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伯恩施坦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修正主义,自由化,社会发展理念
伯恩施坦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来庆立[1](2019)在《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自由化”和社会发展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伯恩施坦曾提出其修正主义公式,但事实上他的"手段"没有太多新颖之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英国"新自由主义"理念,这最终影响了他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伯恩施坦在"进步"的目的上与"新自由主义"者站在一起,结果成为自由主义的实践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自由化"有着潜在的社会历史和理论道路因素,并非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而是改变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目的。因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根本上具有虚假性。本文以概念史为分析工具,阐释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自由化"的渊源、建构、原因和实质,分析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不同。(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2019年02期)
王时中[2](2019)在《从“科学的社会主义”到“批判的社会主义”——重思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康德坐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伯恩施坦以康德哲学作为坐标,一方面批判"科学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认为"社会主义"不是"科学";另一方面论证了"批判的社会主义"的正当性,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成为"批判的科学"。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固然较为深刻地批判了当时马克思主义中的"空谈"与"推搪"倾向,但是,他既错失了康德批判哲学的整体精神,也没有真正理解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地位与意义,因此,他"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努力并不成功。重新反思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康德哲学"坐标及其教训,对于深入"马克思主义与正义"的关系论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3期)
冉津宇,张思军[3](2019)在《近十年来国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来,国内学界关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研究较为活跃,其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范畴、资本主义崩溃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与改良策略、最终目的与运动等方面,并就其思想做了相应的评价。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如概念不清、研究视角较狭窄和研究成果欠缺集成等问题。对此,学界应采取"原教旨意"的方法,厘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主张,注重运用比较视野分析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影响,注重运用系统性研究法,增强专题性与系统性研究,提升研究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贾淑品,阳银银[4](2019)在《论伯恩施坦对共产主义的误解与背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伯恩施坦针对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提出了"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是一种空想,是未来的具体描绘,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未来社会的具体模式或设想"。事实上,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误解与背离,当下仍有不少人持有类似伯恩施坦"共产主义渺茫论"的观点,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心存疑虑。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伯恩施坦"最终目的与运动"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误解与背离的表现与原因,澄清共产主义的本质涵义,正确理解共产主义是历史的、现实的运动,是一种"活的实践"而并非是"死的目标"。(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曼玉[5](2018)在《浅谈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伯恩施坦是社会主义者,但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修正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劫难。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反对马克思主义,是伯恩施坦及其派别的高明之处。对他的分析研究可以引发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的关注,正确对待其民主的合理成分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参考,准确定位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考,启示我们要严正党内纪律,警惕党内思想的异动。在学习中坚守马克思主义,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学习创新。(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王韬境[6](2018)在《马克思与伯恩施坦关于进入社会主义的途径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资本主义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将会采取何种方式呢?马克思认为暴力革命是根本的,是不可放弃的,不能指望幻想资产阶级的怜悯施舍,不打破旧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同时马克思也看到在具有民主传统与民主制度健全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是可行的。而修正主义的重要代表伯恩施坦则主张完全放弃暴力革命,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暴力革命过时了,这是错误的。修正主义者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实际否定、挑战马克思主义,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8年36期)
林进平[7](2018)在《马克思主义与正义——伯恩施坦与考茨基、梅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与正义"之争虽然发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这一问题所蕴含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唯物史观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早已存在于第二国际时期伯恩施坦与考茨基、梅林等人关于伦理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的争论之中。伯恩施坦转向了"伦理化的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与道德、伦理相对立,批判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否定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看法,否定阶级斗争,主张通过修正唯物史观来拯救道德、伦理。考茨基和梅林等马克思主义者都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阐发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史观和道德的观点。道德、伦理领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涉及并加以研究的领域,忽视或不懂辩证法无助于阐发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伦理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阐释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提出了正确的价值主张。(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贺敬垒[8](2018)在《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及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罗莎·卢森堡从理论起点、核心、论证方法与逻辑以及实质四个方面对伯恩施坦主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批判,并取得了重要成效。当今研究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既为我们有效批判当今各类错误思潮提供了重要的方式方法和思想原则,也为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贡献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8年08期)
张晓兰[9](2018)在《民主“无断裂”地扩展能否实现社会主义——伯恩施坦有关民主道路思想的当代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国际时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挑战,伯恩施坦民主道路正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裂缝时的历史产物。伯恩施坦将社会主义视为一种"无断裂"地民主扩展,相信资本主义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这种道路曾遭到最严厉的批判,但其呈现的问题本身不容忽视,甚至在当代问题以不同形式再度重演,而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对于思考社会主义道路和民主问题都具有一定启示。(本文来源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马小琴[10](2018)在《伯恩施坦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德华·伯恩施坦(1850-1932)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着名的理论家和活动家,先后经历了激进的民主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时期,从一位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蜕变为一位改良主主义者,其思想复杂,人生历程独特,学术界对其褒贬不一,可以说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但是,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鼻祖,伯恩施坦无论是对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信奉的社会民主主义,还是社会党国际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国际共运史乃至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伯恩施坦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对于充分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点,本文根据伯恩施坦思想转变的脉络,力图对其社会民主主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全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作为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捍卫,尤其在他担任《社会民主党人报》主编的期间,积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言论,对反马克思主义言论进行严厉批判。同时,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富有建设性的指导工人运动,成为年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世界社会主义活动家,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部分:阐述了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背离。在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渐行渐远。为了解决所谓社会主义最终目标与现实政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革命与社会改良之困境,伯恩施坦开始接受并宣扬拉萨尔主义,提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逐渐背离马克思主义,继而公开全面地修正马克思主义,最终走向了修正主义。第叁部分:分析了伯恩施坦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鼻祖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奠基者,伯恩施坦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资本主义自由和民主的认识以及西方社会思潮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他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否定了暴力革命,抛弃了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渐行渐远,应给予批判。本文最后指出,客观公正地评价伯恩施坦主义对于深入探讨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推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伯恩施坦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伯恩施坦以康德哲学作为坐标,一方面批判"科学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认为"社会主义"不是"科学";另一方面论证了"批判的社会主义"的正当性,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成为"批判的科学"。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固然较为深刻地批判了当时马克思主义中的"空谈"与"推搪"倾向,但是,他既错失了康德批判哲学的整体精神,也没有真正理解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地位与意义,因此,他"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努力并不成功。重新反思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康德哲学"坐标及其教训,对于深入"马克思主义与正义"的关系论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伯恩施坦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来庆立.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自由化”和社会发展理念[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
[2].王时中.从“科学的社会主义”到“批判的社会主义”——重思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康德坐标[J].现代哲学.2019
[3].冉津宇,张思军.近十年来国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9
[4].贾淑品,阳银银.论伯恩施坦对共产主义的误解与背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张曼玉.浅谈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当代启示[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8
[6].王韬境.马克思与伯恩施坦关于进入社会主义的途径的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8
[7].林进平.马克思主义与正义——伯恩施坦与考茨基、梅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之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
[8].贺敬垒.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及当代价值[J].理论月刊.2018
[9].张晓兰.民主“无断裂”地扩展能否实现社会主义——伯恩施坦有关民主道路思想的当代审视[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8
[10].马小琴.伯恩施坦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