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铁路局客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邱铁鑫[1](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修竹琳[2](2019)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自我国铁路实行政企分开,由国家铁路局及其下辖各地方铁路监督管理局执行政府职能依法对铁路营业线的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但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监管范围广、监管任务繁重、各部门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较为突出。国家铁路局及其下属地区铁路监管局目前尚未建设铁路营业施工安全监管系统,各铁路监管部门与辖区铁路局等被检单位之间信息链接与共享差,不能够有效地把控检查和整改进度,无法满足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开发一套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管系统来辅助支持营业线施工监管工作的开展,能够使相关铁路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有效互联,从而优化监管工作模式,推动监管工作水平和效率的全面提升。本文首先对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管的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分析。国家铁路局及其下辖各地方铁路监督管理局在承担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管工作时需秉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理念,依据相关铁路法律法规等文件的要求,编制当年、当月的检查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在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还应对检查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就检查问题向各被检单位下发整改通知,并对后续的整改进度和效果进行审核把控。整个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管工作点多、面广、复杂性高,因此为满足监管工作过程中的各项业务需求,本文提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包括检查依据、检查计划、监督检查、统计分析四大功能模块。并且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图、类图、时序图的方式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规划设计,主要设计了管理文件查询与维护、指导手册查询与维护、设备信息查询与导入、检查计划制定与管理、检查情况和反馈情况查询与管理,问题反馈、统计分析等共计28个主要功能;运用实体关系模型设计了 20个数据库表结构,完成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最后,针对开发任务,利用B/S架构模式、SSM框架技术以及Web MVC模型,以Java为开发和运行平台,选用Oracle数据库并配置Tomcat应用服务器等开发工具对系统进行了实现,共计生成67个页面,文中选取了其中25个运行页面的截图来详细展示本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
阮芙蓉[3](2018)在《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渐在企业的转变管理理念、规范基础管理、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HL铁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存在问题和原因,优化了管理方案,旨在通过企业信息化的规范管理来提升HL铁路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管理在铁路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首先,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思路进行了阐述。对相关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CIMS”理论等进行了阐述。梳理了HL铁路企业概况及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从23个现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选取有代表性3个常用系统,并以其中的TVDS系统为典型,分析了HL铁路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原因,为下一步优化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做相应阐述。其次,通过对HL铁路企业的优化方案设计,提出了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的总体目标和优化原则。结合了3个常用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对TVDS系统为典型的质量动态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优化设计,包括:明确管理职责界定、规范作业范围和标准、故障处置程序、制定应急预案、加强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得HL铁路企业新的作业方式、管理模式得以循序渐进地推进。最后,阐述了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指出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既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一项向推进企业管理升级的思想变革,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防止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停滞或倒退,同时要保持对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的研究,不断进行信息管理的优化和升级,保持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论文的总结与展望部分,总结了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进行优化后的作用发挥,指出了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要保持信息化管理优化的动态持续性,使得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规范管理、提高劳效等方面保持新的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郭竹学[4](2015)在《关于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海铁路局地处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和社会物流业十分发达,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的转型发展成为铁路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作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分析上海铁路局物流市场环境,不同运输方式竞争十分激烈;针对铁路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研究提出铁路物流运输产品设计思路,即大宗货物直达运输产品、全程物流服务产品、时限快运产品、城际物流快线产品、集装化运输产品、个性化物流产品;研究探讨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即优化运力资源配置、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优化线上运输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策略,建立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服务优质、安全有序的铁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王辉[5](2014)在《主动履职作为 探索创新实践 为上海局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物资保障》文中认为1 2013年物资工作回顾1.1加强资源组织,全面保障物资供应始终把保证物资高效有序供应作为铁路物资工作的首要职责。在重点做好高铁物资保障的同时,关注并协调集中修、春运、防洪、防寒等重点时期物资供应保障工作,确保全局物资保障及时。2013年累计完成物资供应额62.74亿元。1.2加强采购管理,有效提高采购效益1.2.1降低柴油消耗。全年采购柴油41.05万t,同比减少5.58万t,主要原因是路局电
倪少权[6](2013)在《中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工作的生产计划,其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组织的效率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铁路运输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尽管我国铁路已广泛采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但从铁路发展需要来看,深入研究列车运行图编制相关优化理论与方法,提高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列车运行计划及其相关作业计划于一体的列车运行图编制协同工作平台,是非常迫切的。本文主要研究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总体目标和技术方案、列车运行计划编制的智能化技术和方法、基于群体协同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总体目标和技术方案研究对国内外计算机编图研究方法和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及应用状况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对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总体目标和技术方案。分析了系统设计挑战,研究并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路线,提出系统体系结构应采用C/S模式的混合式系统结构,并对系统功能进行了研究设计。(2)列车运行计划编制优化方法研究列车运行图编制是一个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半结构化问题,难以求其数学最优解,因此,重点对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解决思路进行研究,研究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的分层决策模型,研究和探讨列车运行计划编制的智能方法。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分层决策和满意优化的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解决思路,构建了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的分层决策模型,建立了基于状态空间法和启发式搜索技术的列车运行计划编制智能方法。(3)支持群体协同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协同作业特点,深入分析基于群体协同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特点和技术难点,对系统共享控制结构、协作机制、并发控制方法和访问控制策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并提出编图协作模式包含“集中控制下的协作”和“平等协作”两种模式,提出系统并发控制应采用改进的全序集中控制法、加锁法和基于操作变换的并发控制算法等方法综合运用的混合控制策略和技术解决方案。
陈霄,管道安[7](2013)在《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拓展》文中提出通过对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现有功能的应用和分析,找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拓展系统功能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为下一步完善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促进物资管理由信息化、网络化向"大数据"时代转变提供有益参考。
王学斌[8](2013)在《上海铁路局信息系统引入云计算的方案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海铁路局信息化受到信息系统建设缺乏规划、基础设施薄弱和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制约,发展缓慢且效率低下,迫切需要寻找具有根本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法。在研究了国内外云计算发展和其具有的特征和优势后,本文提出了逐步引入云计算的设想和实施策略。本文从云计算的国内外应用现状、概念和体系结构开始叙述,细致分析了上海铁路局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详细描述了上海铁路局云计算的体系结构,最后给出引入云计算的总体策略、实施原则和分布实施的方法。上海铁路局信息系统覆盖华东沿海地区,虽然具有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双重需求,但主要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设备部署均在铁路内部网。因此,上海铁路局云计算在总体上应以建设大规模区域性内部私有云为目标。上海铁路局云计算建设必须遵循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和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上海铁路局的私有云必须具有自下而上依次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Service,简称IaaS)、应用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简称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简称SaaS)的层次架构。以云计算在业界的实践经验和各厂商云计算产品的成熟度为依据,本文阐述了实施云计算的步骤和策略。首先确立了引入云计算的第一步是实现以虚拟化为重点的IaaS,实现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虚拟化;第二步是适时引入PaaS,关注其关键技术的标准化,在其转变为成熟的商业产品后引进,并逐步试点推广其核心的分布式计算应用架构;最后是实现最上层的SaaS,直接基于IaaS或已建成的PaaS平台开发一些相对单一的、独立的、非流程化的应用,并利用其软件和数据全部在云端的所谓信息安全方面的优势,开发一些保密性要求较高的管理系统。上海铁路局在研究规划引入云计算的同时,就如何切入进行了一些实践。在一些应用系统实施项目中,舍弃小型机方案,基于PC服务器、利用VMware虚拟架构和DataCore虚拟化存储技术构建的高效能的虚拟化应用平台,不仅较好地解决了PC服务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作为构建IaaS的切入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更是积累了丰富的运用、管理和维护经验,为推进云计算建设打下了基础。总体上,上海铁路局引入云计算首先要立足于实现基础架构的虚拟化,然后逐步引入并行计算和海量存储实现应用平台服务,最终在上海铁路局实现用通用计算架构(基于X86)替代专用计算架构(小型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达到计算资源统一管理的目的。
路惟喜[9](2011)在《铁路客车段修工序卡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铁路各客车车辆段在进行客车段修过程中实行的人控及粗放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生产需求。综合兰州车辆段客车段修工序卡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背景,依据当今被广泛应用的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兰州车辆段客车段修工序卡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描述了兰州车辆段客车段修工序卡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总体结构、软硬件结构、功能原理,并对网络修车作业状态的实时显示、“三检一验”流程的卡控、身份识别等模块的功能实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孙汉武[10](2010)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铁路建设迅猛增长、铁路技术装备更新换代、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与铁路交通安全有关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和谐铁路的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正常稳定发展,其安全保障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认清铁路交通安全形势,保障铁路交通安全的措施和方法,深入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起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及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持续铁路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计划项目、铁道部科研计划项目,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了我国铁路实施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基于安全生产保障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铁路行车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安全检查、监测、监控装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其主要建设内容,建立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主要工作平台——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研究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我国实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2.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相关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和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和分析我国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3.结合我国铁路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监控系统装备技术发展方向和装备集成建议。4.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的内涵和建设的主要内容。5.详细分析铁路安全检查监洲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设备及用户需求,研究各类安全检测信息接入方式及联网监控标准,提出建立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的技术方案,完成该平台的总体设计,并开发该平台系统。6.以郑州铁路局为背景,应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检测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验证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效果。
二、上海铁路局客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铁路局客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文化 |
3.1.2 铁路文化 |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
3.1.4 文化自信 |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2)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营业线施工监管业务研究 |
2.1 营业线施工监管体系 |
2.2 营业线施工组织流程 |
2.3 营业线施工监管流程 |
2.4 营业线施工监管标准 |
2.5 营业线施工检查指导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概述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检查依据模块 |
3.2.2 检查计划模块 |
3.2.3 监督检查模块 |
3.2.4 统计分析模块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概要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4.1.2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4.1.3 系统体系结构 |
4.2 检查依据模块 |
4.2.1 管理文件子模块 |
4.2.2 指导手册子模块 |
4.2.3 设备信息子模块 |
4.3 检查计划模块 |
4.4 监督检查模块 |
4.4.1 检查情况子模块 |
4.4.2 反馈情况子模块 |
4.5 统计分析模块 |
4.6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6.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4.7 系统非功能性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开发平台与环境 |
5.2 用户登录模块 |
5.3 检查依据模块 |
5.3.1 检查依据模块类设计 |
5.3.2 检查依据模块时序设计 |
5.3.3 检查依据模块的实现 |
5.4 检查计划模块 |
5.4.1 检查计划模块类设计 |
5.4.2 检查计划模块时序设计 |
5.4.3 检查计划模块的实现 |
5.5 监督检查模块 |
5.5.1 监督检查模块类设计 |
5.5.2 监督检查模块时序设计 |
5.5.3 监督检查模块的实现 |
5.6 统计分析模块 |
5.6.1 统计分析模块类设计 |
5.6.2 统计分析模块时序设计 |
5.6.3 统计分析模块的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企业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
第四节 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第二章 企业信息化管理相关理论 |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概述 |
第二节 CIMS理论概述 |
第三章 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现状 |
第一节 HL铁路企业基本概况 |
第二节 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情况 |
第三节 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常用生产组织类型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
二、常用绩效考评类型系统存在的问题 |
三、铁路客车故障轨旁图像监测系统(TVDS系统)存在问题及危害分析 |
第四节 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二、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 |
三、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规划 |
四、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 |
第四章 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方案 |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方案总体目标 |
第二节 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方案设计原则 |
一、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 |
二、信息化系统组织分工兼容化 |
三、信息化系统管理集成化 |
四、整章建制管理规范化 |
第三节 HL企业三个常用系统之间的联系 |
一、常用三个管理系统的特点 |
二、常用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
三、各系统之间实现的安全质量互控 |
第四节 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方案 |
一、完善信息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分工 |
二、明确信息管理系统的作业范围及质量标准 |
三、规范安全监控系统发现故障的预报处置程序 |
四、制定信息系统硬件设备自身故障的应急预案 |
五、规范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员选拔及业务培训 |
第五章 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 |
第二节 加强企业信息化系统动态管理的制度建设保障 |
第三节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文化建设保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关于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铁路局物流市场环境分析 |
1.1 物流市场需求分析 |
1.2 不同运输方式竞争性分析 |
1.3 制约因素分析 |
2 铁路物流运输产品设计研究 |
2.1 大宗货物直达运输产品 |
2.2 全程物流服务产品 |
2.3 时限快运产品 |
2.4 城际物流快线产品 |
2.5 集装化运输产品 |
2.6 个性化物流产品 |
3 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
3.1 优化运力资源配置 |
3.1.1 加快物流通道和枢纽能力建设 |
3.1.2 加快港站、公铁一体化建设 |
3.1.3 加快推进综合物流网络建设 |
3.2 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 |
3.2.1 完善对外服务平台 |
3.2.2 整合内部信息平台 |
3.2.3 夯实基础数据平台 |
3.3 加强运输组织管理创新 |
3.3.1 构建现代物流调度平台 |
3.3.2 全面推行业务集中受理 |
3.3.3 优化线上运输组织 |
3.3.4 提升接取送达质量和效率 |
3.3.5 强化运到时限管理 |
4 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策略 |
4.1 市场化导向 |
4.2 网络化布局 |
4.3 信息化驱动 |
4.4 精细化组织 |
4.5 协同化发展 |
5 结束语 |
(5)主动履职作为 探索创新实践 为上海局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物资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1 2013年物资工作回顾 |
1.1 加强资源组织, 全面保障物资供应 |
1.2 加强采购管理, 有效提高采购效益 |
1.2.1 降低柴油消耗。 |
1.2.2大力加强集中公开招标采购管理。 |
1.2.3 大力加强网上集中公开竞价采购管理。 |
1.2.4 不断创新采购方式。 |
1.3 加强库存管理, 努力优化储备结构 |
1.4 加强信息化管理, 物资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 |
1.4.1 不断完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 |
1.4.2 开发应用物资采购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 |
1.4.3加大物资采购商务平台的有效应用。 |
1.4.4 探索应用网上质量跟踪反馈信息系统。 |
1.5 优化处置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1.6 加强物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
1.7 全面提高公开招标采购质量 |
1.7.1 坚持公开招标采购。 |
1.7.2 做好开放铁路物资市场工作。 |
1.8 认真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
1.9 认真做好采购监督管理工作 |
1.1 0 认真做好物资统计工作 |
1.1 1 做好物资系统创新课题、成果和质量管理工作 |
2 2014年物资重点工作 |
2.1 坚持持续改进,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
2.1.1 完善物资管理制度体系。 |
2.1.2 实现物资采购阳光透明。 |
2.1.3 推进物资直采直供和集采集供管理。 |
2.2 坚持科技支撑, 加快推进物资信息化建设 |
2.2.1 做好站段物资信息化工作。 |
2.2.2 推广物资质量跟踪反馈信息系统应用。 |
2.2.3 拓展物资采购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应用。 |
2.3 坚持安全第一, 切实加强物资安全质量管理 |
2.3.1 加强物资安全质量管理。 |
2.3.2 加强物资安全风险排查分析。 |
2.3.3 做好物资安全风险的有效处置。 |
2.4 坚持效益优先, 做好物资增收节支工作 |
2.4.1 加强物资采购预算管理。 |
2.4.3 优化物资库存储备结构。 |
2.4.4 做好修旧利废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
2.5 坚持把住源头, 切实加强供应商管理 |
2.5.1 严格执行供应商准入管理规定。 |
2.5.2 加强供应商动态审核评价。 |
2.6 坚持预防为主, 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
2.6.1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
2.6.2 加大科技防控的应用。 |
2.6.3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全面覆盖。 |
2.7 坚持履行职责, 扎实做好物资统计工作 |
2.7.1 发挥物资统计作用。 |
2.7.2 严格执行统计规定。 |
2.8 坚持基础管理, 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
2.8.1 完善教育培训。 |
2.8.2 改进工作作风。 |
2.8.3 加强检查考核。 |
(6)中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及应用状况综述 |
1.2.1 计算机编图方法综述 |
1.2.2 国内外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综述 |
1.2.3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的演变 |
1.2.4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及其演变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分析 |
2.1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模式 |
2.1.1 既有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体制 |
2.1.2 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体制展望 |
2.2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列车运行图编制业务与需求分析 |
2.2.2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3章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研究与设计 |
3.1 系统研究目标 |
3.1.1 系统目标分析 |
3.1.2 系统目标确定 |
3.2 系统设计挑战 |
3.3 总体设计构想 |
3.3.1 建立基于协同工作的群件系统 |
3.3.2 建立系统的通用性机制 |
3.3.3 采用自动处理辅以人机交互的编图解决方案 |
3.3.4 采用C/S模式的系统结构 |
3.3.5 采用高集成度的系统设计方案 |
3.4 系统体系结构 |
3.4.1 集中式结构 |
3.4.2 复制式结构 |
3.4.3 混合式结构 |
3.4.4 系统结构的设计需求 |
3.4.5 基于C/S模式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混合式结构 |
3.5 系统功能设计 |
3.5.1 数据管理子系统 |
3.5.2 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子系统 |
3.5.3 机车周转图编制子系统 |
3.5.4 动车组(车底)交路图编制子系统 |
3.5.5 车辆分配计划编制子系统 |
3.5.6 乘务交路计划编制子系统 |
第4章 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方法 |
4.1 列车运行计划编制问题的数学模型 |
4.1.1 变量说明 |
4.1.2 约束条件 |
4.1.3 目标函数 |
4.2 列车运行计划编制问题的复杂性分析 |
4.3 问题求解挑战 |
4.4 基于分层决策和满意优化的编图问题解决思路 |
4.4.1 基于分层决策的建模思路 |
4.4.2 基于满意优化的建模方法 |
4.5 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的分层决策模型 |
4.5.1 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的层次划分 |
4.5.2 基于满意优化的编图问题的分层决策模型 |
4.6 列车运行计划智能编制方法 |
4.6.1 基于深度优先策略的列车运行计划编制方法 |
4.6.2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列车运行计划编制优化问题求解原理 |
4.6.3 列车运行线编制算法步骤 |
4.6.4 启发式搜索技术在列车运行线编制优化中的运用思路 |
4.6.5 基于启发式搜索的列车运行线冲突消解方法 |
第5章 支持群体协同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
5.1 设计挑战 |
5.2 系统的共享控制结构研究 |
5.3 编图协作模式及协作机制 |
5.3.1 协作模式 |
5.3.2 协作机制 |
5.4 系统的并发控制和一致性处理 |
5.4.1 CSCW系统的并发控制要求 |
5.4.2 CSCW系统的并发控制方法 |
5.4.3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并发控制策略 |
5.4.4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并发控制策略的运用 |
5.5 系统的访问控制 |
5.5.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
5.5.2 系统的改进RBAC模型及访问控制策略 |
第6章 系统通用性设计关键技术 |
6.1 设计挑战 |
6.2 数据结构设计的通用性 |
6.3 “单双线合一”的编图算法思想 |
6.4 编图自动化处理的通用性 |
6.4.1 基于参数化基础上的通用化处理 |
6.4.2 基于模型库和方法库的通用化决策处理 |
6.4.3 基于访问控制基础上的通用化处理 |
第7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在编图实践中的应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7)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介绍 |
2 上海铁路局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
3 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存在的不足 |
3.1 计划管理方面 |
3.1.1 物资需求计划靠人工录入信息系统。 |
3.1.2 采购订单手工输入差错率高。 |
3.2 仓储管理方面 |
3.2.1 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与立体仓库管理系统不兼容。 |
3.2.2 铁路物资信息管理系统与生产业务过程物流系统部分功能重复。 |
3.3 物资出库后管理 |
3.3.1 铁路物资信息系统不支持现场备料等实物数量管理。 |
3.3.2 无法实现物资质量反馈及追踪。 |
4 拓展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途径 |
4.1 计划管理功能“前伸” |
4.1.1 研发物资需求计划自动生成辅助系统。 |
4.1.2 建立物资需求计划与已确定采购结果自动关联, 实现采购订单自动生成。 |
4.2 系统仓储功能“中扩” |
4.3 物资出库后功能“后延” |
4.3.1 新增物资备品管理模块。 |
4.3.2 新增物资质量追踪模块。 |
4.3.3新增物资质量反馈模块。 |
(8)上海铁路局信息系统引入云计算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
1.2 云计算概念和体系结构 |
1.3 云计算关键技术 |
1.3.1 虚拟化技术 |
1.3.2 分布式计算 |
1.3.3 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
1.3.4 云计算数据及平台的管理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上海铁路局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
2.1 既有信息系统组成 |
2.1.1 运输组织 |
2.1.2 客货营销 |
2.1.3 经营管理 |
2.1.4 基础平台 |
2.2 计算资源状况 |
2.2.1 网络状况 |
2.2.2 网络及设备部署 |
2.3 问题分析 |
3 云计算体系架构的引入 |
3.1 构建于传统计算机系统架构的铁路信息系统 |
3.2 上海铁路局云计算系统的架构设计 |
4 实施云计算 |
4.1 云计算实施的总体策略 |
4.1.1 规模 |
4.1.2 类型 |
4.1.3 实施原则 |
4.2 云计算的分步实施 |
4.2.1 实现 IT 基础架构即服务,统一管理计算资源 |
4.2.2 实现应用平台服务及简单的应用软件服务 |
4.3 云计算的切入点 |
4.3.1 背景介绍 |
4.3.2 项目需求分析 |
4.3.3 两种实施方案比选 |
4.3.4 实施方案设计 |
4.3.5 实际系统部署方案 |
4.3.6 虚拟化产品的部署 |
4.3.7 虚拟机的安装配置 |
4.3.8 备份措施 |
4.3.9 价值体现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铁路客车段修工序卡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系统业务流程描述及分析 |
2.1 客车检修网络组织结构描述 |
2.2 客车段修检修业务流程简要介绍 |
2.2.1 修车作业简要网络流程 |
2.2.2 转向架检修工序简要介绍 |
2.3 修车作业数据流程图介绍 |
2.4 修车作业实体关系 |
2.5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第3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2 系统的计算模式 |
3.3 系统的配置和采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5 应用程序的主要界面 |
3.6 系统安全性设计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附件 |
(10)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铁路交通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
1.2 国外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
1.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保障系统发展现状 |
1.4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
2.1 我国铁路事故故障管理问题分析 |
2.2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督问题分析 |
2.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监控装备现状 |
2.4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存在问题分析 |
2.5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完善建议 |
2.6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发展方向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框架设计 |
3.1 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
3.2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 |
3.3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 |
3.4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
4.1 用户分类 |
4.2 用户需求 |
4.3 数据需求 |
4.4 业务流程分析 |
4.5 数据流程分析 |
4.5 平台功能需求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
5.1 平台建设目标 |
5.2 平台总体设计 |
5.3 平台功能设计 |
5.4 数据库设计 |
5.5 接口设计 |
5.6 运行环境设计 |
5.7 安全设计 |
5.8 关键技术研究 |
5.9 技术创新点 |
5.10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 |
6.1 开发平台及应用环境 |
6.2 平台应用功能构成 |
6.3 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子系统 |
6.4 监测报警信息处理子系统 |
6.5 安全检查信息处理子系统 |
6.6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
6.7 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
6.8 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应用实例 |
7.1 项目背景简介 |
7.2 系统建设情况 |
7.3 全局安全信息看板 |
7.4 安全监督管理核心业务管理 |
7.5 故障分析与跟踪 |
7.6 系统运行效果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 我国行车安全监控设备/系统部署运用情况研究 |
1 移动设备 |
2 固定设备 |
3 自然灾害 |
4 视频监控 |
5 应急救援 |
四、上海铁路局客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2]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修竹琳.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3]HL铁路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研究[D]. 阮芙蓉. 安徽财经大学, 2018(09)
- [4]关于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J]. 郭竹学.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05)
- [5]主动履职作为 探索创新实践 为上海局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物资保障[J]. 王辉.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4(06)
- [6]中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D]. 倪少权.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7]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拓展[J]. 陈霄,管道安.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3(09)
- [8]上海铁路局信息系统引入云计算的方案设计与实施[D]. 王学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9]铁路客车段修工序卡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D]. 路惟喜.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1)
- [10]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 孙汉武.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