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学派论文-叶植

荆州学派论文-叶植

导读:本文包含了荆州学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荆州学派,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

荆州学派论文文献综述

叶植[1](2016)在《评《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一书是关于荆州学派最新也是较为系统的研究。全书立足已有研究,周到全面,结构合理,观点较新,具有一定的深度。(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胡青青[2](2015)在《论荆州学派对魏晋玄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局势混乱不堪,各地群雄割据一方,荆州动乱之时刘表受汉献帝命前往荆州赴任。到达荆州后,他迅速平定了动乱并放弃了角逐中原的机会,利用荆州一带暂时安定的政治环境,大力发展生产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刘表对外誓守荆州土地,远离中原战火,对内推崇儒家学说,招贤纳士,安抚百姓,积极救助落难的才士儒生,为荆州学派的形成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刘表设立的荆州官学是荆州学派形(本文来源于《青年作家》期刊2015年08期)

苏虹元[3](2015)在《荆州学派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荆州学派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经学流派。它既是经学由今学转向古学的关捩,又是儒学至玄学的桥梁。荆州学派体大思精,不仅有比拟太学的荆州官学,多达千人的门生弟子,内容广泛的各类着述,还有旗帜鲜明的荆州新学。荆州学派以宋衷、刘表、綦毋闓、司马徽等名儒为学术领袖,以王粲、诸葛亮等人为中坚,以王肃、王弼等为后劲,馀波延及唐初。通过对荆州学派规模、成员、着述、学术渊源、传承关系、学术活动和迁徙路径的考证,我们能对中国学术史上这一重要时期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本文考订了荆州官学的起立时间,并探讨荆州学派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根据相关文史资料检索出66名荆州学派成员,从家族和地域两方面分析其身份构成;在辑录荆州学派着述的基础上论述荆州新学的创新之处;考察荆州学派的学术活动,及成员迁徙路径;从经学小一统、南学兴起和玄学渊源等方面论荆州学派对叁国及后世学术的影响。本文将运用文献学的方法清理、分类材料,通过文史互证来考订文献,并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考察荆州学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与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毕研婷[4](2014)在《刘表及荆州学派》一文中研究指出刘表(142-208年),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是刘汉皇室的后裔。刘表是荆州学派的创建者,他不仅上课讲学,而且着书立说,《隋书·经籍志》载有:《周易章句》五卷《汉荆州刺史刘表新定礼》一卷。刘表为汉代鲁恭王刘余的十代孙。刘余为汉景帝刘启四子,孝景帝前元二年丙戌(前155)册封为淮阳王,后又改徙封为鲁王。刘表早年受学于同郡王畅,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孔圣儒学在其思想中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4年07期)

向旭旭[5](2014)在《汉末荆州学派易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荆州学派是东汉末年荆州境内的一个地方性学术派别,出现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灭亡于建安十叁年(公元208年),依托于刘表割据政权而存在。荆州学派所研甚广,但以易学为重点,主要代表人物是刘表和宋忠。刘表,为荆州政权的最高长官,同时也是荆州学派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宋忠,为荆州学派的主要学术代表。荆州学派易学思想有着较为独特的倾向,表现为重视《周易》经传,尊重经文本义,追求义理,视象数为工具,希望通过研究《周易》,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治易倾向与同时期其他学派相比,更能代表易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荆州学派存在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王肃、王弼二人皆受其影响,所以就易学发展史而言,其上承汉代易学之转向,下启魏晋易学之流变,在中国易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4-03-27)

胡小林[6](2013)在《荆州学派王粲与杜夔交游师承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粲、杜夔均是荆州学派的重要成员,且共同入邺仕魏。王粲在雅乐文化方面的造诣,深受杜夔的影响,二人实为师承关系。这从王粲避乱襄阳时所创作的四首四言诗、《荆州文学记官志》所附颂诗、王粲的音乐修养,以及王粲对雅乐乐器的熟知可以得到证实。另外,王粲和杜夔入邺仕魏之后,共同致力于雅乐文化的恢复和改制工作,二人的学术交游师承之谊也得以延续。(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李传印[7](2013)在《荆州学派的学术文化特色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末年,刘表在荆州立学校,揽文士,兴文教,形成了以研究和讲授《易》为特色的荆州学派。该学派反对烦琐虚伪,追求简约自然,重视义理,杂合法家和名家学说,复兴黄老,品评人物,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性经学流派。随着时局的变化,荆州学人流布四方,荆州学术也播散全国,对叁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玄学的兴起和南朝经学的影响更是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华中国学》期刊2013年00期)

夏日新[8](2012)在《融汇与创新:叁国时期的“荆州学派”》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忠的《周易注》和《太玄经注》摒弃了象数占验的易学传统,而注重文字的阐释和文意的理解,开辟了易学的新道路。荆州学派质朴清新的学术风气对后来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荆州学派是叁国时期在荆州地区形成的一个经学流派,它虽是战乱年代在一个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2-09-05)

吴成国[9](2011)在《荆州学派与易学——以刘表易学思想的考察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荆州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与刘表息息相关,在汉末叁国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在刘表的治理下,荆州安定、富庶的环境使得大量人才聚集,在刘表的发起和带动下,最终形成了以讲《易》为主的荆州学派;刘表的易学思想既可从其所撰《周易章句》中看出,也体现在其治理荆州的实践中;作为一个当时在湖北荆州地区形成而名震全国的学派,荆州学派对汉代学术的传承,对江东、巴蜀地区思想学术的影响以及对王弼玄学的形成都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胡中才[10](2011)在《源于襄阳 成于襄阳——浅谈道安般若学与荆州学派的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末年,刘表在襄阳开办了荆州官学。荆州官学教官宋忠等人儒道兼综,形成了荆州学派。魏晋时期,山阳王弼在荆州学派的基础上,通过注释《老》、《庄》、《易》,将儒道融合研究,又形成了魏晋玄学。东晋时期,释道安在襄阳弘法时,大胆革新,"洋为中用",以王弼的"贵无派"玄学理论解释佛教般若学,创立本无宗。形成了一种既像印度的般若思想,又像中国的玄学思想;既不同于印度的般若思想,又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的新理论。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印度般若思想和中国《老》、《庄》、《易》思想的合流。道安所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般若学与在襄阳创立的荆州学派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源于襄阳,成于襄阳。(本文来源于《襄樊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荆州学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局势混乱不堪,各地群雄割据一方,荆州动乱之时刘表受汉献帝命前往荆州赴任。到达荆州后,他迅速平定了动乱并放弃了角逐中原的机会,利用荆州一带暂时安定的政治环境,大力发展生产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刘表对外誓守荆州土地,远离中原战火,对内推崇儒家学说,招贤纳士,安抚百姓,积极救助落难的才士儒生,为荆州学派的形成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刘表设立的荆州官学是荆州学派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荆州学派论文参考文献

[1].叶植.评《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

[2].胡青青.论荆州学派对魏晋玄学的影响[J].青年作家.2015

[3].苏虹元.荆州学派考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毕研婷.刘表及荆州学派[J].金田.2014

[5].向旭旭.汉末荆州学派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6].胡小林.荆州学派王粲与杜夔交游师承考论[J].中国文化研究.2013

[7].李传印.荆州学派的学术文化特色及其影响[J].华中国学.2013

[8].夏日新.融汇与创新:叁国时期的“荆州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9].吴成国.荆州学派与易学——以刘表易学思想的考察为中心[J].中国文化研究.2011

[10].胡中才.源于襄阳成于襄阳——浅谈道安般若学与荆州学派的渊源[J].襄樊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  

荆州学派论文-叶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