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结点论文-杨岚菲,黄于婷,方燕平,李忠丽,廖军

经筋结点论文-杨岚菲,黄于婷,方燕平,李忠丽,廖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筋结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筋结结点,理筋法,理论探讨

经筋结点论文文献综述

杨岚菲,黄于婷,方燕平,李忠丽,廖军[1](2019)在《杜氏理筋法解经筋结点及其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筋病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筋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经筋结点"是经筋病中病变处可触及到的条索状物,按压疼痛,患者自觉酸胀麻。杜氏理筋法是由成都名老中医杜自明老先生自创的一种治疗伤筋的推拿手法,对"经筋结点"有很好的疗效。通过对经筋和"经筋结点"的认识,论述采用杜氏理筋法对"经筋结点"的治疗作用,及对其相关理论进行探讨,为经筋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尤明惠[2](2019)在《电针手部经筋结点治疗桡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传统针刺加电针疗法与电针手部的经筋结点对桡神经麻痹后引起的手指及腕部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治疗桡神经麻痹后的腕下垂症状及恢复手指运动功能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将60例符合标准的桡神经麻痹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经筋结点加电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加电针组)2组,各30例。每日两次,6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一天,共4个疗程。通过运动评定标准、桡神经功能评定标准、神经电生理检查等观察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桡神经功能评定、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提高,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90%,由此得出治疗组治疗桡神经麻痹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两种针刺方法均可改善桡神经麻痹引起的手、腕部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2.经筋结点加电针疗法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更有效的恢复了其手指运动及伸腕功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欣泽,李少芳,林卓鹏,卢蓬[3](2019)在《恢刺经筋结点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肌张力障碍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恢刺经筋结点对其肌张力障碍及躯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中医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观察组予恢刺经筋结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时改良Ashworth评分较低,FMA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恢刺经筋结点治疗可有效减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障碍,改善躯体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盛国滨,徐海鹏,唐英[4](2019)在《电针齐刺经筋结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肩关节半脱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之一,有高达60%~70%左右的患者在软瘫期或痉挛早期(约发病3周内)发生肩痛及相关功能障碍,限制了患侧上肢的功能活动,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进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3]。本研究以肩部关节功能活动解剖为参考依据,针对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病机,采用电针齐刺经筋结点联合康复训练为治疗手段,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孙萍萍,齐瑞,马玉玺,施婕妤[5](2019)在《针刺联合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估法(FMA)、Barthel指数(B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肌电图F波波幅、阈值及时限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2.7%(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M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FMA、BI及SF-36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肌电图F波波幅、阈值及时限变化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机体痉挛状态,促进肌力及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方燕平,黄于婷,杨岚菲,李忠丽,廖军[6](2018)在《点按法解除“经筋结点”及其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经筋结点"概念的解读,研究其在联结、约束骨骼方面的作用以及其与关节间的密切关系,表明在检查方面"经筋结点"主要通过触诊以及问诊的方式确定。在中医学理论中,点按法在调整阴阳平衡、调和营卫气血、散寒止痛温经、行气通络化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对其从西医病理学、生物力学、神经学、周围血管4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和探讨。通过对经筋理论的阐述和"经筋结点"特点的总结,论述点按法的作用与"经筋结点"的治疗及其相关病症并探讨其相关中西医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宋泽新[7](2018)在《毫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毫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毫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组(以下简称联合组)3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毫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中频脉冲电疗法组(以下简称电疗组)3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西医组35例单纯予西医常规治疗。3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侧肩关节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及外旋;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侧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峰-肱骨头间距(AHI)、上肢活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改善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侧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分级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侧上肢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腋神经及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及H反射中最大H波波幅与最大M波波幅比值(Hmax/Mmax)。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联合组与电疗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活动度均明显大于电疗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AHI值均明显降低(P<0.05),FMA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联合组治疗后对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西医组及电疗组(P<0.05),电疗组治疗后对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西医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MAS分级情况均有明显降低趋势(P<0.05),其中联合组治疗后MAS评级降低趋势明显大于西医组与电疗组(P<0.05),电疗组治疗后MAS评级降低趋势明显大于西医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腋神经与正中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均明显增加(P<0.05),Hmax/Mmax比值均明显减小(P<0.05),其中联合组治疗后对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西医组及电疗组(P<0.05),电疗组治疗后对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毫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情况,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延长H反射潜伏期,减小Hmax/Mmax比值,改善患肢电生理指标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8年08期)

龚鹏[8](2018)在《电针经筋结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针刺经筋结点配合电脉冲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及关节活动的恢复情况,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经筋结点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穴位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VAS评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运用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估判断标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针刺经筋结点结合电针治疗组对于减轻病人患侧上肢疼痛程度优于传统常规穴位电针治疗组,具有显着差异(t=-2.105,P=0.044<0.05)。2.两组治疗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t=3.558,P=0.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对于肘关节功能的改善强于对照组,尤其是疼痛指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表现方面,均P<0.05,而在治疗稳定性方面,两者无显着差异,治疗效果相当。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7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50%。说明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电针经筋结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肘部疼痛,促进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尤其是在疼痛指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表现方面改善明显。2.电针经筋结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常规取穴电针治疗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扬[9](2018)在《电针经筋结点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针刺经筋结点加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后肢体运动障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体评价,为临床治疗腓总神经麻痹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针刺经筋结点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选用针刺阳陵泉、足叁里、太冲、侠溪加电针治疗;治疗时间30min/次,2次/天,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的测量、MBRC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评定量表进行分析,评估患者腓总神经麻痹后的运动改善情况。治疗结束后,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评定其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经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的测量、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分别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的测量进行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通过对两组患者MBRC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得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治愈率为60.00%,得出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经筋结点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电针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盛国滨,龚鹏,刘刚,唐英,黄文婷[10](2018)在《电针经筋结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为临床上常见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长期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且发作时疼痛异常,前臂旋转、腕指关节背伸等活动受限,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降低生活质量。传统的针刺选穴,临床有效但恢复缓慢。本文主要探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作用,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一科门诊和针灸一科门诊(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经筋结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传统针刺加电针疗法与电针手部的经筋结点对桡神经麻痹后引起的手指及腕部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治疗桡神经麻痹后的腕下垂症状及恢复手指运动功能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将60例符合标准的桡神经麻痹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经筋结点加电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加电针组)2组,各30例。每日两次,6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一天,共4个疗程。通过运动评定标准、桡神经功能评定标准、神经电生理检查等观察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桡神经功能评定、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提高,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90%,由此得出治疗组治疗桡神经麻痹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两种针刺方法均可改善桡神经麻痹引起的手、腕部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2.经筋结点加电针疗法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更有效的恢复了其手指运动及伸腕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筋结点论文参考文献

[1].杨岚菲,黄于婷,方燕平,李忠丽,廖军.杜氏理筋法解经筋结点及其机理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

[2].尤明惠.电针手部经筋结点治疗桡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3].陈欣泽,李少芳,林卓鹏,卢蓬.恢刺经筋结点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肌张力障碍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4].盛国滨,徐海鹏,唐英.电针齐刺经筋结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9

[5].孙萍萍,齐瑞,马玉玺,施婕妤.针刺联合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

[6].方燕平,黄于婷,杨岚菲,李忠丽,廖军.点按法解除“经筋结点”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

[7].宋泽新.毫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8

[8].龚鹏.电针经筋结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9].李扬.电针经筋结点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10].盛国滨,龚鹏,刘刚,唐英,黄文婷.电针经筋结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

标签:;  ;  ;  

经筋结点论文-杨岚菲,黄于婷,方燕平,李忠丽,廖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