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轴向漂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陀螺漂移,轴向质量不平衡,漂移轨迹,光电传感器
轴向漂移论文文献综述
贺晓霞,王小龙,李冬梅[1](2015)在《利用漂移轨迹测量椭球转子轴向质量不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椭球转子高速旋转后非球度较圆球转子小,因此干扰力矩小,能进一步提高陀螺仪精度。但是,静态下椭球转子的质量不平衡测量误差受限于本身的非球度,不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已有的动态测试法可以对转子轴向质量不平衡引起的漂移系数进行标定,但其使用的高精度双轴伺服转台成本高,结构复杂。该文在静基座上利用角度读取装置记录椭球转子漂移轨迹,利用质量不平衡激励的漂移轨迹特征辨识出椭球转子轴向质量不平衡。对陀螺仪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伺服法测得的结果误差小于6%。此方法原理、结构简单,具有快速、低成本的优势,能很好地满足工程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霍英东,曹博,于斌,陈丹妮,牛憨笨[2](2015)在《高精度实时主动轴向防漂移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荧光纳米分辨显微成像中,系统漂移会使得单分子定位出现额外偏差,从而使重构图像的分辨率降低,造成图像模糊.因此,对系统漂移量的控制至关重要.近年来,防漂移的方法层出不穷.本文针对其中一种利用光学测量原理和引入负反馈的防漂移方法做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其原理和实现过程,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误差分析,通过实验标定了整个防漂移系统的精度.该系统可以主动实时地校正漂移量,实现了显微镜轴向9.93 nm的防漂移精度.与现有商用的显微镜自带的防漂移装置相比,防漂移精度提高了一个量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雷雯[3](2014)在《人工鱼群算法在单轴旋转惯导系统轴向陀螺漂移辨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惯性导航系统中,采用单轴旋转技术可以调制垂直于旋转轴方向上的惯性器件误差,而对沿旋转轴方向的误差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旋转轴方向上激光陀螺漂移成为影响惯性导航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精确地辨识旋转轴方向上激光陀螺漂移,提高激光陀螺单轴旋转惯导系统的精度,利用人工鱼群算法AFSA(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建立了单轴旋转惯导系统轴向陀螺漂移辨识模型,给出了AFSA辨识的详细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AFSA可以对轴向激光陀螺漂移进行精确建模,补偿后的激光陀螺零偏不稳定性达到0.000 4°/h。(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4年04期)
于旭东,张鹏飞,谢元平,龙兴武[4](2013)在《基于CPSO-LSSVM的单轴旋转惯导系统轴向陀螺漂移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轴旋转惯导系统中,轴向陀螺漂移是影响系统导航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惯导系统的导航精度,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chao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PSO)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对轴向激光陀螺漂移进行辨识。利用初始对准12h内系统纬度误差和温度变化量作为LSSVM模型的训练数据,利用CPSO对LSSVM进行参数优化,利用优化后的LSSVM模型对轴向陀螺漂移进行辨识,轴向陀螺漂移辨识精度优于0.000 2(°)/h,系统定位误差优于1nm/72h。试验结果表明,CPSO是选取LSSVM参数的有效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辨识轴向陀螺漂移,具有很高的辨识精度,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于旭东,张鹏飞,谢元平,龙兴武[5](2013)在《单轴旋转惯导系统轴向陀螺漂移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轴向陀螺漂移是影响单轴旋转惯导系统导航精度的主要因素。对于轴向陀螺漂移的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算法。利用初始对准12h内系统纬度误差和温度变化量作为训练数据,构造了以多项式、径向基、小波函数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比了它们用于轴向陀螺漂移预测的泛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可有效地用于轴向陀螺漂移预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极大地提高了单轴旋转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的导航精度。(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3年04期)
于旭东,魏学通,李莹,龙兴武[6](2012)在《RBF神经网络在单轴旋转惯导系统轴向陀螺漂移辨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激光陀螺单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中,单轴旋转可以自动补偿垂直于旋转轴上的惯性器件误差,却不能消除旋转轴方向上惯性器件的误差,因此单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的导航精度主要由轴向陀螺漂移决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轴向陀螺漂移辨识方法,利用系统纬度误差和温度变化量作为训练集,针对系统热态、冷态两种情况对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对轴向陀螺漂移的辨识精度达到0.0003°/h。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辨识轴向陀螺漂移,使系统达到较高的导航精度,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李伟,刘永贵[7](2011)在《同轴辐射相对论磁控管中改进型磁场对轴向漂移电子约束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IC模拟方法开展了同轴辐射相对论磁控管中改进型磁场对轴向漂移电子约束能力的分析研究。在不改变主体结构参数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产生约束磁场的螺线管通电电流以及轴向相对距离考察了一个6腔高效型同轴辐射相对论磁控管工作在π模时输出性能的变化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最终得到:在改进型磁场系统中,B=0的位置是改善同轴辐射相对论磁控管输出性能的关键;在导引磁场为0.42 T,电流增幅小于40 A以及约束磁场距离输出口的相对距离小于20 mm时,B=0处距离电子发射段约80 mm,输出口基本无电子泄露。输出微波平均功率为1.1 GW,效率14.5%,模式为TE11模。(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期刊2011-10-11)
轴向漂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荧光纳米分辨显微成像中,系统漂移会使得单分子定位出现额外偏差,从而使重构图像的分辨率降低,造成图像模糊.因此,对系统漂移量的控制至关重要.近年来,防漂移的方法层出不穷.本文针对其中一种利用光学测量原理和引入负反馈的防漂移方法做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其原理和实现过程,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误差分析,通过实验标定了整个防漂移系统的精度.该系统可以主动实时地校正漂移量,实现了显微镜轴向9.93 nm的防漂移精度.与现有商用的显微镜自带的防漂移装置相比,防漂移精度提高了一个量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向漂移论文参考文献
[1].贺晓霞,王小龙,李冬梅.利用漂移轨迹测量椭球转子轴向质量不平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霍英东,曹博,于斌,陈丹妮,牛憨笨.高精度实时主动轴向防漂移系统研究[J].物理学报.2015
[3].雷雯.人工鱼群算法在单轴旋转惯导系统轴向陀螺漂移辨识中的应用[J].应用光学.2014
[4].于旭东,张鹏飞,谢元平,龙兴武.基于CPSO-LSSVM的单轴旋转惯导系统轴向陀螺漂移辨识[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3
[5].于旭东,张鹏飞,谢元平,龙兴武.单轴旋转惯导系统轴向陀螺漂移预测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
[6].于旭东,魏学通,李莹,龙兴武.RBF神经网络在单轴旋转惯导系统轴向陀螺漂移辨识中的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2
[7].李伟,刘永贵.同轴辐射相对论磁控管中改进型磁场对轴向漂移电子约束能力的研究[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