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稳定粥样斑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匹伐他汀钙片,荷丹胶囊,稳定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
稳定粥样斑块论文文献综述
杜军[1](2019)在《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与分析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统计学科学处理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组)与对照组(单用匹伐他汀钙组),各30例,半年后观察颈动脉超声下改变。结果联合荷丹胶囊组与匹伐他汀钙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颈动脉中层厚度IMT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等指标均有改善,而匹伐他汀联合荷丹胶囊组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显着,可以有效地降低IMT值,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诗渊,夏丹,章春泉[2](2019)在《弹性应变率比值评价阿托伐他汀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短期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评价中短期稳定斑块疗效。方法选择颈总动脉斑块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B组患者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斑块弹性应变率比值测定。同时监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⑴治疗3个月后A、B两组血清LDL-C、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5,B组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A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DL-C、hs-CRP继续下降,但与3个月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DL-C与3月比无明显变化。⑵A组治疗3个月后斑块弹性应变率比值较治疗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3个月比无统计学差异;B组治疗3个月后斑块弹性应变率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继续升高,但与3个月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⑴应变率比值法可对斑块的硬度进行客观评价。⑵每日阿托伐他汀40mg比20mg更快增加斑块硬度从而稳定斑块,但远期疗效相差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汪汉[3](2018)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稳定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与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稳定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老年脑梗死的患者400例(2016年6月-2017年6月),随后采取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氯吡格雷组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0例。其中氯吡格雷组患者采取单纯的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患者则需要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缺损方面的评分、颈动脉粥样斑块以及疾病复发情况显着优于氯吡格雷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稳定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效果显着,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19期)
崔国雄,李飞[4](2016)在《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16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UA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症指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后,2组血脂及炎症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6(IL-6)指标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年后,2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斑块积分、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康能有效改善UA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和逆转斑块,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23期)
叶兴[5](2016)在《瑞舒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入住本院心内科的89位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疗程12个月,剂量是10mg/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的TC、LDL-C、TG、HDL-C水平及IMT与斑块积分均优于治疗6个月及对照组,治疗6个月的TC、LDL-C、TG、HDL-C水平及IMT与斑块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疗效确切,避免了疾病发展,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期刊2016年08期)
赵磊[6](2016)在《钠尿肽C型受体(NPR-C)稳定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斑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参与作用的病理过程。研究表明AS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猝死等一系列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主要原因,这一病理过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AS斑块稳定性。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指AS斑块中易于进展为罪犯病变或者易于形成血栓的斑块,它具有纤维帽变薄,脂质核心增大,平滑肌细胞、胶原含量减少,炎性细胞丰富等特点。随着心脑血管事件的日益增多,易损斑块相关研究已成为全球范围内AS研究中的热点。钠尿肽C型受体(Natriuretic Peptide C Receptor, NPR-C)最初被认为是-种无任何生理功能的钠尿肽清除受体,钠尿肽家族通过与NPR-C结合后内化、降解达到从血液循环中被清除的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一系列的证据表明钠尿肽C型受体还对心血管系统及多种器官具有广泛作用。目前研究认为C型钠尿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这与其调节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白细胞募集、抗血小板聚集、调节阻力血管张力等作用密不可分,且大量研究证据表明CNP的这些心血管系统保护功能主要通过CNP/NPR-C信号通路起作用。而且既往文献报道NPR-C在PCI术后1-9个月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中强烈表达,提示其参与调节人类PCI术后新生内膜生长。些学者还发现NPR-C特异性激动剂一-C-ANP4-23及NPR-C胞内不同区域的小型肽类部分能够调节A10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血管活性肽引起的蛋白合成,从而抑制血管肥厚反应。本课题组在前期实验研究中采用NPR-C基因过表达和沉默技术,证实了NPR-C基因可改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AS病变进程,然而NPR-C基因对于AS斑块稳定性的作用尚不清楚。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说:NPR-C基因能够稳定AS斑块。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构建了ApoE-/-小鼠颈动脉易损粥样斑块模型及过表达NPR-C的慢病毒,并成功将慢病毒局部转染ApoE-/-小鼠颈动脉,同时设立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对照组和LV-EGFP空载体组,应用病理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相关指标,以此阐明NPR-C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 ApoE-/-小鼠颈动脉易损粥样斑块模型构建70只8周龄的雄性ApoE-/-小鼠,SPF级,遗传学背景为C57BL/6,购自于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饲养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给予小鼠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保持室内恒温恒湿,12h光照和12h黑暗交替。小鼠适应性高脂喂养2周后,给予腹腔麻醉后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沿着小鼠颈部正中切开皮肤,暴露右侧颈总动脉,将内径0.30mm,长度2.5mm颈动脉硅胶套管置于右侧颈总动脉血管近分又处外周,细线固定套管,仔细缝合皮肤。于小鼠股部肌肉注射青霉素钠预防感染,继续高脂喂养5周。2.过表达NPR-C的慢病毒局部转染小鼠颈动脉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并高脂喂养5周后,施行局部慢病毒转染。将7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NS组(n=20)、LV-EGFP组(n=20)和LV-NPR-C组(n=30)。小鼠麻醉后,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出右侧颈总动脉,暴露血管外膜,将100uL慢病毒稀释液(2×10^7 TU)或者100uLNS通过血管外膜局部浸润到右侧颈总动脉内,继续高脂喂养4周后行安乐死。其中,病毒转染小鼠两周后从LV-EGFP组随机抽取两只小鼠,行安乐死后用OCT包埋右侧颈动脉,制作冰冻切片,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颈动脉斑块内荧光情况。3.体重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分别在局部转染病毒前及小鼠处死前采取血液标本,测量体重(body weight)、血糖(Glucose)、甘油叁酯(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总胆固醇水平(Triglyceride, TG)。4.血压及心率指标检测分别在局部转染病毒前及小鼠处死前使用智能无创血压计测量小鼠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 MBP)及心率(Heart Rate, HR)。小鼠血压每日固定时间段测量,连续测量3天,每天测量3次,取平均值。5.组织病理学染色小鼠行安乐死后,将右侧颈动脉包埋后制作石蜡或者冰冻病理切片。颈动脉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及形态;采用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颈动脉斑块内Ⅰ、Ⅲ型胶原的含量。颈动脉冰冻切片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颈动脉斑块内脂质的含量。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小鼠颈动脉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颈动脉斑块内平滑肌抗原(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NPR-C、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CNP抗原的含量。小鼠颈动脉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颈动脉斑块内巨噬细胞(Macrophage, MAC)抗原的含量。根据公式计算斑块易损指数:斑块易损指数=(巨噬细胞含量百分比+脂质含量百分比)/(平滑肌细胞含量百分比+胶原含量百分比1。7. RT-PCR反应Trizol法提取小鼠右侧颈动脉组织中RNA,定量后将其逆转为cDNA,再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扩增cDNA以此检测小鼠颈动脉组织中NPR-C、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 mRNA表达水平。以小鼠β-actin作为内参。实验结果采用2-ΔΔCt方法统计分析。各项实验指标重复3次以上。8. Western blot检测提取小鼠右侧颈动脉组织中总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各蛋白质组分后,采用湿转法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随后5%脱脂牛奶封闭、TBST清洗、孵育相应一抗过夜。次日抗原和抗体复合物孵育二抗,最后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底物进行化学发光显色。使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以β-actin作为内参,定量检测小鼠颈动脉组织中NPR-C、ANP、CNP、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VON A,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 ApoE-/-小鼠一般情况70只8周龄的雄性ApoE-/-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并给予局部孵育慢病毒或NS,共计高脂饮食1 1周,小鼠整个实验过程未见感染及意外死亡。2.慢病毒局部成功转染小鼠颈动脉局部转染病毒2周后,LV-EGFP组随机选取的两只小鼠,荧光显微镜下颈动脉冰冻切片见斑块处有明显绿色荧光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颈动脉斑块内NPR-C含量明显增加(P<0.05);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颈动脉斑块内NPR-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颈动脉组织中NPR-C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颈动脉组织中NPR-C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PCR结果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颈动脉组织中NPR-C mRNA含量明显增加(P<0.05);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颈动脉组织中NPR-C mRN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慢病毒局部转染小鼠颈动脉成功。3. NPR-C基因过表达组小鼠体重及血生化指标比较NS组、LV-EGFP组、LV-NPR-C组叁组小鼠在病毒转染前后体重及血糖、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 NPR-C基因过表达组小鼠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NS组、LV-EGFP组、LV-NPR-C组叁组小鼠在病毒转染前后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 MBP)的变化,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 NPR-C基因过表达组颈动脉斑块内脂质含量显着减少颈动脉斑块冰冻切片油红0染色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颈动脉斑块内脂质含量明显降低(P<0.05);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NPR-C基因过表达组颈动脉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显着减少颈动脉斑块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能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P<0.05);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NPR-C基因过表达组颈动脉斑块内平滑肌抗原含量显着减少颈动脉斑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两对照组相比较,LV-NPR-C实验组颈动脉斑块内平滑肌抗原含量明显降低(P<0.05);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NPR-C基因过表达组颈动脉斑块内胶原含量显着增加颈动脉斑块切片天狼猩红染色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能明显增加颈动脉斑块内Ⅰ、ⅢI型胶原含量(P<0.05);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NPR-C基因过表达组颈动脉斑块易损指数显着降低根据斑块易损指数公式计算,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颈动脉斑块易损指数明显下降(P<0.05);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易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NPR-C基因过表达显着减少ANP、CNP配体表达颈动脉斑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能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内ANP配体(P<0.05)和CNP配体(P<0.05)的含量;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颈动脉斑块内ANP配体(P>0.05)和CNP配体(P>0.05)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能明显降低颈动脉组织中ANP配体(P<0.05)和CNP配体(P<0.05)表达量;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颈动脉组织中ANP配体(P>0.05)和CNP配体(P>0.05)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 NPR-C基因过表达显着减少炎症因子TNF-α、MCP-1、MMP-9、VCAM-1的表达Western Blot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能明显降低颈动脉组织中TNF-α(P<0.05)、MCP-1 (P<0.05)的蛋白含量;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颈动脉组织中TNF-α (P>0.05)、MCP-1 (P>0.05)的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结果显示:与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LV-NPR-C组颈动脉组织中MMP-9 mRNA和VCAM-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NS组和LV-EGFP组相比较,颈动脉组织中MMP-9 mRNA和VCAM-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小鼠颈动脉易损粥样斑块模型,局部转染过表达NPR-C的慢病毒,证实了NPR-C能够改善斑块的组成成分,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加斑块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10)
辛辉[7](2016)在《蚓激酶胶囊联合普罗布考片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析"蚓激酶胶囊+普罗布考片"治疗脑梗死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脑梗死患者,共1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蚓激酶胶囊+普罗布考片"治疗,对照组单用普罗布考片。观察两组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变化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为82.8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取"蚓激酶胶囊+普罗布考片"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可加快其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改善速度,疗效甚好。(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6年07期)
文琼[8](2016)在《VPQ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而30%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引起,且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及斑块脱落,诱发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引发各种中风及后遗症。本研究采用系统回顾性研究,选取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住院病人,选用非侵入性超声成像技术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软件(VPQ),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参数,如平均灰度值(GSM)等。对病人追踪随访,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及患者病情预后及进展将病人分类,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类病人斑块的相关参数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得到与斑块稳定性有相关性的参数。本研究旨在研究斑块某一参数和斑块稳定性的的相关性,通过无创超声技术对斑块进行合理有效评价,进而对相关病人行针对性个体化临床治疗。个体化治疗效果亦能通过超声参数进行客观评估。(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暨国际超声分子影像及生物效应和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08)
刘红军,王丽华,魏文红[9](2013)在《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斑块(CAP)的影响。方法:82例UAP并C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康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炎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CAP,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随访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12个月后,血脂康组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炎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CAP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均P<0.01);血脂康组患者的血脂、炎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CAP的IMT及面积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均P<0.01);血脂康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结论:血脂康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和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16期)
迟海涛,金蕊,丛博,白鹰[10](2013)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入组的TIA患者及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Lp-PLA2水平。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组Lp-PLA2水平高于稳定粥样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P<0.01)。结论血清Lp-PLA2是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检测血清Lp-PLA2可以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13期)
稳定粥样斑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评价中短期稳定斑块疗效。方法选择颈总动脉斑块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B组患者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斑块弹性应变率比值测定。同时监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⑴治疗3个月后A、B两组血清LDL-C、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5,B组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A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DL-C、hs-CRP继续下降,但与3个月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DL-C与3月比无明显变化。⑵A组治疗3个月后斑块弹性应变率比值较治疗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3个月比无统计学差异;B组治疗3个月后斑块弹性应变率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继续升高,但与3个月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⑴应变率比值法可对斑块的硬度进行客观评价。⑵每日阿托伐他汀40mg比20mg更快增加斑块硬度从而稳定斑块,但远期疗效相差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定粥样斑块论文参考文献
[1].杜军.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张诗渊,夏丹,章春泉.弹性应变率比值评价阿托伐他汀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短期疗效研究[J].江西医药.2019
[3].汪汉.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稳定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4].崔国雄,李飞.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
[5].叶兴.瑞舒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
[6].赵磊.钠尿肽C型受体(NPR-C)稳定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斑块研究[D].山东大学.2016
[7].辛辉.蚓激酶胶囊联合普罗布考片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
[8].文琼.VPQ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型研究[C].第叁届全国暨国际超声分子影像及生物效应和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9].刘红军,王丽华,魏文红.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10].迟海涛,金蕊,丛博,白鹰.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