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或论文-曾智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或论文-曾智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淋巴囊,MRI,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听力损失程度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或论文文献综述

曾智萍[1](2019)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影像特征及其与听力损伤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LVAS)患者的CT和MRI的表现特征,及LVAS患者内淋巴囊MRI分型与听力损失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104耳)LVAS患者的听力损伤评估结果及CT和MRI的影像特征,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内淋巴囊MRI分型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按照扩大的内淋巴囊的MRI信号特点,把LVAS分为3型:Ⅰ型:内淋巴囊均为低信号;Ⅱ型:高信号区局限于前庭导水管裂隙内,未超出岩骨后缘;Ⅲ型:高信号区超出岩骨后缘。结果 52例104耳中,Ⅰ型22耳(占21.15%),其中听力下降中度2耳,重度9耳,极重度11耳;Ⅱ型53例(占50.96%),其中听力下降轻度1耳,中度6耳,重度19耳,极重度27耳;Ⅲ型29耳(占27.88%),其中听力下降中度3耳,重度6耳,极重度20耳。统计学分析显示,LVAS患者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与内淋巴囊MRI分型的等级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2856,P> 0.05)。结论 CT和MRI都能明确LVAS的诊断,但高分辨磁共振没有射线辐射,更能显示扩大的内淋巴囊及其信号的改变,是儿童LVAS患者的首选。LVAS患者听力损伤程度与内淋巴囊信号改变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孙凯丽,吴晓媛,别旭,孙秀珍[2](2019)在《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的发病机制、听力学检查、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7年经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及听力学检查确诊并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CI)的16例LVA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诱因、确诊及手术情况、CI术前听力情况、语前及语后聋情况。结果 16例均行HRCT检查,其中语前聋11例,2例有家族遗传史。13例行内耳及颅脑MRI检查,9例行声导抗检查,6例行耳声发射检查,15例行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电位检查,6例行纯音听阈测定检查。16例(32耳)中仅1耳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耳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余均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6例均行CI,术后仅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面瘫等并发症。结论LVAS主要以进行性、波动性听力下降为特点,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期经HRCT、听力学检查可确诊。目前LVAS最主要的防治措施为产前及产后耳聋基因筛查及CI治疗。(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新春,郭斌,徐聪,张英[3](2019)在《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基因、影像学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LC26A4基因突变检测及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对诊断大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16例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及基因SLC26A4(2168A>G,IVS7-2A>G)检测。结果通过两种诊断方法得出大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的检出率具有一致性(Kappa=0.952)。影像学检查提示在216例患者中,前庭水管扩大者39例;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基因突变者36例,其中两位点(2168A>G、IVS7-2A>G)的杂合突变16例,纯合突变18例,复合杂合突变2例。结论 SLC26A4基因突变检测与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对诊断大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因检测对于可疑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本文来源于《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张玉忠,张滟,魏馨雨,陈耔辰,徐勇[4](2019)在《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VEMP)的波形特征。方法对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21例(42耳)(LVAS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非LVAS聋哑症患儿14例(28耳)(非LVAS聋哑症组)及健康儿童12例(24耳)(健康对照组)进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 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 cVEMP)检测,比较叁组各波的引出率及波形特点。结果与非LVAS聋哑症组比较,LVAS组oVEMP的引出率较高(P<0.001),阈值较低(P<0.001)、振幅较高(P=0.003),n1、p1波潜伏期、n1-p1波间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LVAS聋哑症组患儿相比较,LVAS组患儿cVEMP的引出率较高(P=0.017),阈值较低(P=0.001),p1波潜伏期较短(P=0.009);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VAS组患儿的oVEMP振幅较高(P=0.027),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EMP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AS患儿oVEMP及cVEMP引出率较非LVAS聋哑组高,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VEMP可用于评估LVAS患儿的前庭耳石器功能状态,但是并不恒定地都表现为阈值低、振幅高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肖青,陈建勇,沈佳丽,汪玮,王璐[5](2019)在《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LAVS)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影响,建立ASNR引出的最佳声刺激模式。方法选取24例48耳经颞骨CT确诊为LAVS、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 ABR)波V阈值大于或等于90 dB nHL的受试者,分别进行click ABR、500 Hz(tone burst 500 Hz,TB-500 Hz)和1 000 Hz(tone burst 1 000 Hz,TB-1 000 Hz)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BR)测试,记录叁种声刺激模式下ASNR的引出率、阈值、95 dB nHL刺激声强下的ASNR幅值和潜伏期。结果①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下ASNR引出率分别为60.41%(29/48)、68.18%(30/44)、52.38%(2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500 Hz ASNR引出率相对较高;②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诱发的ASNR平均阈值分别为90.8±3.48、87.36±4.39、89.23±4.79 dB nHL,TB-500 Hz声刺激下的ASNR阈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诱发的ASNR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13±0.29、4.32±0.57、4.12±0.21 ms,click声诱发的ASNR潜伏期较短纯音诱发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诱发的ASNR平均幅值分别为0.29±0.22、0.39±0.31、0.33±0.21μV,TB-500 Hz声刺激下ASNR的幅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AS患者短纯音诱发的ASNR潜伏期较click声诱发的明显延长;利用TB-500 Hz声刺激可获得更高的ASNR引出率及振幅,有利于ASNR的正确识别及可疑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宇,潘滔,周娜,鲁兆毅,马芙蓉[6](2018)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ABR和人工耳蜗术后EABR反应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的特点,为LVA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的电生理监测反应特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4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记录人工耳蜗植入前ABR反应阈值及潜伏期,观察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SNR)的表现,并统计该波的出现概率。记录患者术后EABR波形、V波阈值及III、V波潜伏期,计算III、V波引出率及EABR分级。比较ABR的V波和EABR的V波的潜伏期差异。比较ABR出现与不出现ASNR组的EABR反应阈值和V波潜伏期差异。结果 14例患者中有5例术前ABR可引出ASNR,9例无ASNR,V波潜伏期6.6~8.15ms。人工耳蜗植入后有13例引出有意义的EABR波形,平均EABR阈值为190.8CL,平均III波潜伏期为1.80ms,平均V波潜伏期为3.59ms,有1例EABR未引出反应。根据Gibson EABR分级标准,ASNR组与无ASNR组EABR波形分化无明显差异。ASNR组EABR阈值177.5CL,无AS-NR组阈值196.7CL,二者有统计学差异。ASNR组V波潜伏期4.71ms,无ASNR组V波潜伏期4.68ms,二者无统计学差异。EABR的V波潜伏期比ABR的V波潜伏期短,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LVAS患者的ABR反应中出现ASNR波是其听力学特征性表现之一,但EABR记录不到相应的短潜伏期负反应。EABR的V波潜伏期较ABR短。植入前存在ASNR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具有较低的植入后EABR反应阈。(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卜慧,陈平,吴正规,徐杨龙,邹彬[7](2019)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波(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特征,为LVAS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28例(438耳)LVAS患者进行ABR检测,按照ABR引出ASNR与否分为两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耳别、听力下降程度LVAS患者ASNR引出率的差异。结果 228例(438耳)LVAS患者中ASNR引出率为57.08%(250/438),阈值为80~100 dB nHL。不同性别、年龄LVAS患者ASNR的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不同听力下降程度LVAS患者ASNR的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和极重度聋患耳ASNR引出率(60.10%,238/396)高于轻度和中度聋患耳(28.57%,12/42)。双耳患病的LAVS患者中,双耳ASNR引出率(45.24%,95/210)高于单耳引出率(26.19%,55/210)。100 dB nHL刺激强度下ASNR平均潜伏期为3.22±0.21 ms,平均振幅为0.39±0.23μV。不同刺激声强度下ASNR的潜伏期、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刺激声强度增加,ASNR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大。结论 LVAS患者ASNR引出与否与性别、年龄无关,与单/双耳、听力下降程度有关;随刺激声强度增加,ASNR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大。(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杨艳,唐向荣,吴宏,周雪燕,杨俊俊[8](2018)在《听觉诱发电位不同刺激强度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的效果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诱发电位不同刺激强度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60例(112耳)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均实施四种声刺激模式下的听性脑干反应,即为气导clickABR、骨导clickABR、Tb-500HzABR、Tb-1000HzABR,且对不同刺激声条件下短潜伏期负反应及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于60例(112耳)患者中可发现引起短潜伏期负反应共60耳、百分比为53.57%;且在60例患者中可发现轻度听力损失共4例,均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中度听力损失共20例,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为12例;重度听力损失共30例,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为16例;极重度听力损失共6例,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为2例。60例(112耳)患者经气导clickABR刺激后引出率为48.21%,经Tb-500HzABR刺激后引出率为26.79%,经骨导clickABR刺激后引出率为5.36%,经Tb-1000HzABR刺激后引出率为28.57%;以上四种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异常,P<0.05。结论气导click ABR声刺激模式所引起的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更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8年29期)

景彩,谭奇纹,曲一诺[9](2018)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男,3岁,于2017年11月22日就诊。家长代诉:双耳听力下降10 d。现病史:患儿10 d前因头部碰撞后家长収现其双耳听力下降,无头痛眩晕,无恶心呕吐,于山东省齐鲁医院住院治疗1周,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稍缓解后出院,行颞骨乳突CT示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DPOAE(畸变产物耳声収射)报告示双耳DPOAE异常;脑干诱収电位示左耳听力90 Db(nHL),右耳(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8年10期)

孙秀珍,李锐,于申,王堃蓉[10](2018)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致聋发病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正常人及模拟LVAS内耳结构叁维数值模型,对外力刺激下内耳淋巴液流动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对比分析正常人与LVAS患者的各项计算数值,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出患者内耳生物力学响应与正常人有何不同,为LVAS的发病机理的定量数值分析及该类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 1例生前无耳疾的尸体的颞骨标本,通过MicroCT扫描获取CT影像学数据,Mimics 17.0进行3D模型的初步建立。模拟另外两个导水管不同程度增大的模拟LVAS患者的内耳3D模型。GeomagicStudio 12.0软件对模型进行曲面片的(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的发病机制、听力学检查、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7年经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及听力学检查确诊并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CI)的16例LVA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诱因、确诊及手术情况、CI术前听力情况、语前及语后聋情况。结果 16例均行HRCT检查,其中语前聋11例,2例有家族遗传史。13例行内耳及颅脑MRI检查,9例行声导抗检查,6例行耳声发射检查,15例行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电位检查,6例行纯音听阈测定检查。16例(32耳)中仅1耳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耳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余均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6例均行CI,术后仅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面瘫等并发症。结论LVAS主要以进行性、波动性听力下降为特点,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期经HRCT、听力学检查可确诊。目前LVAS最主要的防治措施为产前及产后耳聋基因筛查及CI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或论文参考文献

[1].曾智萍.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影像特征及其与听力损伤的关系[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2].孙凯丽,吴晓媛,别旭,孙秀珍.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

[3].马新春,郭斌,徐聪,张英.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基因、影像学诊断研究[J].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2019

[4].张玉忠,张滟,魏馨雨,陈耔辰,徐勇.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5].肖青,陈建勇,沈佳丽,汪玮,王璐.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的影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6].王宇,潘滔,周娜,鲁兆毅,马芙蓉.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ABR和人工耳蜗术后EABR反应特征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8

[7].卜慧,陈平,吴正规,徐杨龙,邹彬.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特征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8].杨艳,唐向荣,吴宏,周雪燕,杨俊俊.听觉诱发电位不同刺激强度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的效果对比观察[J].智慧健康.2018

[9].景彩,谭奇纹,曲一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案[J].中国针灸.2018

[10].孙秀珍,李锐,于申,王堃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致聋发病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标签:;  ;  ;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或论文-曾智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