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复位论文-金杰,元虎

前路复位论文-金杰,元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路复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颈前路常规复位,临床疗效

前路复位论文文献综述

金杰,元虎[1](2019)在《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与颈前路常规复位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与颈前路常规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颈前路常规复位治疗)和观察组(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治疗)各45例。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完全复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治疗,可有效促进颈椎活动恢复,缓解疼痛,降低疼痛发生率,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徐进,程建华,郑璟,严力军[2](2019)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8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前路组43例与后路组43例。前路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19~65岁,平均(45.23±7.37)岁,采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19~67岁,平均(45.31±7.40)岁,行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治疗前后骨折脱位复位情况、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76.02±10.74)min、伤口长度(32.15±7.05)mm、住院时间(34.87±4.52)d相比后路组[(122.75±27.34)min、(36.82±7.80)mm、(46.19±4.98)d]较短,术中失血量相比后路组较少[(171.85±16.83)mL vs.(342.72±107.53)mL](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治疗后Cobb角、水平移位均小于治疗前,而前路组治疗后水平移位小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应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以及颈椎解剖结构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付能高,张志明[3](2019)在《前路手术辅助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辅助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可行性。方法 17例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经颅骨牵引未能复位,采用前路手术切除损伤椎间盘减压,持续牵引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行前路融合内固定。结果 17例均在术中辅以手法复位成功。手术时间70~130 min,出血量50~110 ml,未输血。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术后1~2周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改善。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3个月。随访X线片提示椎体间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良好,植骨均在3~6个月内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经前路手术辅助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万静[4](2019)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护理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护理要点。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治疗的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类:对照组(n=6,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较对照组有了显着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100%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33.33%(P<0.05)。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实施综合护理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不仅显着改善了脊髓功能,还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9期)

刘维,徐阳[5](2019)在《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采取护理干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颈椎骨折脱位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恢复脊髓功能的同时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3期)

石新兰[6](2019)在《前路颈椎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在接受前路颈椎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前路颈椎骨折患者4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着重做好围术期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护理颈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时,开展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有利于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戴磊,张昌军,王宪卫[7](2019)在《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在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撑开螺钉提拉与常规复位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6-05,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60例,观察组行颈椎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术治疗,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复位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完全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组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67%;术后椎体完全复位率为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术后Frankel分级为E级患者占比7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1.67%,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JOA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复位治疗相比,对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撑开螺钉提拉治疗的疗效更为突出,不仅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罗益滨,王新伟,陈德玉[8](2019)在《全身麻醉下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手法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诊治的62例颈椎骨折脱位,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法牵引复位,复位时需要注意牵引的方向和牵引的力度,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满意后尽量选择行一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92(78~1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50~300)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发现切口感染。10例需要气管切开并转入ICU监护。术后8例出现不同程度腹胀,5例出现低蛋白血症,5例吞咽困难,均对症处理。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融合率达到100%,无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A级5例,B级18例,C级10例,D级20例,E级9例。结论全身麻醉下手法牵引复位可提高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成功率,复位后再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方式,并且不会加重脊髓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沈哲,郭伟壮,杨欣建[9](2019)在《颅骨牵引复位配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与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95.46±10.86)min,术中出血量(95.28±6.12)mL,对照组分别为(125.83±16.94)min、(116.81±13.41)mL,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评分(85.09±11.78)分、(115.55±16.78)分,对照组则分别为(63.97±10.47)分、(96.99±1 4.27)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随访发现,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4.71%,同样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结论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方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与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治疗方案相比效果更加显着,且可有效解除关节突绞锁,恢复脊髓功能,同时有效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发生,提升机体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刘科,邓珏,张正丰[10](2019)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63例,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21~73岁(48.8±12.2岁)。脱位节段:C3/4 4例,C4/5 9例,C5/6 26例,C6/7 22例,C7/T1 2例;单侧脱位22例,双侧脱位41例。合并创伤性椎间盘突出18例,椎体骨折20例,关节突骨折14例。伤后ASIA分级:A级17例,B级3例,C级3例,D级23例,E级17例。从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为3~64d(9.5±8.5d)。复位成功后,椎间置入装满自体骨的cage并用前路钢板椎体钉固定。术后随访9~24个月(15.7±5.1个月)。分析其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出院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SIA分级)、融合率等指标。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直接复位成功52例(82.5%),其中包括单侧小关节脱位22例,双侧脱位30例;合并椎体骨折15例,关节突骨折7例;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在2周以内46例、2~4周6例;手术时间为76.2±21.9min,术中出血量为66.3±37.0ml。复位失败的11例患者辅以前路小关节突切除术,最终均成功复位。末次随访时,经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复位成功的52例患者中,20例(38.5%)的ASIA分级至少升高1级(3例术前A级患者末次随访时升至B级2例、C级1例,3例由术前C级升至D级,14例由术前D级升至E级),其余32例的ASIA分级保持不变(包括9例A级,2例B级,7例D级及14例E级);融合率为100%,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复位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成功率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前路复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8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前路组43例与后路组43例。前路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19~65岁,平均(45.23±7.37)岁,采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19~67岁,平均(45.31±7.40)岁,行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治疗前后骨折脱位复位情况、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76.02±10.74)min、伤口长度(32.15±7.05)mm、住院时间(34.87±4.52)d相比后路组[(122.75±27.34)min、(36.82±7.80)mm、(46.19±4.98)d]较短,术中失血量相比后路组较少[(171.85±16.83)mL vs.(342.72±107.53)mL](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治疗后Cobb角、水平移位均小于治疗前,而前路组治疗后水平移位小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应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以及颈椎解剖结构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路复位论文参考文献

[1].金杰,元虎.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与颈前路常规复位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9

[2].徐进,程建华,郑璟,严力军.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9

[3].付能高,张志明.前路手术辅助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J].临床骨科杂志.2019

[4].万静.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护理要点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5].刘维,徐阳.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

[6].石新兰.前路颈椎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

[7].戴磊,张昌军,王宪卫.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在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J].颈腰痛杂志.2019

[8].罗益滨,王新伟,陈德玉.全身麻醉下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9].沈哲,郭伟壮,杨欣建.颅骨牵引复位配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J].实用骨科杂志.2019

[10].刘科,邓珏,张正丰.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

标签:;  ;  ;  ;  

前路复位论文-金杰,元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