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市场经济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市民社会,本性,生产关系,道德品质,一己私利,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宗教信仰,爱恨情仇,未来理想社会
市场经济人论文文献综述
陈培永[1](2019)在《经济人是市场经济塑造的产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是现实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由社会关系所决定,说明它就不是抽象的、孤立的、永恒的,说明了它本身是可以改变的。不同的社会关系会塑造出不同的人。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人的理性判断、宗教信仰、道德品质、爱恨情仇等人所特有的东西也会发(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10-21)
徐玉兰[2](2019)在《“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说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以及文明的进展都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基础上,都是由人们的“合作剩余”所构成。但是,以“经济人”假说为理论逻辑起点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仅对“竞争”所带来的效率表示极大的关心,忽视了对合作该有的重视和研究。不仅如此,以自利、理性和“私恶即公利”为基本命题的“经济人”,无力解释以“囚徒困境”、亲社会行为和社会偏好理论为代表的合作问题,暴露了其理论假说的局限性和贫困性所在。合作是人类的基本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应该忽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的研究。然而,科学的理论假说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想实现对合作行为的合理解释,则需要在对西方经济学旧“经济人”假说的贫困性进行修正的同时,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性假说。本文试图以“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说为视角,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在构建新人性假说的层面,以移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假设——“利己和利他经济人”来实现对旧“经济人”的修正和超越。其修正性在于从整体上修正了旧“经济人”动机的唯自利论、目的效率与完全理性的理性观以及“私恶即公利”的完美市场论;超越性则在于“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说的叁个基本命题以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基础而符合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的内涵下,总结和概括了基于利己性和利他性两类人性基础的合作,并论证了“利己和利他经济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人性假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再次,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实践观指导下,以“利己和利他经济人”为理论假说,对合作形成的对立面“囚徒困境”进行了理论上的破解,并具体分析了其对市场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包括共同所有权、公平的惩罚机制以及更高效率的隐性激励方式,从制度角度获得关于合作发生和维持合作的启示。最后,结合新经济人假说在制度安排方面对合作形成和维持合作的影响,从社会主义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合作的启示和建议。启示和建议在于:(1)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要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完善马克思主义现代产权制度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提供了基本制度支撑和保障;(2)在具体经济制度方面,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信息公开与沟通机制以及公平而又有约束力的惩罚机制;(3)在企业内部制度安排方面,要以基于“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说的新企业激励理论来完善现代企业内部制度安排,在多渠道和多途径上激发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提高企业内部的合作水平;(4)在社会政策完善方面,要充分激发和重视人的利他性社会偏好,以公平、信任的经济伦理观,以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市场经济合作。(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頔[3](2018)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理性看待“经济人”》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人"假设是亚当·斯密最着名的理论之一,按照该理论,在"看不见的手"的机制引导下,理性经济人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而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主观为己,客观为他",这在客观上能够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经济的繁荣。但在该理论的影响下,也会出现个体不顾一切地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以次充好、制假贩假、坑蒙拐骗的恶劣倾向,在伦理上和实践上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隐患。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一定要重新审视这一假设的本质及其影响,扬长避短,使其能够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8年11期)
赵梅,吴艳玲,姚颐[4](2017)在《新闻媒体在IPO市场中发挥了监督作用吗?——基于经济人寻租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体的治理效应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经济人寻租的视角,本文以2007-2012年的A股IPO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媒体在我国IPO市场中监督作用的发挥。研究发现:(1)发行公司的寻租行为明显增加了正面报道量、减少了负面报道量进而增强了媒体有利报道倾向;(2)业绩不佳的公司寻租增加了正面报道量,而业绩较好的公司寻租则减少了负面报道量,媒体对国企的寻租活动存在明显的正面报道偏好;(3)媒体正面报道越多,IPO后长期回报率越低、未来财务业绩越差、公司价值越低,可见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正面报道倾向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的高质量。研究结果表明,IPO市场中,作为外部监督机制的第叁方媒体并未起到甄别上市公司质量、提高IPO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媒体在IPO市场中并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7年05期)
郭怀照,肖文圣[5](2016)在《短期利益最大化及其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影响——基于经济人假说》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人假说认为,经济人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由于多种不确定性,经济人追求最大化利益只能是短期的。经济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会导致其市场经济行为扭曲社会和市场秩序,造成社会的公序良俗缺失和更广泛的市场失灵,危害社会和市场的整体利益,政府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市场主体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21期)
王静[6](20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很多现实问题,尤其是对利益的狂热追求和与此表现相反的道德冷漠,信仰缺失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探讨,指出两者在现实生活中分离的表象、实质上的同构以及同构的的依据、原则、措施,阐明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两者同构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精神复归。(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6年10期)
许亚文[7](2016)在《市场经济社会下经济人和伦理人如何两全——以《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爱是人们的天性,而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要求人们学会使用"公正的旁观者"评判自我的行为,用道德标准和法律解决市场纷争,出于交换的天性,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人们开始分工,无意识的实现经济的增长,实现了利他与利己的统一。即经济人和伦理人的结合。(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6年05期)
张芝博[8](20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人”“义”“利”统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使得人在自由谋取利益的同时,道德缺失现象频频发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损人利己的商业行为使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凸显出来,在当下看来“利”与“义”几乎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文以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理论为范本,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的“利"与“义”在经济活动中的统一性。经济活动中对经济主体人格及行为的研究是以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理论为范本。“经济人”理论抽象出的经济主体是具有完全理性与自利性的人,这种抽象是片面的,当完全理性与自利性的特性作用于现实中的经济主体就是“重利”的人。“重利”的人是被经济利益异化的人的成因,是道德缺失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自由本质决定了“经济人”自利性是必然存在的,但“经济人”理论对人的抽象并不能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主体。本文通过经济学理论与哲学的方法相结合对“经济人”理论中经济主体的片面抽象与社会的现实生产生活的矛盾进行批判与反思,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下经济主体人格的复杂性与具体性,并以此为出发点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经济人”的“义”“利”是能够相统一的,并论述其形成的传统道德文化基础和社会体制条件。唯物史观是本选题研究的基本立场,以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作为首要的方法论原则。研究中力求以我国所要塑造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人理论为基础,立足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对“经济人"理论进行分析。首先,对国内外学界对“经济人”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搜集与综述,分析“经济人”理论内在的矛盾。其次,阐述中国传统商业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正面的企业发展为例与我国优良传统道德相结合,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人”“义”和“利”理论上的统一性。最后,经济主体“义”“利"的统一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全面发展经济主体的体制保障,以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为方法论指导,通过理论的剖释及案例的解析,阐明“义”“利”二者在理论上统一于价值规律,实践中统一于商业道德“诚信”。(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张贝,王爱云[9](2016)在《全球化视阈下市场“经济人”与“道德人”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社会迎来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在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经济盛宴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规范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道德失范行为,重塑社会主义新道德,实现现代"经济人"与现代"道德人"的归一,从而塑造"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2016年02期)
[10](20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如何做到人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迫切,它涉及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关系到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4年11月8日,由广西社科(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4-12-08)
市场经济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任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以及文明的进展都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基础上,都是由人们的“合作剩余”所构成。但是,以“经济人”假说为理论逻辑起点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仅对“竞争”所带来的效率表示极大的关心,忽视了对合作该有的重视和研究。不仅如此,以自利、理性和“私恶即公利”为基本命题的“经济人”,无力解释以“囚徒困境”、亲社会行为和社会偏好理论为代表的合作问题,暴露了其理论假说的局限性和贫困性所在。合作是人类的基本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应该忽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的研究。然而,科学的理论假说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想实现对合作行为的合理解释,则需要在对西方经济学旧“经济人”假说的贫困性进行修正的同时,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性假说。本文试图以“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说为视角,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在构建新人性假说的层面,以移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假设——“利己和利他经济人”来实现对旧“经济人”的修正和超越。其修正性在于从整体上修正了旧“经济人”动机的唯自利论、目的效率与完全理性的理性观以及“私恶即公利”的完美市场论;超越性则在于“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说的叁个基本命题以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基础而符合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的内涵下,总结和概括了基于利己性和利他性两类人性基础的合作,并论证了“利己和利他经济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人性假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再次,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实践观指导下,以“利己和利他经济人”为理论假说,对合作形成的对立面“囚徒困境”进行了理论上的破解,并具体分析了其对市场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包括共同所有权、公平的惩罚机制以及更高效率的隐性激励方式,从制度角度获得关于合作发生和维持合作的启示。最后,结合新经济人假说在制度安排方面对合作形成和维持合作的影响,从社会主义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合作的启示和建议。启示和建议在于:(1)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要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完善马克思主义现代产权制度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提供了基本制度支撑和保障;(2)在具体经济制度方面,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信息公开与沟通机制以及公平而又有约束力的惩罚机制;(3)在企业内部制度安排方面,要以基于“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说的新企业激励理论来完善现代企业内部制度安排,在多渠道和多途径上激发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提高企业内部的合作水平;(4)在社会政策完善方面,要充分激发和重视人的利他性社会偏好,以公平、信任的经济伦理观,以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市场经济合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市场经济人论文参考文献
[1].陈培永.经济人是市场经济塑造的产物[N].北京日报.2019
[2].徐玉兰.“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说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3].王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理性看待“经济人”[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8
[4].赵梅,吴艳玲,姚颐.新闻媒体在IPO市场中发挥了监督作用吗?——基于经济人寻租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7
[5].郭怀照,肖文圣.短期利益最大化及其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影响——基于经济人假说[J].商业经济研究.2016
[6].王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探讨[J].智富时代.2016
[7].许亚文.市场经济社会下经济人和伦理人如何两全——以《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
[8].张芝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人”“义”“利”统一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9].张贝,王爱云.全球化视阈下市场“经济人”与“道德人”关系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4
标签:市民社会; 本性; 生产关系; 道德品质; 一己私利; 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 宗教信仰; 爱恨情仇; 未来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