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明清女性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永昌,女性文学,男性写作
明清女性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段晓玲[1](2019)在《明清时期永昌女性文学中的男性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永昌女性文学以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成为封建社会末期中国文学的一道独特风景,成为永昌文学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与男性文人的介入直接相关。具体而言,由于社会、文化、文人自身等因素,使得男性从自身或女性视角出发,从另外的角度书写女性的世界,进而促进了永昌历史上女性文学的创作发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娟[2](2018)在《明清时代女性文学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文学界对女性文学的研究还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多数文学家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是我国的当代女性文学,对明清时期的女性文学重视程度较低。因此,本文主要以明清时代为背景,初步探讨和分析明清时代女性文学的特点,对那个时期的女性文学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对当时女性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31期)
景建军[3](2018)在《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开始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受当时社会思潮和文人名士的的影响,明清的女性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在文学领域内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女性文学表现出了一定强度的思想自由和自我意识。(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09期)
陈娇[4](2018)在《美国汉学家的明清女性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美国汉学界研究的焦点,近年来,美国汉学家利用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明清女性文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为中国的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某种镜鉴作用。在对古代女性文学创作进行研究,抑或是对女性史进行研究时,国内学者大多认为中国女性史就是一部受迫害、受奴役的历史,女性形象就是铁板一块的受害者形象,在“五四”时期,这种观点更是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女性史研究都建立在此观点上。与此相反,美国汉学家的明清女性文学研究,将社会性别理论与中国具体历史相结合,对“妇女迫害史”观点提出了质疑,突出了女性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认为男女两性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并非压迫与被压迫这种简单的对立关系。美国汉学家的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成果中,以孙康宜、高彦颐两位华裔学者最为有代表性。孙康宜在分析明清时期男女文人的互动性关系时,提出了“性别面具”(gender mask)、“声音互换”(cross-voicing)、“文化的男女双性”(cultural androgyny)等概念,构建起了一个“双性同体”的诗学理想;在福柯“权利多向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女性的“道德权力”,对“女子无才便是德,”提出了反思。美国汉学家高彦颐通过对流动的女教师群体——闺塾师进行的细致分析,解构了传统的“五四妇女史观”和西方的“唯性别是论”;在分析女性文人社会身份时,主张模糊良家闺秀和青楼名妓的“良/贱”二分法。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较为细致地探析,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以促进中美研究的通融互补和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繁荣。(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梁晗昱[5](2016)在《主体·性别·空间——北美明清女性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美汉学界对明清时期书写女性的研究主要涵盖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主体建构、性别表述和空间视阈等方面。北美汉学家对明清书写女性的阐发研究,源自物质文化关怀下的女性文本的重新发现,同时,西方理论思潮的涌动和创新也是该领域被日渐重视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6年08期)
段江丽[6](2016)在《经典的还原、阐释与重构——孙康宜的明清女性文学研究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孙康宜与她的美国汉学家同行们一道,将大量明清女性文学作品译介给西方学界,并借鉴西方性别理论的框架、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对中国明清时期女性文学文本中所具有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诠释,从而重构了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世界性经典意义。作为当代美国汉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孙康宜在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方面的思路、方法及成果,无疑对于中西学界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娄欣星[7](2016)在《从明清江南家族女性看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特别是明清时期,女性文学呈现出家族化、群体化、地域化的发展特征。作为整个文学生态乃至文化格局中一部分,女性文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只有置于文学生成的环境并与相关的文学活动联系起来考察才更有意义。女性文学创作由原本局限于家庭的"私领域",扩展到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公领域"层面,不仅为家族女性提供了丰富的人生轨迹以及多重的社会形象,而且成为彰显地方文化实力的重要展现。从家族的角度来看,女性文人作为家族教育的关键人物,通过对儿女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为家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谢静,毕新伟[8](2016)在《才以成德 德艺双馨——明清皖北地区女性文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皖北地区的女性写作构成安徽女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们通过诗词创作,表达了对日常生活、内心情感、个人志向的看法和认识,将个人才情与社会期望相结合,展现了闺阁女性的道德价值判断和历史生活面貌。(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骆新泉[9](2016)在《明清女性文学新变(二)——闺秀赋婢诗词论稿》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明清闺秀文人将笔触延伸到历来被贱视的婢女群体。明清闺秀赋婢诗词再现了侍婢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在赠婢诗词中表现出作者对侍婢超出一般的友情、同情和亲情;在戏赠中表现出侍婢的娇憨、可爱以及作者对侍婢的怜爱;在其他赋婢诗词中,则可见出女主人对侍婢的文化教育、督促、苛责及悼亡悲情。(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骆新泉[10](2016)在《女性文学新变:明清闺秀赠妓诗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在明清时期出现了新变,即闺秀才女与才妓、名妓交游,且以诗词相赠。这些闺秀赠妓诗词与男性赠妓诗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夸赞妓女色态,但仅是同性之间赞赏之情的外化,而非异性之间占有欲望的变相;称赏妓女才艺,但仅是才女之间惺惺相惜的吸引,及对其歌舞技艺的欣赏;诉说友情同情,友情是在交往中培养起来的,同情则既可能与友情相伴,更可能因偶遇而生发。(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明清女性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文学界对女性文学的研究还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多数文学家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是我国的当代女性文学,对明清时期的女性文学重视程度较低。因此,本文主要以明清时代为背景,初步探讨和分析明清时代女性文学的特点,对那个时期的女性文学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对当时女性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论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清女性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段晓玲.明清时期永昌女性文学中的男性写作[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2].王娟.明清时代女性文学特点分析[J].戏剧之家.2018
[3].景建军.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J].文学教育(上).2018
[4].陈娇.美国汉学家的明清女性文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8
[5].梁晗昱.主体·性别·空间——北美明清女性文学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6
[6].段江丽.经典的还原、阐释与重构——孙康宜的明清女性文学研究述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娄欣星.从明清江南家族女性看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谢静,毕新伟.才以成德德艺双馨——明清皖北地区女性文学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骆新泉.明清女性文学新变(二)——闺秀赋婢诗词论稿[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
[10].骆新泉.女性文学新变:明清闺秀赠妓诗词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