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向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四维,实践向度
生态向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俊[1](2019)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维”实践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维度走向实践。具体体现为: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完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国际政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在政治建设维度走向实践;通过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在经济建设维度走向实践;通过引导民众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发展,从而在文化建设维度走向实践;通过加强生态民生建设、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培育绿色生态文明行为方式,从而在社会建设维度走向实践。最终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洪波[2](2019)在《政治逻辑视角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深度推进的叁维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的政治、社会和学术议题。在政治逻辑的推动下,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五大发展理念"所凸显的"绿色"在现代化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入党章,已充分彰显生态文明意识的政治自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推进主要包括理想、现实和全球叁大向度:理想之维的理念自觉、现实之维的严格制度和严厉法治和全球之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构建。在叁维向度的协同作用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推进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平[3](2019)在《马克思思想的生态关怀向度及其启蒙意义——对生态虚无主义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多重原因的影响,马克思思想中的生态学底蕴一直处于被遮蔽状态。在生态虚无主义不断蔓延并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进行颠倒的语境下,重新阐发马克思思想中的生态学维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从本体论、西方文明机理、资本机制等维度展开了自己的生态致思。马克思的生态致思具有原则高度,表明马克思思想始终关注人的存在意义问题。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它有助于我们认清新自由主义的非正义性和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并启发我们反思中国文明方案在生态治理上的昭示性效应。(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10期)
刘玉灵[4](2019)在《“微”文化下高校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的发展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文化的盛行,传统的高校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党建工作如何适应复杂的形势,提高党的引领力,是目前高校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在高校,"微"文化呈现出娱乐化、媚俗化、无序化的特点,为高校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工作带来了"信仰挑战""失能危机""能动性挑战"。因此,高校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工作者要于细微处探寻"微"文化下高校党的政治生态建设之路,将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工作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开拓更契合广大师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党建平台,提高高校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工作的能动性。(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姚翼源,李祖超[5](2019)在《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的逻辑和实践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鲜活的时代土壤中创新凝练的结果。对于生态治理对象蕴含"现实的人""发展的人""自由的人"特质的透彻把握是习近平生态思想生成的内在逻辑,也为实践向度层面治理策略的践行指明了奋进的方向,即对照生态矛盾,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贯通群众路线,渗透为人民谋福的风尚;融入世界格局,创设为人类贡献的平台。(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张乾元,冯红伟[6](2019)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逻辑的多维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在地蕴含着问题意识、实践逻辑、文化逻辑以及价值逻辑。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目标之"的",基层治理的历练与经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之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积淀的生态智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文化之源,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发展的前途命运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之根,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智慧之"矢"。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等多维向度,厘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逻辑,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认识,进而更好地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季潇,吴宏洛[7](2019)在《习近平关于乡村生态文明重要论述的内生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关于乡村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蕴含观念转向、绿色指向和民生取向的理论意蕴,在实践上指引我们要加大环境治理保护的刚性约束和正向激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快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升乡村民众的生态获得感,指明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开拓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境界,引领了生态文明的新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陈帅,黄娟,崔龙燕[8](2019)在《北欧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的叁维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教育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提出并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地区,北欧国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动因、内容、实践叁个维度。在动因维度,生态文明教育是北欧国家实施绿色立国战略的基石、推动教育绿色转型的依托、满足公民绿色需要的抓手。在内容维度,北欧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技能、生态伦理和生态消费等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在实践维度,北欧国家制定并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战略、建立并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机构、构建并执行生态文明教育法律、推广并运用生态文明教育技术,开创了颇具特色的北欧生态文明教育道路。(本文来源于《比较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王兰惠,潘新喆[9](2019)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民生向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国情和人民群众不断高涨的生态诉求,习近平同志围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思想。优美生态环境是民生之根、生态环境问题是民生之患、美好生态生活是民生之福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蕴含着深厚的民生意蕴。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着美丽中国的共建价值、生态小康的推动价值、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引领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向真真[10](2019)在《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二重向度及逻辑体系研究——从“两个和解”到“两山”论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以"两山"论为核心表述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哲学与人本二重向度,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两山"论在哲学上表现为自然优先的唯物论、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辩证法、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思维。人本向度表现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维护人民的生态权益,保障人民的生态安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的严密逻辑体系。(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6期)
生态向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的政治、社会和学术议题。在政治逻辑的推动下,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五大发展理念"所凸显的"绿色"在现代化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入党章,已充分彰显生态文明意识的政治自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推进主要包括理想、现实和全球叁大向度:理想之维的理念自觉、现实之维的严格制度和严厉法治和全球之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构建。在叁维向度的协同作用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推进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向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陈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维”实践向度[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洪波.政治逻辑视角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深度推进的叁维向度[J].兰州学刊.2019
[3].王平.马克思思想的生态关怀向度及其启蒙意义——对生态虚无主义的批判[J].哲学动态.2019
[4].刘玉灵.“微”文化下高校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的发展向度[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
[5].姚翼源,李祖超.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的逻辑和实践向度[J].领导科学.2019
[6].张乾元,冯红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逻辑的多维向度[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王季潇,吴宏洛.习近平关于乡村生态文明重要论述的内生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向度[J].广西社会科学.2019
[8].陈帅,黄娟,崔龙燕.北欧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的叁维向度[J].比较教育研究.2019
[9].王兰惠,潘新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民生向度探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
[10].向真真.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二重向度及逻辑体系研究——从“两个和解”到“两山”论谈起[J].学理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