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岩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巷道支护参数,数值模拟,Ⅰ,Ⅱ,Ⅲ级顶板,塑性范围分布
不同岩性论文文献综述
韩孟博[1](2019)在《不同顶板岩性的巷道支护参数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不同顶板岩性的巷道支护参数进行设计研究,研究了Ⅰ、Ⅱ、Ⅲ级顶板的巷道支护参数,分析了工程类比法、松动圈测试法、理论计算法、数值模拟法等支护参数设计方法的特点,结合某煤矿矿区的具体条件,选择数值模拟法对不同顶板岩性的巷道支护参数下进行设计研究,模拟分析了不同级顶板巷道围岩的塑性范围分布和围岩周边应力分布。最后设计研究了各级顶板的巷道支护断面。研究为类似工程条件的巷道设计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杜顺成,陈里加[2](2019)在《不同岩性集料对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论证江浙地区普遍把所用集料在2.36~4.75 mm档的石料用石灰岩替换的可行性,文中针对所收集的石灰岩与玄武岩进行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的试验研究,通过对混合料进行试验段现场铺设碾压,测定路面压实度与渗水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岩替代组的劈裂强度比(TSR)和残留稳定度(MS_0)比玄武岩组高出1.8%和1.2%,车辙试验和破坏应变低于玄武岩组4.6%和0.9%,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袁娟,孔德增[3](2019)在《不同岩性对爆破振动效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LS-DYNA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别对石灰岩和花岗岩2种工况的爆破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然后结合MATLAB小波分析程序对2种工况爆破振动的峰值振速和能量衰减进行了分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爆破振动衰减虽然均发生在爆破近区,但2种工况下由于岩石波阻抗不同,爆破振速能量衰减规律均不相同,论证了岩性对爆破效果及爆破衰减有较大影响,这为现场的爆破振动控制和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李雪峰,尚应超,张斌,杨文波,蒋雅君[4](2019)在《隧道穿越不同岩性接触带支护应力及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岩性接触带由于上下地层软硬不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变形、坍塌等情况,影响隧道施工安全。银西铁路贾塬隧道叁次长距离穿越不同岩性接触带,为保证施工安全,在隧道典型断面埋设应力监测元器件。分析应力监测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隧道穿越不同岩性接触带时衬砌支护效果和受力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岩性接触带隧道位于软弱围岩中的支护结构应力较大;贾塬隧道上台阶的支护结构应力较大,是隧道施工安全的薄弱位置,施工过程中要多加注意。(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刘俊平,尚应超,李雪峰,杨文波,蒋雅君[5](2019)在《不同岩性分界面位置对隧道初期支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川)西(安)高速铁路贾塬隧道叁次长距离穿越不同岩性接触带,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本文建立叁维数值计算模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红黏土与砂岩夹泥岩分界面位于隧道不同位置时支护结构的位移及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界面从隧道顶部下移至隧道底部,拱顶沉降和拱腰水平收敛均逐渐增加,仰拱处初期支护应力逐渐增大;初期支护薄弱点在中上台阶。(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6期)
侯振坤,程汉列,孙书伟,陈军,齐殿庆[6](2019)在《不同岩性岩石中的水力压裂与裂缝扩展规律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真叁轴物理模型试验机针对不同岩石岩石,开展了大尺度真叁轴水平井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通过裂缝的动态监测、在裂液中添加示踪剂以及压裂后剖切等方式,对比分析了页岩、介壳灰岩和致密砂岩的裂缝扩展规律,探讨了影响水力裂缝扩展和影响裂缝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页岩储层的体积改造效果是最好的,改造体积也是最大,压裂过程中形成了多裂缝、裂缝网络;致密砂岩压裂后单一裂缝居多,裂缝面边界为弧形,面积仅占试样平面的25%-50%;介壳灰岩压裂后,裂缝复杂程度介于页岩和致密砂岩之间,但未形成裂缝网络;(2)脆性控制形成裂缝面的面积,高脆性岩石水力裂缝扩展面积大,易于形成复杂裂缝;断裂韧性主要控制裂缝的起裂和扩展的难易程度,储层断裂韧性越小,水力裂缝越容易向前扩展,反之扩展阻力越大;(3)层里面大量存在且相对于基质体足够弱时才有可能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4)水平地应力差对裂缝扩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不同岩性岩石具有不同的水平地应力差阈值;(5)低黏度使压裂液更容易、低排量使压裂液有足够的时间进入微裂缝、微孔隙,从而增加裂缝的复杂程度;排量对高脆性岩石的影响力度比低脆性岩石大。(本文来源于《Applied Geophysics》期刊2019年02期)
王振,李化建,黄法礼,陶建强,孙德易[7](2019)在《不同岩性石粉-水泥胶砂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灰岩、凝灰岩、花岗岩、玄武岩和石英岩石粉与基准水泥制备了石粉-水泥胶砂试件,研究了石粉岩性和掺量对水泥胶砂流动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采用同步热分析仪测定了石粉-水泥浆体的热重曲线,研究了石粉岩性对水泥水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石粉掺量不大于10%、石英岩石粉掺量不大于20%时,水泥胶砂流动度增大;掺加凝灰岩、玄武岩和花岗岩石粉,水泥胶砂流动度降低。石灰岩石粉和凝灰岩石粉对水泥胶砂强度贡献率大于花岗岩、玄武岩和石英岩石粉,石粉掺量不大于30%时,其活性指数分别可达68. 7%和72. 2%。掺石灰岩石粉的水泥浆体中,Ca(OH)_2含量高于掺其他岩性石粉的水泥浆体,石灰岩和凝灰岩石粉对水泥水化程度的贡献率大于花岗岩、玄武岩和石英岩石粉。(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向涛,杜家元,丁琳,黄鑫,贾培蒙[8](2019)在《不同水动力机制下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形成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是岩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区之一,具有水动力多变、沉积微相类型丰富的特点,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也不同。在精细解剖已钻岩性圈闭基础上,采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地质与地球物理手段,对惠州地区珠江组典型砂体沉积水动力条件、沉积微相展布及岩性圈闭形成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类水动力作用下的沉积体系:珠江组五段海侵早期发育沿岸流、潮流水动力作用为主的滨岸砂坝体系;珠江组四段海侵期发育以河流水动力作用为主的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近端、远端与河口坝复合体系;珠江组四段高位晚期则发育以潮汐水动力作用为主的陆架砂脊体系。根据砂体尖灭特征,可将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划分为3种,即侵蚀尖灭型、缓慢尖灭型、快速尖灭型。勘探实践表明,惠州地区岩性圈闭勘探地质成功率近75%,已在多个砂体尖灭模式下的岩性圈闭中发现油气。因此,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有利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分析是岩性圈闭精细勘探的关键环节,对于深度挖掘类似地区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何军,陈宁[9](2019)在《广西不同岩性细集料SMA-13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托某高速公路,针对近几年广西高速公路在进行上面层SMA-13沥青混合料细集料机制砂选择过程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对不同岩性细集料机制砂设计的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级配、油石比、析漏、飞散、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能以及路用抗滑性能等指标,为广西高速公路上面层SMA-13沥青混合料细集料机制砂多元化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林健云,左宇军,王浩,于美鲁,税越[10](2019)在《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顶板采动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作面回采后采动顶板稳定性的问题,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8种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顶板采动效应模型,研究不同组合条件下采动顶板的应力和位移分布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全为硬岩时顶板垂直集中应力最大,全为软岩时最小;顶板的剪应力集中区主要位于上覆岩层的硬岩中,剪应力最大组合顶板类型为软-硬-软-硬组合;在不同岩性组合顶板条件下,顶板为软岩时其变形量远大于顶板为硬岩及软硬岩结合时的变形量;相同顶板条件下随着距离的加大,顶板垂直位移量呈现降低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布置方式和顶板支护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不同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论证江浙地区普遍把所用集料在2.36~4.75 mm档的石料用石灰岩替换的可行性,文中针对所收集的石灰岩与玄武岩进行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的试验研究,通过对混合料进行试验段现场铺设碾压,测定路面压实度与渗水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岩替代组的劈裂强度比(TSR)和残留稳定度(MS_0)比玄武岩组高出1.8%和1.2%,车辙试验和破坏应变低于玄武岩组4.6%和0.9%,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岩性论文参考文献
[1].韩孟博.不同顶板岩性的巷道支护参数设计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9
[2].杜顺成,陈里加.不同岩性集料对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9
[3].张袁娟,孔德增.不同岩性对爆破振动效应影响研究[J].矿冶工程.2019
[4].李雪峰,尚应超,张斌,杨文波,蒋雅君.隧道穿越不同岩性接触带支护应力及变形分析[J].施工技术.2019
[5].刘俊平,尚应超,李雪峰,杨文波,蒋雅君.不同岩性分界面位置对隧道初期支护的影响[J].铁道建筑.2019
[6].侯振坤,程汉列,孙书伟,陈军,齐殿庆.不同岩性岩石中的水力压裂与裂缝扩展规律研究(英文)[J].AppliedGeophysics.2019
[7].王振,李化建,黄法礼,陶建强,孙德易.不同岩性石粉-水泥胶砂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8].张向涛,杜家元,丁琳,黄鑫,贾培蒙.不同水动力机制下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形成模式[J].石油学报.2019
[9].何军,陈宁.广西不同岩性细集料SMA-13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9
[10].林健云,左宇军,王浩,于美鲁,税越.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顶板采动效应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