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间阶层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间阶层,法治文化,法治文化品格,法治文化建设功能
中间阶层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姜璟[1](2014)在《论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法治文化建设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文化是在法治理念下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模式过程中,逐渐生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类型。现代中国的法治建设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而中国法治文化的培育,其本质是要将发源于西方社会的传统法律制度与中国特殊的社会要素相结合,从中培养出中国的本土文化。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并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其所拥有的阶层品格与法治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发挥着重要的法治文化建设功能,成为培育法治文化必不可少的实践主体。(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吴炜炜[2](2013)在《中国中间阶层的法律文化品格与社会法治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社会转型期,中间阶层成为社会结构分层体系中的新生主体力量,这是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现实语境。我国的中间阶层在很多方面已经形成某种"共同体意识",他们经济收入中等,占有文化资本,政治冷漠和政治自觉性同时存在,具有敏锐的法律权益意识。从伦理视角分析,中间阶层所具有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参政意识,正体现了其追求公正、自由、责任的法律文化品格,在法治国家建设、权利本位法律体系构建、民主与法制互动、现代法治社会文明环境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中间阶层话语权机制,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本文来源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马海丽[3](2009)在《当代中国城市中间阶层文化观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晰。在这一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中国城市中间阶层悄然兴起和壮大。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二手资料的分析,从文化观念这一角度来探讨这一新兴阶层,对中国城市中间阶层的文化观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概括。本文首先从对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入手。对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文化概念进行了梳理,分为主观意义的文化、结构意义的文化、拟剧意义的文化和制度意义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本研究的文化概念和内涵。即文化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和创造的观念体系。它包涵: (1)、文化是内在于“心”的主观结构。它可能是一个时代内的精神、一个群体内的凝聚,更是个体业已习得的或内化于心的规范、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信仰等。(2)、文化是外在的社会角色及其期望的制度化体系。它可以是道德、社会伦理、习俗、制度规范及法律。论述并分析了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关系:宏观结构主义、结构—文化主义、文化主义,并指出本研究所采用的观点----宏观结构主义。本文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城市中间阶层的特征是城市中间阶层文化的形成背景,并对此进行了论述。城市中间阶层文化的形成机制和城市中间阶层的文化观念是本文着重要阐述的内容。本文认为城市中间阶层的文化观念是社会现实的观念投射和人们依据现实而进行的理性建构并且大众传媒在这种建构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城市中间阶层的经济地位、利益要求、社会地位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中间阶层五方面的文化观念。具体包括:从利益观、人生态度、个性和主体意识方面体现的价值观;从参政意识、讲诚信守法度、民主意识等方面体现的政治法律观念;从勤奋进取的精神和开放性思维体现的心理、性格;从崇尚消费和追求时尚等体现的消费观念;注重休闲并且有明显的休闲方式偏好的休闲观念。目前城市中间阶层文化观念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本文结合目前城市中间阶层文化存在的问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出城市中间阶层文化整合的必要性。指出目前城市中间阶层文化存在问题的改善措施,并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整合中国城市中间阶层文化,为中间阶层的成长和壮大提供文化引导。(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马海丽,张磊[4](2009)在《论大众文化对新中间阶层文化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现代化的发展,新中间阶层已经形成并将进一步壮大。大众文化为新中间阶层成员的社会化提供了各种参考模型的同时,也在建构着一个虚拟现实,这无疑会对正处于形成中的新中间阶层文化观念产生影响,目前较为凸显的主要体现在消费主义价值观和政治倾向民主化两个方面。(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09年12期)
刘群[5](2007)在《从文化和社会层面分析扩大中间阶层与和谐社会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应该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应该遵循社会公正、人民普遍受益的原则,制定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减少社会公正的失衡,让广大社会成员都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着手,为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发展壮大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兰峻[6](2007)在《论社会中间阶层的和谐文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中间阶层是“稳定器”和“推动器”的综合体,具有积极而又功利、理性但不安分、成就与失落并存等特征。要发挥其“稳定器”作用,抑制其不稳定作用,必须从社会文化、阶层发展、政治秩序、社会机制等方面着手,不断改善社会环境、塑造内在品质、容纳合理诉求、引领行为方式,建设和谐的中间阶层文化。(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2007年01期)
王坤[7](2004)在《中间阶层的文化品格及社会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间阶层的文化品格是其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统一体。主要表现为文化自觉———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即独立自主、平等交往、诚实信用、勤勉理性、锐意进取、崇尚民主等。中间阶层以其特殊的文化品格在整个社会中起着缓解社会矛盾、平息思想冲突、引导社会消费等作用,既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中坚力量。(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陈中权[8](2002)在《社会中间阶层与大众文化的繁荣——以温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中间阶层和大众文化的崛起及迅速发展是新时期社会巨变中的两个亮点 ,它们都是在经济体制转变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 ,都是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 ,发展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以温州为例 ,就此着重进行论述。一、社会巨变中的(本文来源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高富[9](2001)在《中间阶层意识的日本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据 1993年总理府宣传室所进行的《关于国民生活的民意调查》 ,如按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五个等级区分社会阶层的话 ,现今日本大众社会中人 ,自觉所属阶层的百分比分别为 :1 2 %、 11 1%、 5 4 6%、 2 4 3 %和 5 6% ;不明(本文来源于《日本学论坛》期刊2001年01期)
陈伟东[10](1994)在《当代法国新中间阶层的政治文化及其对社会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法国新中间阶层的政治文化及其对社会党的影响陈伟东新中间阶层是当代法国政治生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重要阶层。凡是对当代法国政治生活的全面和深入的分析,都不能缺少对新中间阶层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政治影响的科学分析。在当代法国,...(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1994年03期)
中间阶层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社会转型期,中间阶层成为社会结构分层体系中的新生主体力量,这是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现实语境。我国的中间阶层在很多方面已经形成某种"共同体意识",他们经济收入中等,占有文化资本,政治冷漠和政治自觉性同时存在,具有敏锐的法律权益意识。从伦理视角分析,中间阶层所具有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参政意识,正体现了其追求公正、自由、责任的法律文化品格,在法治国家建设、权利本位法律体系构建、民主与法制互动、现代法治社会文明环境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中间阶层话语权机制,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间阶层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姜璟.论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法治文化建设功能[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
[2].吴炜炜.中国中间阶层的法律文化品格与社会法治功能[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3].马海丽.当代中国城市中间阶层文化观念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4].马海丽,张磊.论大众文化对新中间阶层文化的建构[J].商业时代.2009
[5].刘群.从文化和社会层面分析扩大中间阶层与和谐社会构建[J].邢台学院学报.2007
[6].兰峻.论社会中间阶层的和谐文化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
[7].王坤.中间阶层的文化品格及社会功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8].陈中权.社会中间阶层与大众文化的繁荣——以温州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
[9].高富.中间阶层意识的日本文化内涵[J].日本学论坛.2001
[10].陈伟东.当代法国新中间阶层的政治文化及其对社会党的影响[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