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智性直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性直观,认识,世界,发展
智性直观论文文献综述
车成兰[1](2013)在《智性直观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哲学的问题始终脱离不了人的问题,而人则始终摆脱不了对世界的探索。人所具有的认识能力往往与这一时期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息息相关,因此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对于世界的认识不同,那认识能力也便成了一个问题。由此来看,作为认识一个向来被人所相信的“本源世界”的智性直观也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智性直观本身作为一种认识能力亘古便有,只是在不同时期,这一认识能力呈现不同的特点,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不仅使我们对于不同的哲学时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更有助于现代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本文共有五大部分,由于这一问题在康德那里首次成为重点问题,因此我们主要以康德哲学中的智性直观为出发点,并试图梳理康德前这一概念的原初特点及其所反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梳理出康德之后对这一概念的发展及所由此带来的人的认识能力和对世界的认识的改变。脱离原先的概念式解释为本篇文章主要写作风格,并进而试图以之为答案,追寻那答案背后的问题,以之为浮舟,去探索其它哲学问题。主体第一部分乃为康德之前哲学的智性直观,与康德哲学中的智性直观相比,这一时期的智性与直观相互含混,并未加以明确的区分。此包括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及近代哲学时期。此时期主要特点在于存在“二元论”,由于人类对于生活的世界的无知与好奇,因此他们试图找到世界的本源,依此解释世界,所以此时期存在着两个世界的划分,生活世界成为脱离人的自在的存在。而此时的智性直观主要即指通达这一本源世界的通路。在康德哲学中,智性直观的问题开始成为一个正式被关注和提出的问题。此时,由于康德对认识能力的提升,智性与直观相互分离。康德哲学的智性直观在其批判哲学中主要具有否定意义,由于他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自由留下地盘,为物自体留下地盘,因此,此时的智性直观仍然是通往物自体世界的通路,只是由于物自体的不可知,而予以否定。但此时的智性直观已经是人的本身所具有的认识能力。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纯粹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中,《判断力批判》的反思判断力是将之归结为康德暗许智性直观存在的重要依据。康德哲学中被排除于人的认识能力之外的智性直观在其后的费希特谢林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谢林那甚至成为了其哲学的核心,他们重新将智性与直观相合,并作为重要的认识能力,甚至具有了本体论意味。但是,他们并没有彻底解决康德的遗留问题,这一问题直到胡塞尔的现象学所提出的“本质直观”才得以得到缓解。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已经返回到了人的世界,其本质直观将康德之前的主客二分的问题予以解决,但是,此时的世界只是主观的世界,而并没有超出思维的范围成为客观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3-06-01)
苏宏斌[2](2013)在《智性直观与审美判断——康德美学中的直观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在认识论中否定人类具有智性直观能力,但在美学中却把反思判断说成是从特殊出发去寻找一般,这意味着反思判断是一种智性直观能力。在康德看来,反思判断只具有主观普遍性,不具有客观普遍性,因而是一种主观的反思能力,不具有客观的认识功能。但他强调审美判断虽然不以知性概念为依据,却以理性概念为依据,这意味着审美判断并不是纯粹的反思判断,而是反思判断和规定判断的统一,因而审美鉴赏不仅仅是一种反思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客观的认识能力,是一种真正的智性直观。(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刘祝环,李永洪[3](2011)在《老子对“道”的“智性直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的"道"具有不可言说的至高地位,我们的感性不能直观它,这使得"道"和康德的"知性物"概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老子的"道"是可以为我们所认知的,这一点又不同于康德的"知性物"。老子认为我们既不是用"心"来思维"道"的具体特征,也不是用感性来直观"道",而是用"心"来观照"道",也就是直观"道"。这样就和康德"智性直观"的概念有了契合之处,但不同的是,康德认为人类不可能拥有"智性直观"。(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1年24期)
李定强[4](2011)在《康德的“智性直观”理论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康德的智性直观理论,从这个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即从《纯批》到他的另外的两大批判,论述了智性直观的活动轨迹,说明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没有,什么时候有和没有只是可能的情形并指出其与物自体、感性知性、理性的关系。接着论述了智性直观的叁种类型:正向的智性直观、反向的智性直观和随机的智性直观以及他们的联系与区别,尤其强调接受意义的正向的智性直观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和我们要防范这种接受意义的正向的智性直观的消极作用。在谈到其与真善美的作用时,指出其与神学、知识建构、有限本质与无限本质的关系和审美判断、天才论的影响等等的关系。接着得出随机的智性直观可创新的提出问题,康德的知识建筑术可对之审查,反向的智性直观在可信的知识基础上确立我们的信仰和道德,并让信仰和道德去审视我们的知识建构与工具的本质的设立。在第四章笔者讨论康德的智性直观理论在中西哲学中的影响,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后来者克服了康德的二元论,但违背了理性不可超验使用的原则,所以建构了宏大而高深的唯心论体系。在近现代西方哲学中,一方面是继承康德的思辨,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忽视客体的实在性与之匹配;另一方面扩展了康德经验的论述,拒斥本体,轻视思辨,使得理论的思辨深度不够,这也是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与现代英美哲学的分野。只有马克思哲学利用“实践”的概念把主客、心物二分的鸿沟填平,既解决知识的普遍性思辨性,又赋予知识的确证性正当性。因此康德的智性直观理论所揭示的矛盾,只是在马克思那里才有了合理的科学的解决。联系中国传统哲学,如中医的学理的哲学基础、对道家的自然同化,儒家的反向的智性直观(当然也结合一些随机的智性直观)的各种理论建构,笔者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即东西方哲学思维是有差别的,我们缺的主要是科学精神,如何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争取中华民族早日伟大复兴的必需。(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1-05-01)
赵海燕[5](2010)在《“负的方法”与“智性直观”——对冯友兰与康德哲学方法的扩展性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友兰负的方法是其哲学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部分,他认为,只有通过负的方法才能达到哲学的顶点。进而,他认为康德在其哲学中也不自觉地使用了负的方法,如物自体不可知。而在康德看来,物自体不可知,原因在于人类没有智性直观能力。冯友兰则认为,物自体虽不能通过认知方式把握,但可以通过直觉、体悟的方式来达到。我们认为,冯友兰负的方法之所以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哲学"内在超越"的品格。(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卢春红[6](2010)在《?sthetisch(直感)判断与智性直观——论康德?sthetik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判断在康德哲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所探究的人之叁大能力的形成都与这一先验的过程相关。在这一意义上,判断就有了不同于传统的先天分析判断与后天综合判断的新内涵,康德称之为先天综合判断。对应于认识、欲望与情感叁种不同的能力,先天综合判断也可分为理论的、实践的和?sthetisch(直感的)叁种。其中,?sthetisch(直感)判断在康德哲学中处于一个复杂的位置。一方面,它属于《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感性论部分,涉及认识能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它又落实为趣味判断,涉及情感能力的形成。当然,康德早期曾试图否认来源于鲍姆伽通的这后一层涵义,认为它只是经验性的,但在发现了这一判断的先(本文来源于《美学第3卷(2010年出版)》期刊2010-02-01)
陈天庆[7](2010)在《试议智性直观、智的直觉、及“本觉”的存在格义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存在论题在否定性上切近了存在论差异,在肯定性上暴露了主体性哲学的本质性困难,这集中体现在其关于本源追问的"智性直观"问题上。牟宗叁非对象性、道德性、肯定性、实体性的"智的直觉",根本上是基于中国传统体用逻辑论证性的,而非现代现象学解释学的,还不能解决康德的存在困境。而《大乘起信论》的"本觉"由于其在"自性"之超越性上开显了某种现代解释学的本源维度,则可能重新解释孔子"畏知天命"的"存在之知"的本真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郁乐[8](2009)在《智性直观:舍勒与康德分歧的方法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舍勒对康德伦理学形式主义的批评与舍勒所建立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指出舍勒与康德在此问题上的分歧源于对智性直观能力的不同态度。文章深入讨论了智性直观在康德及舍勒思想中的意义及其方法论效应,进而指出在康德的形式主义法则的批判视野下,能够容纳舍勒以其智性直观方法所发现的质料价值序列,他们的分歧并非不能调和。(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2009年11期)
苗曼[9](2009)在《浅议“智性直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性直观"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却始终无形地贯通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之中。"智性直观"不应局限于哲学的考察,哲学之外也存在着"智性直观"。文章从人类艺术与心理的视角对"智性直观"概念做出新的解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苗曼[10](2009)在《浅议“智性直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性直观"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却始终无形地贯通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之中。"智性直观"不应局限于哲学的考察,哲学之外也存在着"智性直观"。本文尝试从人类艺术与心理的视角对"智性直观"概念做出新的解读。(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智性直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康德在认识论中否定人类具有智性直观能力,但在美学中却把反思判断说成是从特殊出发去寻找一般,这意味着反思判断是一种智性直观能力。在康德看来,反思判断只具有主观普遍性,不具有客观普遍性,因而是一种主观的反思能力,不具有客观的认识功能。但他强调审美判断虽然不以知性概念为依据,却以理性概念为依据,这意味着审美判断并不是纯粹的反思判断,而是反思判断和规定判断的统一,因而审美鉴赏不仅仅是一种反思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客观的认识能力,是一种真正的智性直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性直观论文参考文献
[1].车成兰.智性直观论[D].广西大学.2013
[2].苏宏斌.智性直观与审美判断——康德美学中的直观问题[J].文艺研究.2013
[3].刘祝环,李永洪.老子对“道”的“智性直观”[J].前沿.2011
[4].李定强.康德的“智性直观”理论及其意义[D].安徽大学.2011
[5].赵海燕.“负的方法”与“智性直观”——对冯友兰与康德哲学方法的扩展性解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
[6].卢春红.?sthetisch(直感)判断与智性直观——论康德?sthetik的意义[C].美学第3卷(2010年出版).2010
[7].陈天庆.试议智性直观、智的直觉、及“本觉”的存在格义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10
[8].郁乐.智性直观:舍勒与康德分歧的方法论基础[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
[9].苗曼.浅议“智性直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苗曼.浅议“智性直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