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雷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管理系统,雷达装备,可靠性
信息雷达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姜军,陈雄[1](2019)在《基于B/S架构的雷达装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军用传感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笔者针对雷达装备管理的现代化需求,对管理系统的框架和体系结构等要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雷达装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9年20期)
关振红,刘本东[2](2019)在《基于雷达成像算法的车辆信息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测量道路上行驶车辆信息是雷达在民用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当车道中车辆较多并且车行进速度比较缓慢时,如何准确获取车流信息一直是该领域内研究的难点。基于雷达成像算法的车辆信息检测系统采用雷达成像中最大修正峰度距离对准算法估计车辆的速度,同时,车辆的长度等信息也能检测出来,该检测系统可以作为智慧城市中采集交通信息的一种手段。(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王洋[3](2019)在《电子信息雷达系统与自动识别系统信号融合的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系统是舰船上最早装备的一种探测、导航系统,这种系统具有快速、直观、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不具备目标检测功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出现填补了雷达系统的识别功能,且识别过程受气象、水文等条件影响较小,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雷达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信息融合技术,这种信息融合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两系统的优势,为舰船提供可靠的、质量高的通信数据、导航数据和目标探测数据,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4期)
牛晨鸣,徐超,姚志明,杨先军[4](2019)在《基于多普勒效应雷达的非接触实时体征信息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其中呼吸率和心率更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参数,能够实时监测呼吸率与心率有着重要意义。利用超宽带雷达实现对体动监测与体征信息的实时分析。通过采集雷达输出的数据,提取幅值信号,通过频域转换,对频谱图进行体动分析,并对原始数据采用数字滤波、特征点提取和频域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并获取体征信息。通过验证实验样本检查了获取体征信息的平均正确率达到97.6%,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测量结果准确,可以用于实时监测目标体动信息与体征信息。(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杨超群[5](2019)在《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雷达系统安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雷达系统(Networked Radar Systems,NRS)通过将多部不同体制、不同频段、不同工作模式、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站点进行合理布站,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连接成网,并借助网络中心站对雷达站点进行统一调配、处理、控制和管理,可充分发挥雷达集群和信息融合的优势,在复杂的电子作战环境中形成电磁优势和信息优势。在网络雷达系统中,一方面网络通信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方便了雷达站点与中心站之间的信息交互,增强了系统对环境的感知、探测和适应能力,提升了系统对雷达站点的调配、控制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网络通信技术的引入也大大增强了网络雷达系统的开放性,从而导致其安全风险相应增加。除了采用传统的电子对抗方法,攻击者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脆弱性,针对网络雷达系统进行网络攻击。网络攻击的方法比传统的电子对抗方法成本更低、隐匿性更高,且造成的可能后果更严重。为此,亟需开展针对网络攻击引起的网络雷达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然而,针对网络雷达系统安全问题特别是由网络攻击引起的安全问题,目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对网络攻击威胁分析不足、对攻击防御策略研究较少等诸多不足。本文以网络雷达系统的核心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为基础,展开的研究包括了基于集中式估计融合的网络雷达系统抗错误数据注入攻击研究、基于分布式估计融合的网络雷达系统抗错误数据注入攻击研究、基于检测融合的网络雷达系统多网络攻击检测研究和基于联合检测与估计融合的网络雷达系统抗拒绝服务攻击研究。具体而言,在概述了网络雷达系统及其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后,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理论分析了基于集中式估计融合结构的网络雷达系统在遭受错误数据注入攻击时其目标状态估计性能的退化情况,提出了一种可抵御该攻击的集中式估计融合算法,以保证遭到攻击时网络雷达系统的性能;2.理论分析了错误数据注入攻击对基于分布式估计融合结构的网络雷达系统的目标状态估计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可抵御该攻击的分布式估计融合算法,并分析了基于所提融合算法的网络雷达系统在遭受该攻击时的性能表现;3.针对网络雷达系统中多网络攻击同时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有限集理论的检测融合算法,实现了对网络攻击数目和受攻击雷达站点的同时检测;4.基于随机有限集理论,提出了一种联合检测与估计融合的算法,并研究了拒绝服务攻击对基于所提算法的网络雷达系统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攻击强度下基于所提融合算法的网络雷达系统的联合目标状态检测与估计性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曹芸茜,何炜琨[6](2019)在《场道钢筋加固区的探地雷达信息处理算法及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场场道内钢筋的强反射回波会严重影响探地雷达的监测。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场场道钢筋加固区的探地雷达信息处理算法及流程并研制了探地雷达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预处理、地下结构反演、目标检测与识别、脱空层厚度估计、目标成像、数据批处理及综合数据显示等模块。文中重点介绍了钢筋干扰下的灾害目标检测、识别与成像算法,利用Hyp-curvelet变换及WRELAX时延估计搜索局部峰值进行目标检测及钢筋抑制,结合Wigner时频分析及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目标识别,通过频域波数域的波场逆推进行目标成像,适用于钢筋加固区内道面下多层媒质的情况。仿真实例证明了本文方法及信息处理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03期)
陈月[7](2019)在《多载波雷达探测系统的目标距离信息及幅相信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雷达探测系统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香农信息论在雷达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侧重于雷达信号系统的波形设计方面。雷达是一种信息获取系统,用信息论对这一信息获取的过程进行系统地描述和刻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不少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理论框架。多载波雷达探测系统具有更高的距离分辨率和目标探测能力,是现代雷达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本论文采用香农信息论的思想方法,以接收信号与被测目标的距离-幅相之间的互信息为测度,建立了多载波雷达系统的信息理论模型。研究主要围绕目标的距离信息和幅相信息展开,针对单目标探测和多目标探测的探测场景进行讨论,并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比较,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在复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上,采用子载波序列为Zadoff-Chu序列的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建立了多载波雷达探测系统模型。针对常散射系数和瑞利散射系数两种目标模型,用信息论方法分析了探测信息量与目标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用熵误差衡量系统的性能,并与均方误差进行了比较。2.针对单目标探测系统,提出了两种目标模型下距离信息和幅相信息的定义及描述方法,并推导出了闭合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目标距离信息和幅相信息将产生相互影响,幅相信息通常依赖于距离信息。针对瑞利散射系数模型,幅相信息只与信噪比有关,而与距离信息无关。此外,提出了一种频域最大似然距离估计算法,可以估计非整数采样间隔的时延,进一步研究了目标的距离信息量与最大似然估计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高信噪比条件下,距离估计的克拉美罗界即为距离信息量的渐近上界。本论文的研究发现,目标的距离信息量可作为最大似然估计的性能上界,为实际系统的探测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3.针对多目标探测系统,分析了在目标间无干扰情况下多目标的距离信息和幅相信息,证明了多目标信息量是各个单目标探测信息量之和。在两目标情况下,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目标间存在干扰时,两目标的距离联合信息,并推导了瑞利散射目标的距离联合估计的克拉美罗界。最后从信息论角度提出了距离分辨率的定义,理论分析结果突破了带宽对距离分辨率的限制。(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曹满鑫,李杰,耿帅,孙郑芬,黄枥元[8](2019)在《基于激光雷达的叁维室内环境信息采集与显示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始对叁维信息的需求与日剧增。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电子地图、建筑设计、园林景观、产品演示等各个领域。针对室内环境研究开发了室内叁维环境信息采集与显示系统,实现了采集室内环境信息、数据转化为图形等功能。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可行使用传感器对室内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图形、图像使显示环境再现。(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9年01期)
倪百力[9](2018)在《广域雷达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城雷达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采集全面的、丰富的、实时的交通流信息,不但可以把握交通的发展现状,而且可以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无论对道路的交通规划、路网建设、交通管理,还是对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功能的实现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交通发展规划和道路交通科学管理的重要建设内容。(本文来源于《中国交通信息化》期刊2018年12期)
邢小鹏[10](2018)在《基于时空信息融合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辐射源个体识别,又称特定辐射源识别(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SEI)或“指纹”识别,指通过测量接收的电磁信号,依据一定的准则或先验知识确定产生信号的发射机个体身份的过程。在军事领域,该技术可以实现精确的跟踪和打击,是高层次信息融合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态势估计的重要支撑。在民用领域,可应用于无线接入认证、电磁频谱监管和其他公共安全项目中。目前国内针对该技术的研究,由于设备造价高昂、算法不稳健等限制,往往在实验室环境下性能较好;但是在实际非理想信号环境下,噪声和多径等干扰的存在导致个体特征不稳定,分类器性能下降,达不到识别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就雷达辐射源个体特征提取、信息融合模型的改进和最小验证系统设计等方面重点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实际信号环境和常用的单通道、I/Q双通道接收设备为依据,构建两种接收信号模型;总结典型脉冲信号的个体参数估计方法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归纳算法的优点,同时分析算法的局限性。2、针对常规雷达辐射源个体特征维度高、冗余信息多、噪声大的问题,研究基于贝塞尔曲线拟合的辐射源个体特征提取算法。该方法采用贝塞尔曲线对常规特征进行拟合,将拟合后控制点的空间散布作为个体特征向量。实验表明,与传统个体识别方法相比,在不显着降低识别率的情况下,本文提取的特征维度更低,占用存储空间更小,识别效率更高,适用于大规模数字化处理。3、针对常规单分类器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导致输出不稳定、基于决策层的信息融合模型输出结果不理想的不足,本文提出基于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的改进递归集中式时空信息融合模型。该模型继承了传统递归集中式信息融合模型的优点,同时又有效降低了识别过程中个别分类器失效以及融合次序对模型输出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了对真目标的支持度,相对地降低了对其他假目标个体的支持。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模型利于并行运算、实时性好且性能稳定。4、针对目前国内研究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多数以理论仿真为主、缺乏验证设备进行外场实测的不足,设计基于FPGA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最小验证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ADS-B)信号的采集、存储、解码、个体特征提取、数据库存取和聚类识别等功能。外场实测表明,该系统的平均个体识别准确率达到88.3%。(本文来源于《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10-15)
信息雷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测量道路上行驶车辆信息是雷达在民用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当车道中车辆较多并且车行进速度比较缓慢时,如何准确获取车流信息一直是该领域内研究的难点。基于雷达成像算法的车辆信息检测系统采用雷达成像中最大修正峰度距离对准算法估计车辆的速度,同时,车辆的长度等信息也能检测出来,该检测系统可以作为智慧城市中采集交通信息的一种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雷达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姜军,陈雄.基于B/S架构的雷达装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
[2].关振红,刘本东.基于雷达成像算法的车辆信息检测系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3].王洋.电子信息雷达系统与自动识别系统信号融合的数学模型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9
[4].牛晨鸣,徐超,姚志明,杨先军.基于多普勒效应雷达的非接触实时体征信息检测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19
[5].杨超群.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雷达系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9
[6].曹芸茜,何炜琨.场道钢筋加固区的探地雷达信息处理算法及系统研究[J].信号处理.2019
[7].陈月.多载波雷达探测系统的目标距离信息及幅相信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8].曹满鑫,李杰,耿帅,孙郑芬,黄枥元.基于激光雷达的叁维室内环境信息采集与显示系统[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
[9].倪百力.广域雷达信息采集系统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8
[10].邢小鹏.基于时空信息融合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