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即护理状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达到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77.78%,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双侧胫神经MCV及SCV的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右侧胫神经MCV的传导速度提高成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神经传导均有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效果
近几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随着病情的进展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状况,患者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其并发症的一种,患者主要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麻木,发凉、灼痛等。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3例,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61.3±5.1)岁;病程3~18年,平均(8.9±2.3)年;空腹血糖入院时为(13.3±3.2)mmol/L。对照组患者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62.5±6.3)岁;病程2~20年,平均(9.3±2.1)年;空腹血糖入院时为(14.1±3.8)mmol/L。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治疗,包括血糖控制,血脂、血压调整用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中药泡脚[2]:选择中药地龙、川穹、牛膝、桃仁、红花、黄芪、当归等加入适量的清水,采用浴足盆进行加热,中药充分加热煎煮后20分钟,待水温适宜为患者的进行浸泡,每天2次,每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30min到50min。(2)穴位刺激:对患者的足部进行穴位的刺激,可以在患者足浴后,对患者的脾胃、胰腺、膀胱、肾脏、大脑等反射区进行按压,力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承受能力为准。针灸可选择患者的阴陵泉穴、涌泉穴等,对患者的机体起到提高免疫力,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3)饮食制定:患者饮食应以清淡,营养均衡为准,并严格控制糖分、脂肪等摄入。伴有烦渴的可使用麦冬、金银花、茅根泡水代茶饮;伴有尿频尿急的患者者,可使用山药、枸杞等进行熬制汤料;对于阳虚的患者可进食一些牛肉汤、蜂胶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肌电图检测仪测量患者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变化情况,并作好记录。
1.4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判定效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活、活动能力不受影响,神经的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10%以上,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活动能力轻度受限,神经的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5%以上但不足10%,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神经的传导速度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肌电图检测仪测量结果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双侧胫神经MCV及SCV的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双侧胫神经MCV及SCV的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右侧胫神经MCV的传导速度提高成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类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控制血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容易造成造成神经、心血管、肾脏、眼部的慢性损伤,继而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该病发病后常能累及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3]。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痿证”、“痹证”范畴[4],因消渴病长久影响,而阴虚内热,气阴亏耗,血运不畅,致脉络瘀阻引发此病。采用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足浴、穴位按摩等方式,具有疏导腠理、疏筋通络;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气血通畅,调节全身或局部肌肉、神经功能等特点[5]。同时饮食上从中医方面对患者的及进行调整,做到药食同源,代茶饮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达到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77.78%,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双侧胫神经MCV及SCV的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右侧胫神经MCV的传导速度提高成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神经传导均有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冰雪.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52.
[2]孙朦朦.基于糖尿病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数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证结合诊疗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5(4):25-27.
[3]袁静.综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8-30.
[4]吴小利.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79-680.
[5]高小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2,10(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