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龄级论文-赵敏,郝龙飞,张敏,滕鹤,闫海霞

不同龄级论文-赵敏,郝龙飞,张敏,滕鹤,闫海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龄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樟子松,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龄级

不同龄级论文文献综述

赵敏,郝龙飞,张敏,滕鹤,闫海霞[1](2019)在《红花尔基不同龄级天然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花尔基被誉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的故乡,樟子松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也是典型的菌根依赖型树种。研究樟子松根围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群落结构特征对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红花尔基天然樟子松根围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了4个龄级(<10、11–20、21–30和31–40年,分别称作Ⅰ、Ⅱ、Ⅲ和Ⅳ龄级)天然樟子松根围土壤ECMF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测序共获得87516条ECMF序列,划分为177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隶属于2个门,4个纲,12个目,26个科,43个属。(2)Ⅳ龄级中Ace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着高于Ⅰ龄级(P<0.05)。(3)不同龄级根围ECMF优势属占比不同,Ⅰ龄级中占比最大的为Inocybe(42.55%);Ⅱ和Ⅲ龄级中占比最大的均为Tricholoma,分别为31.64%和27.69%;Ⅳ龄级中占比最大的为Cortinarius(28.80%)。(4)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值对ECMF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速效钾和碱解氮;同时,不同理化因子对群落中优势属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焦德志,王昱深,杨允菲[2](2019)在《扎龙湿地芦苇种群不同龄级根茎构件的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隆植物根茎具有营养繁殖和扩展种群的功能,也是芽和分株生理整合的通道。根茎构件具有出生、死亡及年龄等种群统计特征,不同龄级根茎的季节动态可以反映根茎的存活和衰老过程。采用单位土体挖掘取样,对扎龙湿地4个生境芦苇种群根茎构件进行野外调查,比较不同龄级根茎长度、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7—10月份,1a根茎长度、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均呈指数函数增加,在生长季中后期有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时期。6—10月份,2a、3a根茎长度呈线性函数增加,4—6a根茎长度呈线性函数减少;2—4a根茎生物量和2—5a根茎干物质贮量呈二次函数先减少后增加,5a、6a根茎生物量和6a根茎干物质贮量呈幂函数减少。整个生长期内,根茎长度和根茎生物量均以3a最大,根茎长度以最高的6a最小,根茎生物量以最低的1a最小;根茎干物质储量以5a最大,以最低的1a最小。4个生境芦苇种群根茎长度、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在龄级间的差异及差异序位稳定,在新根茎的产生、老根茎的存活以及根茎寿命与养分消耗和储藏上均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龄级根茎在种群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种群的贡献不同。(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邱林,张建设,郑天才,王晓云,周传涛[3](2019)在《间伐对不同龄级黄山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柏山林场多功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内黄山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固定样地,在幼龄林时进行第1次间伐试验,其中强度间伐(45%)、中度间伐(34%)、弱度间伐(23%)、对照(未间伐)。当黄山松人工林进入中龄林、近熟龄、成熟林时依次开展第2,3,4次间伐试验,且均是在前次间伐基础上进行,其中强度间伐(30%)、中度间伐(20%)、弱度间伐(10%)、对照(未间伐)。研究在黄山松人工林培育周期中不同间伐强度对不同龄级黄山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龄级,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断面积、蓄积的生长率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2)幼龄林段强度、中度间伐,中龄林、近熟林段强度间伐对胸径的生长有着显着促进作用,成熟林段间伐对胸径的生长无显着促进作用。3)任何龄级,间伐对树高的生长无显着促进作用。4)幼龄林段强度、中度间伐,中龄林、近熟林段强度间伐对单株材积的生长有着显着促进作用,成熟林段间伐对单株材积的生长无显着促进作用。5)林分断面积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小,间伐对总断面积无显着影响。6)保留木蓄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间伐对总蓄积无显着影响。综合分析,就黄山松人工林经营而言,幼龄林段林分郁闭后开始第1次间伐,以强度、中度间伐为宜;中龄林、近熟林段进行第2,3次间伐,以强度间伐为主;成熟林段的第4次间伐对黄山松林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可以舍去。(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胡启立,赵河,赵勇,张志铭,刘雅辰[4](2019)在《太行山南麓不同龄级荆条根周土壤养分和细根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干旱半干旱山区太行山荆条灌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龄级荆条根周土壤养分和细根特征,包括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及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等。结果发现,荆条根际土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高于非根际土;土壤养分含量和根周形态指标整体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的变化趋势。其中,在有机质含量方面,龄级4的荆条,土壤有机质在各土层显着高于其他龄级,同时在非根际土中,有机质含量的极值也均出现在龄级4荆条中;速效磷方面,养分含量随龄级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碱解氮方面,其总含量表现为随着龄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研究证实,根系形态指标的极值普遍出现在中间位龄级(3~4级)中。同时研究发现,随着龄级的升高,底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值越来越高,表明荆条细根生长与龄级呈正相关关系。综上,荆条灌木的生长能够有效参与土壤养分斑块化进程,研究结果将为当地干旱半干旱山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助力。(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朱育锋,肖智华,彭晚霞,杜虎,宋敏[5](2018)在《广西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广西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主产区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6~8 a)5个不同龄级15个样点45块1 000 m~2样地为调查对象,比较分析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龄级桉树人工林共有63科142种植物,其中灌木层35科88种,草本层28科54种;分布最广的植物为禾本科植物,共计10种。幼龄林下灌木丰富度指数最高,中龄林丰富度指数最低;近熟林和成熟林共有种数最高,达35种,相似性系数为0.365。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变化,有机质与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全磷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呈现显着正相关,仅有机质与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书珍,张霖,杨雯,罗滢,郑壮[6](2018)在《大别山不同龄级映山红种群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SSR标记比较大别山黄狮寨不同年龄级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探究映山红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大别山野生映山红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基径大小和丛枝多少将大别山黄狮寨典型映山红种群划分为老树、成树、小树、幼苗4个年龄级,筛选出12对多态性强的SSR引物用于PCR扩增,扩增产物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并银染。构建"0/1"矩阵,利用POPGENE 32. 0软件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基于Nei's遗传距离,采用软件MEGA5. 0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不同龄级的映山红遗传多样性差别较大,幼苗和老树种群多样性最差,小树种群多样性最丰富。12个微卫星标记观测等位基因数为3~9个,平均5. 0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 254 9 6. 129 7,平均3. 460 5;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 676 4~0. 881 2和0. 607 7~0. 690 7。Shannon信息指数(I)以小树群体最高,成树次之,幼苗最低。近交系数Fis为-0. 638 3~0. 174 4,平均为-0. 294 6;总近交系数Fit为-0. 615 1~0. 270 6,平均为-0. 162 1,表明各龄级种群内主要繁殖方式为杂交。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89. 7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年龄级内,仅10. 24%存在于年龄级间。基因流水平高,仅1个位点Nm <1。遗传一致度最高的为小树和成树种群。[结论]大别山黄狮寨映山红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间中度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年龄级内。(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高杰,郭子健,刘艳红[7](2016)在《北京松山不同龄级天然油松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拥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天然油松林,通过对松山8块不同林龄天然油松林样地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调查,利用RDA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探究环境因子对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1)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增大而增加,40、55、70、95年生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16.96、132.31、144.86、170.82 t·hm-2,各器官(根、叶、干材、枝条)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大也呈现增长趋势,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在各个林龄无明显差异(P>0.05);(2)林龄与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之间两两呈显着线性正相关。(3)环境因子前两个主成分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方差解释程度分别为:96.79%、46.04%、86.80%。在乔木层、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的方差解释上,土壤因子模型的独立作用要远大于地形模型,在灌木层生物量分配格局的方差解释上,地形因子模型的独立作用要远大于土壤因子模型。(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李宝,程雪寒,吕利新[8](2016)在《西藏朗县地区不同龄级高山松林木径向生长对火干扰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林火影响着林木的更新、生长发育以及林分演替,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为了评估林火对不同龄级树木生长的影响,该文研究了西藏林芝市朗县2005年林火前后高山松(Pinus densata)的树轮变异特点。在林分内,选择62株过火林木,进行树芯样品采集,且依据胸径将样树分为幼树(胸径<10 cm)和成年树(胸径≥10 cm)。树木年轮学交叉定年结果显示样本最大年龄为102年,最小年龄为19年,平均年龄为48年。研究结果表明:过火前幼树径向生长与上一年11月平均最低气温显着负相关,成年树径向生长与当年9月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显着正相关;过火后幼树和成年树的径向生长均与当年1月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显着负相关。成年树对火干扰的抵抗力(过火年-过火前树轮宽度降低的百分比)和恢复力(过火后-过火前树轮宽度恢复的百分比)都显着高于幼树。过火后不同龄级的树木生长都加快。在地表火干扰中,成年树比幼树更能抵抗火干扰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恢复及林火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健,宋淑珍,杨青,孟庆杰,霍如雪[9](2016)在《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级野生板栗光合日动态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西南喀斯特地区野生板栗不同龄级的光合特性差异,利用英国Lcpro+光合测定仪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3龄苗和6龄苗野生板栗的光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龄苗野生板栗的日均净光合速率为7.3μmol/(m~2·s)(以CO_2计)、蒸腾速率为4.26 mmol/(m~2·s)(以H_2O计)、水分利用效率1.90μmol/mmol;6龄苗野生板栗的日均净光合速率为6.61μmol/(m~2·s)(以CO_2计)、蒸腾速率为3.47 mmol/(m~2·s)(以H_2O计)、水分利用效率为2.02μmol/mmol。3龄苗由于苗种生理发育尚未完全,光合作用受外界环境影响较为敏感,尤其是光合有效辐射是3龄苗板栗净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6龄苗的净光合速率则与胞间CO_2浓度密切相关,胞间CO_2浓度作为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物质来源,对挂果期来说十分重要。3龄苗的蒸腾速率与大气温度密切相关,说明野生板栗幼苗期的蒸腾速率严格受到大气温度的控制。6龄苗的蒸腾速率首先受到大气温度的严格制约,其次受到光照度的影响,比3龄苗更符合植物进化演替规律,也更加趋向植物体的成熟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张华,黄琴,赵传燕,张兰,徐春华[10](2016)在《青海云杉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祁连山优势种群青海云杉作为研究对象,在天老池小流域典型地段设置一个100 m×70 m的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其不同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的年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呈弱增长型;(2)龄级Ⅰ个体在不同空间尺度下都表现出明显的集群分布;龄级Ⅱ个体,在0~31 m尺度内呈集群分布,在大于31 m的范围内趋于随机分布;龄级Ⅲ个体,除在6~24 m范围内呈集群分布外,在其余空间尺度都表现为随机分布。随着青海云杉龄级的增大,其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3)龄级Ⅰ和龄级Ⅱ个体,在0~20 m呈显着的负关联,在20~23 m其关联性减弱,大于23 m时趋于正关联;龄级Ⅰ和龄级Ⅲ个体,在所有尺度下均呈显着负关联;龄级Ⅱ和龄级Ⅲ个体,在所有尺度内都表现出负关联性。基于低龄级个体数量多且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的现状,从长远角度考虑,应适当对其进行疏伐,以此来扩大其生存空间,减小生存压力。(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不同龄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克隆植物根茎具有营养繁殖和扩展种群的功能,也是芽和分株生理整合的通道。根茎构件具有出生、死亡及年龄等种群统计特征,不同龄级根茎的季节动态可以反映根茎的存活和衰老过程。采用单位土体挖掘取样,对扎龙湿地4个生境芦苇种群根茎构件进行野外调查,比较不同龄级根茎长度、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7—10月份,1a根茎长度、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均呈指数函数增加,在生长季中后期有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时期。6—10月份,2a、3a根茎长度呈线性函数增加,4—6a根茎长度呈线性函数减少;2—4a根茎生物量和2—5a根茎干物质贮量呈二次函数先减少后增加,5a、6a根茎生物量和6a根茎干物质贮量呈幂函数减少。整个生长期内,根茎长度和根茎生物量均以3a最大,根茎长度以最高的6a最小,根茎生物量以最低的1a最小;根茎干物质储量以5a最大,以最低的1a最小。4个生境芦苇种群根茎长度、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在龄级间的差异及差异序位稳定,在新根茎的产生、老根茎的存活以及根茎寿命与养分消耗和储藏上均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龄级根茎在种群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种群的贡献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龄级论文参考文献

[1].赵敏,郝龙飞,张敏,滕鹤,闫海霞.红花尔基不同龄级天然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J].菌物学报.2019

[2].焦德志,王昱深,杨允菲.扎龙湿地芦苇种群不同龄级根茎构件的季节动态[J].生态学报.2019

[3].邱林,张建设,郑天才,王晓云,周传涛.间伐对不同龄级黄山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林业资源管理.2019

[4].胡启立,赵河,赵勇,张志铭,刘雅辰.太行山南麓不同龄级荆条根周土壤养分和细根特征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5].朱育锋,肖智华,彭晚霞,杜虎,宋敏.广西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6].王书珍,张霖,杨雯,罗滢,郑壮.大别山不同龄级映山红种群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8

[7].高杰,郭子健,刘艳红.北京松山不同龄级天然油松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杂志.2016

[8].李宝,程雪寒,吕利新.西藏朗县地区不同龄级高山松林木径向生长对火干扰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6

[9].王健,宋淑珍,杨青,孟庆杰,霍如雪.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级野生板栗光合日动态差异[J].江苏农业科学.2016

[10].张华,黄琴,赵传燕,张兰,徐春华.青海云杉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6

标签:;  ;  ;  ;  

不同龄级论文-赵敏,郝龙飞,张敏,滕鹤,闫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