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分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续刚构,箱梁桥,抗震,数值模拟
抗震分析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逸庶,瞿翔,刘敏[1](2019)在《连续刚构箱梁桥抗震能力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刚构桥因其施工简便,结构受力明确已成为主要桥型之一。为了保证连续刚构箱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安全,确保桥梁结构以延性形式反应,连续刚构箱梁桥的抗震能力分析则尤为重要。文章以数值模拟为分析手段,结合某连续刚构箱梁桥进行抗震能力分析,用以指导该桥梁的设计,同时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李丽娟,张毅雄,刘贞谷,石凯凯,陈建国[2](2019)在《基于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反应谱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在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约束下的差异,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某电抗器装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依据国家标准《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分别采用谱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对结构在烈度为9度的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验证该电抗器装置是否符合抗震设计标准,比较基于抗震设计规范下2种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时程分析法的计算结果更为保守,安全裕度更大。(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任玉英[3](2019)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相关问题及设计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灾害会使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完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震设计需要从结构的整体出发,保证抗震设计的有效性,在抗震设计中注重分析要点和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以保证建筑物抗震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9年09期)
田伟新,张晗亮,聂大巍[4](2019)在《面向抗震防灾规划的建筑物震害评估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物抗害评估方法非常的重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对震害评估的概念和原则进行了阐述,探究抗震评估流程以及分析分区抽样与建筑物分类情况,并制定多级震害评估方法,以此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防火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6期)
徐琴[5](2019)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作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其抗震设计工作不合理就会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也会给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造成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抗震能力的提升和设计的优化工作是提升建筑物安全稳定系数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在设计中结合合理的抗震措施,有助于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4期)
徐琨鹏,景立平,宾佳[6](2019)在《四种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简化分析方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简化分析方法中,强制反应位移法将土层变形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侧边界模拟地震作用,反应加速度法将土层加速度施加到整个有限元模型上模拟地震作用,此外还有仅将土层加速度施加到土层模型上模拟地震作用的方法。上述方法均规避了反应位移法中关于弹簧刚度的取值问题,提高了计算效率。本文以1个双跨箱形结构为例,用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作为校核,分析了强制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和仅将土层加速度施加到土体中的简化分析方法在不同侧边距条件下的计算精度,再结合常用的反应位移法,对比分析了4种简化分析方法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强制反应位移法时,侧边距取为1倍结构宽度导致的误差最小,反应加速度法和仅在土体施加加速度的简化方法对侧边距取值不敏感,反应位移法在角点造成的误差最大。(本文来源于《震灾防御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杨磊[7](2019)在《重力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力坝实际可承受的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可能远大于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水平,研究重力坝的极限抗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采用ANSYS软件自带的混凝土弥散裂缝本构模型模拟坝体混凝土材料,基于地震超载法逐步放大地震加速度峰值并采用动力时程法研究其动力响应,以混凝土大坝坝体出现贯穿性裂缝或者坝基屈服区连通,且按有限元计算中迭代不收敛为判断依据,计算分析重力坝极限抗震能力,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浩口重力坝5号坝段的极限抗震能力。(本文来源于《云南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3期)
吴健雄[8](2019)在《结构抗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描述地震全过程的结构变形、内力及性能表现,对整体计算模型及单元、恢复力模型、地震输入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合理性的计算结果,提高了抗震设计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赵填椋[9](2019)在《城市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拥有复杂的地下结构体系,地铁、地铁车站、隧道、综合管廊等,这些综合设施支撑着城市日常运转,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尤为重要。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地下结构抗震性能优于地上结构,自上世纪以来发生的几次大地震,都对地下结构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城市地下结构都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密集度高;同时其上方存在较复杂的地上结构,导致了城市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是需要考虑存复杂的"城市效应"。经过多年的发展,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已经日渐成熟,无论是拟静力方法或是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都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6期)
雷楠[10](2019)在《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个地震频发的区域,最近一百年的七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了十五次之多,我国国土占地41%的区域处于地震基本烈度七级以上。地震的发生会严重的影响到桥梁结构,带来无法修复的损伤。本篇论文结合以往的经验,分析了五种在地震中经常出现的桥梁破坏形式,并对桥梁的抗震设计进行了相关描述,总结了提高抗震等级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给桥梁设计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给桥梁设计的发展带来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06期)
抗震分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反应谱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在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约束下的差异,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某电抗器装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依据国家标准《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分别采用谱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对结构在烈度为9度的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验证该电抗器装置是否符合抗震设计标准,比较基于抗震设计规范下2种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时程分析法的计算结果更为保守,安全裕度更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分析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王逸庶,瞿翔,刘敏.连续刚构箱梁桥抗震能力分析方法[J].四川建筑.2019
[2].李丽娟,张毅雄,刘贞谷,石凯凯,陈建国.基于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任玉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相关问题及设计方法分析[J].江西建材.2019
[4].田伟新,张晗亮,聂大巍.面向抗震防灾规划的建筑物震害评估方法分析[J].山西建筑.2019
[5].徐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
[6].徐琨鹏,景立平,宾佳.四种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简化分析方法对比[J].震灾防御技术.2019
[7].杨磊.重力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云南水力发电.2019
[8].吴健雄.结构抗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9].赵填椋.城市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
[10].雷楠.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