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合成论文-吴夏怡,余茜,李勇,黄振钟

点合成论文-吴夏怡,余茜,李勇,黄振钟

导读:本文包含了点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量子点,丙二酸,微波合成法,水热法

点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吴夏怡,余茜,李勇,黄振钟[1](2019)在《基于丙二酸的碳量子点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二酸为唯一碳源,分别通过微波合成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稳定性高,水溶性较好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CQDs)。两种制备方法获得的碳量子点都是单分散的类球形颗粒,粒径大小相近,粒径范围在2. 0~4. 5 nm之间,荧光发射依赖激发波长,有两个荧光寿命,表面状态不均一。微波合成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平均粒径为2. 32 nm,激发波长为340 nm,发射波长为410 nm;而水热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平均粒径稍大,为2. 47 nm,激发波长为340 nm,发射波长为416 nm。从荧光量子产率来看,水热法合成的CQDs荧光量子产率为4. 25%优于微波法。为进一步研究丙二酸制备碳量子点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9期)

朱培元,李振华,朱志军,唐建国[2](2019)在《红色荧光碳点:合成、性质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碳点作为一类新型的光致发光纳米材料正在迅速发展.众所周知,碳点的合成方法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高稳定性、低毒性等特性,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特别是红色荧光的碳点以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综述总结了最近几年来有关红色荧光的碳点的研究成果,讨论当下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我们希望通过探讨光致发光机理,设计使用特定的前体、合成方法、异原子掺杂和表面处理等使碳点发出特殊的红光并应用于生物成像、光电学、传感等领域.(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焜,王春来,丁晟,刘长军,田丰[3](2019)在《荧光碳量子点:合成、特性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量子点是一种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碳量子点是纳米材料的一员,具备纳米材料所共有的表面和界面效应,因而表面非常活跃,易于功能化修饰;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使得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荧光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强、光谱可控;另外,碳量子点的水溶性优良,碳元素的构成保证了碳量子点的低细胞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极小的粒径和分子量也有利于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这些突出的性能使得碳量子点在肿瘤体外检测、体内成像、肿瘤靶向载体与治疗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仅从肿瘤治疗方面而言,碳量子点在许多传统和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中都有很多深层次的应用。纳米药物载体技术是大部分学者利用碳量子点来改善化学治疗过程最常用的手段。它是将纳米材料作为基本单元,通过物理和化学等手段将药物连接、吸附或者包裹在纳米材料上,利用载体的特殊性能来实现更好的抑癌效果。而碳量子点诸多的优良性能也使其在化学治疗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应用,包括:(1)改善药物的水溶性,以提升治疗效果;(2)提高药物对病灶处的靶向性,降低对正常细胞的危害;(3)延长药物在人体内的滞留时间;(4)实现药物智能高效释放等。这些复合载药体系具有特异性、靶向性、定量准确、易吸收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碳量子点的光热转化特性、光致发光特性也使得其在光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中有所应用。光热治疗提高了热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碳量子点在光动力治疗应用中,可以显着改善光敏剂水溶性差、荧光量子产率低、光源穿透深度不够、癌变组织氧气供应不足等应用难题,为深层肿瘤治疗提供了研究思路。多种方式的协同治疗也可以将治疗效果提升至最大化。本文归纳了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以及新的制备工艺的发展趋势,总结了碳量子点在肿瘤治疗中所具有的优良性能,并着重介绍了碳量子点在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和化疗等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前沿应用。(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春荣,孟铁宏,余跃生,胡先运,赵鸿宾[4](2018)在《水溶性黄绿色荧光硅量子点合成及对miRNA-21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传统的Ⅱ/Ⅵ族、Ⅲ/Ⅴ族量子点,硅量子点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越的光学性能在生物传感、荧光探针及医学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氨基乙基氨基异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硅前体,抗坏血酸钠和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黄绿色荧光硅量子点。并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硅量子点进行结构表征。对反应的影响因素如水浴反应时间、水浴温度、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还原剂比例进行了考察和优化。研究表明,制备的硅量子点对Cy5具有明显的淬灭行为。基于硅量子点对Cy5的淬灭行为,建立了Cy5标记单链DNA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miRNA-21的方法。该方法的检出范围为0. 5~40 nmol/L,检出限为0. 15 nmol/L,并具有良好的区分单碱基错配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8年12期)

张彦斌[5](2018)在《非空穴限域绿色核壳结构量子点合成及电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作为一种发光材料,最引人瞩目的特点当属“一种材料,多色发光”。由于其优异的单色性和灵活的发光可调谐性,量子点在显示与照明方面前景广阔。如何制备出高质量的量子点是制约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D-LEDs)开展应用研究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对CdSe系量子点的研究中,研究最多的当属于CdSe/CdS系统,而对于另一种材料ZnSe而言,尽管ZnSe与CdS一样与CdSe晶格匹配度相当,同样可以对CdSe进行良好的外延生长,但研究者们往往认为由于ZnSe与CdSe价带位置相近,非空穴限域会导致CdSe/ZnSe量子点产生荧光闪烁,以至于对CdSe/ZnSe系的研究较少。在本论文中,考虑到目前的QD-LEDs结构中普遍存在着电子注入过剩导致的载流子注入不平衡问题,采用ZnSe作壳层有助于降低空穴的注入势垒,从而提高空穴注入效率,实现QD-LEDs高效发光。我们通过一种新的合成方式:即通过壳层厚度的精确调控和核壳界面的合金化控制成功地合成出荧光非闪烁的CdSe/ZnSe核壳结构量子点,进而基于CdSe/ZnSe体系构筑了高效QD-LEDs。具体内容包括:(1)制备出高质量且非闪烁的CdSe/ZnSe量子点。通过对反应温度、溶剂比例、升温速率等条件的探索,合成出了荧光量子产率大于90%的绿色CdSe/ZnSe量子点。特别地,我们制备的CdSe/ZnSe量子点在ZnSe壳层大于6层后是荧光非闪烁的。对于这一以往没有报道过的现象,我们的工作也许有助于进一步理解CdSe系量子点的闪烁机理。(2)制备出高质量的CdSe/ZnSe/ZnS及CdSe/ZnSe/ZnSeS/ZnS绿色量子点并构筑高效QD-LEDs。我们合成的这两种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达90%以上,荧光峰位在530 nm左右,且这两种量子点的瞬态荧光均为单指数衰减。基于CdSe/ZnSe/ZnS量子点构筑的QD-LEDs最大亮度高达425000 cd/m~2,峰值EQE达到15.8%。特别地,基于CdSe/ZnSe/ZnSeS/ZnS量子点构筑的QD-LEDs,峰值EQE更是高达20.06%,而且在保持EQE超过20%的条件下还能保持超过50000 cd/m~2的亮度,足以满足显示与照明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芳芳[6](2018)在《非闪烁梯度合金结构量子点合成及QLED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体量子点(QDs)由于荧光量子产率高、单色性佳、稳定性高、荧光光谱随尺寸可调等独特的光学性质,使其在生物标记、光伏器件、激光、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基于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QLED)出现以来,随着量子点合成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器件结构的不断改善,器件性能已经可以与现今优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相媲美。但是,QLED在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因为量子点在连续激发下会出现闪烁效应,影响其稳定性进而影响器件效率,因此如何获得在连续激发下非闪烁的量子点是提高器件效率的关键所在。以往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核壳结构量子点的研究上,而壳层生长过程成本较高,难以控制。因此,寻找一种量子产率高、稳定性高、具有单通道衰减且非闪烁特性的量子点合成方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合成具有合金结构量子点的方法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这主要是因为合金结构可以在几乎不改变其粒子尺寸和分散性的基础上,调控能带结构和发光性质。而通过简单一锅法合成出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好的非闪烁梯度合金结构量子点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调控Se和S比例,利用简单一锅法制备高质量的非闪烁单通道衰减的绿色梯度合金结构CdSe_(1-x)-x S_x量子点,当Se:S=1:8时,CdSe_(1-x)S_x的荧光发射峰位为511 nm,半峰宽为28 nm,荧光量子产率达90%。且该量子点具有单通道衰减的荧光动力学行为和无闪烁(“亮态”时间>98%)的特征。将该纳米晶作为发光层,采用全溶液法构筑QLED,最终电致发光半峰宽为34 nm,器件最大亮度、外量子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为92330 cd/m~2、14.5%、50.3 cd A~(-1)。与之前报道相比,器件亮度及性能大大提升。器件性能的改善,是由于梯度合金结构CdSe_(1-x)S_x量子点具有高量子产率、单通道衰减和非闪烁等优良特性。(2)利用简单一锅法制备高质量的非闪烁单通道衰减的绿色梯度合金结构Zn_xCd_(1-x)Se_yS_(1-y)纳米晶。经过调节各个组分的含量和其它实验参数,结果显示,合金结构Zn_xCd_(1-x)Se_yS_(1-y)量子点的各项光学参数均有明显提高。对比所得的QLED性能,结果显示,器件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亮度达到236281 cd/m~2,外量子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为17.4%和70.46 cd A~(-1)。如此高的效率和亮度,主要归功于我们所合成的高质量的Zn_xCd_(1-x)Se_yS_(1-y)合金结构量子点在连续激发下具有非闪烁行为,从而能够保证量子点在连续载流子注入下持续有效发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严春梅,陈于蓝[7](2017)在《基于稠环邻菲罗啉的红光嵌段共轭聚合物及其量子点:合成、表征及细胞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之前发展的稠环1,10-邻菲罗啉单体与芴的双硼酸酯、双溴代苯并噻二唑联二噻吩叁元共聚,合成了在深红及近红外区有荧光发射的聚合物(P1、P2)。将P1通过纳米再沉淀法制得粒径小于20 nm的聚合物量子点(Pdots),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证明Pdots的荧光发射峰在677 nm,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62 nm)和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6.2%)。利用双亲性聚合物(PSMA)实现Pdots的表面功能化,并进一步与链霉亲和素共价偶联,实现了Pdots对细胞的微管蛋白标记。细胞毒性测试证明制备的Pdots对细胞活性影响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另外,我们通过把P2用叁甲胺水溶液离子化,成功地制备了水溶性的红光聚合物P3,其紫外吸收峰和荧光发射峰分别为486 nm和623 nm,说明稠环1,10-邻菲罗啉是构筑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效红光材料的理想单元。(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宋斌[8](2017)在《深红—近红外CdTe/CdSe核壳结构量子点合成及其在QLED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具有荧光产率高、单色性好、发射峰位连续可调、高稳定性和低价易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因此,量子点在光致发光、生物传感器、可印刷薄膜晶体管(TFTs)、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LEDs)等领域前景广阔。近年来,基于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QLEDs)更是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核壳结构量子点质量的不断提高,可见光区QLEDs的性能显着提高,如红色QLEDs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已经达到20.5%,最大亮度达到50000 cd/m~2,绿色QLEDs的最大EQE和最大亮度达到23.68%和210000 cd/m~2,深蓝色QLEDs的最大EQE和最大亮度分别为12.2%和7600 cd/m~2。然而,与可见光区的QLEDs相比,深红色和近红外QLEDs的发展仍相对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具有较高荧光量子产率的type I结构的QDs不能通过简单的尺寸控制实现深红-近红外的发光,而type II结构的QDs由于其特殊的能级排列虽然可以通过控制粒子的尺寸实现深红-近红外区的发光,但是由于量子产率低、稳定性差等因素限制了其在深红-近红外QLEDs中的应用。因此,制备高质量的深红-近红外发光的QDs对构筑高性能的QLEDs有重要意义。鉴于上述问题,通过优化实验方案制备了高质量的深红色-近红外CdTe/CdSe核壳结构量子点,基于此QDs构筑了高性能的深红-近红外QLEDs。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type II结构的CdTe/CdSe量子点构筑高性能的深红色QLEDs。用热注入的方法合成CdTe QDs核,再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SILAR)进行CdSe壳层包覆,制备出高质量的CdTe/CdSe核壳结构量子点,量子产率达到63-68%,荧光发射峰位在640 nm-680 nm深红色发光范围内连续可调,有优良的光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热淬灭度。以这种CdTe/CdSe核壳量子点作为发光层,经过条件优化,获得了高效的深红色QLEDs,最高亮度达17716 cd/m~2,EQE最高值为6.19%,且在10~1000 cd/m~2的亮度内EQE都大于5%,远高于之前报道的稀土元素复合物发光二极管(2.7%)和共轭聚合物基的发光二极管(1.1%)的最高外量子效率。该结果表明了所制备的QDs的质量和构筑的QLEDs性能都有很大提高,为促进深红色QLED在下一代照明设备和显示器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2)基于氯离子修饰的CdTe/CdSe量子点构筑高性能近红外QLEDs。采用与上述(1)中类似的方法合成高质量的CdTe/CdSe核壳结构量子点。这些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位在740 nm-850 nm的近红外光范围内连续可调,量子产率高达40-60%,有优良的光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热淬灭度。然后用氯离子取代长链有机配体,改善量子点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电荷迁移率。以荧光峰位为784 nm的CdTe/CdSe近红外QDs为例,氯离子钝化过后的QDs作为发光层,构筑近红外QLEDs,器件的最大高照度66 mW/cm~2最大EQE为7.2%,相对于没有进行氯离子修饰的近红外QLEDs(53 mW/cm~2和5.7%)分别提高了24.5%和26.3%。器件性能的提高归因于氯离子的表面钝化降低了QDs表面因缺陷态产生的非辐射复合的可能性,提高了QDs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电荷迁移率。这一结果促进了近红外QLEDs在红外可视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7-01)

覃晓丽,董逸帆,王茗涵,邵元华[9](2017)在《基于碳点合成的纳米金、铜染放大及双重信号输出新方法的超敏免疫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染色的安培生物分析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分析等研究领域备受关注[1-3]。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夹心型金属标记的免疫分析方法,基于富含羟基的碳点合成的纳米金(AuNP@C-dots)、铜染双重放大以及双重信号输出方法,实现了蛋白质含量的超敏安培免疫检测,证明了C-dots也能催化铜染反应的进行。铜染后的纳米复合物由于含有大量的铜,并且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具有高的电催化活性,因此可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或计时安培法进行检测。将这种方法用于人免疫球蛋白(IgG)叁明治型免疫分析,检测下限低至3 fg mL~(-1)。(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4-14)

蔡春琦[10](2017)在《用于敏化太阳能电池Ⅰ-Ⅲ-Ⅵ_2族量子点合成与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制于全球气候变暖等社会问题,化石能源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成为解决这一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s)以量子点为敏化剂,是第叁代太阳能电池典型代表。Ⅰ-Ⅲ-Ⅵ2族半导体是一类由Ⅰ族、Ⅲ族、Ⅵ2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是直接窄带隙半导体。其中CuInS2、AgInS2带隙分别为1.5 eV、1.87 eV,与太阳光吸收光谱相匹配。本论文采用有机金属前驱体热分解法合成出尺寸均一的CuInS2、AgInS2量子点(4-5nm),经配体交换后吸附于TiO2光阳极多孔膜上,与硫化亚铜对电极组装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工作:(1)组分控制荧光可调的AgInS2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以纯油胺为配体,通过有机金属前驱体热分解法合成出一系列尺寸均一的AgInS2量子点。研究发现,量子点的荧光寿命和光谱可以通过Ag/In比例调整,Ag/In比例为0.85时(AIS-1.0),荧光量子产率最高达到74%。以AgInS2量子点为敏化剂组装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流密度达到13.78 mAcm-2,电池效率达2.91%,是目前以AgInS2量子点为敏化剂的敏化太阳能电池最高值。(2)组分控制缺陷合成CuInS2量子点及应用采用前驱体热分解法合成不同铜铟比例的CuInS2量子点,经配体交换后吸附于Ti02光阳极,组装成叁明治结构敏化太阳能电池。该法延续了简单的合成方法,Cu/In比例为0.89时(CIS-1.0)电池效率为4.58%;通过组分调节缺陷抑制电子复合,当Cu/In比例为0.79时(CIS-0.7),电池效率提高到6.17%。(3) Zn掺杂固溶体CuInS2量子点合成及应用掺杂不同Zn含量合成CuInS2固溶体量子点,经配体交换后吸附于Ti02光阳极,组装成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发现,Zn掺杂后量子点的电子注入速率常数得到很大提升:未掺杂CuInS2量子点的电子注入速率常数ket为0.276×1010s-1,掺杂5%的Zn源后ket增加到2.99×1010s-1。Zn含量为5%时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30%。(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7-03-01)

点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碳点作为一类新型的光致发光纳米材料正在迅速发展.众所周知,碳点的合成方法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高稳定性、低毒性等特性,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特别是红色荧光的碳点以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综述总结了最近几年来有关红色荧光的碳点的研究成果,讨论当下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我们希望通过探讨光致发光机理,设计使用特定的前体、合成方法、异原子掺杂和表面处理等使碳点发出特殊的红光并应用于生物成像、光电学、传感等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点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吴夏怡,余茜,李勇,黄振钟.基于丙二酸的碳量子点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9

[2].朱培元,李振华,朱志军,唐建国.红色荧光碳点:合成、性质与应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杨焜,王春来,丁晟,刘长军,田丰.荧光碳量子点:合成、特性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9

[4].李春荣,孟铁宏,余跃生,胡先运,赵鸿宾.水溶性黄绿色荧光硅量子点合成及对miRNA-21的检测[J].化学试剂.2018

[5].张彦斌.非空穴限域绿色核壳结构量子点合成及电光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8

[6].王芳芳.非闪烁梯度合金结构量子点合成及QLED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8

[7].严春梅,陈于蓝.基于稠环邻菲罗啉的红光嵌段共轭聚合物及其量子点:合成、表征及细胞成像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2017

[8].宋斌.深红—近红外CdTe/CdSe核壳结构量子点合成及其在QLED中应用[D].河南大学.2017

[9].覃晓丽,董逸帆,王茗涵,邵元华.基于碳点合成的纳米金、铜染放大及双重信号输出新方法的超敏免疫分析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2017

[10].蔡春琦.用于敏化太阳能电池Ⅰ-Ⅲ-Ⅵ_2族量子点合成与制备研究[D].温州大学.2017

标签:;  ;  ;  ;  

点合成论文-吴夏怡,余茜,李勇,黄振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