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文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伊莱恩·,肖瓦尔特,女性主义,文学传统,文学史
女性文学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林佳宬[1](2019)在《属于女性自己的批评—伊莱恩·肖瓦尔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莱恩·肖瓦尔特是美国着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她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英美女性文学批评有着重大的影响,对美国女性文学史的建立,女性解放运动的方向等都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阐释她的理论和观点:第一章,梳理肖瓦尔特归纳的文学史观。包含女性亚文化、女性传统、女性文学史,以及肖瓦尔特整理分析文学史中的离散女作家,归纳其文学史观中最重要的女性自我意识发展过程。第二章,评述肖瓦尔特构建的女性批评理论。梳理女性创作受到的双重困境、双声话语,建立女性中心批评,还包括肖瓦尔特对女性美学的产生以及双性同体设想的批判组建其女性文学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女性中心批评学面貌,由此延伸至其运用女性中心批评对疯狂女性的研究,探讨文学批评发展。第叁章,论述肖瓦尔特女性文学批评产生影响,探讨她的理论在西方的影响和所受到的攻击,并阐述其理论对中国女性批评的影响,体现其理论具有的独特桥梁作用。总而言之,本文将围绕她的着作和论文进行评述,分析和归纳女性文学史观以及女性文学批评建构,全面研究肖瓦尔特理论的魅力,为中国女性学者了解西方女性主义,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动中国女权主义发展提供令人振奋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兰[2](2017)在《西方女性文学理论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是永恒的话题,性别的文化和差异性在文学领域中必然会有所展现,西方心理学理论认为性别作用于文学的综合发展使其具有重要的分支和分化,西方女性文学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唤醒和女性自主的萌发,在我国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冲击、发展交错的过程中,隐含着对于西方女性文学理论的运用。(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7年02期)
赵伟华[3](2016)在《试论中西方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理论与女性主义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女性基本权利的维护,能够帮助女性解放思想,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本文首先对性别理论和女性文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讲解,然后分析了社会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的关系及研究的意义,最后对中西方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的差异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22期)
王纯菲[4](2016)在《中西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性别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进入中国以来,学界给予了热烈回应并积极践行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实践,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效。纵观既有研究成果,对西方性别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译介阐释并以此观照分析中国女性文学的成果较多,但取比较视域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1-19)
刘钊[5](2015)在《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是当代文论建设的组成部分。它应遵循开放、多元的原则,总结20世纪以来本土性别批评和女性文学史写作的经验与不足,以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资源和批评方法为理论参照,又要避免受到女性主义局限性的制约。针对古代妇女文学、现当代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叁种形态,厘清相关理论概念,提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的命名依据,尝试在女性文学理论的范畴与方法上进行探讨,追求男女平等的两性和谐文化目标。(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5年12期)
王纯菲[6](2014)在《哲学视域下的中西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体的"他者";中国哲学的有机整体性思维,规定了男女两性的一体性取向及相依相生的关系。但在中国人伦本体性文化体系中,哲学同时又是伦理哲学或哲学伦理学,伦理学的男尊女卑序位观念获得哲学的合法性认可,女性由此被置于两性构成性关系中的"卑下"的处境。中西女性文学与批评基于各自性别哲学而展开,呈现各自的特色。因此,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建构,应重视性别哲学维度的发掘。(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宋占海,陈思[7](2014)在《西方女性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学批评——以《民族文学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却隐含着对西方女性文学理论的运用误区,西方女性文学理论究竟是如何在民族文学批评界发展的,它到底又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以《民族文学研究》为例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钱虹[8](2010)在《关于女性文学及其批评理论的当前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学与性别的视角追溯、梳理关于"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理论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以此来说明"世界华文女作家丛书"在当下出版的意义。就女性写作的历史而言,其文学创作受到过歧视甚至是蔑视绝非孤立现象。一般被批评家认为是女性作品的缺点或短处,如果采取一个新的角度,就可以视为恰恰是女性文学中带有普遍性的某种特色。随着越来越多的女作家在作品中描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并形成其创作特色,恰恰丰富和更新了已有的文学传统。"女性阅读"与"女性写作"具有不同的涵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曹瑜[9](2010)在《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与中国女性文学感性化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作家以她们特有的敏锐细腻的感性描绘这个世界,描绘真实的女性世界。这种从未被男权社会正视的女性感性发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声音,掀开了男权理性统治的一角,也为女性的解放走出了一条路。女性文学对女性感性的张扬,对男权制理性的批判思路与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他认为不同于被灌输的、惯常的现存的感性,即新感性,是可以对抗技术理性社会对人的压抑和异化,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和自由的。而女性由于一方面在再生产劳动中与肉欲、爱欲保持更多的联系,更接近快乐的源泉;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和异化劳动相分离,她们有可能不被行为原则弄得过于残忍,有可能更多的保持自己的感性,更具人性,因此这种感性的女性形象可以成为“夫权社会的掘墓人”,甚至一个自由社会就将是一个女性社会。而本文正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尝试将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与中国女性文学的感性化写作联系起来,进行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解读,以新感性理论审视中国女性文学的感性化写作,让我们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存在意义与发展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让我们更具体的认识到新感性理论的价值与局限。而通过对中国女性文学的新感性研究,我们不仅能发现女性文学的感性审美特征及意义,更重要的是以它为例,探寻新感性理论的实践意义,寻找消费社会中的美学出路。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论述:第一部分:关于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与中国女性文学的基本理论与情况。为了进一步分析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与中国女性文学感性化写作的联系,我们首先要认识新感性理论以及中国女性文学,中国女性文学的感性化写作。第二部分:新感性中的叁个重要元素在中国女性文学感性化写作中的实践。感官、回忆、想象是马尔库塞新感性反抗技术理性,建立新社会的叁个重要元素。如果说感官解放有助于人们对当下的体验和反抗,那么回忆和想象则是新感性超越时间建立理想的两种方式。正是在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解构、重构中,新感性实现人的解放。而中国女性文学也是通过它们试图摆脱男权理性的控制,发现了自我并不断走向对自我的认同和建构。第叁部分:中国女性文学的感性化写作的审美表征。中国女性文学的感性化写作表现出了其不同于传统文学尤其是男权文学的独特审美表征,即文本情感性、创作自我性与阅读体验性的表征,而这些审美又恰恰体现了马尔库塞新感性的要求。第四部分:新感性与国女性文学感性化写作的救赎与迷茫。分析中国女性文学感性化写作的成就与困境,从而发现新感性理论的革命意义及其局限性。经过反思我们发现它们的最大意义与定位是:指向了解放的目标——回归人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4-01)
赵思奇[10](2010)在《对女性文学传统问题的再思考——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批评姿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从史的角度论证女性文学传统,为英美后世的女性主义者树立了典范。其后,肖瓦尔特等人沿着伍尔夫的脚步深入探索,分别提出独立的理论见解。事实上,传统总是为了适应特殊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当英美女性主义者们刻意地树立传统时,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父权制同盟的地位,削弱了女性主义全方位的颠覆力量;在这一点上,法国女性主义者们的解构立场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借鉴。(本文来源于《艺术广角》期刊2010年02期)
女性文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性别是永恒的话题,性别的文化和差异性在文学领域中必然会有所展现,西方心理学理论认为性别作用于文学的综合发展使其具有重要的分支和分化,西方女性文学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唤醒和女性自主的萌发,在我国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冲击、发展交错的过程中,隐含着对于西方女性文学理论的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文学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林佳宬.属于女性自己的批评—伊莱恩·肖瓦尔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探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2].李兰.西方女性文学理论发展研究[J].唐山文学.2017
[3].赵伟华.试论中西方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J].北方文学.2016
[4].王纯菲.中西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比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5].刘钊.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与方法[J].社会科学战线.2015
[6].王纯菲.哲学视域下的中西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7].宋占海,陈思.西方女性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学批评——以《民族文学研究》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
[8].钱虹.关于女性文学及其批评理论的当前意义[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曹瑜.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与中国女性文学感性化写作[D].广西师范大学.2010
[10].赵思奇.对女性文学传统问题的再思考——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批评姿态[J].艺术广角.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