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处理论文-顾晓华

氮磷处理论文-顾晓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磷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氮磷处理

氮磷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顾晓华[1](2019)在《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及其氮磷处理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当前在河流湖泊上,水体的富营养化的趋势发展愈烈,滋生的水藻验证了营养化现象加剧的问题。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含量较高,因此在进行脱氮除磷这个问题上进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的研发,是当前注重的话题。本文围绕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以及氮磷处理方法进行思索,希望能够对症下药、找准病因,将水环境被破坏的情况加以改善。(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张言,潘珉,李扬,高路,熊华斌[2](2019)在《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不同形态氮、磷在景观河道和入湖口的衰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源补给不足是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难点,污水处理厂尾水补给可有效增加入湖水量。基于氮、磷形态的变化分析,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入景观河道和入湖口汇水区的变化特征开展实验。结果发现: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含量可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NO_3~--N含量占比超过93%。河道中氮、磷含量随河道延伸有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汇水区,草海水倒灌对河道水体中的氮、磷起到稀释作用,ρ(TN)和ρ(TP)分别达到5. 74,0. 258 mg/L。河道中底泥的氮、磷含量均高于水体中的,说明经过长期累积底泥已吸附了大量的N、P,但汇水区因受到草海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沉降的影响,底泥中的氮含量低于水体中。因此,建议在利用尾水补给草海水源时,应在河道中栽种一些沉水植物来吸收NO_3~--N。(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陈飞[3](2019)在《面板行业含氮磷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节能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业产生的废水处理成为企业和环境部门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据工程分析,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氨氮、总氮、总磷。就"含氮磷有机废水零排放"技术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7期)

陈弘,林韵[4](2019)在《退役养猪企业污水处理系统及周边河流底泥氮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退役养猪企业对水环境造成遗留环境问题的状况,本次选择永泰县富泉乡桃园养殖场退役场址开展底泥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退役项目的氧化塘等各级处理设施存留的底泥总磷和氨氮释放强度和其处于处理系统中的级别有关,第一级氧化塘的释放强度最大。建议各地政府应针对大型已退役养殖场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重点关注遗留污水处理设施(氧化塘等)的水体和底泥环境质量,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应采取适用的技术进行水环境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5期)

赖茂生,严由南,刘兰平,陈超,钟尧禹[5](2019)在《猪场粪污中氮磷及悬浮物的深度处理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集约化猪场粪污采用减量化用水、固液分离、厌氧发酵、二级(A/O)生物降解和净化剂添加的深度处理技术路线,研究和分析污水中氮磷及悬浮物的处理效果,采集猪场厌氧发酵沼液、处理厂出水进行检测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经厌氧发酵处理后沼液的氨氮、总磷、悬浮物的平均值分别达到:612.8,68.5,1 767.5。沼液再经过二级A/O和化学混凝工艺等深度处理后,最终出水的氨氮、总磷、悬浮物的平均值分别达到:50.7,19.6,48.4,平均降解率分别达到91.7%,71.4%,97.3%。出水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处理结果。(本文来源于《江西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徐国鑫[6](2019)在《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色土旱坡地氮磷流失及作物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及人口聚集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其水环境优劣直接影响到长江下游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叁峡库区因坡耕地面积大,人地矛盾突出,区域内每年坡耕地产生的泥沙流失量占库区总流失量的73%,严重威胁到叁峡工程的运行年限。因此,控制叁峡库区土壤侵蚀,减少泥沙入库量,降低面源污染风险,改善旱坡地耕地质量迫在眉睫。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的过量施用是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化肥的高投入不仅会促进氨气、氧化亚氮等气体的排放,而且土壤中盈余的氮素(尤其是硝态氮)会淋失造成水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品质,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减少化肥的投入,不仅可以降低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风险,减少面源污染尤为重要。目前,关于减肥配施生物炭或秸秆降低土壤养分流失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大多数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水稻土,且以地表径流研究为主,而对紫色土旱坡地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依托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忠县石宝寨试验站,以紫色土旱坡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投影面积100m~2)试验,分别研究了10°和15°两个坡度条件下,油菜/玉米轮作不同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CK)、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减量施肥+生物炭(以下称生物炭处理)以及减量施肥+秸秆(以下称秸秆处理))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流失量、氮素和磷素各种形态的浓度、流失通量;并结合油菜和玉米季土壤氮素和磷素的含量以及植株的产量和肥料农学利用率,进一步分析了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降低土壤氮、磷养分流失以及植株效应的影响,以期为减少紫色土旱坡地氮、磷养分流失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期内(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同一坡度下,10°小区各施肥处理中,施秸秆处理总径流量最小,为9515 L,优化处理总径流量最大(20737 L);15°小区各施肥处理中,施生物炭处理总径流量最小(11893L),常规处理总径流量最大,为16133L。同一施肥处理下,除施秸秆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的10°小区总径流量高于15°小区。各施肥处理径流方式以壤中流为主,壤中流流失量占总径流的比例可达60.14%~88.56%;施肥均降低了10°和15°旱坡地小区的泥沙流失量,且坡度越大,效果越明显,其中施秸秆处理较其他处理均有效降低了旱坡地地表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2)铵态氮主要通过地表径流流失,10°小区各施肥处理流失通量为0.16~0.85kg·hm~(-2)·a~(-1),地表径流流失通量占比达到79.91%~94.04%;15°小区流失通量为0.17~0.69kg·hm~(-2)·a~(-1),地表径流流失通量占比达到82.23%~96.58%;其中不同坡度小区均为施生物炭处理流失通量最大,尤其在10°小区内。施肥增加了产流中的颗粒态氮的浓度,就颗粒态氮流失通量而言,施肥处理(除施秸秆处理外)表现为15°小区高于10°小区,其中10°小区中优化处理的最高(1.753 kg·hm~(-2)·a~(-1)),15°小区中常规处理(2.874 kg·hm~(-2)·a~(-1))的最大;而施秸秆处理较其他处理降低了10°和15°小区的颗粒态氮流失通量。不同施肥处理下产流的全氮浓度和硝态氮浓度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硝态氮是全氮流失的主要形态,且主要通过壤中流流失;在10°小区中全氮通过壤中流流失占比为86.56%~95.93%,15°小区占比为72.88%~92.35%。在10°小区和15°小区中,均为常规施肥处理的全氮流失通量最大,分别为61.30 kg·hm~(-2)·a~(-1)和35.58 kg·hm~(-2)·a~(-1),而施秸秆处理全氮流失通量最小,分别为18.31 kg·hm~(-2)·a~(-1)和20.07kg·hm~(-2)·a~(-1)。施秸秆处理降低了紫色土旱坡地氮流失量,而施生物炭处理在降雨量较大时,会增加地表径流中氮流失量。(3)紫色土旱坡地中,正磷酸盐主要通过地表径流流失,10°小区和15°小区中,各处理地表径流的正磷酸盐流失通量分别占总流失通量的55.35%~87.49%和59.85%~88.83%;施秸秆处理较其他处理有效降低了土壤正磷酸盐流失通量,与同坡度优化施肥处理相比,10°小区和15°小区分别下降了63.67%和63.37%;同一处理下,除CK和常规施肥处理的正磷酸盐总流失通量表现为15°小区高于10°小区外,其他处理呈相反趋势。施肥会增加颗粒态磷的流失通量,其中10°小区中常规施肥处理提升幅度最大,是10°CK处理的2.06倍,而15°小区中施生物炭处理提升幅度最大,是15°CK处理的1.34倍;无论10°小区还是15°小区,施秸秆处理均有效降低了颗粒态磷流失通量,与对应坡度优化施肥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60.28%和85.56%。全磷主要通过泥沙流失,10°小区通过泥沙流失的全磷含量占比达到63.74%~78.74%,而15°小区中占比为53.34%~90.74%,壤中流流失通量占比最小。各施肥处理中,无论10°小区还是15°小区,施生物炭处理的全磷流失通量均为最大,分别为1.01 kg·hm~(-2)·a~(-1)和1.44 kg·hm~(-2)·a~(-1);而施秸秆处理均为最小,分别为0.41 kg·hm~(-2)·a~(-1)和0.30 kg·hm~(-2)·a~(-1)。施生物炭会增加紫色土旱坡地的全磷流失通量,但可以降低正磷酸盐流失通量,而对颗粒态磷流失通量无明显影响;施秸秆处理对所有磷素流失均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4)各处理的玉米季土壤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油菜季,其中常规施肥处理的土壤铵态氮最高,10°小区和15°小区分别为16.88 mg·kg~(-1)和15.82 mg·kg~(-1);而土壤碱解氮在10°小区中施生物炭处理最高(40.83 mg·kg~(-1)),15°小区中施秸秆处理最高(为49.29 mg·kg~(-1))。施秸秆可以有效提高10°小区和15°小区油菜季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同坡度其他处理。玉米季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CK处理,其中10°小区和15°小区中均表现为施秸秆处理的玉米季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0.59 g·kg~(-1)和0.60 g·kg~(-1),但各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施肥也能增加土壤全磷的含量,但玉米季各施肥处理之间无显着差异,且同一处理油菜季和玉米季的全磷含量差异不大。各施肥处理的油菜、玉米产量均显着高于对照CK处理,其中10°小区各施肥处理的油菜和玉米产量(油菜产量为2030~2606 kg·hm~(-2),玉米产量为6056~7607 kg·hm~(-2))均高于15°小区对应施肥处理(油菜产量为1962~2328 kg·hm~(-2),玉米产量为4765~5838 kg·hm~(-2))。油菜、玉米植株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集中在籽粒部分。油菜中根系和茎杆的全氮含量低于果壳,而茎杆、根系、果壳的磷含量差异不大;玉米中,各施肥处理植株穗轴的氮、磷含量均为最低。油菜季,各减量施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均提高了氮肥和磷肥的农学利用率,而在玉米季,各施肥处理肥料利用率有明显差异,其中10°小区中施生物炭处理肥料农学利用率最高,15°小区中施秸秆处理肥料农学利用率最高。(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4)

文春燕,朱嘉磊,薄慧娟,宋莲君,聂立水[7](2019)在《不同水氮处理下毛白杨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灌水和施氮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ière)优良无性系休眠期各器官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利用毛白杨速生丰产林10年连续灌水和施氮双因素试验(通过灌水分别维持土壤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的45%、60%、75%;施氮量为0、101.6、203.2、304.8 kg/hm2,共计1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林地,选择其中的优良无性系S86为研究对象,2016年10月末待树木生长停止进入休眠期时,在每个水氮处理小区选取1株标准木并对其进行伐倒肢解处理后,测定分析毛白杨根、干、枝中的碳、氮、磷含量.结果显示:(1)毛白杨树干和枝碳、磷含量显着高于根(P <0.05);氮含量在各器官间差异显着,大小为枝>根>干. C:N在各器官间差异显着,大小为干>根>枝;C:P在各器官间差异不显着;N:P在各器官间差异显着,大小为枝>根>干.(2)灌水对各器官碳含量无显着影响,施氮显着降低根碳含量;灌水、施氮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显着影响根、干、枝氮含量,灌水和施氮显着增加各器官氮含量,并在高水高氮条件下毛白杨各器官氮含量显着增大.(3)灌水和施氮显着降低了毛白杨各器官C:N,对C:P影响不显着,显着增加N:P含量.本研究表明,灌水和施氮均促进了毛白杨各器官对氮的吸收,从而提高各器官氮含量;灌水和施氮降低了各器官C:N,促进了毛白杨生长;尽管此区为毛白杨适生区,但毛白杨速生丰产林仍受氮素限制,灌水和施氮是提高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生长量的重要栽培措施.(图2表6参41)(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钟玉鸣,邓启华,王伟,李焕垲,童英林[8](2019)在《小球藻与不动杆菌联合处理高氮磷废水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高氮磷废水大量排放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是生态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氮磷废水中,小球藻与不同类型的聚磷菌群体有互作关系,其中与不动杆菌呈现出多层次、复杂的网络式互动联系,本文综述了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联合去除氮磷废水中磷的作用机制,显示小球藻与不动杆菌如何通过特定联动机制相互促进从而有效吸收废水中的污染物。(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丁一,侯旭光,郭战胜,梁振林,韩冷[9](2019)在《固定化小球藻对海水养殖废水氮磷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海藻酸钠(SA)作为载体、以氯化钙(CaCl_2)为交联剂,探究小球藻最佳固定化条件及其对海水养殖废水氨氮和磷酸盐的处理效果.通过对比不同浓度SA和Ca Cl_2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及不同固定化条件的藻球对氨氮、磷酸盐处理效果,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为2.0%SA和2.0%CaCl_2.对比固定化藻球和悬浮小球藻对模拟海水养殖废水氨氮、磷酸盐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球比悬浮藻液对氮、磷处理效果更好.其中低接种率(1:10)固定化藻球的最大氨氮、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63.26%和62.76%.固定化小球藻浓度越高,其净化能力越强,高接种率(1:1)固定化藻球的最大氨氮、磷酸盐去除率分别是85.16%和75.94%.连续流运行下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氨氮、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49%和72.17%.小球藻固定化态保留并延长了悬浮态生长活性,提高了对海水养殖废水脱氮除磷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林海,安梦宇,董颖博,李冰,贺银海[10](2019)在《基于氮磷废水处理的沸石多孔吸附材料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改性沸石粉体为原料,采用添加黏结剂和造孔剂方法制备多孔颗粒沸石,重点研究了黏结剂种类、用量、造孔剂种类和用量,水添加量等对颗粒沸石散失率及吸附氨氮、磷酸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黏结效果优于水泥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造孔剂碳酸氢钠相比较活性炭效果更佳.扫描电镜(SEM)结果发现添加碳酸氢钠后,颗粒沸石孔径增大,孔隙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在改性沸石粉体中添加1.2%PVA、4%碳酸氢钠、40%水制备所得颗粒型沸石散失率为0,且具有较高氮磷吸附性能,对水中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高达88.55%和83.11%.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多孔颗粒型沸石对氮磷的吸附更加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氮磷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源补给不足是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难点,污水处理厂尾水补给可有效增加入湖水量。基于氮、磷形态的变化分析,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入景观河道和入湖口汇水区的变化特征开展实验。结果发现: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含量可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NO_3~--N含量占比超过93%。河道中氮、磷含量随河道延伸有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汇水区,草海水倒灌对河道水体中的氮、磷起到稀释作用,ρ(TN)和ρ(TP)分别达到5. 74,0. 258 mg/L。河道中底泥的氮、磷含量均高于水体中的,说明经过长期累积底泥已吸附了大量的N、P,但汇水区因受到草海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沉降的影响,底泥中的氮含量低于水体中。因此,建议在利用尾水补给草海水源时,应在河道中栽种一些沉水植物来吸收NO_3~--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磷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顾晓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及其氮磷处理效果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2].张言,潘珉,李扬,高路,熊华斌.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不同形态氮、磷在景观河道和入湖口的衰减特征[J].环境工程.2019

[3].陈飞.面板行业含氮磷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

[4].陈弘,林韵.退役养猪企业污水处理系统及周边河流底泥氮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5].赖茂生,严由南,刘兰平,陈超,钟尧禹.猪场粪污中氮磷及悬浮物的深度处理研究与分析[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9

[6].徐国鑫.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色土旱坡地氮磷流失及作物效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9

[7].文春燕,朱嘉磊,薄慧娟,宋莲君,聂立水.不同水氮处理下毛白杨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8].钟玉鸣,邓启华,王伟,李焕垲,童英林.小球藻与不动杆菌联合处理高氮磷废水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

[9].丁一,侯旭光,郭战胜,梁振林,韩冷.固定化小球藻对海水养殖废水氮磷的处理[J].中国环境科学.2019

[10].林海,安梦宇,董颖博,李冰,贺银海.基于氮磷废水处理的沸石多孔吸附材料制备[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氮磷处理论文-顾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