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皂化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蛋氨酸皂化液,冷却结晶,十水碳酸钠
皂化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费忠新,朱亮,赵京鑫,王彦飞,杨立斌[1](2019)在《蛋氨酸皂化液冷冻除碱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蛋氨酸皂化液的冷却结晶除碱过程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了冷却终温、降温速率、晶种添加量等结晶参数对冷却结晶产品十水碳酸钠的纯度以及碳酸钠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冷却终温的升高,碳酸钠的脱除率逐渐降低,十水碳酸钠的纯度先增加然后几乎保持不变;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十水碳酸钠的纯度逐渐降低,碳酸钠的脱除率变化不大;随着十水碳酸钠晶种添加量的增加,十水碳酸钠的纯度先增加后降低,碳酸钠的脱除率几乎不变。优化工艺条件:降温速率为0.05℃/min,晶种添加量为7.5%(以生成结晶产品的质量为基准),冷冻终温为-10℃。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十水碳酸钠的纯度为96.41%,皂化液的碳酸钠脱除率为81.2%。(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包珊珊,李龙山,李琰吉,李峻峰[2](2019)在《攀西地区钙皂化萃取稀土过程中形成的第叁相沉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攀西地区具有丰富稀土矿产资源,而稀土的综合利用一直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与附加值的重要问题。本文概括了攀西地区稀土萃取的工艺现状,并指出以钙皂化萃取稀土的优势,但随之产生的第叁相沉淀对稀土分离效果和产品纯度具有一定影响。为探究沉淀相的组成,采用XRD、XRF和SEM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以碳酸钙为皂化剂进行稀土萃取产生的沉淀可能来源于碳酸钙原矿中杂质矿物如Si~(4+)、Al~(3+)、K~+、Mg~(2+)、Ti~(4+)和Sr~(2+)等离子不能完全置换出稀土离子,最终以沉淀相存在。(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周丽华,季轩,韩春艳[3](2018)在《浅谈阳离子改质剂皂化值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阳离子改质剂皂化值测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别从样品用量、皂化液的选择、皂化反应时间和样品存放时间等方面展开讨论,对影响皂化值测试结果的原因进行说明,并给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从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合成技术及应用》期刊2018年03期)
包珊珊,李龙山,黄云华,李琰吉,李峻峰[4](2018)在《攀西稀土萃取过程的皂化工艺现状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攀西地区氟碳铈矿资源价值高,但稀土选矿回收率不高,分离富集工艺较落后,环境污染问题压力大。本文概述了攀西稀土资源开发现状及所用的选冶工艺,进一步针对稀土萃取过程的皂化工艺进行深入分析,指出攀西稀土的皂化工艺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地区皂化工艺的发展提出明确建议。(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8年01期)
董金诗[5](2017)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低浓度浸出液非皂化—非平衡萃取富集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因其富含价值高、稀缺的中重稀土元素,是我国具有绝对优势的战略资源。离子型稀土原矿品位很低,稀土主要以离子态形式吸附在粘土矿物中,无法通过选矿富集,当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硫酸铵等盐溶液浸出得到的低浓度稀土浸出液,然后采用碳酸氢铵或草酸沉淀工艺富集回收稀土。但生产过程中存在氨氮污染、工艺流程复杂(需除杂、沉淀、陈化、压滤、焙烧等工序)、稀土收率低(除杂、沉淀过程稀土损失10%左右)以及含放射性废渣难处置等问题。为了从源头上解决上述问题,黄小卫教授课题组提出了镁/钙盐浸取—新型离心萃取富集回收稀土的新思路,研发出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提取新工艺。本文是新工艺的一部分工作,主要开展了低浓度稀土浸出液的萃取富集过程的基础研究,首先研究建立了萃余液中萃取剂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系统研究了 HEH(EHP)(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DEHP(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对不同稀土元素的萃取热力学行为和规律,稀土与铁、铝等杂质的萃取动力学规律、模型和行为走向;以及开展了 HEH(EHP)一步离心萃取和HEH(EHP)/HDEHP分步萃取富集稀土工艺的研究,最后进行了工业试验验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为了实现萃余液萃取剂含量的快速检测,采用硝酸+高氯酸分解处理萃余液中的萃取剂,将有机磷消解变为无机正磷酸盐,从而进行ICP-AES査接测试。结果表明在样品酸度小于5%且稀土元素浓度小于30 mg/L时,该方法磷元素的测试检出限达到0.06 mg/L,加标回收率达到97.5-103%,测试标准偏差在5%以内,显着提升了有机磷含量的.分析速度以及测量精度,为废水中磷类萃取剂含量测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通过研究HEH(EHP)、HDEHP对不同稀土元素的萃取热力学行为和规律,获得了稀土浓度与萃取体系平衡酸度的关系;基于串级萃取理论,采用MESH方程对多级逆流萃取过程进行拟合,获得了稀土浓度(REO)、萃取级数与萃取率的定量关系,并得到不同萃取级数(1-4级)下HEH(EHP)一步萃取稀土的极限浓度,为HEH(EHP)—步萃取和HEH(EHP)/HDEHP分步萃取的工艺路线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基于酸性磷类萃取剂的特点和浸出液特性,采用HEH(EHP)/HDEHP分步萃取的方式对高浓度稀土溶液进行富集回收,研究了萃取剂浓度、相比、萃取级数等对稀土萃取率的影响规律,绘制出稀土萃取和反萃过程中的McCabe-Thiele等温图,并进行多级逆流萃取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稀土总萃取率达到99%以上,且反萃效果较好,经过分步萃取和反萃,得到200g/L的氯化轻稀土和240g/L氯化中重稀土料液,轻、重稀土实现预分组,解决了 HEH(EHP)对轻稀土萃取率低、HDEHP对中重稀土反萃难的问题,稀土得到高效富集回收。4、通过对Nd和A1的动力学研究,确定可利用稀土与杂质萃取动力学差异,实现萃取过程中杂质的“非平衡萃取分离”。其中在恒界面池体系下,Nd和A1萃取传质控速步骤为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32 kJ/mol和13.88 kJ/mol,且萃取反应易于在两相界面上进行。在高速离心体系消除扩散的影响下,A1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且传质速率远慢于Nd,Nd和A1在硫酸体系下主要以Nd(H2O)8SO4+和Al(H2O)5SO4+形态存在,内层配位水的交换速率慢导致铝萃取速率慢。当Nd和A1两种元素同时存在时,由于HEH(EHP)-Nd配合物的空间位阻大,解离速度慢,增大了两者的分离系数,混合时间50 s内,Nd/Al分离系数β>50。采用实际料液混合时间50s内,Al的萃取率都小于1.5%,Fe的的萃取速率也比稀土慢,萃取率从100%降低至20%,而稀土的萃取率基本不受影响,实现了萃取过程中稀土与杂质的有效分离。5、依据离心体系下的混合传质及分相原理,采用离心萃取器对0.43 g/L低浓度稀土进行了 HEH(EHP)离心萃取富集回收研究,非皂化条件下稀土被萃取到有机相中浓度达到17 g/L,总稀土萃取率达到98%以上,中重稀土回收率达到99.5%以上。离心萃取试验表明,稀土元素的萃取顺序为正序萃取,且存在明显的四分组效应: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在 278-313 K 温度范围内,△Gθ<0,△Hθ>0,△Sθ>0,稀土离心萃取反应是一个吸热熵增加的过程,升温有利于萃取反应的正向进行。反萃试验发现混合时间和反萃相比是影响稀土离心反萃的关键因素,通过降低流速和水相回流,稀土单级反萃率达到77%以上。经过叁级逆流反萃,稀土反萃率达到96.7%。6、以离子型稀土矿浸出得到的低浓度稀土浸出液(REO浓度0.2-0.5 g/L)为原料,开展了 HEH(EHP)离心萃取富集回收稀土的工业试验,流通量42-50m3/h,相比A/O=20/1-50/1之间,均能得到较好的混合分相效果,经过叁级逆流萃取和叁级逆流反萃,稀土回收率达到98%以上,反萃氯化稀土达到230g/L以上,同时杂质Fe2O3.Al2O3和SO42-含量分别降至0.01%、0.5%和0.05%以下,质量满足稀土分离厂对原料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7-05-01)
毛振强[6](2017)在《N235萃淋树脂吸附稀土无皂化萃取过程中稀盐酸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萃取法分离稀土的皂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氨氮废水或高盐废水,无皂化萃取技术可从源头上解决萃取废水的污染问题。本文基于课题组之前对P507-N235双溶剂无皂化萃取稀土的研究,将N235制成树脂,提出了N235萃淋树脂-P507无皂化萃取稀土新工艺,实现P507无皂化萃取稀土,避免P507-N235双溶剂无皂化萃取技术应用的投资风险和有机相损失严重的问题。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首先进行了N235萃淋树脂-P507无皂化萃取稀土实验,实验表明相比(O/A)=1:6,水相初始稀土浓度为0.7740 mol·L~(-1)时,P507中稀土浓度经连续四次萃取就能达到0.18mol·L~(-1);N235萃淋树脂吸附HCl速度快,平衡时间为1.5 h,吸附平衡容量最大可达2.84mol·Kg~(-1),脱酸后流出液pH值大于5,是一种理想的脱酸材料。实验证明N235萃淋树脂-P507无皂化萃取稀土工艺是可行的。通过静态吸附法研究了N235萃淋树脂吸附HCl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探讨了吸附规律。结果表明:N235萃淋树脂对HCl的吸附同时遵循朗缪尔(Langmuir)和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但前者契合程度更好。在温度323 K,HCl浓度为74.13 mmol·L~(-1)条件下,N235萃淋树脂对HCl的最大吸附量达0.3672 mmol·g~(-1);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ΔH=18.066 KJ·mol~(-1)、ΔS=65.1 J·(mol·K)~(-1)、ΔG_(303K)=~(-1).659 KJ·mol~(-1)、ΔG_(308K)=~(-1).985 KJ·mol~(-1)、ΔG_(313K)=-2.31 KJ·mol~(-1)、ΔG_(318K)=-2.636 KJ·mol~(-1),可以认为,吸附过程是吸热(ΔH>0)、熵增(ΔS>0)、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ΔG∈-20~0 KJ·mol~(-1))过程;吸附动力学研究显示,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契合得更好(拟合系数R2>0.99),吸附速率为液膜扩散控制。采用静态吸附法、动态吸附法探究了N235树脂对极稀HCl的吸附、解吸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获得了N235树脂吸附HCl的反应平衡系数。动态吸附实验表明,吸附液流速、树脂装柱高度、HCl浓度、溶液中氯化物浓度、顺流/逆流方式都会影响树脂平衡吸附容量;吸附液中HCl浓度、树脂装柱量、吸附液中氯化稀土浓度与解吸液中初始HCl浓度呈正相关非线性关系;N235树脂稀HCl溶液的吸附-解吸得到的解吸液HCl最大浓度小于吸附液中HCl的初始浓度,具有明显的“记忆效应”。(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江华[7](2016)在《稀土矿萃取分离过程皂化工艺的优化改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稀土冶炼工程得到了充分发展,工艺技术也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作为稀土冶炼工艺技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稀土矿的萃取分离直接影响着稀土冶炼的效果。本文将着重对稀土矿萃取分离过程中的皂化工艺的现状及优化进行深入分析,为稀土矿萃取分离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文摘》期刊2016年01期)
凌世明,刘明东,董钊[8](2015)在《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皂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环氧丙烷下游产品高等级聚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环氧丙烷产品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提高环氧丙烷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环氧丙烷生产系统皂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工艺调整和优化(本文来源于《第九届聚酯、聚醚多元醇(环氧丙烷)科研、生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9-13)
雷金勇[9](2015)在《稀土矿萃取分离过程皂化工艺改造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广西某稀土冶炼分离厂皂化工艺改造工程。该厂采用自主研发的氧化钙-氢氧化钙皂化工艺替代原有氨皂化工艺,该工艺能大幅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稀土产品品质和产量、产生无氨氮皂化废水。(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5年02期)
刘磊,谢军,李赫,柳凌云,侯少春[10](2014)在《镁皂化萃取转型过程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包头稀土精矿浓硫酸高温焙烧冶炼分离过程中,水浸液经过镁皂化萃取转型产生的镁皂废水实现资源全循环利用的工艺,主要对镁皂废水净化除杂、镁皂废水晶体制备、晶体煅烧等工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控制草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两倍时,镁皂废水的氧化钙含量<0.2g/L;净化后的镁皂废水经过陶瓷膜过滤、纳滤膜浓缩得到的透析水回用于水浸工序,浓水进入蒸发系统回收硫酸镁晶体和冷凝水,冷凝水回用于水浸工序,硫酸镁晶体与碳粉在850℃煅烧8h后制备的氧化镁CAA活性值为109s,MgO含量96.84%,CaO含量0.52%,符合稀土生产用氧化镁的标准,硫酸镁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在钒触媒的催化作用下,转化成70%的硫酸,即可回用于焙烧工序,从而实现镁皂废水资源的全循环利用。(本文来源于《全国稀土化学与冶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火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9-24)
皂化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攀西地区具有丰富稀土矿产资源,而稀土的综合利用一直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与附加值的重要问题。本文概括了攀西地区稀土萃取的工艺现状,并指出以钙皂化萃取稀土的优势,但随之产生的第叁相沉淀对稀土分离效果和产品纯度具有一定影响。为探究沉淀相的组成,采用XRD、XRF和SEM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以碳酸钙为皂化剂进行稀土萃取产生的沉淀可能来源于碳酸钙原矿中杂质矿物如Si~(4+)、Al~(3+)、K~+、Mg~(2+)、Ti~(4+)和Sr~(2+)等离子不能完全置换出稀土离子,最终以沉淀相存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皂化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费忠新,朱亮,赵京鑫,王彦飞,杨立斌.蛋氨酸皂化液冷冻除碱过程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2].包珊珊,李龙山,李琰吉,李峻峰.攀西地区钙皂化萃取稀土过程中形成的第叁相沉淀分析[J].广州化工.2019
[3].周丽华,季轩,韩春艳.浅谈阳离子改质剂皂化值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8
[4].包珊珊,李龙山,黄云华,李琰吉,李峻峰.攀西稀土萃取过程的皂化工艺现状与发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8
[5].董金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低浓度浸出液非皂化—非平衡萃取富集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2017
[6].毛振强.N235萃淋树脂吸附稀土无皂化萃取过程中稀盐酸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
[7].张江华.稀土矿萃取分离过程皂化工艺的优化改进分析[J].有色金属文摘.2016
[8].凌世明,刘明东,董钊.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皂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工艺优化[C].第九届聚酯、聚醚多元醇(环氧丙烷)科研、生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5
[9].雷金勇.稀土矿萃取分离过程皂化工艺改造工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
[10].刘磊,谢军,李赫,柳凌云,侯少春.镁皂化萃取转型过程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工艺研究[C].全国稀土化学与冶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火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