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义学论文-余伟

历史语义学论文-余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语义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证据,证明,明显性,定义

历史语义学论文文献综述

余伟[1](2014)在《证据的界说—以字典释义为中心的历史语义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把"证据"界定为一个语词,追溯"证据"一词在中西普通辞典中的释义历史,分析得出证据语词在中西语言中兼有动词与名词的双重属性,各以语族而非单一语词形式出现。中文强调了指称行为(证明活动),而西文更注重指称性质(明显性)。迄至当代,中西证据语词在指称外在可见的事物上基本达成一致。由之分析证据释义形式,可知因语词定义与真实定义的区别,证据的情境性、释义历史性等特点,证据只有在证据活动中才能被认识,从而证据定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转化为一个证据(符号)如何使用(指称与表达)的问题,人对证据概念的认知程度将限定着证据概念的呈现程度。(本文来源于《证据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郭毅[2](2013)在《中国“开言路”概念的历史语义学考察——兼论“开言路”与“言论自由”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开言路"是具有中国本土色彩的政治言论开放形式。清末,"开言路"观念与西方办报思想合流,近代出版技术和以新闻纸为代表的"新媒介"为知识分子论政提供了新的介入方式,"开言路"的范畴得以扩大。尽管"开言路"与"言论自由"观念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但前者为"言论自由"观念的输入提供了思想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沈文钦[3](2013)在《从博雅到自由——博雅教育概念的历史语义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的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概念源自对古希腊术语"Eleutherion epistemon"和古罗马术语"Artes liberales"、"Liberaliter educatione"的翻译,但这个术语本身经历了叁次大的转型或变迁。当英国人在16、17世纪通过翻译创造出"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这个概念时,自由人/奴隶之间的两分法被绅士阶层/非绅士阶层之间的两分法所取代,liberal的语义也从"适合于自由人的"转向"适合于绅士的";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概念又增加了一层新的语义,意指"非专业的教育",博雅教育概念逐渐与新出现的通识教育概念合流;从19世纪末开始,博雅教育从针对绅士阶层的教育变成了对所有公民的通识性教育,并日益和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勾连在一起,liberal的语义也从博雅转向了自由,博雅教育变成了自由教育。(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熊伟[4](2012)在《“后殖民主义”的历史语义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殖民主义自问世以来,迅即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理论热点。然而,"后殖民主义"一词的涵义却模糊不清。要对其词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对"后殖民主义"有无连字符的名称、是时间概念还是历史状况、以及与新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对"后殖民主义"词的历史语义学考察表明,其词义由于多种因素的介入不断发生变化,充满了多义性、变异性和矛盾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宾凯[5](2010)在《公民社会的历史语义学——基于卢曼社会系统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次:一、前言二、卢曼的社会功能分化理论(一)环节分化(二)分层分化(叁)功能分化叁、公民社会语义史(一)两个区分:"整体/部分"与"系统/环境"(二)希腊罗马时代的公民社会语义(叁)近代的公民社会语义(四)马克思以后的公民社会语义(本文来源于《交大法学》期刊2010年01期)

范方俊[6](2005)在《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危机——兼对“比较”的历史语义学的追溯》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曾是比较诗学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于一度过于局限于“比较”的文字内涵,“比较”之于比较诗学的方法论意义曾经备受质疑。随着比较诗学边界的不断扩张,一些学者纷纷提出“跨越”比较诗学的“比较”边界。本文认为,否定“比较”之于比较诗学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比较诗学的学科发展是不利的。本文所从事的对于“比较”的历史语义学的追溯是要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比较”都将是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基石。(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傅德根[7](2001)在《简论历史语义学》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是一个理论异常繁荣的时代,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更迭迅速。值得注意的是,众多的理论都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20世纪获得了显着的地位,广泛地渗透到哲学、历史、美学和文艺理论等诸多领域。对此,许多理论家都予以充分肯定,深信不疑。伽达默尔断(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01年00期)

历史语义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言路"是具有中国本土色彩的政治言论开放形式。清末,"开言路"观念与西方办报思想合流,近代出版技术和以新闻纸为代表的"新媒介"为知识分子论政提供了新的介入方式,"开言路"的范畴得以扩大。尽管"开言路"与"言论自由"观念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但前者为"言论自由"观念的输入提供了思想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语义学论文参考文献

[1].余伟.证据的界说—以字典释义为中心的历史语义学分析[J].证据科学.2014

[2].郭毅.中国“开言路”概念的历史语义学考察——兼论“开言路”与“言论自由”的关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

[3].沈文钦.从博雅到自由——博雅教育概念的历史语义学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4].熊伟.“后殖民主义”的历史语义学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宾凯.公民社会的历史语义学——基于卢曼社会系统论方法[J].交大法学.2010

[6].范方俊.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危机——兼对“比较”的历史语义学的追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7].傅德根.简论历史语义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1

标签:;  ;  ;  ;  

历史语义学论文-余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