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包覆论文-黄腾

有机物包覆论文-黄腾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物包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硫化物,ZIF-67,碳包覆

有机物包覆论文文献综述

黄腾[1](2018)在《不同有机物为碳源包覆的Ni_(3x)Co_(3-3x)S_4@C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又称为电化学电容器,因其具有比常规电容器优异的能量密度,比蓄电池高的功率密度,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超级电容器具有的这些优势使其在备份能源系统、混合动力电车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众所周知,超级电容器的电容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活性材料的形貌及结构。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硫元素的电负性比氧元素低,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更为灵活的结构及更好的性能。但是过渡金属硫化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又有导电性差和循环稳定性差等不足,故如何提高过渡金属硫化物的性能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开展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的研究工作,利用ZIF-67纳米材料作为前驱体,采用水热硫化的制备方法制备了空心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CS),然后在双金属硫化物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有机物作为碳源分别进行包覆,成功制备了双金属硫化物与碳的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活性材料。利用XRD,SEM,TEM和XPS等技术对所制备的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用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和电化学阻抗(EIS)等技术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并针对其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镍钴双金属ZIF-67作为模版,成功合成镍钴硫化物Ni_(3x)Co_(3-3x)S_4@碳复合材料(NCSC-x,x=0.2)。利用ZIF-67为前驱体,经过溶剂热硫化和葡萄糖为碳源的碳包覆过程,得到了NCSC-0.2复合材料。将上述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来评估电化学性能,在KOH电解液中(6 M)并且在电流密度分别为1 A·g~(-1)和20 A·g~(-1)的条件下测试,NCSC-0.2的比电容可达696 F·g~(-1)和480 F·g~(-1),均明显高于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没有碳材料复合的Ni_(3x)Co_(3-3x)S_4(NCS-0.2,x=0.2)(305 F·g~(-1)和116.7 F·g~(-1))。此外,该NCSC-0.2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0 A·g~(-1)电流密度下2000次充电和放电周期后保留73%的电容量。(2)根据前一部分的工作,我们将碳源更换为聚多巴胺(PDA)合成了NCS@0.5PDA-800复合材料。同样利用碳包覆空心镍钴硫化物的方法,通过多巴胺在硫化物表面自聚合成为聚多巴胺,并高温碳化合成了NCS@0.5PDA-800复合材料。将上述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来探索使用聚多巴胺为碳源来包覆过渡金属硫化物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多巴胺与镍钴硫化物的比例为0.5,碳化温度为800 ~oC时获得最佳的电化学性能。该NCS@0.5PDA-800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表现比电容为292F·g~(-1),体现了最佳的容量性能。本文利用双金属组分的协同作用,中空的特殊结构,合成了不同有机物作为碳源包覆的Ni_(3x)Co_(3-3x)S_4@碳复合材料,来提高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电化学性能。两种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为其他功能化纳米材料作为前驱体和先进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结构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武瑞东[2](2017)在《实验室内制备黑碳的光吸收及黑碳被有机物包覆后吸光增强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质气溶胶一般分为:元素碳,有机碳和碳酸盐。一部分有机碳在紫外-近可见光波段范围内有吸收,被称为棕色碳。黑碳和棕色碳能吸收光产生正辐射强迫,对大气有增温效应,因此近年来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黑碳和有机碳混合后,会形成内混态或外混态的黑碳颗粒,增大了黑碳的质量吸收效率。目前混合态对黑碳吸光增强效应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这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黑碳气候效应评估的难度。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使用透射电镜表征煤油燃烧获得黑碳的大小和形貌,用红外光谱研究黑碳表面的有机物(2)使用黑碳仪AE-31和Sunset OC/EC热光碳分析仪测量实验体系中的黑碳浓度,讨论仪器给出数据的相关性。(3)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乙醇醛和甘氨酸液相反应产生的棕色碳的吸收光谱,对棕色碳的产生机理进行推断。(4)研究了煤油燃烧产生黑碳的光吸收以及被有机物包覆后的黑碳的光吸收。(5)计算了煤油燃烧获得的黑碳中有机碳的Angstrom指数和有机碳包覆黑碳后有机碳的Angstrom指数,评估了有机碳包覆对黑碳吸光的贡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煤油燃烧获得的黑碳粒径为43.09 nm,与其他化石燃料燃烧获得的黑碳物化结构相似;对于包覆前的黑碳,黑碳仪AE-31和Sunset热光碳分析仪给出的浓度数据相关性较好;煤油燃烧产生黑碳本身含有的有机碳对黑碳有吸光增强,而外来有机碳包覆后对其有更强的光吸收增强,二者对黑碳的吸光贡献分别为4.1-7%和9.3-14.7%。(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10-08)

李星辉[3](2017)在《有机物包覆纳米铝粉的制备及其活性保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铝粉是一种新型金属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低温氧化性能等优点,并且可以显着提高推进剂的燃速和降低压力指数,因此常被用作固体推进剂的添加剂。纳米铝粉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表面能高等特点,但是其暴露在空气中时,极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生成的Al2O3会导致纳米铝粉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影响纳米铝粉在推进剂中的使用,也给贮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对纳米铝粉进行有效的表面改性处理,以保持其活性,并改善其贮存性能。本文选用石蜡和全氟十四酸为表面包覆材料,使用液相化学法对纳米铝粉进行表面改性,分别制备了纳米铝粉、纳米铝粉/石蜡复合粒子和纳米铝粉/全氟十四酸复合粒子,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粒子的粒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且对比了这叁种包覆材料对纳米铝粉的活性保持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纳米铝粉粒子的制备:使用液相化学法,以甲苯为溶剂,以无水AlCl3、N(Et)3和LiAlH4为原料,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制备得纳米铝粉。结果表明,纳米铝粉粒子呈球形,粒径范围为80nm-120nm,平均活性铝含量为75.5%。为了进一步探究纳米铝粉粒子的活性,在常温常压下将其存放两个月,对其进行活性铝含量测定。相较于两个月前的结果,活性铝含量下降了 30.4%。(2)纳米铝粉/石蜡复合粒子的制备:通过液相化学法,成功地制备了形貌规整的纳米铝粉/石蜡复合粒子,复合粒子呈球形,粒径范围为80nm-120nm; FTIR结果表明,石蜡以物理沉积的方式包覆在纳米铝粉表面。纳米铝粉/石蜡复合粒子活性铝含量为80.8%,两个月后活性铝含量下降了 1.7%。(3)纳米铝粉/全氟十四酸复合粒子的制备:在(1)的制备条件下,通过加入全氟十四酸的无水乙醚溶液,制备了纳米铝粉/全氟十四酸复合粒子。所得到的复合粒子呈球形,粒径范围为80nm-100nm,复合粒子晶型良好;FTIR结果表明,全氟十四酸以化学键合的形式附着在纳米铝粉表面,对制备出的纳米铝粉/全氟十四酸复合粒子进行活性测试,活性铝含量为80.0%,两个月后活性铝含量下降了 3.8%。结果表明,石蜡和全氟十四酸都能有效地阻止了纳米铝粉的氧化,保持了纳米铝粉的活性,石蜡包覆的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31)

贺沅玮[4](2016)在《有机物包覆合金粉末及其激光成形件组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解决铁基自熔性合金粉末在大气环境下激光制造过程中的氧化烧损。采用不同的粉末配制工艺,制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成形试样,并对其形貌、硬度、抗拉强度、疲劳性能、物相成分、微观组织及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1)观察发现添加有机物的熔覆层的表面较为平整,具有金属光泽,熔覆层截面几乎没有缺陷;而未添加有机物的熔覆层的表面覆盖了氧化物,熔覆层的缺陷率高达约4%。(2)包覆在合金粉末颗粒表面的有机物能生成还原性气氛,消耗氧气,保护了熔池,减少了合金元素的烧损。(3)马氏体铁基合金不锈钢粉末中添加了有机物后,合金元素损失减少,合金元素效用增强,不仅使得弥散强化相增加,而且造成合金元素偏析,故试样的表面洛氏硬度提高5.3%左右,但硬度值和标准差偏大,耐磨性能相应提高;同理,奥氏体铁基合金粉末不锈钢粉末中添加了有机物后,试样的维氏显微硬度提高约21%,硬度值极差和标准差也偏大。(4)添加有机物的激光快速成形试样的合金元素损失量小,各种合金元素的形成使弥散强化和固溶强化效应增强,添加有机物还能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优化了试样的微观组织,增强了试样的塑形和韧性;有机物亦会减少激光快速成形试样的缺陷,使得微观裂纹产生的几率降低;马氏体铁基合金不锈钢粉末中添加了有机物后,试样的平均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都提升了约16%,试样生成的马氏体衍射峰增强,耐腐蚀性能增加;奥氏体铁基合金不锈钢粉末中添加了有机物后,试样的平均抗拉强和疲劳强度分别提升了约15.6%和38%,试样生成的奥氏体衍射峰增强,耐腐蚀性能增加。(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6-05-01)

贺沅玮,邱长军,张净宜,齐林森[5](2016)在《有机物包覆铁基合金粉末制备激光熔覆层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时,焊条药皮产生冶金和物理、化学反应等多种变化,几乎解决了无有机物焊条在焊接时发生的各种问题,药皮的作用是影响焊缝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原理引用到激光熔覆中,将焊条药皮成分简化为有机物,通过武汉团结激光5kW恒流CO_2激光器,将铁基合金粉末FeCNiBSiMoV及有机物包覆的FeCNiBSiMoV粉末熔覆在基材Q 235表面,用洛氏硬度仪和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熔覆层的洛氏硬度和抗拉性能,并观看其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包覆在粉末颗粒表面的有机物在激光作用下熔化,形成保护气氛把熔池和空气隔离开,大幅降低了铁基合金粉末的氧化烧损,提高熔覆层的综合质量;有机物不仅能将有益元素熔入熔覆层,而且还能细化晶粒,熔覆层的硬度、抗拉强度也得以改善提高。(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6年02期)

赵玉叶,鲍远志,翁世兵,柴多里[6](2014)在《无机-有机物包覆红磷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磷为囊芯,Mg(OH)2和聚氯乙烯为囊材,采用沉淀法制备无机-有机物包覆红磷(IOERP)。通过FESEM、XPS、TG等分析手段对其表征。结果表明:FESEM显示红磷表面包覆层均匀,XPS表明红磷表面包覆率达到97.18%,TG结果显示经包覆后的红磷着火点提高到430℃。以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为指标,考查红磷和IOERP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影响。测试结果显示:IOERP比红磷阻燃ABS的效果好,且力学性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4年05期)

万俊杰[7](2014)在《SiO_2包覆纳米铁的制备及用于难降解有机物2,4-DCP降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酚类有机物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2,4-二氯苯酚(2,4-DCP)作为一种有机介质在制药、农药、润滑剂、印染、造纸和化工合成工业中被大量的应用。氯酚类物质因其具有诱变性和致癌性,一旦排放到环境中会对人类健康有着巨大的潜在的威胁。由于其生物毒性和难降解性的特点,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环境友好的降解方法是现在研究的主要内容。近年来纳米零价铁(nZVI)技术用于废水处理受到广泛关注,因该技术具有廉价、高效、无二次污染的特点被认为是氯酚类有机物降解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但nZVI技术在脱氯过程中由于其具有的高表面能,使nZVI表面容易钝化,导致nZVI的还原脱氯能力降低,使其在应用上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nZVI表面进行改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采用一步液相还原法制备了SiO2包覆nZVI(SiO2-nZVI),通过探讨制备工艺条件对SiO2-nZVI的还原脱氯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成功的SiO2-nZVI进行了表观表征;同时将SiO2-nZVI和nZVI应用于2,4-DCP的降解研究,对降解影响因素、降解过程中溶液的性质、降解过程中nZVI的表观形态变化、以及降解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SiO2-nZVI制备工艺条件研究。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纳米铁微粒,再采用St ber水解法,使正硅酸乙酯水解生成介孔纳米SiO2,包覆在纳米铁的外层,形成一层网状介孔膜,通过控制介孔直径大小来抑制反应体系中的O2迁移到纳米铁表面,抑制nZVI钝化失去活性。通过探讨异丙醇/H2O体积比、NaOH投加量、TEOS的投加量和制备过程中包覆时间对SiO2-nZVI的抗氧化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来优化制备条件。分别考察了在添加和未添加1mL聚乙二醇(PEG400)的两种情况下制备出的SiO2-nZVI的性能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添加PEG400对制备的SiO2-nZVI的抗氧化性和还原脱氯性有增强作用,比未包覆nZVI对2,4-DCP的去除率提高了近40%。根据纳米铁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效果优化出最佳制备条件为:异丙醇/H2O的最佳制备参数为1:2、NaOH投加量选择为4mL、TEOS的投加量为2mL及水解时间为4h。对SiO2-nZVI进行了表观表征研究。通过SEM和TEM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对SiO2-nZVI的表观特征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iO2-nZVI呈现出链状的结构,SiO2-nZVI颗粒是球状的,呈核壳型结构,纳米颗粒粒径为80-100nm。FTIR显示出SiO2-nZVI的外层已经完全被纳米SiO2包覆着,同时外层还有大量的羟基,也证明了SiO2包覆层是靠羟基的结合实现的。XRD显示出纳米SiO2包覆层属于非晶态SiO2。TG图告诉我们,纳米SiO2包覆层中吸附着水,同时证明了纳米铁的氧化物有两种,即Fe2O3和Fe3O4。对比考察了nZVI和SiO2-nZVI在降解2,4-DCP的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降解效率的影响。探讨了FeSO4·7H2O的投加量、2,4-DCP的初始浓度、pH以及以及共存阳离子Al3+、Mn2+、Cu2+和阴离子Cl–、PO43–、NO3–对2,4-DCP去除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的降解工艺条件为单位质量纳米铁去除2,4-DCP的量确定了FeSO4·7H2O的投加量为1.5g时为最佳;2,4-DCP的浓度为150mg/L;pH值为2.73时,两种纳米铁对2,4-DCP去除效果最好。对比研究了nZVI和SiO2-nZVI在降解2,4-DCP的过程中溶液性质的变化及纳米铁表观形态的变化。溶液性质变化这部分研究主要考察了两种体系的溶液pH值的变化、Fe2+和Fe3+两种离子浓度变化、Cl-离子浓度变化、反应体系溶液的UV-Vis的变化四部分内容。对比两种纳米铁表观形态变化的研究包括:对比两种降解过程中两种纳米铁颗粒的FTIR谱图变化以及SEM-EDX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SiO2-nZVI的氧化铁是呈现球状细小均有的颗粒物,而未包覆nZVI氧化后呈现的是多面体晶体结构。对比研究了nZVI和SiO2-nZVI降解途径和机制。两种纳米铁颗粒降解2,4-DCP的产物是相同的(4-CP、2-CP和苯酚),说明降解的机制是相同的,但是nZVI和SiO2-nZVI降解2,4-DCP的进行路径是不同的。2,4-DCP是直接通过扩散作用迁移到未包覆nZVI的表面进行还原脱氯的,即2,4-DCP的还原脱氯过程、nZVI产电子和还原性H原子及铁的钝化作用都是在未包覆纳米铁表面进行的。而包覆纳米铁的反应区域包括叁个部分,第一个区域是nZVI产电子和还原性[H]原子是在纳米铁表面进行的;第二个是产生的Fe2+和Fe3+离子被吸附在包覆层的内表面;第叁个是2,4-DCP的还原脱氯是在包覆层的外层,而纳米铁的氧化成氧化铁的过程在包覆层外层、内层和纳米铁表面都有发生。(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9)

赵玉叶[8](2014)在《无机—有机物双层包覆红磷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磷具有颜色深、易吸湿、易被氧化等特性,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可通过包覆的方式对红磷的表面进行包覆处理,达到红磷作为阻燃剂使用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红磷进行无机、有机两次包覆处理,不仅解决了红磷的上述缺陷,而且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并对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改善。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以红磷为囊芯、Mg(OH)2和聚氯乙烯(PVC)为囊材,采用沉淀法制备Mg(OH)2/PVC双层包覆红磷(DERP1),通过SEM、XPS、TG等分析手段对其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红磷表面包覆均匀包覆率达到91.9%,着火点有所提高。将DERP1添加到聚丙烯(PP)材料中,当添加量为5%时,PP复合材料阻燃等级达到UL94V-0;将DERP1添加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中,当添加量为30%(有效红磷添加量为18%)时,ABS复合材料的阻燃等级达到UL94V-0。经力学性能测试双层包覆红磷1能减缓PP、ABS的力学性能下降。(2)以红磷为囊芯、Mg(OH)2和聚乙烯(PE)为囊材,采用沉淀法制备Mg(OH)2/PE双层包覆红磷(DERP2),通过FESEM、XPS、TG等分析手段对其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红磷表面包覆均匀包覆率达到95.8%,着火点有所提高。将DERP2添加到PP材料中,当添加量为5%时,PP复合材料阻燃等级达到UL94V-0。经力学性能测试,与添加相同量的DERP1双层包覆红磷相比,DERP2双层包覆红磷对PP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更小。(3)以红磷为囊芯、Mg(OH)2和PP为囊材,采用沉淀法制备Mg(OH)2/PP双层包覆红磷(DERP3),通过FESEM、XPS、TG等分析手段对其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红磷表面包覆均匀包覆率达到92.4%,着火点有所提高。将DERP3添加到PP材料中,当添加量为5%时,PP复合材料阻燃等级达到UL94V-0。经力学性能测试,DERP3对PP的冲击、弯曲性能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4-04-01)

王春梅,赵海雷,王静,王捷,吕鹏鹏[9](2012)在《有机物热解碳包覆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人造石墨表面包覆不同有机物碳源后进行热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热解无定形碳包覆人造石墨改性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恒电流充放电以及循环伏安(CV)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碳源种类和包覆量对材料晶格结构、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碳源、5%(质量分数)的包覆量制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约360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88.5%),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5%(质量分数)的PVDF包覆量在石墨表面形成的无定形碳包覆层比较完整且厚度适宜,无定形碳的各向同性结构特征增加了锂离子扩散的通道,促进了电极反应过程的进行。(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2年23期)

檀朝东[10](2012)在《有机物包覆纳米铝粉的设备及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铝粉应用于固体火箭推进剂可以克服微米铝粉点火时间长、表面结块和燃烧不完全等缺点;它的高活性及大的比表面积可显着提高推进剂的燃速和降低压强指数,改善燃烧性能。然而纳米铝粉的高活性也使其易与周围环境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而失活。因此,开展使用包覆技术保持纳米铝粉的高活性并应用于固体火箭推进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有机物包覆纳米铝粉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用于制备高活性有机物包覆纳米铝粉;二是有机物包覆纳米铝粉的工艺研究及性能表征。以激光感应加热法制备纳米铝粉单机日产量为依据,便于装配及保证高真空度为原则,制造了一套容积为2.5L带有电加热系统的捏合机,捏合机置于真空操作箱内部,与纳米铝粉制造设备收集室连接。使用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及癸二酸二辛脂(DOS)包覆纳米铝粉,均分别采用21.6%、24.5%、27.3%和29.8%四种包覆比例制备出粒径为50-100nm的纳米铝粉复合体。采用TG-DSC热分析得到编号为D5(DOS包覆比例为29.8%)及H8(HTPB包覆比例为21.6%)样品中铝的放热量分别为4.955KJ/g和4.954KJ/g。并通过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结合方式讨论了纳米铝粉的包覆机理。采用无水乙醇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的不同比例DOS包覆纳米铝粉中活性铝含量分别为75.6%及74.8%,先前制备的HTPB和DOS包覆及未包覆样品的活性铝含量均低于50%。探讨了该方法中磁力搅拌时间、高锰酸钾溶液标定及滴定终点判断叁个因素对滴定结果的影响。基于升温速率分别为5℃/min、10℃/min、15℃/min、20℃/min、25℃/min的包覆(WBF)纳米铝粉和HTPB包覆纳米铝粉(H8)样品TG-DTA热分析数据,分别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他们的活化能。计算得到WBF样品的活化能分别为232.4KJ/mol和233.98KJ/mol; H8样品的活化能分别为253.21KJ/mol和253.88KJ/mol。采用有机物包覆纳米铝粉会略微增加其活化能,起始燃烧温度也略微的增加,对纳米铝粉的燃烧特性和固体火箭推进剂中的应用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有机物包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质气溶胶一般分为:元素碳,有机碳和碳酸盐。一部分有机碳在紫外-近可见光波段范围内有吸收,被称为棕色碳。黑碳和棕色碳能吸收光产生正辐射强迫,对大气有增温效应,因此近年来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黑碳和有机碳混合后,会形成内混态或外混态的黑碳颗粒,增大了黑碳的质量吸收效率。目前混合态对黑碳吸光增强效应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这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黑碳气候效应评估的难度。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使用透射电镜表征煤油燃烧获得黑碳的大小和形貌,用红外光谱研究黑碳表面的有机物(2)使用黑碳仪AE-31和Sunset OC/EC热光碳分析仪测量实验体系中的黑碳浓度,讨论仪器给出数据的相关性。(3)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乙醇醛和甘氨酸液相反应产生的棕色碳的吸收光谱,对棕色碳的产生机理进行推断。(4)研究了煤油燃烧产生黑碳的光吸收以及被有机物包覆后的黑碳的光吸收。(5)计算了煤油燃烧获得的黑碳中有机碳的Angstrom指数和有机碳包覆黑碳后有机碳的Angstrom指数,评估了有机碳包覆对黑碳吸光的贡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煤油燃烧获得的黑碳粒径为43.09 nm,与其他化石燃料燃烧获得的黑碳物化结构相似;对于包覆前的黑碳,黑碳仪AE-31和Sunset热光碳分析仪给出的浓度数据相关性较好;煤油燃烧产生黑碳本身含有的有机碳对黑碳有吸光增强,而外来有机碳包覆后对其有更强的光吸收增强,二者对黑碳的吸光贡献分别为4.1-7%和9.3-14.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物包覆论文参考文献

[1].黄腾.不同有机物为碳源包覆的Ni_(3x)Co_(3-3x)S_4@C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2].武瑞东.实验室内制备黑碳的光吸收及黑碳被有机物包覆后吸光增强效应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

[3].李星辉.有机物包覆纳米铝粉的制备及其活性保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贺沅玮.有机物包覆合金粉末及其激光成形件组织与性能研究[D].南华大学.2016

[5].贺沅玮,邱长军,张净宜,齐林森.有机物包覆铁基合金粉末制备激光熔覆层及其性能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6

[6].赵玉叶,鲍远志,翁世兵,柴多里.无机-有机物包覆红磷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安徽化工.2014

[7].万俊杰.SiO_2包覆纳米铁的制备及用于难降解有机物2,4-DCP降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8].赵玉叶.无机—有机物双层包覆红磷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9].王春梅,赵海雷,王静,王捷,吕鹏鹏.有机物热解碳包覆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12

[10].檀朝东.有机物包覆纳米铝粉的设备及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标签:;  ;  ;  ;  

有机物包覆论文-黄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