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球形纳米二氧化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球形,纳米二氧化硅,轴向粒径,径向粒径
球形纳米二氧化硅论文文献综述
孔慧,刘卫丽,宋志棠[1](2018)在《一种非球形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制备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成本工业级硅酸钠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非球形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制备过程中,采用控制无机碱催化剂1%(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加到活性硅酸速度的方法来控制二氧化硅晶核成核的形貌,进而控制二氧化硅颗粒的形貌,避免了传统方法(通过引入有机碱或者引入二价或叁价阳离子)制备非球形二氧化硅颗粒的不足。扫描电镜显示所制备的二氧化硅颗粒为非球形(呈花生、哑铃或枣状),轴向粒径为10~20nm,径向粒径为45~80nm。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表明非球形颗粒高斯分布平均粒径为39.0nm,多分散指数高达0.261。该方法制备非球形二氧化硅颗粒步骤简单、环境友好,非常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0期)
李西营,师兵,李萌萌,陈金凤,高丽[2](2015)在《有机胺催化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球形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tber方法,在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及乙醇和水为共溶剂的条件下,利用不同结构的小分子有机胺为催化剂成功地制备出了一系列单分散SiO_2纳米颗粒.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SiO_2颗粒呈现实心球的形貌,其粒径分布范围在几纳米到500nm之间.同时,实验表征结果也进一步说明,通过选用不同结构的小分子有机胺作催化剂能对SiO_2颗粒的粒径和形貌进行有效地调控.此外,本文作者还对小分子有机胺催化制备不同粒径和形貌SiO_2颗粒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庞晋丽,李秀艳,周国伟[3](2015)在《溶剂热法制备球形具皱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形貌、结构和孔径可控成为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制备的挑战之一,含径向放射状有序介孔孔道具皱SiO_2纳米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材料,具有选择性高、吸附量大、吸附快等特点~([1])。本文利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径向放射状有序介孔孔道具皱二氧化硅纳米球~([2])。SEM和TEM图(Fig.1)可以观察到粒径为250-400 nm的径向放射状有序介孔孔道结构的单分散具皱纳米球。SAXRD图(Fig.2a)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衍射峰,表明样品的孔道结构存在有序性。低温N_2吸附-脱附测定(Fig.2b)显示,BET和BJH方法测得这些纳米球的比表面积为634 m~2 g~(-1),孔容为1.30 cm~3 g~(-1)。这种径向放射状有序介孔孔道具皱SiO_2纳米材料在生物载体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二分会)》期刊2015-07-17)
郑胜彪,唐婧,李子荣[4](2015)在《十六醇对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十六醇作为疏水改性剂对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考察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用FT-IR、DTA、SEM对改性前后样品进行表征。以DTA测试结果作为改性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改性条件。结果表明,在5.0 g二氧化硅、1 g对甲苯磺酸、100 m L辅助溶剂二甲苯中、改性剂十六醇用量4.5 m L、改性时间70 min、改性温度75℃条件下,改性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陈荣芳,吕剑明[5](2014)在《纳米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工艺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硅微粉的纳米球形化是提高硅微粉应用性能和实用价值的技术手段之一,并且由于其优异的使用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硅微粉的纳米球形化已成为粉体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介绍纳米球形硅微粉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熔融法、等离子体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和气相法等,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同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4年24期)
彭少华,肖泽丽,国永敏,李宝宗[6](2014)在《管壁具有球形介孔的左手螺旋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双模板方法合成了一种管壁具有球形介孔的单手螺旋二氧化硅纳米管.其中,手性两亲性小分子的自组装体控制纳米管的形貌,叁嵌段共聚物F127控制管壁中介孔结构和孔径.并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多通道物理吸附与孔径分布仪和X-射线多晶衍射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799m2/g,孔径大约是5.7nm.(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廖亮清,盛勇,商容生[7](2013)在《纳米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以廉价的水玻璃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添加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沉淀反应,通过检测手段对其表征,得到纳米二氧化硅。结果显示本方法所制得的二氧化硅粉体为近球形,其平均颗粒直径为100nm,平均表面积为1148.9m2/g。在实验过程中,本文对影响前驱物形成的主要因素做了研究分析,包括原料水玻璃的杂质、模数、浓度和反应的pH值、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陈化时间及烘干和焙烧的方式的影响做了研究分析,寻找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包装工业》期刊2013年04期)
包孟如[8](2012)在《单分散球形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渗透技术是实现海水淡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仍然存在能耗大、选择性差、易污染等问题,以致于通过反渗透技术获得淡水的成本仍然较高。本研究利用介孔二氧化硅材料本身所固有的亲水性好、不易受微生物侵蚀、良好的热、化学和机械稳定性等优点,将其用于制备介孔SiO_2-聚酰胺超薄纳米反渗透复合膜,旨在改善传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综合性能。采用改性的St(?)ber方法,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乙醇为共溶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以及氢氧化钠作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出不同粒径的单分散球形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采用FT-IR、XRD、N_2吸附/脱附,SEM和TEM的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SiO_2纳米材料的形貌为球形,粒径大小均匀,并且具有有序的六方相介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在温度为353K时,CTAB的浓度为0.0056mol/L、TEOS的浓度为0.053mol/L、NaOH的浓度为0.014mol/L、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9时制备出的球形介孔SiO_2纳米材料的单分散性及其孔道结构的有序性最好。以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APTES)和TEOS为混合硅源,采用共缩聚法制备出单分散球形氨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成功地将氨基引入到介孔SiO_2颗粒中,当APTES的掺杂量为10%时,既能保持适量氨基官能团的接入,又能保持产物结构的有序性。将制备的介孔SiO_2及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球形颗粒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出单分散球形介孔SiO_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SEM照片表明膜的表面呈“峰谷”结构,掺杂的球形颗粒分散在膜表面,EDS验证了改性后的膜中含有介孔SiO_2颗粒和氨基功能化SiO_2颗粒;改性后膜的截盐率保持在94%以上,水通量提高了近两倍。(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5-31)
包孟如,朱桂茹,汪锰,高从堦[9](2011)在《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几年来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和溶胶种子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讨论了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过程中常见的团聚和干燥问题,最后展望了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1年S2期)
杨振伟[10](2011)在《微硅粉湿法提纯制备球形纳米二氧化硅》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二氧化硅在各领域的应用已日趋成熟,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也是二氧化硅生产量的缺口。传统的制备工艺原材料范围窄,扩展原料来源渠道也成为众多学者所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利用工业硅和硅铁冶炼过程中产出的工业废弃物-—微硅粉作为原料来制取纳米二氧化硅,对二氧化硅制取途径的拓展以及二次资冶炼源的再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本研究的工艺路线为:在550℃保温5h的条件下灼烧预处理除C,10%HCl溶液自然沉降对微硅粉表面改性及初步除杂,1:100的HF酸酸洗以溶解在微硅粉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玻璃态外壳,实验的主体部分为HCl和H2SO4的两步循环酸浸,最后烘干得到样品。本文利用了X射线衍射(XRD)、X荧光光谱分析(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原料以及实验后样品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产物的纯度及除杂机理。本研究所用微硅粉二氧化硅含量为93.05%,为非晶态纳米球形结构,粒径分布在几十到几百纳米。本文系统探讨了微硅粉除杂过程中各影响因素(温度、时间、浓度、搅拌速率等)对微硅粉纯度的影响。并综合提纯效果和实际条件提出了最佳实验方案为:HCl、H2SO4两步酸浸法提纯,实验条件为在60℃的恒温水浴锅中以600r/min的搅拌速率对5g微硅粉酸浸2h,两种酸的用量均为250ml。本文以微硅粉酸浸溶出提纯的方法获得了较高纯度的球形纳米SiO2,既保有了微硅粉原有的纳米级形态,又去除了大部分杂质。杂质去除率分别为Fe:63.1%,Al:55.3,Ca:88.2%,Mg:84.4%,K:82.5%,P:93.06%。最终得到了纯度为98.3%的球形纳米二氧化硅,比原料中Si02含量提高了5.22%。(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1-06-01)
球形纳米二氧化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Stber方法,在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及乙醇和水为共溶剂的条件下,利用不同结构的小分子有机胺为催化剂成功地制备出了一系列单分散SiO_2纳米颗粒.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SiO_2颗粒呈现实心球的形貌,其粒径分布范围在几纳米到500nm之间.同时,实验表征结果也进一步说明,通过选用不同结构的小分子有机胺作催化剂能对SiO_2颗粒的粒径和形貌进行有效地调控.此外,本文作者还对小分子有机胺催化制备不同粒径和形貌SiO_2颗粒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球形纳米二氧化硅论文参考文献
[1].孔慧,刘卫丽,宋志棠.一种非球形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制备新方法[J].材料导报.2018
[2].李西营,师兵,李萌萌,陈金凤,高丽.有机胺催化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球形颗粒[J].化学研究.2015
[3].庞晋丽,李秀艳,周国伟.溶剂热法制备球形具皱二氧化硅纳米材料[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二分会).2015
[4].郑胜彪,唐婧,李子荣.十六醇对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
[5].陈荣芳,吕剑明.纳米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工艺进展[J].广州化工.2014
[6].彭少华,肖泽丽,国永敏,李宝宗.管壁具有球形介孔的左手螺旋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制备[J].分子科学学报.2014
[7].廖亮清,盛勇,商容生.纳米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3
[8].包孟如.单分散球形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
[9].包孟如,朱桂茹,汪锰,高从堦.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
[10].杨振伟.微硅粉湿法提纯制备球形纳米二氧化硅[D].昆明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