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顾黄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顾黄初,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叁生观”
顾黄初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琪[1](2019)在《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顾黄处先生的"语文教育生命观"、"语文教育生活观"、"语文教育生态观"是对语文教育的性质、任务、原则的精准论述。在从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看顾黄初先生的"叁生观",会发现其惊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都可以从语文教育"叁生观"中得到启示。在新时代语文改革时期回顾品味顾先生的系列教育思想,会再一次帮助我们清醒的认识语文教育的性质、坚定语文教育的理想,找到语文改革进步的入口。(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9期)
朱敏,徐林祥[2](2019)在《论顾黄初语文教材编制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顾黄初发展了叶圣陶的"凭借说",将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功能总结为: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他注重语文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主张将知识与能力教学渗透在语文教材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之中。他认为把"精神训练"有机渗透在"语文训练"中是语文教材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孙国强,朱敏[3](2019)在《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顾黄初先生"叁生观"的教育思想,凝练了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构建了语文教育的思想体系,揭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丰富了语文课改的理论宝库,催生了语文教学的风格流派,引领了语文教学的有效实践。(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顾咏梅[4](2019)在《顾黄初《以叁“重”夯实基础》的新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顾黄初先生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重积累、重诗教、重书艺"的观点,对中学语文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于德龙[5](2019)在《顾黄初等合着的《能力训练内容指要》与语文关键能力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顾黄初先生等人合着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能力训练内容指要》逐条解读了大纲提出的48个能力点,阐明了听话、说话、阅读、写作训练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述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揭示了听说读写训练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的基本规律,与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相契合,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王宏根[6](2019)在《探其微,究其理,正其名——读《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一文中研究指出《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的各个部分互相观照,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话语系统,从而构建了顾黄初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具体表现在,顾黄初先生以微观的教学活动为起点,逐步构建起语文教学的核心观念和价值体系;以广阔的历史视角为参照,探究语文的教学特点和发展方向;以丰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阐释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王一捷[7](2018)在《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及其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顾黄初先生从事语文教育五十余载,语文教育“叁生观”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经过多年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得出的观点。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包括语文教育生命观,语文教育生活观和语文教育生态观。“叁生观”最早萌芽在顾先生在发表于1988年的文章《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一文中,这也被认为是顾先生语文教学方法论的基本点。在2005年举行的首届江苏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叁校论坛大会上,顾先生首次提出了自己的语文教育“叁生观”。此后,顾黄初于2006年将语文教育“叁生观”形成文章——《生命·生活·生态——我的语文教育观》。进入21世纪以来,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成果。教材上的“一纲多本”使得各个地区能够依照不同地区的特点自主选择教科书,从而使得教材的使用更贴近教学实际。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的新的要求和方式方法,提升了教学的效果。课外活动也由暗转明,逐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常态。但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新旧问题的交融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的推进步伐缓慢。作为语文教育思想的开拓与升华,“叁生观”表明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顾黄初先生的语文教育“叁生观”有助于解决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介绍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包括其来源,理论依据、内涵及其内容之间存在的关系。第二部分分析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几大基本板块即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性学习,对其成果、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第叁部分探讨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从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叁方面结合“叁生观”内容即生活观、生命观、生态观进行论述。研究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对于丰富当代语文教育理论宝库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也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姚银枝,解光穆[8](2017)在《顾黄初语文教育史料观论略——兼议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道德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当代知名语文教育家与现代语文课程教学领域的教育史学家,顾黄初先生在长期艰苦细致的现代语文教育史研究中,以搜罗爬梳的坚韧精神持续不断地搜集历史资料确保其原始性,以铢积寸累的艰辛努力长期坚持发掘历史资料还原其真实性,以系统周详的科学方法力求历史资料系统搜集实现其全面性,以宽广学术视域对历史资料加以辩证分析凸显其客观性,为语文课程研究者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众多现代语文课程史料。总结顾黄初语文课程史料观,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这一史料观,对纠正语文课程研究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王一捷[9](2017)在《论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生观"最早萌芽在顾黄初发表于1988年的《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一文中,这也被认为是其语文教学方法论的基本点。1996年,顾先生在文章《关于语文教育研究》中,将自己关于语文教育的多年思考总结成叁个基本观点: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语文教育必须走民族化与(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7年09期)
薛小玲[10](2016)在《“重读叶圣陶”,汲取课堂变革的智慧——读顾黄初先生《重读叶圣陶》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教育家顾黄初先生在《重读叶圣陶》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我们要找到解决现实中那些困惑的正确道路,恐怕还得‘重读叶圣陶’。"时至今日,再细细咀嚼顾黄初先生当年倡导"重读叶圣陶"的深意,我想,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还应该在守正创新、少教多学上多动脑筋。一、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当年顾黄初先生纪念叶圣陶先生题词时强调的。其实,任何行业的发展均需要打牢"守正"(本文来源于《语文知识》期刊2016年21期)
顾黄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顾黄初发展了叶圣陶的"凭借说",将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功能总结为: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他注重语文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主张将知识与能力教学渗透在语文教材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之中。他认为把"精神训练"有机渗透在"语文训练"中是语文教材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顾黄初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宇琪.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
[2].朱敏,徐林祥.论顾黄初语文教材编制思想[J].中学语文教学.2019
[3].孙国强,朱敏.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J].语文教学通讯.2019
[4].顾咏梅.顾黄初《以叁“重”夯实基础》的新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2019
[5].于德龙.顾黄初等合着的《能力训练内容指要》与语文关键能力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2019
[6].王宏根.探其微,究其理,正其名——读《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J].语文教学通讯.2019
[7].王一捷.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及其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D].扬州大学.2018
[8].姚银枝,解光穆.顾黄初语文教育史料观论略——兼议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道德建设[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7
[9].王一捷.论顾黄初语文教育“叁生观”[J].语文建设.2017
[10].薛小玲.“重读叶圣陶”,汲取课堂变革的智慧——读顾黄初先生《重读叶圣陶》有感[J].语文知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