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秦兆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秦兆阳,现实主义文艺观,生成,内涵
秦兆阳论文文献综述
王琬琪[1](2019)在《秦兆阳文艺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兆阳是我国当代着名的文艺理论家,其文艺观主要体现在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和把握上。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接受,对文学创作与编辑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是他独具个人特色的现实主义文艺观生成的叁重原因。为了纠正建国初期文学创作中大量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公式主义倾向,秦兆阳从理论上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写真实”、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创作等问题。在“写真实”问题上,他认为文艺要忠于客观真实并充分表达客观真实,与此同时还要求达到高度的艺术性;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他主张把文艺为政治服务理解为“一个长远性的总要求”,认为在具体的文学批评中必须做到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统一。对于文艺创作问题,秦兆阳阐述最集中,也最多。他强调,创作时要充分考虑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力求在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中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从而克服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弊病。秦兆阳的文艺观在20世纪50年代影响极大,对此,文艺界褒贬不一。归纳起来,当时的批判者主要指责秦兆阳是“现代修正主义者”“两面派”。从批判的前因后果和批判的形态来看,批判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但也同样存在“前言”“后语”不搭的矛盾。可以说,秦兆阳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几乎涉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诸多核心问题。在新时代的语境中,认真检视秦兆阳文艺观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影响,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能为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建构提供必要的镜鉴。(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期刊2019-06-01)
陆翠花[2](2019)在《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大众媒介产生之后,编辑作为职业群体出现,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发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文学作品的参与情况,直接影响了文学文本的最终生成。编辑逐渐成为文学生产体制中重要的枢纽之一,其对文学作品的“把关”也往往反映着文学的发展方向。秦兆阳是当代文学史上一名重要的编辑家,其对现实主义思想的探索深刻影响了其编辑实践和当代文学的传播。秦兆阳在《人民文学》和《当代》杂志的编辑实践和对“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理念的坚持,对当代文学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聚焦于秦兆阳在“百花”时期、“新时期”和90年代叁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编辑个案,通过对编辑个案的分析探究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文学思想的灼见及其限度。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秦兆阳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这一编辑案例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化调整,结合其重要文论探究其现实主义文学主张中反“教条主义”的思想;第二章选取《芙蓉镇》和《古船》两个编辑案例,探究秦兆阳在“新时期”的环境下坚持现实主义的核心价值,接纳其他的叙事方式和创作手法,不断拓宽现实主义的道路;第叁章探究秦兆阳与《九月寓言》的纠葛过程,分析秦兆阳现实主义思想在90年代遭遇的挑战,进而探究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思想与现代主义的冲突,展现其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的局限性。秦兆阳从50年代到80年代,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同时,拒绝窄化、僵化式地理解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编辑观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学思想和创作手法;90年代以来,秦兆阳无法理解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和手法,显示出其现实主义编辑思想的限度。(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琬琪,张乾坤[3](2019)在《倚轻倚重:关于秦兆阳文化身份的学术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代史上着名的编辑家、作家与文艺理论家,秦兆阳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对象。整体而言,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编辑思想、文艺作品和文艺思想研究叁个层面。尤以其编辑思想的研究为重点,而对于秦兆阳文艺思想的研究则较少,研究视野也十分有限,这与秦兆阳作为当代着名文艺理论家的身份是极不匹配的。(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郝明义,周来聚[4](2018)在《陪秦兆阳在邢台体验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兆阳是我国当代着名作家,他出生于1916年,曾任《前线报》《黎明报》总编及社长、《人民文学》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兼《当代》杂志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1994年去世。他曾创作过许多经典作品,其着名报告文学《王永淮》,写的就是邢台县的劳动模范。(本文来源于《邢台日报》期刊2018-09-22)
廖小刚[5](2018)在《编辑主体的精神座标——读周国清新着《文学编辑家秦兆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殊的时代,总是在特定的意识形态氛围和文化语境中赋予人以特定的精神特质。作为差不多见证了一个世纪时代风云的文学编辑家秦兆阳,其精神特质和编辑活动,无疑具有标本性意义。在编辑学领域耕耘多年的周国清教授以其新着《文学编辑家秦兆阳研究》,力图以秦兆阳作为文学编辑家的精神坐标为切入点,从而探寻编辑活动的发生,为探寻主体精神、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与编辑活动(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8年08期)
秦兆阳[6](2018)在《秦兆阳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当代》期刊2018年03期)
王冠含[7](2016)在《纪念秦兆阳百年诞辰暨《秦兆阳文集》出版座谈会纪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1月15日,由武汉出版社主办的纪念秦兆阳百年诞辰暨《秦兆阳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宣部原副部长翟泰丰,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以及邵燕祥、屠岸、白烨、何镇邦、冯立叁、邹建军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武汉出版社副总编邹德清主持,武汉出版社社长朱向梅首先介绍了《秦兆阳文集》编辑出版情况。秦兆阳生前单位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秦(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6年03期)
秦兆阳[8](2016)在《秦兆阳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当代(长篇小说选刊)》期刊2016年06期)
朱盛昌[9](2016)在《秦兆阳在《当代》(日记摘录 续一)》一文中研究指出1982.1.4(星期一)秦兆阳同志对龙世辉提供的莫应丰的新中篇《在水碾房旧址》提了详细意见,写了满满六张纸,认为此篇问题很多,要我们讨论一下如何处理。龙世烽有点难堪。他原认为此篇很好。秦的意见首先就讲:"这篇作品比较复杂,不易一目了然,必须仔细捉摸。由于作者本人的思想混乱,造成了作品的思想混乱,以及一些不明确不合理的情节。说明有一些中青年作者不很好研究几十年来的历史,不全面地看生活,却很轻率地对一(本文来源于《新文学史料》期刊2016年01期)
王静静[10](2015)在《现实主义在当代──以秦兆阳“广阔的道路”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写作技法在晚清就被引入中国,五四后到叁十年代,现实主义已经初步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四十年代经过周扬、冯雪峰、茅盾的文艺理论阐释,在建国前已经形成强大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传统,直到二次文代会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确认为新中国的文学创作准则。叁十年代前苏联"拉普"提出"辩证唯物法的创作方法",但由于左倾机械论的发展日益严重,1932年,苏联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来取代"辩证唯物法的创作(本文来源于《扬子江评论》期刊2015年06期)
秦兆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大众媒介产生之后,编辑作为职业群体出现,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发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文学作品的参与情况,直接影响了文学文本的最终生成。编辑逐渐成为文学生产体制中重要的枢纽之一,其对文学作品的“把关”也往往反映着文学的发展方向。秦兆阳是当代文学史上一名重要的编辑家,其对现实主义思想的探索深刻影响了其编辑实践和当代文学的传播。秦兆阳在《人民文学》和《当代》杂志的编辑实践和对“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理念的坚持,对当代文学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聚焦于秦兆阳在“百花”时期、“新时期”和90年代叁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编辑个案,通过对编辑个案的分析探究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文学思想的灼见及其限度。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秦兆阳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这一编辑案例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化调整,结合其重要文论探究其现实主义文学主张中反“教条主义”的思想;第二章选取《芙蓉镇》和《古船》两个编辑案例,探究秦兆阳在“新时期”的环境下坚持现实主义的核心价值,接纳其他的叙事方式和创作手法,不断拓宽现实主义的道路;第叁章探究秦兆阳与《九月寓言》的纠葛过程,分析秦兆阳现实主义思想在90年代遭遇的挑战,进而探究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思想与现代主义的冲突,展现其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的局限性。秦兆阳从50年代到80年代,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同时,拒绝窄化、僵化式地理解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编辑观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学思想和创作手法;90年代以来,秦兆阳无法理解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和手法,显示出其现实主义编辑思想的限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秦兆阳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琬琪.秦兆阳文艺观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9
[2].陆翠花.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王琬琪,张乾坤.倚轻倚重:关于秦兆阳文化身份的学术建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
[4].郝明义,周来聚.陪秦兆阳在邢台体验生活[N].邢台日报.2018
[5].廖小刚.编辑主体的精神座标——读周国清新着《文学编辑家秦兆阳研究》[J].书屋.2018
[6].秦兆阳.秦兆阳作品[J].当代.2018
[7].王冠含.纪念秦兆阳百年诞辰暨《秦兆阳文集》出版座谈会纪要[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
[8].秦兆阳.秦兆阳作品[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6
[9].朱盛昌.秦兆阳在《当代》(日记摘录续一)[J].新文学史料.2016
[10].王静静.现实主义在当代──以秦兆阳“广阔的道路”为考察中心[J].扬子江评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