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铁,复合地层,浅埋小净距,结构沉降
复合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邓江[1](2019)在《复合多变填土地层浅埋小净距隧道施工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地区地铁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模拟小净距隧道在软土沉积岩复合地层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模式以及环境响应的变化,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小净距隧道在复合地层施工过程中围岩及隧道的应变特征。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在复合地层中进行浅埋小净距隧道施工时,回填土层的厚度对施工过程有重要影响;薄回填土沉积岩复合地层下隧道施工的措施简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小;厚回填土沉积岩复合地层下隧道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严重。现场实际工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回填土的注浆能大大减少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小导管和管棚的作用对拱顶沉降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李连祥,陈天宇,白璐,季相凯,黄亨利[2](2019)在《基坑开挖对既有复合地基单桩的位移性状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载复合地基侧向开挖离心机试验基础上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根据桩土的位移变形协调方程,采用两阶段法求解复合地基单桩的水平位移,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在数值模拟基础上,改变复合地基的置换率,得到了不同置换率以及不同开挖深度下的单桩的水平位移,模拟并对比了在复合地基至支护结构不同距离情况下的土体最大水平位移,研究结果表明:①将复合地基视为均质土体,通过二阶段法求解复合地基单桩位移的方法可行;②当复合地基桩间距大于4倍单桩桩径时,复合地基对于单桩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小.在设计支护结构时,当基坑深度小于5 m时,可以忽略复合地基与土体间的相互影响,深度大于5 m时,应充分考虑复合地基的影响;③当复合地基距离支护结构的距离在基坑开挖深度的0.8倍以内时,其对土体的侧向加固作用才有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任伟,郑春风,杜君,孙克刚[3](2019)在《播种前土壤喷施复合营养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探讨小麦播种前土壤喷施微生物复合营养剂‘赛土丰’对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的调控效应,以期为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于2016—2017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品种‘郑麦379’,设置空白不施肥(处理1)、清水(处理2,常规施肥)、‘赛土丰’复合营养剂(处理3,常规施肥),于生长期调查株高、次生根、叶色、病虫害等农艺性状指标,于成熟期考察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各指标。结果表明:在小麦播种前土壤喷施‘赛土丰’微生物复合营养剂对小麦植株茎高、病虫害防御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对小麦植株根的发育作用效果甚大。通过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处理2叶面喷施清水相比,两试验地的喷施‘赛土丰’处理3在成穗数、穗粒数上有所提高,但幅度不明显,然而在千粒重和产量上分别提高了13.09%、12.44%和4.67%、4.64%,提高幅度较为明显。综上说明,在冬小麦播种前土壤喷施‘赛土丰’微生物复合营养剂主要是通过提高小麦粒重来提高产量,且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3期)
梁晨,葛忻声,王凯,张军[4](2019)在《土工格栅老化对双向复合地基性状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土工格栅老化时长对双向复合地基性状影响的规律,对土工格栅进行光氧、热氧老化,选用不同老化时长的土工格栅作为双向复合地基的横向增强体,建立双向复合地基室内模型,定时监测复合地基及其各组成部分(包括褥垫层、桩体加固区和桩底持力层)的沉降、土工格栅应变和土工格栅上下的土压力;分析经不同时长老化的土工格栅对双向复合地基及其各组成部分沉降、土工格栅应变和土工格栅上下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规律。试验发现:双向复合地基及其各组成部分沉降值和土工格栅应变量均随土工格栅老化时长增大而增大;土工格栅下侧桩土应力比和复合地基承载能力均随土工格栅老化时长增大而减小;土工格栅上侧桩土应力比与土工格栅老化时长无关。(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樊蕊[5](2019)在《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超高压/热诱导制备技术及其性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流变学、质构、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将新型超高压诱导技术和传统热处理技术制备的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表观和功能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高压诱导和热诱导成胶浓度分别为7%和8%,超高压诱导的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持水性、凝胶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强于热诱导的,其中,超高压诱导的β-葡聚糖复合凝胶硬度显着高于热诱导的(P<0.05),但其持油性显着低于热诱导制备的(P<0.05)。另外,超高压诱导的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冻融稳定性优于热诱导的。且其微观结构较为光滑、致密,孔洞分布均匀且数量和体积均小于热诱导的。(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2期)
路林海,王国富,徐前卫,孙红,王永吉[6](2019)在《复合立柱桩支承下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不仅对基坑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还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济南轨道交通R1线演马庄西站基坑工程为例,针对车站主体结构永久立柱兼作竖向临时支撑这一新型结构形式建立叁维数值计算模型,以挡墙围护结构的水平侧移作为基坑稳定和安全性评价指标,讨论立柱桩的插入比、直径和间距等因素变化对基坑挡墙结构侧移的影响,并给出在济南黄河厚冲积地层条件下深基坑支护体系中立柱相关参数的取值建议。研究结论:(1)增加立柱桩插入比对围护桩的约束起到的作用有限,类似条件工程的插入比建议值为0.5~0.7;(2)立柱桩直径为400~500 mm时,能够有效地限制围护桩的水平侧移;(3)立柱桩间距对围护桩的水平侧移存在一定的影响,类似条件工程的立柱桩间距建议值为7.5~9.5 m;(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采用新型支护方法的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韩永强,朱雪珂[7](2018)在《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经济、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地基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依据工程实例提出为了使桩与土之间的应力分别达到调节和平衡的目的,可以调整褥垫层厚度和置换率的方法来完成,减少基底应力集中,达到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并得出了褥垫层厚度适用范围值。同时,采用MIDAS/GTS NX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得出了褥垫层厚度、置换率对桩土应力比和沉降量的影响规律,并对有限元法和理论计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桩土应力比和沉降量随褥垫层厚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桩土应力比和沉降量随置换率的增大逐渐减小,而桩土应力比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曹玲珑[8](2018)在《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是指在地基中设置刚柔性长短桩作为竖向加筋材料,并在垫层中设置水平加筋材料的地基加固方法。因其加固效果好、工期短、成本较低的特点,该技术常用于软土路基的加固。目前针对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对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进行研究。以大比尺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探究荷载频率、土工格栅加筋层数和支承桩类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坡顶沉降、土工格栅应变、桩身轴力分布及桩体荷载分担比的影响。使用Plaxis 3D软件模拟模型试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于杭州地区地质条件,根据实际工程尺寸建立复合地基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正交试验,确定桩帽尺寸、土工格栅层数、柔性桩桩长、格栅刚度等对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大小;通过数值对比试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对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的具体影响。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坡顶沉降随着荷载循环次数增大而不断增大,但增长速度趋缓;增大循环荷载频率时,复合地基沉降也会随之增大;增加土工格栅层数能减小复合地基的累计沉降;仅采用柔性桩作为支承桩时,复合地基沉降明显大于采用刚柔性桩作为支撑桩的工况。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应变受荷载频率、格栅层数、支承桩类型的影响与复合地基坡顶沉降类似;土工格栅应变与其所在位置有关,刚性桩顶附近处土工格栅应变较大,桩间土位置处土工格栅应变较小。刚性桩与柔性桩桩身轴力分布情况不同,刚性桩起主要的承载作用;增大荷载频率和增加土工格栅层数均能提升桩体荷载分担比。采用Plaxis 3D进行数值模拟时获得的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变化规律、土工格栅应变分布规律、桩身轴力增长规律与模型试验相似,这表明采用Plaxis 3D分析复合地基性状是可行的。数值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刚性桩桩帽尺寸与土工格栅层数对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最大。数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桩帽尺寸能显着提升复合地基中桩体荷载分担比,减少复合地基最大沉降;增加土工格栅层数能略微提升桩体荷载分担比,小幅减小复合地基沉降最大沉降。研究结果可为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2-15)
郑春风,任伟,孙克刚,杜君[9](2018)在《叶面喷施生物复合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小麦生育关键期叶面喷施微生物复合营养剂赛苗旺对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的调控效应,分别在许昌长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34°22′N,113°77′E)、新乡市新乡县大西庄村农户试验地(35°16′N,113°52′E)进行田间试验,以半冬性品种郑麦379为供试材料,在小麦主要生长发育期调查记载不同处理的株高、次生根、叶色、病虫害等农艺性状指标,于成熟期考察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叶面喷施赛苗旺复合营养剂对小麦植株茎高、病虫害防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还具有保持叶片持绿、延迟叶片衰退的作用,但对小麦植株根系的发育作用效果不大。通过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叶面喷施清水处理相比,2个试验地的常规施肥、喷施赛苗旺处理在成穗数、千粒质量上有所提高,但幅度不明显,然而在穗粒数和产量上分别提高了13.13%,11.44%和6.67%,5.96%,提高幅度较为明显。综上说明,在冬小麦发育中后期叶面喷施赛苗旺复合营养剂主要是通过提高小麦穗粒数来提高产量,且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王继雯,赵俊杰,李冠杰,岳丹丹,甄静[10](2018)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生防效果的影响,为利用抗逆性强、耐存储的芽孢杆菌研发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式,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750 kg/ha)和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量750 kg/ha)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越冬前和孕穗期的小麦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并调查小麦根部孢囊线虫侵染情况、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可在孕穗期极显着(P<0.01,下同)增加冬小麦的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显着提高冬小麦的次生根数、分蘖数、孕穗数、穗粒数、公顷穗数和千粒重(P<0.05,下同),但对株高和穗长无显着影响(P>0.05,下同);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孢囊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效,土壤有效孢囊数量较CK极显着减少39.02%。与CK相比,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冬小麦平均显着增产44.6%,但与常规肥料处理差异不显着。【结论】底施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不但有改善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和增产的作用,而且对冬小麦孢囊线虫病具有一定的防效。(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复合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无载复合地基侧向开挖离心机试验基础上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根据桩土的位移变形协调方程,采用两阶段法求解复合地基单桩的水平位移,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在数值模拟基础上,改变复合地基的置换率,得到了不同置换率以及不同开挖深度下的单桩的水平位移,模拟并对比了在复合地基至支护结构不同距离情况下的土体最大水平位移,研究结果表明:①将复合地基视为均质土体,通过二阶段法求解复合地基单桩位移的方法可行;②当复合地基桩间距大于4倍单桩桩径时,复合地基对于单桩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小.在设计支护结构时,当基坑深度小于5 m时,可以忽略复合地基与土体间的相互影响,深度大于5 m时,应充分考虑复合地基的影响;③当复合地基距离支护结构的距离在基坑开挖深度的0.8倍以内时,其对土体的侧向加固作用才有较好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邓江.复合多变填土地层浅埋小净距隧道施工性状分析[J].施工技术.2019
[2].李连祥,陈天宇,白璐,季相凯,黄亨利.基坑开挖对既有复合地基单桩的位移性状影响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任伟,郑春风,杜君,孙克刚.播种前土壤喷施复合营养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4].梁晨,葛忻声,王凯,张军.土工格栅老化对双向复合地基性状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9
[5].樊蕊.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超高压/热诱导制备技术及其性状评价[J].食品与机械.2019
[6].路林海,王国富,徐前卫,孙红,王永吉.复合立柱桩支承下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性状[J].铁道工程学报.2019
[7].韩永强,朱雪珂.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
[8].曹玲珑.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9].郑春风,任伟,孙克刚,杜君.叶面喷施生物复合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
[10].王继雯,赵俊杰,李冠杰,岳丹丹,甄静.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