比、胶砂比、膨水比、粉灰比及早强剂含量进行了5因素15水平试验。根据浆液基本特性试验的合理配比,探究不同注浆材料(水灰比为0.8、0.9、1.0)、不同土质条件(砂土和黏土)以及不同注浆压力(O.1MPa、0.15MPa、0.2MPa)下注浆体体积变形及地层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对单一注浆孔条件下浆液固结与压力消散规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压力消散规律与单一注浆孔效应下压力消散规律相符。(3)黏土地层条件下注浆压力消散机理的工程实例研究:对比某地铁工程实例,探究不同压力消散时间(23h、10h)、不同注浆压力(0.075MPa(0.5倍)、0.15MPa(1倍)、0.225MPa(1.5倍)、0.25MPa(1.7倍))、不同注浆量(2.32m3(0.5倍)、4.64m3(1倍)、6.97m3(1.5倍)、9.29m3(2倍))、不同浆液早期强度(弹性模量2MPa(1倍)、4MPa(2倍)、6MPa)3倍))等因素对多注浆孔情况下浆液固结与压力消散规律的影响,以地表沉降为指标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给出黏土地层条件下注浆压力控制指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罗庆杰,肖强,赵晋斌[5](2019)在《浅谈注浆施工方法在不同工程中的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浆施工其表象看似单一,实则工艺种类繁多,作用机理更是千差万别。本文作者通过对不同注浆施工方法的分析比较,揭示注浆施工方法的不同作用机理,对工程实践中的注浆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9年08期)
方刚,梁向阳,黄浩,夏玉成,靳德武[6](2019)在《巴拉素井田煤层富水机理与注浆堵水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北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区内大型矿井分布较多,煤层埋藏相对较深,在采掘过程中发现有富水煤层问题。为研究区内煤层富水机理及采掘过程中的水害问题,以巴拉素煤矿2号富水煤层注浆堵水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情况分析,查明了区内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类型,确定了2号煤层水为立井井筒过煤层段的主要充水水源,并提出了富水煤层注浆治理保障新技术。通过抽水试验、水化学测试,发现区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含水层、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孔隙-裂隙含水层、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2号煤顶板延安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2号煤层含水层等。第四系松散潜水含水层和白垩系洛河组孔隙裂隙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其他含水层之间均未发现水力联系。根据现场实际及多次实践,确定以"引流注浆、帷幕封堵"为总体思路,运用"井下打钻,地面拌浆,管道输送,高压灌注"的方法,完成2号煤层富水区段的封堵。研究及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多种材料结合、钻探注浆等组合工艺实施后,在副立井井筒马头门煤层揭露区段及待掘巷道周围形成了有效的止水帷幕,将掘进巷道与富水煤层隔开,最大程度地减小井筒涌水量,超出预期目标完成注浆堵水任务,副立井井筒总涌水量由最初的150 m~3/h(最高200 m~3/h)衰减至竣工时的11 m~3/h,注浆堵水率约为93%,实现了对富水煤层大量出水有效封堵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朱子靳[7](2019)在《路基养护维修中的劈裂注浆加固作用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些路基由于其内部结构的质量问题,使其容易发生一系列的病害,对正常的使用和运作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劈裂注浆加固方法在路基养护维修工作中较为有效,因此对劈裂注浆加固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分别对其基本作用机理以及力学作用机理进行具体分析,发现采用此方法进行路基的养护维修,可显着改善软土路基的强度与整体稳定性,增强其抗变形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21期)
程卫忠[8](2019)在《新庄煤矿3103工作面围岩变形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庄煤矿3103工作面顺槽巷道顶底板变形严重影响正常回采的现状,分析了围岩变形机理,应用了二次注浆加固技术。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控制破碎围岩的整体岩性,提高巷道支护效果,为所在盘区其他工作面的回采提供了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07期)
陈振芳[9](2019)在《承压水下工作面底板突水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层底板存在奥灰承压水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动压影响下底板破坏深度进行了计算,同时计算了底板承受极限水压力,通过突水危险性评价,可知该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易发生突水事故。基于此提出了底板注浆加固方案,使底板抵抗突水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实现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4期)
蔺康杰[10](2019)在《动压影响下留巷围岩变形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受两次回采动压影响的53082巷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巷道掘进阶段、一次回采留巷期、二次回采期间的围岩应力及变形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基于此提出采用深浅孔注浆+注浆锚索联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技术,矿压观测结果表明,二次回采期间顶板、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分别为150mm、350mm、260mm,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4期)
注浆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王家岭煤矿20101工作面胶带巷破碎围岩加固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围岩注浆加固的流固耦合模型,确定工程中深浅孔-高低压耦合注浆加固的合理注浆压力.建立平面裂隙岩体模型,揭示耦合注浆加固的作用机理,分析深浅孔-高低压耦合注浆加固与普通注浆加固的不同支护效果;对使用耦合注浆加固的实际工程进行监测分析.针对20101工作面胶带巷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超前来压作用下破碎围岩加固的工程问题,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原支护方式与深浅孔-高低压耦合注浆加固方式的支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耦合注浆加固能够更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和维持巷道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浆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鸿飞,肖益盖,刘海林,王雨波,刘涛影.某矿渣基注浆材料水化凝结机理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2].许昌毓,韩立军,杜跃.深浅孔-高低压耦合注浆加固机理与应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程少振.土体劈裂注浆扩散与加固机理及工程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马思远.基于黏度时变性的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压力消散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罗庆杰,肖强,赵晋斌.浅谈注浆施工方法在不同工程中的作用机理[J].居业.2019
[6].方刚,梁向阳,黄浩,夏玉成,靳德武.巴拉素井田煤层富水机理与注浆堵水技术[J].煤炭学报.2019
[7].朱子靳.路基养护维修中的劈裂注浆加固作用机理分析[J].交通世界.2019
[8].程卫忠.新庄煤矿3103工作面围岩变形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探究[J].能源与节能.2019
[9].陈振芳.承压水下工作面底板突水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10].蔺康杰.动压影响下留巷围岩变形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