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锌交互论文-王彩霞,张文,卢丽兰,符传良,刘国彪

硒锌交互论文-王彩霞,张文,卢丽兰,符传良,刘国彪

导读:本文包含了硒锌交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硒锌交互,蕹菜,矿质营养

硒锌交互论文文献综述

王彩霞,张文,卢丽兰,符传良,刘国彪[1](2016)在《硒锌交互对蕹菜矿质营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硒(0、0.05、0.5、1 mg/L)、锌(0.05、0.5、1 mg/L)配施对蕹菜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锌肥增加了蕹菜N、P、Ca、S、Cu、Zn含量,降低了K、Mg、Fe、Mn、B含量。硒锌配施提高了蕹菜N、S、Cu、Zn含量,降低了Fe、Mn、B、Mg含量,对蕹菜P、K、Ca含量的影响规律不明显。就硒锌微肥配施浓度对蕹菜矿质营养元素积累而言,硒锌配施浓度不宜过高,以中低浓度锌(0.05、0.5 mg/L)配施低浓度硒(0.05 mg/L)效果好。(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王彩霞,卢丽兰,张文,符传良,刘国彪[2](2016)在《硒锌交互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硒(0、0.05、0.5、1、2 mg/L)、锌(0.05、0.5、1、2 mg/L)配施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硒浓度<2 mg/L,0.05 mg/L<锌浓度<2 mg/L),同浓度锌与不同浓度硒配合施用,硒浓度越小蕹菜产量越高;同浓度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施用,产量均为锌0.5 mg/L的处理最高。而低锌(0.05 mg/L)条件下,随着配施硒浓度的增加,蕹菜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当锌硒浓度均为2 mg/L时,蕹菜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且出现中毒现象。其中锌浓度为0.5 mg/L、硒浓度为0.05 mg/L的处理蕹菜长势最好,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硒锌配施增加了蕹菜锌、硒、Vc、蛋白质以及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但对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显着,其中,硒、锌浓度均为1 mg/L的处理对提高蕹菜营养品质的效果最好。但是,总体而言,硒锌配施最理想的水平是硒浓度为0.05 mg/L、锌浓度为0.5 mg/L,因为此配施浓度显着增加了蕹菜产量(产量是硒、锌浓度均为1 mg/L的处理近3倍),而且还提高了蕹菜的品质。(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宁红梅,葛亚明,李敬玺,雒海潮,雷小灿[3](2011)在《硒锌铜交互效应对肉鸡胸肌铜、锌、铁、锰、钙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日粮不同硒、锌和铜水平及互作效应对肉鸡胸肌中铜、锌、铁、钙、锰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罗斯308肉仔鸡720只,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硒、甘氨酸锌和甘氨酸铜,以饲喂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1)日粮不同硒水平对前中期胸肌铜含量的影响显着,对中期胸肌锌含量影响极显着,对后期胸肌铁含量影响显着,对前中后期胸肌钙含量影响不显着,对前期胸肌锰含量影响显着;2)日粮不同锌水平对前中后期胸肌铜含量影响显着,对中期胸肌锌含量影响极显着,对中期胸肌铁含量影响显着,对前期胸肌锰含量影响显着,对前中后期胸肌钙含量影响不显着;3)日粮不同铜水平对前中期胸肌铜、锌含量的影响显着,对后期胸肌锰含量影响显着,对前中后期胸肌铁、钙含量影响不显着;4)硒、锌和铜的交互作用对前中后期胸肌铜、锌、锰含量影响显着,特别是中期胸肌铜、锌含量影响极显着,对中后期胸肌铁含量影响显着,对中期胸肌钙含量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刘杨,王昌全,李冰,李焕秀,杜倩[4](2010)在《硒锌交互对春茶硒化学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叶面配合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2SeO3)和醋酸锌[(CH3COO)2Zn·2H2O],研究硒(Se)、锌(Zn)及硒锌交互(Se-Zn)作用对春茶硒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喷施Na2SeO3均能提高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的硒含量,尤以200~400μg/mL的硒处理对春茶中硒的含量提高效应明显,其中醇溶态硒占总量的比例最大,水溶态次之,盐溶态最小,且醇溶态、水溶态硒占总量的比例分别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20%~0.40%的锌对3种化学形态硒含量有显着的提高效应,而高浓度锌(1.20%)抑制3种形态硒的吸收;(3)低浓度硒(50μg/mL)与不同浓度的锌配比,3种形态的硒含量整体都较低,醇溶态、水溶态硒所占比例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大于盐溶态,其余浓度的硒锌配比,硒的化学形态分布与单硒相似,200~400μg/mL的硒与0.40%~0.80%的锌配合喷施,3种化学形态硒含量提高效应最明显,醇溶态、水溶态硒的比例分别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又以200μg/mL的硒与0.80%的锌配比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刘杨[5](2010)在《硒锌交互对茶叶中硒、锌化学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叶是一种传统纯天然饮料,富含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而微量元素的营养和生物学活性与其化学形态关系密切,富硒绿茶中的乙醇浸提物与水浸提物都具有抗氧化性和抗癌性,通过饮茶补充硒、锌微量元素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另外,采用乙醇、水提取剂将富硒富锌茶叶进行深加工,研制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开辟制备富硒富锌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新途径。针对目前硒、锌及其交互对茶叶硒、锌化学形态的影响未见报道的现状,本研究通过叶面喷施硒、锌,研究了不同喷施浓度硒、锌及其配比、不同采摘时间以及不同季节茶叶中硒、锌叁种化学形态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单硒、单锌及其交互对茶叶中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硒的含量和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春茶为例,单硒处理均能显着提高春茶叁种化学形态的硒含量,尤以200μg/mL~400μg/mL的硒对叁种化学形态的硒含量有显着的提高效应,特别是喷硒浓度达到200μg/mL时,叁种化学形态的硒含量增幅最大,表明茶叶叁种化学形态的硒均累积达到一定的水平,随着硒浓度的再提高,硒的累积慢慢趋于稳定;单独喷施硒,醇溶态硒占有优势,其次是水溶态,而盐溶态硒所占比例最少。单锌处理下,春季茶叶叁种形态硒的比例多数低于对照,各形态比例接近,甚至无显着差异,硒含量的累积效应在0.2%-0.4%的锌处理下相对明显,表明锌浓度的提高对叁种化学形态硒的累积及其分布影响较弱。不同浓度的硒锌配合处理下,春茶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硒都在200~400μg/mL的硒与0.4%-0.8%的锌配比时,含量较高,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硒含量的最高值分别达到2.0428、1.1304、0.6365mg/kg,硒浓度从200μg/mL提高到400μg/mL时,与不同浓度锌配比,叁种形态的硒含量增加不大,甚至下降,叁种化学形态硒的累积效应已趋于平衡;硒锌交互对叁种形态的分布影响表现为:醇溶态硒总体占有优势,但醇溶态硒慢慢向水溶态硒转移,特别是低硒(50μg/mL)与不同浓度的锌配比,水溶态硒的比例与醇溶态差异不显着,或者超过醇溶态,这表明硒锌配合喷施对茶叶叁种化学形态比例分布的影响,虽然与单硒处理有相似之处,但是在低硒(50μg/mL)与锌配比时,醇溶态硒占较大比例的同时,水溶态硒的比例也逐步提高,甚至超过醇溶态,而随着硒浓度提高到200~400μg/mL,与锌配合后,醇溶态、水溶态硒的比例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在200~400μg/mL硒喷施下,锌的配合施用对提高醇溶态、水溶态硒的比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春季不同采摘时间下,随着时间延长,单硒、单锌及其交互处理下叁种形态的硒含量总体都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叁种形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移,特别是硒锌交互后200~400μg/mL的硒与低锌(0.2%)配比,喷施后16d,醇溶态向水溶态硒转移,喷施后24d,水溶态硒向盐溶态转移,表明喷施后8d采摘能获取更多的醇溶态硒以及较多的水溶态硒。单硒、单锌及其交互处理在不同采摘时间对夏季、秋季茶叶的影响与春季有相似之处,但从季节对茶叶叁种形态的硒累积影响来看,茶叶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的硒含量均表现为春季较高,夏季其次,秋季最低。(2)单锌、单硒及其交互对茶叶中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锌的含量和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春茶为例,单锌处理对春茶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锌的累积均有一定的提高,尤以0.4%-1.2%的锌对叁种化学形态的锌含量有显着的提高效应,0.40%的锌处理后,叁种化学形态的锌增幅最大,而随着锌浓度的再提高,增幅减小,锌的累积慢慢趋于稳定;50~100μg/mL的硒能显着提高春茶叁种形态的锌含量,而200~400μg/mL抑制叁种形态锌的吸收;0.4%-1.2%的锌与100~200μg/mL的硒配比,叁种化学形态的锌含量提高效应明显,特别是0.8%的锌与100~200μg/mL的硒配比,含量较高,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的锌含量最高值达到61.83、170.63、157.51mg/kg。春季单锌、单硒处理下,叁种化学形态的比例呈现水溶态>盐溶态>醇溶态的规律,但交互处理后,盐溶态锌的比例提高,水溶态锌转移的趋势明显。无论单锌、单硒还是交互处理,春季茶叶叁种形态的锌含量均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呈不同幅度降低的趋势,而时间延长对单锌、单硒处理下春茶叁种形态锌的分配影响不大,但交互处理后24d,与低硒(50μg/mL)和高硒(400μg/mL)配比,水溶态锌的比例与盐溶态差异不显着,水溶态锌向盐溶态转移,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与低硒(50μg/mL)和高硒(400μg/mL)的配合,改变了叁种形态锌的分配,喷施后8d、16d能获得更多的水溶态锌。单锌、单硒及其交互处理在不同采摘时间夏季、秋季茶叶的影响与春季有相似之处,但从季节对茶叶叁种形态锌的累积影响来看,茶叶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的硒含量均表现为春季较高,夏季其次,秋季最低。(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杜倩,王昌全,李冰,李焕秀,刘杨[6](2010)在《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春茶亚细胞中硒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茶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2SeO3(0、50、100、200和400μg·mL-1)和醋酸锌(CH3COO)2Zn·2H2O(0、0.2%、0.4%、0.8%和1.2%),研究硒(Se)、锌(Zn)及硒锌交互(Se-Zn)作用对春茶亚细胞中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硒各处理下,亚细胞细胞壁部分、膜和细胞器部分、可溶性部分的硒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硒主要分布在膜和细胞器部分。(2)低中浓度(0.2%~0.4%)的锌处理对各组分硒含量的提高效应明显,而高浓度(0.8%~1.2%)的锌处理抑制了硒的吸收。(3)硒锌交互处理下,硒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均以膜和细胞器部分最大,细胞壁部分次之,可溶性部分再次之。中高浓度硒(100~400μg·mL-1)与中浓度锌(0.4%~0.8%)配合喷施对亚细胞硒含量的提高效应明显,而高锌(1.2%)与不同浓度的硒配比下亚细胞各组分硒含量无明显变化。低中浓度(50~100μg·mL-1)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细胞壁部分和可溶性部分中的硒向膜和细胞器部分转移明显,高浓度(400μg·mL-1)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处理,亚细胞各组分间的转移主要表现在膜和细胞器部分与可溶性部分之间。总的来说,单硒和硒锌交互处理亚细胞硒主要分布在膜和细胞器部分,单锌处理亚细胞硒主要分配在细胞壁部分。(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杜倩,王昌全,李冰,李焕秀,刘杨[7](2010)在《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季节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和醋酸锌,研究了硒、锌及硒锌交互作用对不同季节茶叶叶片硒、锌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叶硒、锌含量均在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3季茶叶硒含量都在中高浓度(200~400μg/ml)的硒和低中浓度(0.2%~0.4%)的锌处理下相对较高;而锌含量在中高浓度(0.8%~1.2%)的锌和低中浓度(50~100μg/ml)的硒处理下较高;各季节茶叶硒、锌含量都在中浓度的硒(100~200μg/ml)和锌(0.4%~0.8%)配比下较高。(2)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3季茶叶该酶活性均在中浓度的硒(100~200μg/ml)和锌(0.4%~0.8%)处理及其配比下相对较高;而高浓度的硒(400μg/ml)和锌(1.2%),以及低浓度(0.2%)的锌处理对春茶和夏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效应不甚明显,秋茶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在低浓度的硒(50μg/ml)和低浓度的锌(0.2%)以及高浓度的硒(400μg/ml)、锌(1.2%)处理下均无明显提高效应,同时低硒与低锌配比、高硒与中高浓度(0.2%~0.8%)的锌配比对春、夏、秋3季茶叶PPO活性的促进效应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杜倩,王昌全,李冰,李焕秀,刘杨[8](2009)在《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夏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配合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2SeO3)和醋酸锌[(CH3COO)2Zn.2H2O],研究硒(Se)、锌(Zn)及硒锌交互(Se-Zn)作用对夏茶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Se(1002~00μg/mL)和单施Zn(0.4%~0.8%)处理,茶叶叶片PPO活性相对较高;高浓度Se(>400μg/mL)和Zn(>1.2%)处理对PPO活性的提高效应不明显,甚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一Se、Zn处理喷施16 d后,茶叶叶片PPO活性相对较高。中浓度Zn(0.4%~0.8%)与中浓度Se(1002~00μg/mL)配合喷施,夏茶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而高浓度的硒锌配施对PPO活性无明显促进效应。同一配施处理,喷施16 d后PPO活性变化趋于稳定,且比喷施8 d活性增幅较大。高浓度的Zn与不同浓度的Se配施,PPO活性的时间效应不很明显,而低中浓度Zn与不同浓度Se配合喷施后,PPO活性的时间效应明显。(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杜倩[9](2009)在《硒锌交互对茶叶亚细胞中硒锌分布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叶是一种健康饮料,富含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开发兼具硒、锌两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富硒富锌茶”有利于人体安全高效地补充硒、锌元素,增强人体健康。硒、锌元素在茶叶中的分布,特别是在亚细胞中的分布直接影响茶叶浸泡过程中的释放量,同时也受到茶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多酚氧化酶(PPO)作为茶叶体内的生理活性酶,在茶树生理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活性与硒、锌在茶叶中的分布密切相关。针对目前硒、锌及其交互对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以及硒、锌在亚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均未见报道的现状,本研究通过叶面喷施硒、锌,研究了不同喷施浓度硒、锌及其配比、不同季节以及不同采摘时间下硒、锌在茶叶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茶叶PPO活性表现为夏季较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春、夏、秋叁季茶叶在单硒、单锌处理后8d、16d和24d采摘,其PPO活性均在Se(100~200μg/mL)、Zn(0.4~0.8%)处理下相对较高,在Se 400μg/mL和Zn 1.2%处理下,PPO活性较对照无明显提高。不同浓度硒锌配合处理下,喷施后8d、16d以及24d叁季茶叶PPO活性都表现为在Zn(0.4~0.8%)与Se(100~200μg/mL)配合下相对较高,高浓度的Se(400μg/mL)与Zn(0.8~1.2%)配比下,各季茶叶PPO活性较对照无显着增加。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无论是单施还是硒锌交互处理下,叁季茶叶的PPO活性均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先呈较大幅度增加后趋于平缓上升的趋势,喷施后16d和24d采摘时茶叶PPO活性较高,表明PPO活性在喷施后2周采摘效果较好。(2)茶叶亚细胞各组分中硒含量均表现为春季较高,夏季其次,秋季最低。单硒处理下,春、夏、秋叁季茶叶亚细胞中细胞壁部分(F_1)、膜和细胞器部分(F_2)、可溶性部分(F_3)硒的积累效应均在Se(200~400μg/mL)处理下最为显着。春季茶叶喷硒处理后8d,F_2中硒含量显着高于F_1,而F_1明显高于F_3,喷施后16d和24d,硒的分布规律呈现出F_1>F_2>F_3的特点,但F_3的绝对含量仍随喷施浓度的提高而增加,这表明,喷硒处理后初期积累的硒多用于膜和细胞器的构造,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硒开始逐步向细胞壁部分(F_1)和可溶性部分(F_3)转移;夏、秋两季茶叶在各采摘时间的硒分布规律均呈现出F_1>F_2>F_3的特点。单锌处理下,亚细胞各组分的硒含量总体水平较低,且随着锌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但均比对照处理高,其累积效应在低中锌(0.2~0.4%)处理下相对明显,叁季茶叶亚细胞各组分的硒分布规律均表现为F_1>F_2>F_3,不同的采摘时间下,其分布特点基本相似。同一浓度的单硒、单锌处理下,叁季茶叶各组分的硒含量均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硒分布的时间效应在喷施后8d和16d的中高硒(200~400μg/mL)和低中锌(0.2~0.4%)处理下效果较好。不同浓度的硒锌配比处理下,春、夏、秋叁季茶叶亚细胞各组分的硒含量均在100~400μg/mL的Se与0.4~0.8%的Zn配比时相对较高,而高锌(1.2%)与不同浓度的硒配比时,其亚细胞各组分硒的累积效应不甚明显;同时亚细胞各组分的硒分布规律与单硒处理的结果类似。同一硒锌交互浓度,不同采摘时间下,叁季茶叶的硒含量均随采摘时间的延长表现为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以喷施后8d和16d采摘,效果相对较好。(3)茶叶亚细胞中的锌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规律与硒含量较相似,均表现为春季含量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单锌处理下,春、夏、秋叁季茶叶亚细胞各组分锌含量均随着锌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以Zn(0.8~1.2%)处理下各组分锌含量相对较高。春、夏季茶叶在喷锌后8d和16d,锌分布规律呈现出F_3>F_1>F_2,喷施后24d则表现为F_1>F_3>F_2的趋势,表明在喷施处理后中后期锌逐渐由可溶性部分向细胞壁部分转移,可能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以及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识别反应,在养分的吸收、交换、固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秋季茶叶在各采摘时间下都表现为F_1>F_3>F_2的分布趋势,但F_1的锌分配比例随锌浓度的提高而降低,表明随着锌浓度的提高锌的积累发生了转移,逐渐向F_3累积。单硒处理下,各季节茶叶亚细胞各组分锌含量整体都偏低,且随着硒浓度的提高而呈下降的趋势,但都高于对照,表明高浓度(400μg/mL)的硒对锌的吸收累积无明显效应。同一单硒、单锌浓度下,叁季茶叶亚细胞各组分的锌含量均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呈降低的趋势,都在喷施后8d和16d,以中高浓度(0.8~1.2%)Zn和中低浓度(50~100μg/mL)Se处理下促进效果相对明显。不同浓度的硒锌交互处理下,春、夏、秋叁季茶叶的亚细胞锌含量均在Zn(0.4~1.2%)与中浓度Se(100~200μg/mL)配比时较高,而与高浓度Se(400μg/mL)配比对锌含量的提高无明显效应,且其亚细胞各组分的锌分布规律与单锌处理的结果类似。从采摘时间来看,同一硒锌交互处理下,叁季茶叶各组分的锌含量都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呈不同幅度的降低趋势,同时较高浓度的锌(0.4~1.2%)与中浓度的硒(100~200μg/mL)配比时喷施后8d和16d的时间效应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张玉兰,王昌全,李冰,李焕秀,杨艳[10](2007)在《硒锌交互对蒙山茶微量矿质营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叶面配合喷施不同浓度Na2SeO3(50~200 mg/kg)和ZnSO4.7H2O(0.25%~1.00%),研究硒(Se)、锌(Zn)及其交互作用对蒙山茶微量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春、夏、秋茶微量矿质营养均有明显影响。就春茶而言,与对照相比,硒、锌及其交互作用总体极显着提高了Se、Zn、Fe含量,对Mn、Cu含量表现负效应。硒、锌单独作用总体上对夏茶中Se、Zn、Fe、Mn、Cu吸收有极显着的正效应,交互作用则极显着提高了Se、Zn、Fe含量,降低了Mn含量,而对Cu的吸收影响不明显。硒、锌及其交互处理对秋茶Se、Zn、Fe吸收有促进作用,而对Cu、Mn吸收有抑制作用,其中以Cu含量降低尤为明显,较对照下降约7%~30%。总体上看,通过硒锌配合喷施改善蒙山茶微量矿质营养时,若为提高Se、Zn含量,则以100 mg/kg Na2SeO3和0.50%ZnSO4配施最好;若同时考虑Fe、Mn、Cu含量的提高,则以50 mg/kg Na2SeO3和0.25%ZnSO4.7H2O配施,春、夏、秋季均可进行。(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硒锌交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硒(0、0.05、0.5、1、2 mg/L)、锌(0.05、0.5、1、2 mg/L)配施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硒浓度<2 mg/L,0.05 mg/L<锌浓度<2 mg/L),同浓度锌与不同浓度硒配合施用,硒浓度越小蕹菜产量越高;同浓度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施用,产量均为锌0.5 mg/L的处理最高。而低锌(0.05 mg/L)条件下,随着配施硒浓度的增加,蕹菜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当锌硒浓度均为2 mg/L时,蕹菜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且出现中毒现象。其中锌浓度为0.5 mg/L、硒浓度为0.05 mg/L的处理蕹菜长势最好,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硒锌配施增加了蕹菜锌、硒、Vc、蛋白质以及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但对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显着,其中,硒、锌浓度均为1 mg/L的处理对提高蕹菜营养品质的效果最好。但是,总体而言,硒锌配施最理想的水平是硒浓度为0.05 mg/L、锌浓度为0.5 mg/L,因为此配施浓度显着增加了蕹菜产量(产量是硒、锌浓度均为1 mg/L的处理近3倍),而且还提高了蕹菜的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硒锌交互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彩霞,张文,卢丽兰,符传良,刘国彪.硒锌交互对蕹菜矿质营养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

[2].王彩霞,卢丽兰,张文,符传良,刘国彪.硒锌交互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6

[3].宁红梅,葛亚明,李敬玺,雒海潮,雷小灿.硒锌铜交互效应对肉鸡胸肌铜、锌、铁、锰、钙含量的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刘杨,王昌全,李冰,李焕秀,杜倩.硒锌交互对春茶硒化学形态的影响[J].茶叶科学.2010

[5].刘杨.硒锌交互对茶叶中硒、锌化学形态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0

[6].杜倩,王昌全,李冰,李焕秀,刘杨.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春茶亚细胞中硒分布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0

[7].杜倩,王昌全,李冰,李焕秀,刘杨.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季节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0

[8].杜倩,王昌全,李冰,李焕秀,刘杨.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夏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

[9].杜倩.硒锌交互对茶叶亚细胞中硒锌分布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9

[10].张玉兰,王昌全,李冰,李焕秀,杨艳.硒锌交互对蒙山茶微量矿质营养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

标签:;  ;  ;  

硒锌交互论文-王彩霞,张文,卢丽兰,符传良,刘国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