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随机延时论文-胡博,王淖,易向阳,王高才

网络随机延时论文-胡博,王淖,易向阳,王高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随机延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随机网络演算,延时界,性能评价

网络随机延时论文文献综述

胡博,王淖,易向阳,王高才[1](2013)在《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延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延时相关问题,通过随机网络演算建立随机到达曲线和随机服务曲线模型,推导出单个节点和端到端的延时统计界。与节点到节点计算方法的延时界相比,演算方法更为简单。另外,随机延时界比确定性延时界具有更好的包络性,给出了违背界的函数。数值结果表明,运用SNC的卷积公式求得的概率统计型延时边界的结论具有更严格包络性,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配置和QoS控制具有较强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3年09期)

喻寿益,陈学一[2](2008)在《存在随机延时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网络延时问题,利用根轨迹法对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同时存在随机网络延时的网络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分析随机延时对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的影响,并采用NetCon控制器与液位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组成一个网络控制系统,针对不同的随机网络延时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较小的延时下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随着延时的增大,系统的控制精度有所降低;而较大的随机延时不但降低系统的总体快速性,同时,使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明显降低,而当随机延时大到一定程度时,系统的稳定性难以保证。(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孙德辉,刘大千,李志军,史运涛[3](2008)在《网络随机延时的双端协同拥塞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ABR业务流在传输过程中存在随机延时导致网络节点不能得到平稳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网络源端和节点端同时参与控制的双端协同拥塞控制策略。OPNET网络仿真环境下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克服随机延时对信息传输的影响,实现节点队列长度的有效平稳控制,降低节点端信元的丢弃概率,改善网络服务质量和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8年10期)

周立群[4](2007)在《随机延时细胞神经网络的几乎必然指数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细胞神经网络的输出函数特征,将状态空间分解成子区域,研究了一类随机延时细胞神经网络在噪声环境下的几乎必然指数稳定性.当细胞神经网络模型的扰动项满足Lipschitz条件时,得到一些几乎必然指数稳定的代数准则.如果细胞神经网络的平衡点是子区域的内点,并且与这个平衡点相关的矩阵有一个稳定度使扰动稳定,则细胞神经网络的平衡点仍保持指数稳定的性质.所有结果只需计算网络的平衡点与矩阵的特征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季凯[5](2006)在《一类含有随机延时的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器及观测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是关于通信工程(包括有线通信及无线通信)和控制工程两个工程领域的交叉学科。网络化控制是复杂大系统控制和远程控制系统的客观需求。最近几年,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很多学者将传统的控制理论拓展到网络控制系统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开展了如下的创新工作:(1)从实际系统出发,对同时含有传感器-控制器延迟和控制器-执行器延迟的网络进行了建模、分析,这样使研究具有了相当的现实背景,更加全面客观。(2)本文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随机延迟问题,用Markov跳变理论对系统进行建模,构造Lyapunov方程进行分析,给出了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满足鲁棒随机稳定的条件。(3)针对网络控制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类动态反馈控制器,实现了对系统的控制,使系统达到了理想的性能;进行了网络控制系统的全维观测器设计,对系统的状态实现了理想的观测效果。(4)给出了每种控制条件的LMI方法,特别地,对一类非严格LMI,给出了一类迭代算法。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论文中所得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6-12-01)

李冰,彭建华,刘延柱[6](2005)在《随机延时Hodgkin-Huxley神经网络的同步与联想记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神经系统微观生理结构,给出具有空间分布随机延时的神经元间耦合,而这种随机延时描述峰电位从突触前神经元到突触后神经元在轴突上传播所需要的时间.记忆由时空发放的神经元集群表达.通过加入并改变噪声的强度,研究了噪声对Hodgk in-Hux ley(HH)神经元网络系统联想记忆的作用,在噪声涨落的作用下,系统取得了对不完整输入的记忆恢复,得到与熟知的随机共振完全一致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网络随机延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网络延时问题,利用根轨迹法对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同时存在随机网络延时的网络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分析随机延时对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的影响,并采用NetCon控制器与液位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组成一个网络控制系统,针对不同的随机网络延时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较小的延时下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随着延时的增大,系统的控制精度有所降低;而较大的随机延时不但降低系统的总体快速性,同时,使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明显降低,而当随机延时大到一定程度时,系统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随机延时论文参考文献

[1].胡博,王淖,易向阳,王高才.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延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

[2].喻寿益,陈学一.存在随机延时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孙德辉,刘大千,李志军,史运涛.网络随机延时的双端协同拥塞控制策略[J].计算机工程.2008

[4].周立群.随机延时细胞神经网络的几乎必然指数稳定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季凯.一类含有随机延时的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器及观测器设计[D].天津大学.2006

[6].李冰,彭建华,刘延柱.随机延时Hodgkin-Huxley神经网络的同步与联想记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

标签:;  ;  ;  ;  

网络随机延时论文-胡博,王淖,易向阳,王高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