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南太白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太白山,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理念
南太白山论文文献综述
黄嘉颖,吕仁义[1](2013)在《南太白山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思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南太白山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视角出发,在背景与现状认知的基础上,探究南太白山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发展问题,并进一步就其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反思,总结规划过程中"出发点是保护,落脚点也是保护"、"无为无不为"、"无为就是有为",以及"大太白山"的理念构思和规划策略,探索一种富有自身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保护适宜模式。(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3年09期)
蒋亚光[2](2012)在《南太白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发展迅速,人员极度密集,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用地紧张的现实状况,留出大片完整的城市建设用地来规划建造大型公园绿地的可能性很小,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对生态环境优化和游览休憩等精神层面的迫切需求日益凸显,功能完善、风景优美的山地森林公园则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受到了青睐,并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南太白山森林公园规划为例,对森林公园的规划研究、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南太白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和第四纪冰川遗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自然景观奇异秀美,山峰巍峨,峡谷深邃,飞瀑流潭,碧流潆徊,林木萋萋,云蒸霞尉,是隋唐时期佛、道两教供奉的风水宝地,是融奇山、怪石、飞瀑、黑龙潭及人文景观为一体,集旅游、休闲度假、科学考察、野营探险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型天然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本文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南太白山自然景观、地质景观、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前提,以各种动植物生存条件的安全和不断改善为原则;首先,适度开展扩大旅游规模,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后,将更加有效地带动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园区内和附近山区农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上小康之路。另外,公园优美的自然环境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游人不但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而且可以学到许多奇妙有趣的自然知识。人们贴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根据以上原则,南太白山森林公园规划分为以下五个景区:将整个森林公园总体划分为5大景区,主要规划有:(1)厚畛子镇景区;(2)黑河河谷景区;(3)老县城景区;(4)天府寨沟景区;(5)木屋山庄。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南太白山森林公园的资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与评价,并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定位提出发展建议。本着生态保护为主,科学规划、适度合理开发为辅的辩证思想,处理好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实现南太白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2-11-01)
王迪,李朝辉[3](2012)在《南太白山保护性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南太白山开发理念的介绍,就南太白山地区的环境容量及生态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在南太白山开发利用的规划中,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理念,以自然资源促经济发展,以期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达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化。(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18期)
牛琼华,郑曼莉,李双喜[4](2010)在《南太白山区域农家乐发展状况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太白山(厚畛子)区域位于太白山、周至、老县城和黄柏塬4个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合围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极为重要。作为替代经济方式之一的农家乐经营,近年来在当地发展迅速,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准确、档次低、规模小、政策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对该区域农家乐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0年03期)
李朝辉,黄雅如,吴迪[5](2007)在《生态旅游开发与社区共建——以陕西省南太白山(周至)旅游发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部分具有一定旅游开发价值的镇区,探讨城镇发展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本文结合陕西省南太白山旅游规划的相关经验,提出城镇发展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07年12期)
刘晓海,李东群,司开创[6](2006)在《南太白山社区发展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林业、环保、保护区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秦岭地区开展的保护项目,引入了非传统保护部门如乡镇政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进而以案例的形式,在全面分析南太白山社区滚动发展项目的设计、管理、控制、评估过程,分析非传统保护部门的特点和地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社区滚动发展项目的思路和借鉴,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指导和政策支持.(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S1期)
田颖,王军伟[7](2006)在《生态旅游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探索——以《南太白山(周至)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生态旅游的理念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南太白山生态旅游开发的SW OT分析,从4个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实践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南太白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发展迅速,人员极度密集,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用地紧张的现实状况,留出大片完整的城市建设用地来规划建造大型公园绿地的可能性很小,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对生态环境优化和游览休憩等精神层面的迫切需求日益凸显,功能完善、风景优美的山地森林公园则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受到了青睐,并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南太白山森林公园规划为例,对森林公园的规划研究、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南太白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和第四纪冰川遗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自然景观奇异秀美,山峰巍峨,峡谷深邃,飞瀑流潭,碧流潆徊,林木萋萋,云蒸霞尉,是隋唐时期佛、道两教供奉的风水宝地,是融奇山、怪石、飞瀑、黑龙潭及人文景观为一体,集旅游、休闲度假、科学考察、野营探险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型天然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本文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南太白山自然景观、地质景观、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前提,以各种动植物生存条件的安全和不断改善为原则;首先,适度开展扩大旅游规模,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后,将更加有效地带动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园区内和附近山区农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上小康之路。另外,公园优美的自然环境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游人不但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而且可以学到许多奇妙有趣的自然知识。人们贴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根据以上原则,南太白山森林公园规划分为以下五个景区:将整个森林公园总体划分为5大景区,主要规划有:(1)厚畛子镇景区;(2)黑河河谷景区;(3)老县城景区;(4)天府寨沟景区;(5)木屋山庄。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南太白山森林公园的资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与评价,并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定位提出发展建议。本着生态保护为主,科学规划、适度合理开发为辅的辩证思想,处理好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实现南太白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太白山论文参考文献
[1].黄嘉颖,吕仁义.南太白山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思路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3
[2].蒋亚光.南太白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王迪,李朝辉.南太白山保护性开发研究[J].山西建筑.2012
[4].牛琼华,郑曼莉,李双喜.南太白山区域农家乐发展状况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0
[5].李朝辉,黄雅如,吴迪.生态旅游开发与社区共建——以陕西省南太白山(周至)旅游发展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
[6].刘晓海,李东群,司开创.南太白山社区发展案例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田颖,王军伟.生态旅游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探索——以《南太白山(周至)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例[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