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复合在小儿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复合在小儿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布海丽且木巴吾东(新疆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手麻科新疆巴州84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复合在小儿全麻手术中应用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3月我院择期进行小儿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5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I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固定,调节雷米芬太尼浓度控制麻醉;II组患者给予雷米芬太尼固定,使用丙泊酚控制麻醉,观察对比两种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更快,患者拔管时间早,与II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全麻手术中恒定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调节雷米芬太尼浓度的复合方案更具有临床优势。

【关键词】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复合全麻全麻

全麻方案是小儿手术治疗中的一种麻醉方法,去需要更精准的药物有效浓度,且要控制好地控制麻醉深度。在小儿插管全麻中,大部分患儿由于不能较好地配合,因此需要麻醉师更好地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我院在引入靶控输注对患者血浆内药物浓度进行控制,在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复合麻醉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实验在靶控输注基础上,研究分析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复合在小儿全麻手术中应用的最佳方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3月我院择期进行小儿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5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年龄在3岁以上,无精神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无严重心肺疾病,无严重肝肾疾病,体重指数在20以上、25以下,ASAI~II级,择期手术。

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I组患者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在4~13岁之间,平均为(7.04±1.66)岁;体重最大为45kg,最小为10kg,平均为(26.62±3.22)kg。手术时间为12~37min,平均为(18.96±4.55)min。II组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在4~14岁之间,平均为(7.72±1.81)岁;体重最大为43kg,最小为11kg,平均为(26.28±3.39)kg。手术时间为12~35min,平均为(18.41±4.76)min。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和方差齐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常规禁食水4~6h以上。术前使用阿托品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后连接心电监护仪[1]。并连接靶控输注注射泵以监测患者的麻醉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麻醉诱导均采用芬太尼。将血浆丙泊酚靶控浓度设定为3.5μg/ml,在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再给予气管插管。

I组患者将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3.0μg/ml并固定,通过调节雷米芬太尼对麻醉深度进行控制。手术结束前先对丙泊酚进行调节,将靶控浓度控制在2.5μg/ml~2μg/ml。手术结束时停止注射丙泊酚。

II组患者将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2.56μg/ml并固定,通过调节丙泊酚对麻醉深度进行控制。手术开始前将雷米芬太尼调整为2μg/ml~1.52μg/ml,手术结束时停止供给雷米芬太尼。

1.3观察对比项目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手术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统计患者出现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及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更快,患者拔管时间早,与II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小儿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患儿往往不能安静地合作,因此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静脉输注是监测静脉麻醉的较好的办法,可以更好地控制麻醉的深度,并根据需要调节麻醉剂量[2]。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较快,半衰期较短且苏醒较快的药物[3]。而由于儿童与成人丙泊酚药物代谢动力学有差异,因此需要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增加药物剂量,进而避免麻醉镇静不足。但是,长时间的连续给药还需要防止药物残留,且一旦输入过快就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丙泊酚容易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对心肺功能的影响[4],如短暂性低血压等。这主要是由于丙泊酚能够降低交感缩血管神经活性,进而抑制心率增快,对外周循环压力有降低作用。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新的阿片受体激动剂,能够迅速地被肝脏迅速地水解[5]。药物起效迅速,且作用时间较短,能够快速地被消除,一般停药后半衰期为3~5min。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使用能够起到协同作用。药物同时也会对心交感神经有抑制。

从本次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麻醉中均会有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降低,在麻醉药物停止供给后恢复,但是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这主要是由于丙泊酚的静态分布大,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会进一步降低,因此不会影响患者苏醒。所以首先停止雷米芬太尼留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调控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在小儿全麻手术中恒定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调节雷米芬太尼浓度的复合方案更具有临床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小锋,王霞.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143-144,146.

[2]张捍平,周逸刚.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1):1012.

[3]徐小波.雷米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麻醉用于食管癌手术[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9):21-23.

[4]曹建方,谢红,李华等.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7):629-630.

[5]李秀满,王立祥.硬膜外阻滞复合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7):631-633.

标签:;  ;  ;  

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复合在小儿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