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论文-廖光辉

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论文-廖光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连续纤维直接喂入注塑成型一步法工艺,力学性能,时温等效原理

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廖光辉[1](2019)在《上浆剂对碳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大量应用,碳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问题依然是值得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选取高性能碳纤维增强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复合材料,其中碳纤维来源于国内外叁家着名公司:J公司、D公司和Z公司叁家供应商的碳纤维。含原浆碳纤维和热水退浆后(分别经过热水退浆工艺处理)碳纤维以连续纤维直接喂入注塑成型一步法(Direct Fiber Feeding injection Molding,简称:DFFIM)工艺增强PP注塑成六类20%质量分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拉伸速度下的拉伸性能,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拉伸断裂横截面形态,评定热水退浆工艺对碳纤维与PP界面的改善程度,并分析来源(碳纤维供应商)、拉伸速度和温度梯度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叁点弯曲试验,悬臂梁缺口冲击试验评定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并综合评定叁家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最后,判定时温等效原理是否适用于此次力学试验,以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数据为基础,分别拟合J、D、Z公司样品在25℃下的疲劳寿命。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到以下结论:1 DFFIM成型的Z公司碳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高,D公司样品次之,J公司样品偏低,Z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最低的J公司样品提高20%左右,热水退浆后Z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也会提高10%左右。2 DFFIM成型的J、D公司碳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杨氏模量相近,都为3.5GPa,高于Z公司样品的2.5GPa,高40%。3以拉伸强度数据为基础,采用时温等效原理拟合疲劳寿命,发现D公司样品疲劳寿命最长,Z公司样品次之,J公司样品最低,D公司原始碳纤复合材料疲劳寿命为24年,退浆后疲劳寿命下降,说明原上浆剂匹配PP树脂基体,退浆后导致寿命下降。4由于不同类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初始模量不一致,根据主机厂安全系数,采用储存模量下降到60%初始模量时间消耗为标准,拟合出D公司样品疲劳寿命最长,J公司样品次之,Z公司样品最低,D公司下降40%模量时间损耗是其它两个公司的两倍,极大地延长杨氏模量下降,材料刚度变化缓慢,增加材料的使用寿命。5 SEM电镜图看出,碳纤维上浆剂与PP不匹配时,碳纤维与基体之间间隙过大,拉伸断裂时容易抽拔出来降低其力学性能。热水退浆后碳纤维流动性增强,更加均匀分布在PP基体中,减小碳纤维和PP基体之间的间隙,显着提高力学性能。6 DFFIM成型的D公司碳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J公司样品次之,Z公司样品最低,具体表现为D公司比J公司高12.6%,比Z公司高达16.8%;同时Z公司样品冲击强度最高,D公司样品次之,J公司样品最低,具体表现为Z公司比D公司高69%,比J公司高114%。7总体来看,J公司碳纤维质量较差,上浆剂与热塑性树脂基体不匹配;D公司碳纤维质量良好,上浆剂与热塑性树脂基体匹配,综合力学性能比较突出;Z公司碳纤维质量良好,上浆剂与热塑性树脂基体不匹配。热水退浆工艺对力学性能较低的材料系统(J、Z公司)改善明显,而对D公司之类性能较高的材料系统,改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说明D公司原有浆料对PP有相当的相容性,可有效改善界面结合性能,而J、Z公司原有浆料有待改进。(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9-05-01)

牟明明[2](2019)在《纳米TiO_2增强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抗紫外老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性能优良、成本低等优点,以聚丙烯为基体相、木纤维为增强相的木塑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材料、室外建筑等领域,而户外用材常暴露在阳光下,受紫外线长期照射后材料发生老化致其使用寿命减少,材料性能降低。为了克服紫外线对复合材料引起的老化,将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处理的纳米TiO2粒子加入木质纤维/聚丙烯复合体系中,制备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人工紫外加速老化试验,测试、分析和表征复合材料老化前后力学性能、表面颜色、表面形貌等变化,探究纳米TiO2颗粒对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抗紫外老化的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改性处理的纳米TiO2粒子,发现KH-570成功地接枝在纳米TiO2表面,改善了其表面性能及分散效果;合适的木塑比可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且木纤维的预处理方法也影响材料的性能。2加入经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制备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主要是因微量的TiO2粒子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起到增强的效果,但TiO2粒子的含量超过某个界限时,纳米粒子会在材料中发生团聚而使其纳米特性降低甚至消失。3制备的纳米TiO2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经紫外加速老化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都会下降。添加TiO2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范围小,主要是由于纳米TiO2所具有的特性,能对紫外光的屏蔽作用,降低了材料的老化程度;但纳米TiO2的含量过高时,粒子开始出现团聚,从而阻碍其纳米效应的发挥,降低了材料的抗老化性。当添加复合材料3 wt%的纳米TiO2时,所获复合材料的抗老紫外老化效果最好。4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复合材料老化机理的研究,分析纳米TiO2对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机理为:因纳米TiO2对紫外线具有吸收与屏蔽作用,将其加入到复合材料中,在紫外老化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纳米TiO2的特性使得复合材料吸收的能量达不到材料内部的高分子发生分子链断裂与木纤维降解所需要的能量,使得它们的降解反应延迟,从而获得明显的复合材料老化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董卫国[3](2019)在《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增强热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高质量比和高取向度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牵切工艺将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成为须条,将须条正交铺层后用热压方法制备玻璃纤维/聚丙烯长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的平均长度为22.9 mm,质量分数为45.73%,纤维伸直度高,取向度高,分散性好;基体材料能够充分浸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小的孔隙率,其值为1.58%,且该复合材料比挤出模压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3.4℃,在温度为150℃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储能模量和较小的损耗因子,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夏雪,梅启林,王聪,周宵[4](2019)在《石墨烯纳米片对碳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导热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石墨烯纳米片(GNSs)/碳纤维(CF)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烯纳米片含量对其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和碳纤维混合使用,不仅对导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力学性能也有一定提升。PP/GNSs(3 phr)/CF(2 phr)复合材料热导率为0. 42 W/(m·K),相对于纯PP、PP/GNSs(3 phr)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110%、31%;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大相对于纯PP提高了12%和13%,相对于PP/CF(2 phr)复合材料提高了8%和12%。(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唐启恒,程海涛,王戈,郭文静[5](2019)在《竹纤维组合形态对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丙烯(PP)为基体,单根竹纤维(SBF)和竹纤维束(BFS)两种形态竹纤维为增强体,采用无纺气流铺装-模压工艺制备了SBF-BFS/PP复合材料。通过力学试验机、SEM、TGA、DSC等对SBF-BFS/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热性能等进行表征,研究竹纤维形态配比变化对SBF-BFS/PP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纤维总含量不变情况下,SBF在两种形态竹纤维中的含量逐步增加时,SBF-BFS/PP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步增加;SBF在两种形态竹纤维中质量分数为90wt%时,SBF-BFS/PP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弹性模量比SBF质量分数为10wt%时分别提高了26.46%和38.39%;SEM结果表明,竹纤维与PP基体存在较差界面相容性,竹纤维出现断裂和拔出等现象;热失重结果表明,随着SBF含量的增加,SBF-BFS/PP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并没有明显变化。此外,对SBF-BFS/PP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SBF比表面积大,随SBF含量的增加,SBF-BFS/PP复合材料中易吸水组分增加,从而导致其耐水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静雯,张博明,孙义亮,王洋,李宏福[6](2019)在《不同铺层方式下连续玻璃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波纹夹芯板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多种铺层方式的连续玻璃纤维/聚丙烯(GF/PP)复合材料波纹夹芯板,并研究了GF/PP复合材料波纹夹芯板的平压性能和弯曲性能。结果显示:面板相同时,增加芯板厚度可大大增加夹芯板整体的平压性能;芯板相同时,面板的铺层方式对夹芯板的平压性能有一定影响,且面板含有0°和90°铺层的波纹夹芯板具有最高的平压模量,为59.55MPa,而单纯增加面板厚度对提升波纹夹芯板的平压性能影响不大;面板铺层方式对弯曲性能具有较大影响,面板为0°铺层的波纹夹芯板具有最高的横向弯曲模量,为783.66 MPa,面板为90°铺层的波纹夹芯板具有最高的纵向弯曲模量,为732.09MPa;面板为单向铺层(0°或90°铺层)时,会使夹芯板另一方向(纵向或横向)的弯曲性能形成短板。(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付成龙,王新玲,崔萍[7](2018)在《叁种植物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种植物纤维与聚丙烯纤维作为原料,通过模压成型制备复合材料。运用正交设计法分析了纤维种类、模压温度、模压保温时间对复合材料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由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最优方案:即亚麻纤维、模压温度180℃、模压保温时间40mim时,PP/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云飞,邹淼,唐启恒,郭文静[8](2018)在《竹/木纤维配比对竹/木/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聚丙烯纤维比例为50%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竹/木纤维配比制备竹/木/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考察竹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竹纤维用量增加和木纤维用量减少,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增强,力学性能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竹纤维用量为25%时力学性能达到最大;试验确定优化竹/木纤维配比为m(竹)∶m(木)=25∶25,复合材料的性能满足TL 52448-1998《天然纤维成型材料热塑性增强材料要求》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木材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彭书逸[9](2018)在《黄麻纤维/聚丙烯车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轻量化设计对汽车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化石燃料危机与环境污染现象日渐加重,复合材料作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方法受到更多的关注。黄麻纤维/聚丙烯(Jute Fiber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JF/PP)复合材料相对于热固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价格便宜、可回收的特性,并且其力学性能及隔音降噪性能良好,因此在汽车车身内饰材料应用领域逐步扩大。模压成型工艺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普遍应用的成型技术,具有成本低、成型效率高和尺寸保证良好的优点。本文针对JF/PP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工艺以及模压成型后板材的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采用气流成网工艺制备JF/PP混合纤维毡,研制完成的JF/PP混合纤维毡中黄麻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相互均匀混合,混合纤维毡呈现立体结构,能够改善聚丙烯基体对黄麻纤维的浸渍能力,从而提高制品综合性能。(2)使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并探讨模压温度、模压压力以及模压时间叁个工艺参数对JF/PP复合板材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建立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与各个工艺参数的响应面函数,并用方差分析方法对比各个工艺参数对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贡献大小,对单一工艺参数以及多工艺参数交互作用展开分析,然后对其进行工艺参数优化,整合优化后的各个工艺参数为:模压温度188.5°C,模压压力5.2 MPa,模压时间12mins。(3)根据优化后的模压成型工艺参数,研究在最佳工艺参数下不同纤维毡铺层方式对JF/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以及隔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毡铺层顺序和铺层层数对J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隔音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隔音性能随着铺层层数的增加而提高,其最低共振频率在300 Hz左右,临界吻合频率在1000 Hz 左右。研究表明,综合单工艺参数分析和多工艺参数交互作用分析得到的工艺参数优化组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模压成型后J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对JF/PP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以及模压成型板材隔音性能的研究,为接下来将其应用于汽车内饰件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0)

宣丽慧[10](2018)在《纳米二氧化钛改性麦秸纤维/聚丙烯发泡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公园等场所,但其重量大、体积膨胀率高、易蠕变、耐候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物质新材料的发展。本研究采用直接混合法制备了 A171表面改性纳米TiO2/麦秸纤维/聚丙烯(PP)发泡复合材料,考察了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对麦秸纤维/PP发泡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和耐紫外老化性能的增强效果。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碱处理去除麦秸纤维表面蜡质层,分别用A171和Y-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KH550)对纳米TiO2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真空加压浸渍的方式处理麦秸纤维,探讨了麦秸纤维的处理效果及性能,将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转化为界面相容剂,并制备纳米TiO2改性麦秸纤维/PP发泡复合材料,揭示了纳米TiO2粒子的表面改性机理以及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对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增强机理,考察了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及其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旨在增强麦秸纤维与PP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生物质纤维/热塑性塑料发泡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赋予其耐紫外老化性能,建立和完善生物质纤维改性体系,为生物质资源的大规模高效利用和生物质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产品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直接混合法制备表面改性纳米TiO2/麦秸纤维/PP发泡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171成功接枝于纳米TiO2粒子表面;表面改性纳米TiO2添加量为3%时,麦秸纤维的热稳定性、发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紫外老化性能均达到最高值,与未添加时相比,麦秸纤维重量损失率仅降低8%,热稳定性略有提高;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 64.52%、104.98%、518.87%,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紫外老化处理后,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损失率分别减少了 76.01%、65.1%、63.06%,表面颜色变化减少了 25.3%,耐紫外老化性能明显提高。由于添加量范围较小(0,1,1.5,2,2.5,3wt.%),A171表面改性纳米TiO2对麦秸纤维的热稳定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较小。(2)通过两种不同硅烷偶联剂分别对纳米TiO2粒子表面改性及真空加压浸渍处理麦秸纤维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硅烷偶联剂分子均通过Ti-O-Si键接枝于纳米TiO2粒子表面,硅烷偶联剂KH550的接枝率略高于硅烷偶联剂A171,但没有改变纳米TiO2的结晶结构,经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改性后,纳米TiO2粒子的粒径分布范围更小,为30-45 nm,分散性更好。在此基础之上,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悬浮液(0,1,3,4,5 wt.%)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去除表面蜡质层的麦秸纤维,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浸渍到麦秸纤维中,与麦秸纤维表面羟基氢键结合,成功转变为界面相容剂。过量的纳米粒子在麦秸纤维表面形成弱界面层。当表面改性纳米TiO2添加量为5%时,两种类型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使麦秸纤维的紫外线透光率降低约10%,麦秸纤维的紫外屏蔽能力略有提高。(3)通过不同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纳米TiO2真空加压浸渍处理麦秸纤维/PP发泡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以硅烷偶联剂A171或KH550表面改性纳米Ti02粒子(0,1,3,4,5 wt.%)为界面相容剂,真空加压浸渍麦秸纤维后,制备了纳米TiO2粒子改性麦秸纤维/PP发泡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未改性及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均提高了麦秸纤维/PP发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纳米TiO2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增强效果较好。力学强度随表面改性纳米TiO2添加量的增多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未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强度影响无明显规律。当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的添加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最高,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比未添加时分别提高了 83.05%,128.62%,490.91%。未改性及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纳米TiO2粒子均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与未改性纳米TiO2相比,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纳米Ti02使复合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增强更明显。紫外老化处理后,复合材料表面颜色变化和力学强度损失率均随表面改性纳米TiO2添加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改性纳米TiO2添加量为4%时,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损失百分率最低,比未添加时分别降低了84.36%、81.05%、86.83%。未改性纳米TiO2粒子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的表面颜色变化和力学强度损失率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8-04-01)

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因性能优良、成本低等优点,以聚丙烯为基体相、木纤维为增强相的木塑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材料、室外建筑等领域,而户外用材常暴露在阳光下,受紫外线长期照射后材料发生老化致其使用寿命减少,材料性能降低。为了克服紫外线对复合材料引起的老化,将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处理的纳米TiO2粒子加入木质纤维/聚丙烯复合体系中,制备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人工紫外加速老化试验,测试、分析和表征复合材料老化前后力学性能、表面颜色、表面形貌等变化,探究纳米TiO2颗粒对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抗紫外老化的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改性处理的纳米TiO2粒子,发现KH-570成功地接枝在纳米TiO2表面,改善了其表面性能及分散效果;合适的木塑比可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且木纤维的预处理方法也影响材料的性能。2加入经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制备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主要是因微量的TiO2粒子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起到增强的效果,但TiO2粒子的含量超过某个界限时,纳米粒子会在材料中发生团聚而使其纳米特性降低甚至消失。3制备的纳米TiO2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经紫外加速老化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都会下降。添加TiO2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范围小,主要是由于纳米TiO2所具有的特性,能对紫外光的屏蔽作用,降低了材料的老化程度;但纳米TiO2的含量过高时,粒子开始出现团聚,从而阻碍其纳米效应的发挥,降低了材料的抗老化性。当添加复合材料3 wt%的纳米TiO2时,所获复合材料的抗老紫外老化效果最好。4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复合材料老化机理的研究,分析纳米TiO2对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机理为:因纳米TiO2对紫外线具有吸收与屏蔽作用,将其加入到复合材料中,在紫外老化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纳米TiO2的特性使得复合材料吸收的能量达不到材料内部的高分子发生分子链断裂与木纤维降解所需要的能量,使得它们的降解反应延迟,从而获得明显的复合材料老化抑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廖光辉.上浆剂对碳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9

[2].牟明明.纳米TiO_2增强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抗紫外老化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3].董卫国.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增强热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J].纺织学报.2019

[4].夏雪,梅启林,王聪,周宵.石墨烯纳米片对碳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导热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5].唐启恒,程海涛,王戈,郭文静.竹纤维组合形态对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9

[6].李静雯,张博明,孙义亮,王洋,李宏福.不同铺层方式下连续玻璃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波纹夹芯板的力学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9

[7].付成龙,王新玲,崔萍.叁种植物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优化[J].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8].王云飞,邹淼,唐启恒,郭文静.竹/木纤维配比对竹/木/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木材工业.2018

[9].彭书逸.黄麻纤维/聚丙烯车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

[10].宣丽慧.纳米二氧化钛改性麦秸纤维/聚丙烯发泡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

标签:;  ;  ;  ;  

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论文-廖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