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评价控制论文-陈蓓,俞春辉,马万经

自适应评价控制论文-陈蓓,俞春辉,马万经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评价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适应信号控制,评价方法研究,评价系统设计

自适应评价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蓓,俞春辉,马万经[1](2019)在《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市积极推进交通信号控制的改善优化,目前有超2000个交叉口采用自适应形式的动态交通信号控制。各路口的交通控制水平需要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定量评价,以反映其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通过信号控制层面的问题剖析,针对单点和干线协调交叉口,分别建立了问题导向的交叉口信号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多源数据对关键评价指标建立了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智慧交通信号控制评价系统应用进行了设计和研发,基于MVC的开发模式,后端开发部署了数据处理、评价计算相关算法,前端设计完成了人机交互、结果可视化功能。研究成果可有效地为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建设和升级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城市交通控制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1)

张国鸣[2](2019)在《基于自适应评价设计的带式输送机速度控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带式输送机的速度控制问题,通过利用自适应评价设计方法研究出一种带式输送机的速度控制优化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迭代求解出最优速度控制,能够根据来料的变化自适应地调节带式输送机的运行速度,提高运输效率,还可以有效减小冲击、延长带式输送机使用寿命。因此,基于自适应评价设计的优化控制算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19期)

孙歧峰,任辉,段友祥[3](2019)在《基于异步优势执行器评价器学习的自适应PID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已有自适应PID控制器收敛速度慢和计算效率低的不足,基于异步优势行动者评论家(Asynchronous Advantage Actor-Critic,A3C)算法设计了一种新的自适应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利用A3C结构的多线程异步学习特性,并行训练多个行动者评论家(Actor-Critic, AC)结构的智能体,每个智能体采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逼近策略函数和值函数实现在连续动作空间中搜索最优的参数整定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算法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学习样本的相关性.在仿真实验中通过与已有的多种自适应PID控制器性能的对比分析说明,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自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19年03期)

张志波[4](2019)在《适合我国工况的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评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工业和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消费者日常使用的汽车上。由于针对新技术的标准法规制定不及时,在新技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新技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规定而导致良莠不齐。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是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节气门和制动器来调节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加速度,达到驾驶员设定的车间时距或车速要求,实现与前方汽车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对于具有起停功能的ACC系统能够将车辆减速至停止。本文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评价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国际标准研究分析、国内外道路工况分析对比,以制订适合我国道路工况的评价技术方案,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驾驶舒适度需求等对ACC系统提出了较高的需求。本文介绍了自适应巡航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也对ACC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做了分析阐述。其次,研究了国际标准ISO 15622、ISO 22178、ISO 22179对ACC系统(含LSF、FSRA)目标识别的规范,并对水平探测距离、水平探测区域和垂直探测区域叁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际标准对ACC系统(LSF、FSRA)检测方法的基本规范。再次,研究了欧洲(NEDC)、美国(FTP75、US06和SC03)、日本(10、10-15和JC08)、世界循环工况(WLTC)的特点。介绍了“中国工况”开展情况、中国乘用车工况(CLTC-P)的特点以及中国乘用车工况与其他国家道路工况的差异性。然后,确定我国道路工况下的ACC系统评价技术的行驶速度、减速度和车道宽度关键参数。制定适合我国道路工况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评价技术。最后,通过某品牌进口车型进行了ACC系统评价技术验证试验,确定了ACC系统评价技术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段友祥,任辉,孙歧峰,闫亚男[5](2019)在《基于异步优势执行器评价器的自适应PID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PID较好地解决了传统PID无法自整定参数的问题,已成为控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研究基于异步优势执行器评价器(Asynchronous Advantage Actor-Critic,A3C)算法设计了一种新的自适应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利用A3C结构的多线程异步学习特性,并行训练多个执行器评价器(Actor-Critic,AC)结构的智能体,每个智能体采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逼近策略函数和值函数实现在连续动作空间中搜索最优的参数整定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与已有的多种自适应PID控制器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自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9年02期)

于小洲[6](2018)在《自适应巡航系统的心理学评价与人性化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巡航系统(也称作ACC)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其被越来越多的驾驶员接纳和使用,人们从初期对安全性的需求,逐渐变为既要满足安全性需求的同时又要能够满足驾驶员个性化需求。由于驾驶员与自适应巡航系统需长期共存工作这一特点,ACC系统满足驾驶员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不同的驾驶员有着不同的驾驶习惯,而这些习惯就可以当做是驾驶员对车辆的表现需求,即对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期望。因此对驾驶员的自然驾驶跟驰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后,对实现自适应巡航系统的人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化的实现程度需要进行主观评价,而目前针对自适应巡航系统的主观评价方法较为欠缺。鉴于目前应用实验心理学对自动化系进行评价得到了相当的应用,笔者认为使用心理学方式更能体现出人的主观意愿,故本文引入实验心理学方法对ACC系统进行评价优化研究。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对驾驶员自然驾驶时的行为数据采集方法以及ACC系统人性化优化方法进行调研,设计了本文的研究路线以及方法。第二,本文对实验驾驶员在ACC开启时典型工况下的驾驶员自然驾驶跟驰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并基于最小二乘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对处理后的数据使用C-均值聚类方法,将实验驾驶员进行分类,并记录不同类型驾驶员的特征参数,为之后的ACC系统人性化修改提供数据支撑。第叁,本文将实验心理学中心理学评价参数选择性应用到ACC系统人性化程度评价,设计出了一种ACC系统人性化评价方法,其中包括情景意识,心智负荷,控制点,信任度五大指标,以及逐步细分成的10个子指标,并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第四,针对课题组现有的ACC系统,采用MATLAB/Simulink与快速控制原型开发工具dSPACE MicroAutoBox II,进行基于实车的ACC系统评价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各个项目打分,并记录打分分数。第五,应用之前驾驶员跟驰行为实验中所得到的特征数据对ACC算法优化后进行二次打分实验。二次打分实验验证了主观评价方法以及人性化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4-01)

赵亚东,吴其龙[7](2016)在《基于VisVAP的过饱和交叉口群自适应控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交叉口群的运行效率,以改进的TACOS模型为基础,提出了适应过饱和状态下交通流动态变化的自适应控制策略。该方法以交叉口的关键路径通过最大车辆和平均排队长度最小为目标,实时优化相位放行方案,并根据最大排队长度的车流方向放行绿灯进行实时控制。利用Vissim中Vis VAP模块对过饱和交叉口群自适应控制策略进行多项指标评价分析,并与定时控制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车辆平均等待时间和车均延误,提高通行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卢杰[8](2014)在《自适应感知结构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适应感知结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环境综合评价系统,并以输变电工程为例构建了自适应综合评判模型。(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4年20期)

林小峰,丁强[9](2015)在《基于评价网络近似误差的自适应动态规划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求解有限时域最优控制问题,自适应动态规划(ADP)算法要求受控系统能一步控制到零.针对不能一步控制到零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ADP算法,其初始代价函数由任意的有限时间容许序列构造.推导了算法的迭代过程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当考虑评价网络的近似误差并满足假设条件时,迭代代价函数将收敛到最优代价函数的有界邻域.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5年03期)

郭章勇[10](2014)在《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接受性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简称ACC,下同)是在保持传统定速巡航基础上,通过雷达等车载传感器感知本车的前方交通环境,根据检测到的本车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相对运动状态来替代驾驶员主动施加驱动或制动控制,使得本车与前方障碍物保持合适的安全车间距的汽车驾驶辅助系统。ACC系统是在驾驶员监控下且较长期与驾驶员共同工作的自动控制系统,其性能的主客观评价方法是国内外整车厂商形成完善ACC研发流程的核心技术。围绕ACC系统客观性能评价,国内外研究人员多是借鉴汽车操纵性能客观评价方法,基于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测试开展客观评价相关工作,提出了直道巡航、直道跟随测试、弯道适应能力测试等实验测试方法,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客观评价体系。由于驾驶员对ACC的监控及与之长期共存工作这一 ACC系统显着特点,驾驶员对于ACC系统的主观接受性是十分重要的。ACC系统的主观评价相对于系统的客观评价开展较少,且起步较晚,缺少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经验。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并且国际上主观评价也缺乏理论体系。ACC系统的主观评价大都依靠经.验丰富的汽车主观评价师完成,并由主观评价师提交系统评价结果以及修改方案。这种方法的显着缺点是,缺少理论体系支撑,可重复性差,对评价参与者专业经验要求非常高。因而在目前ACC系统装车率大规模提高的背景下,需要一种理论体系完善的ACC系统主观评价方法。近年来,实验心理学在自动化系统评价研究中蓬勃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实验心理学理论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包括心智负荷、情景意识、信任度、控制点及压力在内的评价体系。如何将以上评价指标与驾驶员、系统及整车性能相互关联,并形成易被普通评车师等一线研发人员理解打分的自然语义表达,使其评价指标既能体现驾驶员对系统的接受性,又与基于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的客观评价指标具有相当一致性,是实验心理学理论得以在驾驶员辅助系统中应用的难题。本文针对ACC系统性能评价中欠缺主观评价方法,且客观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的问题,结合实验心理学知识,将实验心理学中心理学评价参数选择性应用到ACC系统主观评价,提出一套基于驾驶员接受性的ACC系统驾驶员接受性主观评价方法。研究将主观评价分为驾驶员接受性、安全性、舒适性、工效性四项主指标,其中将心理学评价指标作为驾驶员接受性评价指标的子指标,对主指标进行细化和解释,形成了包括精神需求、时间需求等10项子指标的主观评价打分表。对主观打分表各指标权重,采用专家打分法,应用叁角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最终形成了基于实验心理学指标的主观评价打分体系。本研究针对客观评价,总结并定义了定速巡航等10项典型测试工况,对客观参数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本研究采用驾驶员在环实验台开展ACC系统评价工作,部署集成ACC控制策略的驾驶员在环实验台(DriverinLoop,简称DIL,下同),对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和部署。本研究选取20名受试者,就10项典型测试工况进行主客观评价打分。通过实验,验证了主观打分体系的有效性和主观主打分、各个子指标打分值与系统客观评价参数之间的关联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5-01)

自适应评价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带式输送机的速度控制问题,通过利用自适应评价设计方法研究出一种带式输送机的速度控制优化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迭代求解出最优速度控制,能够根据来料的变化自适应地调节带式输送机的运行速度,提高运输效率,还可以有效减小冲击、延长带式输送机使用寿命。因此,基于自适应评价设计的优化控制算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评价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陈蓓,俞春辉,马万经.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C].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9

[2].张国鸣.基于自适应评价设计的带式输送机速度控制优化[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

[3].孙歧峰,任辉,段友祥.基于异步优势执行器评价器学习的自适应PID控制设计[J].信息与控制.2019

[4].张志波.适合我国工况的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评价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段友祥,任辉,孙歧峰,闫亚男.基于异步优势执行器评价器的自适应PID控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

[6].于小洲.自适应巡航系统的心理学评价与人性化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

[7].赵亚东,吴其龙.基于VisVAP的过饱和交叉口群自适应控制评价[J].电子科技.2016

[8].卢杰.自适应感知结构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探索[J].电子制作.2014

[9].林小峰,丁强.基于评价网络近似误差的自适应动态规划优化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5

[10].郭章勇.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接受性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

标签:;  ;  ;  

自适应评价控制论文-陈蓓,俞春辉,马万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