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波动特征论文-覃宝利

温度波动特征论文-覃宝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度波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蓝藻水华,温度波动,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

温度波动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覃宝利[1](2014)在《温度波动对太湖春季优势浮游藻类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域平均温度上升,温度升高有利于春季水华蓝藻微囊藻优势确立及水华形成,但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的同时,也导致了温度波动频率和强度的增加,而温度波动的加剧可能会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更即刻的作用。浮游藻类细胞小,生理和光化学过程速度快,其对短期的温度波动可能更为敏感,而且藻类生长对温度波动响应存在种间差异,因此温度波动可能是影响微囊藻优势确立对温度升高响应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温度波动对太湖不同门类优势藻类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本实验包括室内实验和野外监测,室内实验以蓝藻铜绿微囊藻、绿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硅藻梅尼小环藻为室内试验藻类,培养方式为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根据太湖春季温度波动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温度波动模式,探讨浮游藻类生长竞争及生理特征对温度波动的响应机制,野外观测主要在春季于太湖蓝藻优势确立过程期间进行连续监测,分析测定不同门类藻类的光合特性和藻类色素含量,研究了温度波动对太湖春季优势藻类光化学活性及色素含量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不同基础温度下的温度波动对藻类生长、光合活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在以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及梅尼小环藻为研究对象、恒温(15℃、20℃)和昼夜温度波动(15±5℃、20±5℃)两种温度模式下测定了15天的藻类细胞密度和不同形态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5±5℃显着地促进了微囊藻的生长,对小球藻的影响次之,栅藻最小。20±5℃时,小环藻完全不占优势,短期内(3-6天)微囊藻具有生长优势,而长期内(超过7天)小球藻具有生长优势,这可能是由绿藻向蓝藻过渡的一种比较复杂的中间状态。微囊藻固着多糖的含量在20±5℃下显着减少,说明相对长期(15天)的温度波动可能不利于微囊藻固着多糖的积累。因而可推测,温度15℃时温度波动易促使微囊藻生长,温度在20℃时,相对短期的温度波动有利于微囊藻优势的确立与维持,而相对长期的温度波动可能会通过影响微囊藻固着多糖的积累而影响其生长优势的维持。2、温度波动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以恒温20℃为对照组、20±5℃的日波动为处理组,观察了28天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光合活性(Fv/Fm、Fv'/Fm'及叶绿素a含量变化,发现20±5℃昼夜温度波动对单种微囊藻的Fv/Fm、Chla和单种栅藻Fv'/Fm'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其他无显着影响。混合培养中处理组两种藻的Fv/Fm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但20±5℃对微囊藻Fv/Fm在实验后期的显着促进效应要快于栅藻。可见,混合培养下20±5℃的温度波动更能促进微囊藻最大光合能力的发挥,这也说明混合培养更能有效的模拟野外藻类的生存环境。而且和室内研究相比,在野外相对低温时蓝藻的Fv/Fm高于绿藻,这表明蓝藻在野外比室内更易排斥绿藻,因此,我们推测这可能就是蓝藻在野外竞争中更有优势的原因之一。3、不同波动周期对混合培养铜绿微囊藻和栅藻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周期温度波动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竞争的影响,本实验的培养方式为单种和混合培养,以日周期波动为对照组,以6天(3天高温、3天低温)和10天(5天高温、5天低温)为波动周期作为两个不同处理,以20℃为平均温度设置周期内相差6℃(20±3℃)的变化模式。结果发现:(1)单种培养时,两个不同处理组两种藻的Fv/Fm和Fv/Fm以及栅藻的Chl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只有10天周期处理组微囊藻Chla的生成在实验后期(从第20天开始)受到了显着抑制(P<0.05),这期间微囊藻的生物量有显着降低(P<0.05),可能是此方式中低温阶段不利于微囊藻细胞分裂的原因。但总的来说,不同周期温度波动对单种微囊藻和栅藻的光合活性并没有受太大影响。(2)混合培养时,微囊藻、栅藻的Fv/Fm, Fv'/Fm和Chla含量在两个不同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意味着在光合作用能力上两种藻对不同时间为波动周期的温度波动响应没有差异。而10天周期波动处理对实验中段(15-25天)微囊藻细胞密度的增加有促进作用,说明相对短期的10天周期温度波动能够促进微囊藻的生长竞争。另外,两种不同周期波动处理下,只有10天波动周期处理组第10-23天时,混合培养中微囊藻和栅藻的Chla比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这也说明短期内10天周期温度波动对混合培养中微囊藻的竞争会更有利。总之,从单种和混合培养结果来看,以20℃为平均温度相差6℃时,相对短期的10天波动周期对微囊藻的竞争会更有利。4、春季温度波动对藻类光合活性和蓝藻优势影响的野外监测为了揭示温度波动影响太湖微囊藻优势确立的光化学机制,本实验主要在春季于太湖蓝藻优势确立过程期间进行连续监测,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Phyto-PAM分别分析测定藻类色素含量和不同门类藻类(蓝藻、绿藻和硅藻)的光合特性。结果发现,在太湖春季温度回升期间,日温波动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藻蓝素呈正相关的关系,非蓝藻丰度的变化与日温差DTD的相关性没有蓝藻丰度与日温差DTD的相关性显着。在春季,蓝藻光合活性对日温差波动变化比敏感,但活性较强,这可能为蓝藻水华的发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春季温度较低并随着温度波动变化,蓝藻在浮游植物群落中虽没有成为优势种群,但已具备快速的生长潜力,其生物量能快速积累,从而促使蓝藻水华发生时间前移。(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2)

段远源,刘东,杨震[2](2012)在《锅炉过热器炉内壁面温度红外测量信号的波动特征及数据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站锅炉系统中,过热器管壁温度是非常重要的监测参数,关系到机组的安全及高效运行。该文模拟电站锅炉内过热器管壁测温条件,开展了一维炉实验台内不锈钢平板表面温度辐射法测量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分析。结果表明,红外温度计测量所得试件表面温度会有一定的波动,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的特征。红外温度计所测温度与管壁真实温度有一定的偏差。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小波消噪和温度修正相结合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辐射测温精度,为准确测量锅炉内过热器管壁温度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舒霖,沈建伟,王磊,杜卫国[3](2009)在《波动温度对乌龟卵孵化期和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8℃、(28±3)℃和(28±6)℃温度条件下孵化乌龟(Chinemys reevesii)卵,检测上述温度条件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幼体大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孵化温度显着影响乌龟卵的孵化期、幼体重量和背甲大小,但对孵化成功率和幼体运动能力无显着影响.恒温条件下卵的孵化期短于波动温度,恒温条件下孵出的幼体体重大于波动温度条件下的幼体.因此,与恒温相比,波动孵化温度并不提高乌龟幼体质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徐强[4](2003)在《小尺度火焰温度波动联合时频特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焰结构变化动态过程的联合时频特征分布模型是对火焰自身运动及燃烧过程中能量传递的动态表征,同时也为研究燃烧产物的动态生成过程提供时间序列与脉动频度的联合信息支持,也可应用于对燃烧、火灾发展趋势的预测。本文通过超细水雾对小尺度火焰温度波动影响的联合时频分析,获得水雾作用前后温度波动频率特征。(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3年S2期)

徐强[5](2003)在《小尺度火焰温度波动联合时频特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焰结构变化动态过程的联合时频特征分布模型是对火焰自身运动及燃烧过程中能量传递的动态表征,同时也为研究燃烧产物的动态生成过程提供时间序列与脉动频度的联合信息支持,也可应用于对燃烧、火灾发展趋势的预测。本文通过超细水雾对小尺度火焰温度波动影响的联合时频分析,获得水雾作用前后温度波动频率特征。(本文来源于《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3-06-30)

温度波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站锅炉系统中,过热器管壁温度是非常重要的监测参数,关系到机组的安全及高效运行。该文模拟电站锅炉内过热器管壁测温条件,开展了一维炉实验台内不锈钢平板表面温度辐射法测量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分析。结果表明,红外温度计测量所得试件表面温度会有一定的波动,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的特征。红外温度计所测温度与管壁真实温度有一定的偏差。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小波消噪和温度修正相结合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辐射测温精度,为准确测量锅炉内过热器管壁温度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度波动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覃宝利.温度波动对太湖春季优势浮游藻类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段远源,刘东,杨震.锅炉过热器炉内壁面温度红外测量信号的波动特征及数据处理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

[3].舒霖,沈建伟,王磊,杜卫国.波动温度对乌龟卵孵化期和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

[4].徐强.小尺度火焰温度波动联合时频特征初探[J].仪器仪表学报.2003

[5].徐强.小尺度火焰温度波动联合时频特征初探[C].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标签:;  ;  ;  ;  

温度波动特征论文-覃宝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