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致伸缩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致伸缩材料,电静液作动器,主动配流阀,双向运动
光致伸缩作动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宇,朱玉川,罗樟,李宇阳[1](2019)在《磁致伸缩棒驱动的双向电静液作动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设计了一种由磁致伸缩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通过主动配流阀的整流作用,实现了作动器内部油液的单向流动,并通过改变驱动电流的相位角,实现了作动器的双向运动及连续可控流量的输出。通过MATLAB/Simulilnk对作动器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分析了相位角与作动器输出流量的关系。最后搭建作动器性能测试平台,通过改变驱动电流的相位角,测量作动器的双向输出位移,并得到不同驱动频率下的作动器输出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偏压为0.6 MPa,驱动频率为120 Hz时作动器的最大无负载输出流量为1.28 L/min。(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3期)
王安明,孟建军,胥如迅,张扬[2](2019)在《大功率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仿真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大功率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动态性能的影响。为了提高作动器的动态性能,其驱动线圈采用减少匝数、增加线径、大电流驱动的设计方案;选取了超磁致伸缩材料(GMM)棒最佳的预压应力和磁场强度,计算确定了GMM棒的几何参数;建立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作动器阶跃响应、参数变化的模型,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GMM棒长度和直径、负载端质量对作动器力和位移输出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结构优化与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9年04期)
王振宇[3](2019)在《基于主动阀配流的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飞行器向高机动性、超高速及轻质化方向发展,对其作动系统工作的快速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智能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结构紧凑等优点,为实现集成式轻质高效的作动系统提供了可能。目前,对智能材料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多采用单根智能材料作为驱动,但其输出流量较小,带载能力较弱,不能应用于实际情况。此类作动器采用的配流阀通常有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其中被动式配流的作动器通常采用膜片阀实现配流,但作动器在高频驱动下的输出性能较差,液压缸无法实现换向;而主动式配流的作动器采用主动阀实现配流,可以充分发挥作动器的高频特性,同时主动阀集成了配流和换向两个功能,使作动器的功能更为全面。因此,利用主动阀配流的方式将会提高作动器的输出特性。本文根据国内外对多智能材料单元的应用及智能材料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阀配流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并对其展开了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首先,基于智能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及主动配流阀的结构,并对主动配流阀的运动匹配性以及阀芯与阀体配合间隙的选取进行了理论分析;随后通过流场仿真软件ANSYS/Fluent对阀芯的流场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确定影响流道内油液流速及阀口压降的几种因素,为后续优化阀芯结构提供参考;其次,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主动配流阀通流面积的数学模型,并准确的描述了其变化的趋势;由作动器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建立了作动器系统的仿真模型,得到不同匹配关系下作动器的输出流量并分析了系统的回流现象;由仿真模型可知,此作动器能实现液压缸双向连续位移的输出并且可对作动器的输出流量进行伺服控制;最后,搭建了作动器系统的实验测试平台,利用DSP开发板作为系统的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作动器最佳驱动频率为150Hz,最大无负载输出流量为2.61L/min,最大可带负载质量约为55Kg。在磁致伸缩棒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文所设计的作动器与被动式单泵驱动电静液作动器和主动式单泵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相比,最大输出流量从1.26 L/min提高到2.61L/min,提升近1.02倍,且带载能力也有显着提升。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针对单根智能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输出流量低,不可换向以及抖动前进等技术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阀配流的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建立了其仿真模型,并研制了实验样机,对其输出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作动器输出位移连续、输出流量较大且可实现流量的伺服调节,具有较强的带载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安明,孟建军,白欢,杨杏[4](2019)在《超磁致伸缩作动器激光干涉位移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位移在微米级,对其精确测量至关重要,针对激光干涉测量技术中分立元件迈克尔逊激光干涉仪存在环境要求高、调整烦琐和易受干扰等缺点,采用全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简化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并借助高性能动态信号采集卡,配合Lab VIEW图形化编程工具,应用贝塞尔函数干涉条纹细分技术提高测量精度,开发了超磁致伸缩作动器位移测量系统。实验证明测量误差与理论计算相符,表明测量结果是准确可靠的。该系统适用于超磁致伸缩作动器位移的实验研究和现场测量,可为微位移的测量提供一种参考方法。(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王振宇,朱玉川,李宇阳,罗樟[5](2019)在《超磁致伸缩电静液作动器输出流量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作动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随后建立了作动器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超磁致伸缩执行器输出位移与驱动频率的关系,泵腔内活塞直径、泵腔高度与作动器输出流量的关系以及系统偏压与作动器输出流量的关系。对超磁致伸缩执行器进行实验和仿真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对影响超磁致伸缩电静液作动器输出流量的几种因素进行总结,给出了这些影响因素在超磁致伸缩作动器设计与优化中的选取准则。(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杨理华,吴海平,刘树勇,李海峰[6](2018)在《基于杂草算法的超磁致伸缩作动器耦合模型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磁滞损耗、动态应力等因素的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磁滞模型可有效揭示电-磁-机-热多场耦合效应,但准确识别其非线性模型往往存在较大困难。智能杂草算法具有激烈的竞争机制和较强的搜索能力,可用于解决作动器多目标物理参数辨识问题。传统算法的种子数量以线性方式产生且分布方差与适应度缺乏联系,极大地影响了算法收敛速度和模型识别精度。为此,提出一种非线性繁殖和分布的混合改进杂草算法,并将其应用于超磁致伸缩作动器模型识别。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具有较强的噪声抑制能力,能精确辨识含有噪声扰动的作动器磁滞非线性模型物理参数;模型预测值和实验数据误差较小,所识别参数可使磁滞非线性模型较为全面地描述作动器多场耦合机理和动态特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徐燕,尚新春[7](2019)在《磁致伸缩层合悬臂梁式作动器的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磁致伸缩薄膜型层合悬臂梁式作动器的振动问题,应用磁致伸缩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由哈密尔顿原理导出了双层悬臂梁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方法和常微分方程组的解析解法对磁致伸缩薄膜型层合悬臂梁的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算例表明本文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从而佐证了本文理论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正确性,并讨论了几何参数、材料参数对层合梁固有频率的影响。还分析了在周期输入磁场激励下悬臂梁的挠度响应,且挠度响应呈现出倍频效应的动态特性。(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方聪,王修勇,黄佩[8](2017)在《拉索—磁致伸缩作动器作动力力学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自制磁致伸缩作动器的设计原理,通过对拉索轴向刚度测量实验,得到了拉索轴向刚度,通过磁致伸缩作动器综合实验和力学性能研究,得到作动器激励电压与位移时程,进而得到作动器激励电压与输出力时程,最后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激励电压与输出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力-磁关系.研究表明:在拉索模型下,通过拉索的刚度和位移得到的作动器力磁关系更准确.(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孙洪鑫,李建强,王修勇,方聪[9](2017)在《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拉索主动控制时滞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索的大幅振动给斜拉桥安全运营带来威胁,采用磁致伸缩作动器施加轴向控制力抑制拉索横向振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由于控制系统时滞的存在,会影响拉索控制效果和结构的稳定性。建立了磁致伸缩作动器动力学模型和拉索-磁致伸缩作动器面内控制系统方程,提出了基于移相法的拉索控制时滞补偿理论和拉索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线性化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拉索振动控制时滞补偿效果。研究表明,在拉索-磁致伸缩作动器时滞控制系统中,移相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时滞补偿效果,接近无时滞最优控制减振率。(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14期)
彭晓旭,郭振凯,魏新江,刘晓华[10](2017)在《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应力相关Hammerstein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磁致伸缩作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GMA)的应力相关迟滞非线性成为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一大阻碍因素.本文基于MPI模型(Modified Prandtl-Ishlinskii)利用Hammerstein模型对超磁致伸缩作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s,GMA)的应力相关迟滞非线性进行建模,以MPI模型代表Hammerstein模型中的静态非线性部分,以ARX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 with exogenous input)代表Hammerstein模型中线性动态部分,并给出了模型的辨识方法.(本文来源于《第36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B)》期刊2017-07-26)
光致伸缩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大功率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动态性能的影响。为了提高作动器的动态性能,其驱动线圈采用减少匝数、增加线径、大电流驱动的设计方案;选取了超磁致伸缩材料(GMM)棒最佳的预压应力和磁场强度,计算确定了GMM棒的几何参数;建立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作动器阶跃响应、参数变化的模型,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GMM棒长度和直径、负载端质量对作动器力和位移输出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结构优化与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致伸缩作动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宇,朱玉川,罗樟,李宇阳.磁致伸缩棒驱动的双向电静液作动器[J].压电与声光.2019
[2].王安明,孟建军,胥如迅,张扬.大功率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仿真与试验[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
[3].王振宇.基于主动阀配流的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4].王安明,孟建军,白欢,杨杏.超磁致伸缩作动器激光干涉位移测量系统[J].测控技术.2019
[5].王振宇,朱玉川,李宇阳,罗樟.超磁致伸缩电静液作动器输出流量影响因素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
[6].杨理华,吴海平,刘树勇,李海峰.基于杂草算法的超磁致伸缩作动器耦合模型识别[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8
[7].徐燕,尚新春.磁致伸缩层合悬臂梁式作动器的振动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19
[8].方聪,王修勇,黄佩.拉索—磁致伸缩作动器作动力力学模型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孙洪鑫,李建强,王修勇,方聪.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拉索主动控制时滞补偿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
[10].彭晓旭,郭振凯,魏新江,刘晓华.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应力相关Hammerstein模型[C].第36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