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峰福建省永春县蓬壶中学362600
作为一名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岗位上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给我们的教学理念带来的震撼。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投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即课堂的教学效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基层教师所探析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些观点。
一、教法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诱发性教学法。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经常地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强调数学在各门功课中的地位与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
2、创设激情。数学科与其他学科教材的语言相比显得比较枯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所以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上课应充满激情,语言亲切和蔼,语调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节奏要有徐疾起伏,这样才会给人听觉上的享受,使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感染之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鼓励质疑。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如果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变式训练。可将现成的题目改组、放大、缩小、添加、重叠、颠倒,即所谓“一题多变”,从题变中寻找不变的解题思路,尽量做到“解一题,带一串”。当然在变式教学中应该注意变式题的设计与训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阶梯度清晰的各类变式题组,天长日久就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益。
5、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同时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外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
二、从教材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实施有效教学以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材是基础知识的载体,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能使知识延伸、拓展,把握知识范围,减少学生做太多的偏、难、怪题。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还能发现教材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性,从而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呢?教师讲授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教材原文逐段、逐句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地思考概念、定义、定理、性质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细细品味、深刻理解。如七年级数学中“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这一概念,学生在理解记忆它时,不能丢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关键词句,否则,在空间里,也有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异面直线。
三、注重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由于七年级学生受知识面和推理能力的限制,又缺乏阅读教材的习惯,许多学生只能完成数字的题目,而对含有字母的规律性总结就束手无策了。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书中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例如,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材只给出了“同一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没有说明“在同一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结论。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推理和数字验证得出这个结论,帮助学生解决“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取值范围”的问题,同时总结出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最简单的判定方法,即两个短边之和大于最大边。经过教师对教材隐含知识的挖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归纳教材,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学完一节或一单元内容后,根据教材特点,要有侧重点地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归纳概括。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简单重复和罗列,而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一种知识概括,使知识条理化、规律化,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时,对于“点的坐标特点”教材中没有归纳概括,我在教完这一章后,结合课后习题及课堂上引申的内容,指导学生总结如下:(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4)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点,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点;(5)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通过概括总结,学生容易记住知识要点,杂而不乱,应用时得心应手,为八年级、九年级学习函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课程理论,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