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壁面论文-罗小红

倾斜壁面论文-罗小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倾斜壁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倾斜方腔,壁面黑度,辐射磁流体

倾斜壁面论文文献综述

罗小红[1](2019)在《倾斜方腔内壁面黑度和长高比对辐射磁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了配置点谱法研究了倾斜方腔内倾斜磁场下壁面黑度和长高比对辐射磁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壁面黑度的增大,流动加快,方腔内部温度分布变得更加均匀,壁面传热加速;随着长高比的增大,流动先快后慢,温度场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9年25期)

姚一娜,李聪,陶振翔,杨锐[2](2019)在《液滴碰撞倾斜壁面的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液滴碰撞在固体表面的动力学特性,该文进行了不同初速度的液滴以不同角度撞击光滑不锈钢表面的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了液滴的碰撞角度和Weber数对碰撞过程中液滴的动力学特性,如液滴前后沿点位移、最大铺展直径、滑移距离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的最大无量纲铺展直径随Weber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液滴最终静止在表面时与表面的接触直径几乎不受Weber数和碰撞角度的影响,而是取决于液滴在表面上的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另外,液滴的前后沿点位移和滑移距离随碰撞角度和Weber数的增大都呈现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永康[3](2018)在《液滴在受热倾斜固体壁面上的“爬坡”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液滴在倾斜固体壁面上的"爬坡"特性,基于润滑理论,建立了液滴的二维演化模型,模拟了壁温分布、壁面倾角和邦德数取不同值时液滴的"爬坡"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壁面温度梯度增大,液滴运动状态由"下坡"变为"爬坡",且速率逐渐加快,液滴身后的薄液膜由"逆坡而上"变为"顺坡而下","爬坡"时刻先从无到有,后又从大到小,直至零;当温度梯度较小时,液滴左侧接触角迅速减小,而右侧接触角虽逐渐减小,但变化缓慢,而当温度梯度较大时,接触角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壁面倾角和邦德数的增大都将使液滴"爬坡"速率减慢,"单峰"结构的峰值降低,且原因类似,同时,还将使液滴覆盖范围的增速先减后增,但原因相反。(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姚孟君,尚文强,张莹,高辉,张道旭[4](2019)在《倾斜壁面中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演化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TM(Front Tracking Method)对倾斜壁面下的二维不混溶、不可压缩流体的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壁面倾角,速度梯度层厚度以及理查德森数对K-H不稳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壁面倾角越大,K-H不稳定性发展越快,卷起的液体越多;倾斜壁面下速度梯度层厚度的增加对界面卷起表现出抑制作用.理查德森数重力项越大,界面卷起越缓慢,而理查德森数表面张力项对界面卷起高度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9年04期)

林瑜茜,叶学民,卢丽芳,李春曦[5](2018)在《倾斜粗糙壁面上液滴聚并的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讨论目前尚无统一结论的"液桥"问题,基于润滑理论建立了在倾斜波纹基底上两个含表面活性剂液滴聚并的演化模型,模拟了液滴的聚并过程,和实验进行对比,研究了活性剂和基底不平整性对接触线移动的作用,分析了基底倾斜角度、预置液膜厚度、Bond数对聚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在毛细力、Marangoni力、基底作用和重力共同影响下实现聚并和下滑,聚并形成的新液滴呈上侧薄下侧厚形状;基底作用促进接触线移动,活性剂抑制接触线的运动;增大基底倾斜角度将缩短液滴及活性剂聚并所需时间;增大预置液膜厚度将增大初始液滴位置从而缩短液滴和活性剂聚并完成时间;增大Bond数有利于促进液滴和活性剂的聚并。(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董博恒,熊凯文,李培生,张莹,程毅[6](2018)在《液滴碰撞倾斜热壁面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液滴碰撞复杂热壁面过程中液滴的铺展特性和传热特性,文中基于FTM(Front-Tracking Method)方法对液滴碰撞倾斜固体热壁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改变壁面倾斜角度、表面张力系数σ,从压力场、流场、惯性力、表面张力等角度对换热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液滴撞击倾斜壁面时,在液滴下滑方向一侧叁相点处热流密度取得最大值;壁面倾斜角度越大,液滴铺展程度越低,传热减弱;σ影响液滴中后期的铺展特性,σ越大液滴最大铺展系数越小,且回缩越迅速;由于传热大部分发生在液滴碰撞壁面初期铺展阶段,所以σ对液滴与壁面间传热特性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付宇航,陈琬钰,杨帆,郭雪岩[7](2016)在《倾斜壁面浸润性梯度驱动液滴运动过程的格子Boltzmann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介观模型的多组分伪势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倾斜壁面浸润性梯度驱动液滴的运动过程,研究了壁面浸润性梯度、壁面倾斜角度对液滴运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倾斜角度的壁面,当壁面上浸润性梯度足够大时,液滴能够克服重力的作用实现"爬坡";液滴在运动过程中,其前进及后退接触角与当地静态接触角间存在差值;增大壁面浸润性梯度时,液滴能够获得更快的加速,并且前进及后退接触角与当地静态接触角之间的差值也随之增大;增大壁面倾斜角度时,液滴的运动受到阻碍,前进及后退接触角与当地静态接触角的差值小幅减小.(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16年03期)

郑志伟,李大树,仇性启,朱晓丽,马培勇[8](2016)在《柴油液滴撞击倾斜壁面碰撞速度效应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复合水平集和流体体积法并综合考虑传热及接触热阻的作用建立了液滴碰撞倾斜壁面的数值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计算,获得了柴油液滴撞壁动力学形态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液滴撞壁流动破碎机理,探索了液滴前、后铺展系数和铺展速度、总铺展系数以及壁面平均热流密度的碰撞速度效应规律。研究表明:液滴碰撞倾斜壁面射流和飞溅特征仅出现在前铺展边缘,且射流存在颈部破碎和根部破碎;液滴前铺展边缘射流区域内压力梯度是射流形成、发展及其颈部、根部断裂的主要原因;毛细波的作用是射流颈部和根部破碎的关键因素;碰撞速度越大,液滴的前、后铺展系数和铺展速度、总铺展系数以及壁面平均热流密度均越大;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液滴撞壁特性的碰撞速度效应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王子文[9](2016)在《倾斜壁面自动除尘机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倾斜壁面结构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如光伏屋顶、光伏发电等。倾斜壁面的利用使得在相同技术条件下,使人们获得更高的太阳能利用效率。倾斜壁面结构广泛使用的同时,其表面灰尘清扫问题则是倾斜壁面结构使用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环,目前其表面除尘多以人工擦洗为主,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成本较高。本文在对国内和国外壁面清洗机器人进行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针对倾斜壁面结构表面除尘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倾斜壁面结构自动除尘的解决方案。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能性,并以理论分析结果为指导制作实物。本文针对倾斜壁面自动除尘机,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不同类型壁面移动机构所采用的吸附和驱动技术,分析总结了不同技术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真空吸附履带驱动式倾斜壁面自动除尘机的解决方案。该除尘机采用履带式结构进行驱动,由微型真空泵为真空吸盘提供负压。2.分析了倾斜壁面表面灰尘的来源及其成分,通过原理性验证试验,确定了“机械集尘——静态除尘——清扫收尾”的“叁步”除尘法的除尘解决方案。3.根据所选技术方案,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完成相关技术参数、结构尺寸的确定。以理论分析得到的技术参数为指导,完成相关元器件的选型和机械结构的设计。借助SolidWorks叁维建模软件,完成相关相关零部件和整体结构的叁维实体造型。4.简要分析对比了不同加工制造方式的优缺点,确定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结构制造方式,并根据3D打印结构制作特点对叁维模型进行相应修改,完成自动除尘机机械结构的制作。5.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倾斜壁面自动除尘机所需微控制器、传感器、驱动器等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及电路搭建。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所选用电子元器件,完成相关驱动程序和控制程序的编写。6.对倾斜壁面自动除尘机的软、硬件进行整合,完成样机的调试。并在不同材质的倾斜壁面上进行自动除尘实验,除尘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6-05-01)

吴正人,刘梅,刘秋升,宋朝匣,王思思[10](2015)在《倾斜波动壁面上液膜表面波演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倾斜波动壁面上流体表面波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考虑壁面形状为正弦波动壁面的情况,分析液膜流动的线性稳定性,并研究不同倾斜角度下扰动波波形随时间的演化情况及流经不同壁面形状时扰动波的波形变化.对整体的波形结构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演化,扰动波的演化过程呈现为更大波长的近周期变化规律,与平板上的流动结构对比发现波动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当液膜流经波动壁面时,扰动波在空间上不再呈现规律性变化,且随着壁面倾斜角度的增加,扰动波的振幅逐渐增加;在相同的壁面倾角下,波动壁面上的扰动波振幅大于平板壁面的扰动情况,且波形扭曲程度更明显;随着Re的增加,扰动波振幅逐渐增加,其对应波形的扭曲程度加深,且随着壁面振幅的增加,静态波振幅及扰动波振幅均随之增加,对应的行进波周期不变.最后,分析了壁面倾斜角度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24期)

倾斜壁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液滴碰撞在固体表面的动力学特性,该文进行了不同初速度的液滴以不同角度撞击光滑不锈钢表面的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了液滴的碰撞角度和Weber数对碰撞过程中液滴的动力学特性,如液滴前后沿点位移、最大铺展直径、滑移距离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的最大无量纲铺展直径随Weber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液滴最终静止在表面时与表面的接触直径几乎不受Weber数和碰撞角度的影响,而是取决于液滴在表面上的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另外,液滴的前后沿点位移和滑移距离随碰撞角度和Weber数的增大都呈现上升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倾斜壁面论文参考文献

[1].罗小红.倾斜方腔内壁面黑度和长高比对辐射磁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J].河南科技.2019

[2].姚一娜,李聪,陶振翔,杨锐.液滴碰撞倾斜壁面的动力学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永康.液滴在受热倾斜固体壁面上的“爬坡”特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姚孟君,尚文强,张莹,高辉,张道旭.倾斜壁面中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演化数值分析[J].计算物理.2019

[5].林瑜茜,叶学民,卢丽芳,李春曦.倾斜粗糙壁面上液滴聚并的动力学特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董博恒,熊凯文,李培生,张莹,程毅.液滴碰撞倾斜热壁面数值模拟研究[J].化学工程.2018

[7].付宇航,陈琬钰,杨帆,郭雪岩.倾斜壁面浸润性梯度驱动液滴运动过程的格子Boltzmann模型研究[J].力学季刊.2016

[8].郑志伟,李大树,仇性启,朱晓丽,马培勇.柴油液滴撞击倾斜壁面碰撞速度效应数值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6

[9].王子文.倾斜壁面自动除尘机的设计与实现[D].宁夏大学.2016

[10].吴正人,刘梅,刘秋升,宋朝匣,王思思.倾斜波动壁面上液膜表面波演化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5

标签:;  ;  ;  

倾斜壁面论文-罗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