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特森论文-谭梦洁

温特森论文-谭梦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特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写在身体上》,珍妮特·,温特森,关怀伦理,人与人的关系

温特森论文文献综述

谭梦洁[1](2019)在《论珍妮特·温特森《写在身体上》中的女性关怀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珍妮特·温特森的《写在身体上》延续其写作风格,用流畅优美的笔触讲述了叙述者与女友露易丝的情感历程,因此《写在身体上》通常被称为是一部"爱的故事"。但在"爱"的主调下,小说仍触及了人与人之间,如亲子,婚姻,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如动物,植物关系等描绘;与两位主人公之间爱的基调不同,这些关系中更多呈现的是爱与关怀的缺失。因此,《写在身体上》不仅仅是一部有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一部蕴含温特森女性关怀伦理之思的作品。(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5期)

高群[2](2019)在《温特森小说《时间之间》中的欲望与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珍妮特·温特森的是英国当代着名小说家,她的小说《时间之间》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重要剧作《冬天的故事》。温特森用超越时空的多重叙事技巧和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对原剧进行了后现代重构,她有意识挖掘了莎翁原着中人物的内心,运用现代元素补充原剧的空缺情节,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引发更多人性的思考。本文将剖析《时间之间》时间、空间的多重叙事,运用拉康理论对典型人物列奥的嫉妒心理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杨楠[3](2019)在《珍妮特·温特森小说的“故事化”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是英国当代极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先后曾获得包括惠特布莱德奖在内的多个文学大奖,也因其个人杰出的文学成就而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OBE)。温特森的小说叙事独具个人魅力,她擅长用别开生面的笔调和深邃蕴蓄的意境来编织故事世界。故事,是温特森小说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对其作品中的各种类型故事的收集和整合,深入剖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故事化”叙事策略来展现故事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并对其“故事化”叙事背后所蕴含的主题意义进行了挖掘,尤其突出了作者对自由性别观念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爱之永恒的诚挚向往,体现了温特森故事创作的品质和力量。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介绍了珍妮特·温特森本人的生平经历及创作概况,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温特森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正文又由叁部分构成,第一章首先对“故事化”叙事的定义进行了界定,说明其小说中故事叙述的独特之处;然后对她的几部主要作品中的圣经故事、神话、童话和传奇等进行溯源性的整理,突显了作者的“故事化”情结。第二章则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了温特森小说中所运用的“故事化”叙事策略,分别从双层叙述、参照叙述和空间叙述叁个角度来论述,揭示了故事的主体性地位,并反映了故事对人性关怀的重要性。第叁章探讨了小说的“故事化”叙事中所隐含的主题意蕴,作者将故事变成一个巨大的人生隐喻,带着一种透视性目光来观察生命的存在微光,同时故事的流动性与性别的自由选择相互映衬,在作者的故事话语背后,是她对性别身份的建构,更是对爱的主题的永恒追求。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了温特森故事创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作者将“故事化”叙事技巧与主题思想有机融合,尽显其故事叙述的魅力,并用诗意的言语为我们解读后现代社会的生存之道。(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秦昕[4](2019)在《珍妮特·温特森小说的创伤伦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1959-)是当代英国小说家,温特森以细腻和诗意的语言关注自我、时间、空间、性别、情感及历史等多维主题,探寻生命的本质和人类的精神与内心世界。其小说多以人物的创伤经历为核心,展现人物在创伤中所经历的伦理困境,思索伦理关系重建与人物创伤疗治的可能性。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温特森小说中的叙事策略、女性主义思想及同性恋等主题,而较少对其作品从创伤及伦理角度进行解读。本文以温特森的叁部创伤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985)、《守望灯塔》(2004)和《时间之间》(2016)为研究对象,借助凯西·卡鲁斯的创伤理论探索叁部小说的创伤呈现艺术及其创伤伦理内涵。通过分析叁部小说中人物创伤的不同表征,揭示人物创伤体验与伦理困境的内在关联性,探讨温特森在小说中所呼吁构建的受创者、施创者及见证者之间的伦理关系,以及人物走向创伤疗治时所应遵循的自我、社会及他人之间的伦理准则。《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分析了珍妮特受宗教禁忌和同性恋歧视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从而导致了她对创伤经历的沉默和焦虑。只有通过建立受创者对自我的接纳和施创者对他者的承认,才能重塑伦理关系走向创伤疗治。《守望灯塔》呈现了银儿的孤儿身份以及达克的双面生活而导致的二者的身份困惑。社会冷漠与价值观导向造成了二者的身份危机与分裂的自我。温特森运用讲故事的手法,呼吁对受创者进行爱的关注,并强调自我调适在伦理身份建构及创伤疗治中的积极意义。《时间之间》中,列奥表现出对他人强烈的控制欲及与家庭成员的疏离感。列奥的自我盲视及家庭信任危机是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伦理危机的根源。列奥创伤的最终疗治和家庭成员的和解表明创伤疗治中内省及宽恕的重要性。温特森的叁部小说从自我、社会及家庭等不同层面探讨了人物心理创伤与伦理困境的关联性。人物的伦理困境多来自于自我、他人和社会之间的伦理冲突。创伤疗治的过程就是遵循以自我接纳、内省、承认他者、同理心、关注和宽恕为核心内涵的创伤伦理,重塑受创者、施创者和见证者之间和谐伦理关系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徐帆[5](2019)在《论珍妮特·温特森小说中的创伤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珍妮特·温特森是当代一位极具特色的英国作家,温特森的作品与其创伤经历不可分割,温特森通过创作将自身的伤痛遭遇书写进小说中,并借助各种艺术手段来化解这些创伤。创伤既是温特森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就了温特森。本文从创伤的角度分析温特森的作品,主要以其四部代表作品《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激情》《写在身体上》《守望灯塔》为研究对象。在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对温特森四部代表作品中创伤类型的静态展示。第叁章和第四章是从创伤叙事层面探讨创伤的愈合以及温特森式的创伤美学。作为一名极具使命感的作家,温特森在书写创伤的同时也力图探求治愈创伤的途径,本文的第叁章将创伤心理学着作与故事文本相结合探讨主人公如何从创伤中走出困境,获得重生。第四章主要以《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和《守望灯塔》以及其他代表作品为例分析温特森如何在叙述中赋予创伤以文学形式,主要从童话和传奇两种文学体裁的使用来分析其创伤美学,温特森的作品一直探讨关于爱、生活、宇宙的答案。从抗拒地面对苦痛到平和地接纳失去,温特森对创伤的思考是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温特森的作品以精巧的结构和睿智的语言承载了作家对苦痛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8)

秦昕,黄辉辉[6](2018)在《珍妮特·温特森《时间之间》中的创伤、时间与伦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现代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2016)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冬天的故事》,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小说将故事背景置身于现代社会,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列奥寻找自我和救赎自我的过程。本文用创伤理论解读心理创伤的时间疗法,分析在寻找自我和救赎自我的过程中"爱"和"宽恕"的重要性。小说体现了时间、"爱"和"宽恕"的创伤治愈疗法的重要性,并重新审视人、社会、家庭及婚姻等诸多问题,探讨时间与创伤及创伤治愈的多重关系,思索创伤救赎中"爱"和"宽恕"的伦理内涵。小说《时间之间》就如何处理人际间伦理关系提出了新的建议,更为现代人通过创伤理论治疗和缓解创伤指明了一条道路。(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李淑玲[7](2018)在《温特森《时间之间》对莎翁戏剧的当代改写——兼论经典重述与民族文化符号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温特森新作《时间之间》通过结构模仿、语言引用、情节延续、作者评论等创作手法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冬天的故事》形成了互文、元文和超文等多层次的跨文本关系,实现了对莎翁经典的主题回归、情感共鸣和精神传承。同时,小说对原剧的场景、人物、叙事方式进行了陌生化处理,在其空白处展开丰富想象,挖掘行为背后的隐秘心理,探讨困扰现代人的性、生命、种族等道德伦理问题,颇具温特森风格和当代色彩。"莎翁改写"探索并展示了文学经典当代化的新做法和新趋势,对我国在全球化语境下重新审视文学经典、建构具有当代性的民族文化符号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史卓然[8](2018)在《守望中前行—从生态批评视角探析詹妮特·温特森的《守望灯塔》》一文中研究指出詹妮特·温特森在当代英国文坛独树一帜,她张扬、率性的个性和她的作品一样备受瞩目,被誉为英国当代“最富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但毋庸置疑,温特森着作颇丰,她的作品语言凝练、幽默,富有诗意和想象力,叙述手法新颖独特,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作为温特森出版的第八部小说,《守望灯塔》曾获得“英联邦作家奖”,也被评为2004年度“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小说以苏格兰一个偏僻荒凉的海边小镇为故事背景,将女主人公银儿和看灯塔人普尤的故事娓娓道来,并穿插着巴比·达克和莫莉的故事。纵观全篇,小说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鉴于此,本文独辟蹊径,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以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及叙述的故事为主线,将焦点聚集于这叁种关系进行剖析。基于此,本论文以生态批评叁分法作为理论基础,以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为研究文本,分别从自然生态观、社会生态观、精神生态观出发,探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内心世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将人在自然面前的抗争与妥协,在社会生活中的迷茫与挣扎,在自我内心世界里的迷失与成长,抽茧剥丝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女主人公银儿还是看灯塔人普尤讲述的故事,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内心世界之间由矛盾到和谐的漫长过程,从而引起读者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审视与深思。(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莹[9](2018)在《颠覆—詹妮特·温特森《守望灯塔》的超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热拉尔·热奈特的文本理论,论文将理查德·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托马斯·曼的《魂断威尼斯》两两对比来分析詹妮特˙温特森《守望灯塔》中的超文关系。对于第一个蓝本,温特森不仅将瓦格纳的剧本压缩为短短七页的文摘,也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贵族之爱改造为达克与莫莉的世俗摹本。在文摘中,她改变原有的情节来确保特里斯坦情感的纯粹以及理智的彻底失败;在滑稽摹仿中,她变更恋人中途分开与最终分手的细节,并将原本的肉体死亡替换为精神之死,以此来夺取理性的主动权,让权力最终交入爱情的手中。至于后一个蓝本,温特森不只将曼的中篇小说作为一个道具使用,同时提取了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将阿申巴赫对爱情的追求改造为银儿对知识的追求。她将原文本中理智与情感的碰撞、理性与疯癫的共存移植到超文本中,通过改变跟踪目标、方式以及结果来刻画银儿对知识的“疯癫”和来自于文明本身的拒绝,讽刺了理性的霸权。论文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颠覆性的超文本不仅展现了理智与情感、理性与疯癫这两个二元对立,更表明了温特森对于理性的颠覆以及对于爱情和“疯癫”解放的诉求。(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4-16)

张菁华[10](2018)在《詹妮特·温特森小说自我分裂的多重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詹妮特·温特森早期有代表性的叁部小说《激情》、《给樱桃以性别》和《写在身体上》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地位和价值,将边缘化的"他者"女性放置于男性的主流群体之中,使之摆脱了附庸从属和被动的地位。这叁部小说通过时空交错的碎片化后现代叙事,展示了多重分裂自我中的身份分裂,婚姻分裂,家庭伦理分裂,最终体现自我分裂中的"去性化",而模糊了性别界限。叁部小说以寻爱为主题,探求爱中的自我迷失和拯救,最后在现实的虚无中感受爱的存在或在爱的存在中感受理想寄托的虚无。(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温特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珍妮特·温特森的是英国当代着名小说家,她的小说《时间之间》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重要剧作《冬天的故事》。温特森用超越时空的多重叙事技巧和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对原剧进行了后现代重构,她有意识挖掘了莎翁原着中人物的内心,运用现代元素补充原剧的空缺情节,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引发更多人性的思考。本文将剖析《时间之间》时间、空间的多重叙事,运用拉康理论对典型人物列奥的嫉妒心理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特森论文参考文献

[1].谭梦洁.论珍妮特·温特森《写在身体上》中的女性关怀伦理[J].校园英语.2019

[2].高群.温特森小说《时间之间》中的欲望与救赎[J].文化学刊.2019

[3].杨楠.珍妮特·温特森小说的“故事化”叙事研究[D].江南大学.2019

[4].秦昕.珍妮特·温特森小说的创伤伦理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

[5].徐帆.论珍妮特·温特森小说中的创伤书写[D].浙江师范大学.2019

[6].秦昕,黄辉辉.珍妮特·温特森《时间之间》中的创伤、时间与伦理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7].李淑玲.温特森《时间之间》对莎翁戏剧的当代改写——兼论经典重述与民族文化符号之建构[J].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2018

[8].史卓然.守望中前行—从生态批评视角探析詹妮特·温特森的《守望灯塔》[D].辽宁师范大学.2018

[9].王莹.颠覆—詹妮特·温特森《守望灯塔》的超文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10].张菁华.詹妮特·温特森小说自我分裂的多重阐释[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  

温特森论文-谭梦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