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小学:霍路明
摘要: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教人做人总是第一位。因此,培养有道德、有人格的公民,才是教育的第一宗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坚韧不拔的毅力,陶冶美的情操,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体育教学应通过生动的体育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体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内容,尤为重要,下面就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谈点浅见。
一、渗透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体育教学是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言与行,如何教好学生,作为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潜心地研究,做到胸有成竹。上课时教师要早到操场,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从外表上给学生一种整齐感;课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夏季和冬季往往有学生怕热或怕冷,流露出烦燥畏难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勇于克服困难,自己站在烈日炎炎或寒风凛冽的场地上,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应再出现什么畏难怕苦的情绪,应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学习当中去。这样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无形中教育学生要认真上好每节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二、渗透在体育课课堂常规的教育中。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如上课服装鞋帽的要求,可达到安全卫生教育的目的;上课师生问好,下课师生再见和请假制度,培养了学生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的思想作风;课中听从老师和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课前集队讲评小结,以及做好器材收送等,养成了一切行动听指挥和热爱劳动的习惯。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方法
姚明、刘翔是我国著名的运动员,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他们神奇的运动天赋令学生们崇拜。他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美好形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也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这与德育教育方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更好的完成课的任务,也是贯彻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对课的学生任务、注意事项等要求的下达,以及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通过常规教学中集合整队、队列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迅速整齐化一、集体协作以及遵纪守法的作风;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加强组织纪律,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练习中加强帮扶,小组长增强责任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及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比赛中,通过各种竞赛,培养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结束部分的小结与评价,从教育、教养的任务加以剖析,教师要善于表扬与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自身的正确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室内课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网络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电视台转播奥运会节目时,把一些重大赛事录制下来,利用室内体育课时间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我中华健儿为祖国荣誉努力拼搏的热血场面,以此来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另外还可插上一些运动员训练的场面,让学生了解一个取得成绩的运动员,他的训练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不仅要流汗,甚至要流血,这些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作为后盾。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有必须要有毅力、有恒心,且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始至终地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五、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总之,体育教师要抓住时机,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抗挫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从“育人”为主要目的,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德育”的内容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科学的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