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允,佛教道教,诗赋创作,艺术特色
文学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赵逵夫,王峥[1](2018)在《佛道基因与高允诗赋的文学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允一生创作有多首与佛、道相关的诗赋作品。受佛、道的影响,高允形成了恬淡克己的政治心态,《塞上翁诗》标志着这一心态的最终形成。在与佛、道相关的作品中,《代都赋》针对北魏文成帝"复兴佛教运动"弊端而作,显示出不同于其他歌颂题材的特殊性。从现存作品来看,高允诗风古朴,诗赋创作注重氛围的营造,思想和情感表达多以淡化得失为主。在作品取材和声律方面,显示出向南朝文坛学习的倾向性。高允的《鹿苑赋》代表了北魏前中期文坛纯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刘茉琳[2](2018)在《严歌苓的文学定位——兼论“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学术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严歌苓的叁部作品《扶桑》《寄居者》《小姨多鹤》切入,关注严歌苓作品里独特的文化冲突、文化交融思考,作为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作家,严歌苓是一位在学术界、文化界与市场等诸多方都取得共同认可,有卓越成就的作家,却因囿于国族地域等绝对界限的思维模式、学术框架中,找不到准确的学术定位,进而影响了学术界对其关注,学术史对其描述,学术研究对其讨论。如果以"汉语新文学"的概念扫描,严歌苓很容易获取准确的学术定位,可以抛开不必要的影响,使得学术研究更有效地在她的文学意义上发挥最大功效。(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11期)
杨华[3](2016)在《《妇女杂志》编辑思想与文学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刊于1915年的《妇女杂志》,在其发行的17年中,所遭遇较大冲击的事件主要有二:一是1919年由罗家伦引起的对《妇女杂志》保守封建的批评;二是章锡琛时期"新性道德号"所遭遇的外来攻击。两场风波之后主编更迭,《妇女杂志》相应呈现出与之前不同的态度。文学作品并不是《妇女杂志》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杂志不同时期主导思想的变化也使得文学作品形式、描写内容、具体设置都有较大程度的调整。(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6年24期)
王研[4](2014)在《寻找“晚生代”作家的文学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言、贾平凹、阎连科……这一代作家大多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他们有相似的人生经历,他们对文学的理解来自乡土又回归乡土,同时,他们的写作技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今天,他们已经成为支撑中国文坛的基石,是代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人物,构成了中国(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4-06-17)
蔡长青[5](2013)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与“五四”作家的文学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新文学大系》是新文学权威与现代传媒共同运作的结果。它不仅是一部作品集,同时还具备了文学史的特征。《大系》在编选人员的组成、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以及编选作品的数目叁个方面都影响了"五四"作家的文学定位。由于《大系》的编选时间距离新文学的创作时间较近,同时编选者在编选作品和评价作家作品时很难剔除个人因素。因此,这种文学定位并非完全公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系》对"五四"作家的文学定位将不断接受新的检验和挑战。(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袁学敏[6](2013)在《论国学教育中的文学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学承载的是华夏文化,国学中的文学部分同样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面对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国学",尤其是面对几千年的文学,如何学习?笔者认为,首先定位中国古典文学的功用,其次是定位文学教学目标——即诗性智慧培养,再次,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探讨文学的特点及其内容。(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陈永敏[7](2012)在《《棋王》之创作与文学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棋王》发表于1984年,这篇难以归类的新新作品横空出世随即激起文坛波澜,不同于同时代知青类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棋王》以简约清婉的姿态向文坛姗姗走来,本文拟回顾《棋王》的创作历程、阿城独特的生平经历对创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黄河文学》期刊2012年12期)
杨婷婷[8](2012)在《论张平小说的边缘文学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的差异,指出张平小说具有"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双重特质,其作品比较符合"问题小说"的文学特征,其实质是一种将"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和谐统一的边缘文学。(本文来源于《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姚苏平[9](2012)在《史家眼光与文学定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视域下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的第一次兴盛发生在清末民初阶段,并在短期内成为文学场域中不可低估的力量。异域文学正是通过翻译文学的"中介"性作用,转化为本土文学的精神启示源泉。因此对这一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具有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学的意义。文章梳理了近百年来的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史,在不同观点、立场的历史论着中,翻译文学有着不同形式和功能的表达,其研究史本身就是一个被不断建构的过程。被视为启蒙大计一部分的翻译文学,如何发生、为何发生,其意识形态和书写策略如何嬗变,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话题。文章从现代文学源流的多种"话语"形式、翻译文学的学科归属、对翻译文学"缘起"的不同指认和阐释等方面,阐明在中国现代文学视域下的近代翻译文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2年04期)
李怡[10](2011)在《不仅是“匕首”,不仅是“投枪”——杂文与鲁迅对人生和文学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的"杂文"不是政治判决,而是别一样的"文学",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一生就是"杂文的一生",其杂文的历史"过程"性折射了鲁迅本人的思想成型与丰富。行走于"杂文人生"中的鲁迅,同时又通过对"杂文"的写作实践不断体悟"文学"的意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作为"杂文人生"的历史过程,鲁迅的文字从一般文明现象的批评发展而为整体制度的对抗,而在文字演变的背后,则是在现实社会各种阶层和群体中,不断寻求自我认同与差异甄别的思想过程。(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文学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严歌苓的叁部作品《扶桑》《寄居者》《小姨多鹤》切入,关注严歌苓作品里独特的文化冲突、文化交融思考,作为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作家,严歌苓是一位在学术界、文化界与市场等诸多方都取得共同认可,有卓越成就的作家,却因囿于国族地域等绝对界限的思维模式、学术框架中,找不到准确的学术定位,进而影响了学术界对其关注,学术史对其描述,学术研究对其讨论。如果以"汉语新文学"的概念扫描,严歌苓很容易获取准确的学术定位,可以抛开不必要的影响,使得学术研究更有效地在她的文学意义上发挥最大功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赵逵夫,王峥.佛道基因与高允诗赋的文学定位[J].河北学刊.2018
[2].刘茉琳.严歌苓的文学定位——兼论“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学术意义[J].名作欣赏.2018
[3].杨华.《妇女杂志》编辑思想与文学定位分析[J].青年.2016
[4].王研.寻找“晚生代”作家的文学定位[N].辽宁日报.2014
[5].蔡长青.《中国新文学大系》与“五四”作家的文学定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
[6].袁学敏.论国学教育中的文学定位[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
[7].陈永敏.《棋王》之创作与文学定位[J].黄河文学.2012
[8].杨婷婷.论张平小说的边缘文学定位[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9].姚苏平.史家眼光与文学定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视域下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史[J].社会科学家.2012
[10].李怡.不仅是“匕首”,不仅是“投枪”——杂文与鲁迅对人生和文学定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