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网络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

利用信息网络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

利用信息网络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

龙家相广东省廉江市石龄一中

【摘要】在教育领域,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利用网络学生可以开眼界、长知识、交朋友,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在网上建立起德育基地,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本文论述在德育工作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化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运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德育主体地位网络化信息素养网络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125-03

信息网络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正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它的广泛应用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教育领域,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利用网络,学生可以开眼界、长知识、交朋友。但网络也可能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从事与学习电脑知识无关的活动,专注暴力、不良信息,通宵与网友聊天,给学生的生理心理带来了极大危害,甚至导致其荒废学业。

如果因噎废食,将学生与网络隔绝开来是完全无必要、不应该也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在网上建立起德育基地,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1]如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是摆在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在德育工作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必要性

在德育工作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是指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开展的德育活动。这项工作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现代德育的发展趋势。

1.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变化

互联网的不断开发和广泛应用,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体现人的本质特征的信息生产、传播、继承方式,必然带动社会整体的变迁,由此引发的社会变动将是根本性的。由于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之上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显著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在我们充分利用它提供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要直面急剧上升的网络犯罪和道德失范问题,积极思考对策,抵御其负面效应。所以,中学德育必须要面对由网络延伸所导致的青少年,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所产生的变化。那么,学校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性就不得不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2.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对现有德育方法单向性的挑战

在开放式系统中,网络成员之间沟通的交互性。聊天室内,学生可以毫不负责地说三道四,指点江山。每个上网者既可以接受信息,又能制造信息,既相互沟通,又相互感染;而构成公众广泛参与、积极投入的暗含前提,即在网络交互性中沟通双方的主体资格平等。由此导致个体的心声可以纵情张扬,而不用担心“无人喝彩”。有的中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同时出现了“网恋”现象,还有些中学生浏览黄色网页,但这在学校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网络所构建的这样一个交互式平台上,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极大地调动和激发起来,并将使其认知方式与情感评价产生连贯性的感染。这对我们德育传统的单向的教育方法的冲撞是最为突出的。这促使学校德育工作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保证其实效性。

3.网络中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使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德育内容进行自我教育,能使他们的德育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2]另一方面,与传统教育中的说教式德育相比,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地汲取德育知识,能使他们在感性中形成道德认知,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不过,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面对网络上基于一些德育内容的报道,以及这些报道所引发的讨论的观点,可能并不正确或并不符合学生目前的认知特点,这就必须要求教育者给予正确的引导,以此避免这些因素造成不良的影响。此外,现在网络上的德育信息资源在某些方面的严重缺乏,这是制约在网上开展德育活动的一个因素,因此社会各界、各学校应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德育信息资源,以满足德育的各种需要。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提高其针对性就必须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党给学校在新教育形势下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任务。

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在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尚未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的学生当中,有近八成访问过色情网站。另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过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于网络。因此,德育工作要提高其渗透力和影响力就不得不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与此同时,网络也带给青少年巨大而无形的积极因素:首先是它的信息化特征催生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青少年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其次,“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青少年最认同互联网的平等性。据调查:青少年经常访问国外的网站,与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交友、聊天或者探讨问题,它打破了年龄界限,为青少年形成全球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网上的丰富信息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而互联网的互助性也培养出众多的“网上雷锋”……

面对国内、外网络环境的日趋复杂,信息渠道的日益丰富,德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我们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其表现为德育管理的相对落后,如形式上的枯燥单调、方法措施上的简单滞后、质量效果上的差强人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二、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1.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化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客观来看,在高科技一日千里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增长知识,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娱乐主义等问题也同样存在于网络中,一些综合性、娱乐性、工具性的网站提供多方位、实用性的服务,自然要比德育工作网站更受欢迎。从主观上看,一是缺乏德育工作网络化平台;二是德育工作网站开发、管理水平不高;三是德育软件的开发相对滞后;四是德育工作队伍信息素养相对落后。

2.缺乏德育工作网络化平台

应对网络化趋势,提高德育工作的能力,重要的是要善于利用网络这个阵地、利用网络的广阔空间,建立德育的信息数据库,使德育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实现系统化、网络化。当前,德育工作在网上的信息流量还没有造成有力的正面舆论态势,已经建立德育工作网站或网页的学校,不善于利用这个阵地,特别是设置的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兴趣和需求有所脱节,不能做到很好的触动学生的灵魂。另外,内容更新速度较慢,缺乏实用性的服务,造成德育工作网站的点击率较低。

3.德育工作网站开发、管理水平不高

德育工作网站的管理水平与网络技术的利用开发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及时对栏目和内容进行更新,服务功能开发不够,德育工作网站应为学生提供网上谈心、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等服务。另外,网络监督控制能力不够强,手段不多,网络资源整合欠缺。

4.德育软件的开发相对滞后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企业有数百家,已开发出近千种(套)各类教育软件。但遗憾的是,德育软件的开发相对滞后,尤其是各学科德育渗透方面的相关软件更是很少见到。如何使德育渗透有现实可操作的运行载体,使各学科德育渗透保持规范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5.德育工作队伍信息素养相对落后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大连实验区,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网络德育信息素养中,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近半数教师对学生上网认识存在误区;

(2)部分教师对学校网络德育工作认识模糊;

(3)教师缺乏触网的行为自觉性;

(4)教师网络知识水平不如学生。

德育工作队伍信息素养相对落后,必然导致被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优势就难以得到发挥,德育工作难以有所成效。

三、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从德育工作来说,网络信息带来的既有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也有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德育工作与网络信息的结合,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德育工作网络环境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传统德育工作的手段和方式方法的作用不能忽视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虽然有其现实的必要,但要知道德育工作网络化只是一种趋势,还不成熟。传统德育工作依然是主要方面,学校德育工作有许多好方法在新时期还具有生命力,必须继续借鉴和运用。学校传统德育工作过程中,学生情感的参与和体验,对教育效果的取得有着极大的影响,传统德育工作在这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优势。生活中有时老师一个无意的真诚的微笑就能拉近师生距离,融合感情;有时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望,而在网络上学生难以得到这方面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活动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学生的情感参与和体验作用更加突出,而网络在这方面就较弱。所以,在积极探索网上德育工作方法和规律,并逐步加大力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网下德育工作的功效,两者应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替代。

2.加快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系统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3]我们也要在这一正确政治方向要求下,加快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系统,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德育工作网站,营造积极、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多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提高自身的约束力、判断力和免疫力。

(1)加强网络德育工作的信息开发、利用与交流。利用网络的广阔空间,建立思想道德教育信息数据库,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德育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根据中、小学各学科特点,制作系列德育渗透素材课件、软件,建立《多媒体德育软件资源库》,供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用,使德育渗透保持规范性、经常性。要开发网络系统各种功能,使信息的收集、储存、管理实现系统化、网络化。依靠网络系统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德育工作的利用和效果反馈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开展网上谈心工作,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2)建立德育工作网站。目前,建立德育工作网站的学校不是很多,能建立班级网页的班级更少。创建、发挥德育工作网站的作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真正成为德育工作的平台,使之既有政治性、思想性,又有实用性、针对性。其次要精心设计,增强网站的吸引力。一个德育网站的生命力源于不断地更新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因此,要及时更新栏目和内容,并要经常修改网页的版面,使网站保持新鲜的“面孔”,从而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再次要加强维护,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网站的功能。在网站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采纳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对网站的功能进行升级,增设栏目,扩展内容,不断完善网站的动能。

(3)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承担起对青少年教育、监护的义务,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只有这样,才能够扬网络之长而避其短,“三位一体”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建立起现代化德育网络体系。当然,学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在迎接网络时代给青少年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时,理应站在时代前列,做出积极的探索。

3.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

(1)转变教师观念,增强对学校网络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据权威调查显示,有33.9%的教师认为,学生接触网络“有弊”或“弊大于利”,说明至少还有1/3的教师对网络的认识过多地停留在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上,习惯于用反面事例论证网络的弊端。如果教师观念不更新,必然会导致行为上的障碍,会对学校网络德育产生排斥心理和抵制行为,那么,教师引领学生接触网络就会变成空话。

(2)重视网络设施建设,调动教师购置电脑的内在需求。硬件建设是保障学校网络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城乡学校及教师在网络设备的配备使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是城市学校网络设施好于农村,城市学校往往是先进与落后的差异,而农村学校还处于有与无的状态;其次,城乡学校领导意识和领导方式,对学校网络建设和教师购买电脑会有一定的影响。校长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师信息素养对学校发展的要求,采取激励措施,可以调动教师购置电脑的内在需求。

(3)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实现师生之间的网上沟通和交流。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当我们喋喋不休地讨论网络的利弊时,网络已经征服了学生,而作为以传递知识、信息为己任的教师,信息素养却落后于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信息社会格格不入了。调查显示,“从不上网”的教师比例已经超过了“经常上网”的教师比例;许多教师不会上网、不会发E-mail、不懂“QQ”等等,连这些最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都不会,他们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呢?在许多情况下,师生网上交流已是如今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应视为网络德育的新途径。因此,教师加强网络知识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德育信息素养刻不容缓。

(4)增强教师网络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德育现代化的需要,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体现在搜集、检索、处理和使用网络信息上,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伦理素养或社会责任意识,有较强的信息免疫力,能够甄别有害信息,帮助学生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履行网络环境下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

4.加强对互联网管理

(1)各类互联网站都要充分认识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教育网站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有条件的校园和社区内,要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非营业性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这项工作。”[4]

(2)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意见的通知》规定,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要按照取缔非法、控制总量、加强监管、完善自律、创新体制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落实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有效打击违法行为。推广绿色上网软件,为家长监管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上网行为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各有关部门要依法治理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远程通信工具和群发通信传播有害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3)校园网络建设要制定明确的使用管理制度,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要在学校德育网站中,要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净化网络环境,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并进行规范管理。做到校有校纪,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及时进行教育引导,有不良信息及时清除,有问题及时矫正。”[5]

网络时代为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也为学校德育开拓了新手段、新途径,困难和机遇并举。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是摆在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对于其中的每个问题,我们都应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转变观念,适应时代要求,建立新的德育观和网络德育体系,并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尽可能把工作做细、做实,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才可能切实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生才能自信地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注释〗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人民出版社,2001.10.24

2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4

3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4.2.6

4李景友.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5.5.18

5曾科成、曹飞跃.运用校园网络开展德育工作[A].实验教学与仪器,2004(4)

标签:;  ;  ;  

利用信息网络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