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浅析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摘要】: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是学习生活的重要转折。幼小衔接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要提高衔接的有效性,应该立足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习惯培养为切入点,以适应能力培养为重点,并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衔接习惯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但又紧密相邻的阶段。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在工作实践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这种衔接的质量和状况,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幼小衔接作些浅显的分析,以求教与同行。

一、幼小衔接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适应和发展是个体发展的两大主题,其中适应是为发展服务的,适应是发展的基础和必要前提,发展是目的。现代心理学表明,个体心理发展不仅可以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而紧密联系的阶段,而且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既是前一个阶段的延伸和超越,也是后一阶段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教育应该遵循整体推进原则,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必须有效地做好衔接工作。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生关系看。幼儿园老师更像父母,小学教师更像老师。幼儿园中,老师更多的是从生活上的零距离接触,形成了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小学教师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指导学生,生活上的关心相对较少,心理距离上相对疏远;而且一年级的教师数量一般由幼儿园的1、2个变为3、4个,甚至更多。所以,很多一年级学生会因为师生关系的变化而深感不安。第二,校园生活内容看。幼儿园强调保教结合,游戏是主要学习组织形式,知识传授、智力训练和习惯培养都是融于丰富多采的活动和游戏之中。但一年级的主要活动是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以听为主,有明确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严格的规范性和较强的约束力,课间休息和和游戏活动时间明显变少,很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感觉很累、负担很重。第三,学习环境看。幼儿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差别太大,幼儿园室更美观、形象、活泼、宽松。第四,社会期望不同。幼儿园无论教师、家长都很少有期望。但是一年级不同,各方面都有明确的社会期望,作业、考试、分数充满着儿童的生活空间,并时时围着他们转。

在教育实践中,虽然我们越来越重视幼小衔接,但对幼小衔接的理解和实践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片面性。首先,很多教师和家长把衔接片面地理解为知识的衔接,尤其是语文、数学(算术)知识衔接,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在大班时就开始超前教学;其次,重视知识,忽视能力、习惯培养,忽视兴趣的激发和经验的积累,忽视心理健康。第二,单向性。首先,很多幼儿园比较重视衔接工作,在教育观念转变,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逐渐向小学靠拢,但很多小学还是单纯的立足“小学”,忽视初入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出现了衔接工作的一边倒;其实,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衔接工作,但很多家长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形式化。衔接工作在很多时候仅仅局限于外部形式,如有些幼儿园大班按小学一年级模样摆放课桌、调整作息时间,也有很多幼儿园带孩子去小学参观等。但没有从小学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入手,没有找准切入点,没有更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自治力、注意力、学习生活习惯。

二、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实际是幼小衔接的立足点

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有基础和依据,幼小衔接也同样。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要有效衔接,必须以他们的身心发展为基础,从教育实践出发,找准衔的切入点,创新衔接教育的方式。从幼儿园这个角度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衔接工作:

1.转变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做到全面而系统

从幼儿园这个角度讲,做好衔接工作首先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强化儿童发展的内在联系,突出智能和心理的教育协调,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衔接,也要重视情感、态度、能力的衔接;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的衔接,也有规则意识、社交能力的衔接,而不是简单的拼音、算术、识字等知识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身心发展和谐。

2.以习惯培养为切入点,以适应能力培养为重点

幼儿园和小学无论师生关系、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幼小衔接就是要缓和两者的剃度,缩小两者的断层。为此,就必须从习惯入手,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从绝大多数儿童成长看,习惯是直接决定他们发展水平与状态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幼儿教育尤其是大班教育的时候,老师就应该重视习惯的培养。

课堂习惯。课堂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果。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听到铃声立即走进教室,上课时起立问老师好;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带齐学习用品,学会整理课椅;发言要先举手;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不要弄出响声,不随便和旁边同学说话;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等。这些都可以贯穿于幼儿园的全部教育过程中。比如可以利用教师讲故事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课堂规则意识;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团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利用学写名字的机会,让儿童掌握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等

生活习惯。在大班的后期,尤其需要重视生活习惯的培养,作息时间适当向小学接近,适当延长课堂时间、缩短课间和其他休息的时间,增加集体活动,减少自由活动,逐渐培养他们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一定的时间意识。

3.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的积极配合是必要的外部条件。不少家长把衔接片面理解为提早识字、学拼音、做算术题。为此,幼儿园教师不可迎合他们的心理而做出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决策与行为,而是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在大班后期向家长积极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正确方法,如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采取科学民主家教方式等,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合作,增强教育合力。

总之,幼小有效衔接非常重要,只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齐心协力,一定会促进儿童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中心幼儿园)

标签:;  ;  ;  

浅析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