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粒子氧化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气液相平衡,碳酸氢钠溶液分解
粒子氧化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汤芹,吴文中[1](2019)在《密闭容器中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溶液的粒子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碳酸氢钠溶液常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以及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事实和相关学科理论,预测并设计实验实现了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溶液不混合而发生作用得到碳酸钠溶液的结果,深刻解读了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溶液在密闭容器发生作用得到碳酸钠溶液的粒子行为和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9期)
孙斌,潘金,张晓玉,崔小翠,柴金岭[2](2017)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四氢呋喃/水微乳液体系相行为及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四氢呋喃为"双溶剂",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为油相,构筑了一种新的BmimPF_6/四氢呋喃/水叁元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SFME)体系。绘制了该体系的叁元相图(图1a),由电导率法,循环伏安法等方法对该体系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该体系的单相区,存在水包离子液体(IL/W),双连续(B.C.),离子液体包水(W/IL)叁种微观结构。选取该体系中的W/IL区域,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球状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图1b)。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若固定水的质量分数不变,改变离子液体与四氢呋喃的比例,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粒径进行有效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分会: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期刊2017-07-24)
孙斌,潘金,张晓玉,崔小翠,柴金岭[3](2017)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四氢呋喃/水微乳液体系相行为及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四氢呋喃为"双溶剂",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为油相,构筑了一种新的BmimPF_6/四氢呋喃/水叁元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SFME)体系。绘制了该体系的叁元相图(图1a),由电导率法,循环伏安法等方法对该体系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该体系的单相区,存在水包离子液体(IL/W),双连续(B.C.),离子液体包水(W/IL)叁种微观结构。选取该体系中的W/IL区域,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球状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图1b)。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若固定水的质量分数不变,改变离子液体与四氢呋喃的比例,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粒径进行有效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六分会: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期刊2017-07-24)
张光春,邱健,邢海平,李明罡,唐涛[4](2016)在《纳米粒子对于LLDPE/PS共混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聚合物材料通过共混改性、复合改性以及发泡成型均是提升材料性能、拓展应用领域的重要途经。将上述途径进行组合,有望制备出高性能的聚合物轻质材料,在减重、节能减排以及节约资源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聚合物共混物中填充纳米粒子后,纳米粒子在各个相区中的分布往往是非均一的,同时对共混物相形态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纳米填料的加入将对材料性能与结构(熔体强度、结晶度、界面状态等),进而影响发泡过程(溶解度与扩散系数、泡孔(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1)
金君,于浩,高小玲,徐娜,齐广才[5](2016)在《双酚A在纳米氧化铜粒子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纳米氧化铜粒子修饰玻碳电极(Nano-Cu O/GCE),采用扫描电镜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双酚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表面纳米氧化铜粒子分布均匀,对双酚A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在优化条件下,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双酚A的线性范围为0.2~4.0μmol/L,检出限为50 nmol/L,并已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6年04期)
陈晓露,孙慧,韩霞,刘洪来,胡英[6](2015)在《无规共聚物接枝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pH调控的溶液聚集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一锅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温度响应性纳米粒子,即二氧化硅-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SiO_2-g-(PNIPAM-co-PDMAEMA))球形纳米聚合物刷。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形貌进行了考察,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核壳结构及均一的高分子层厚度。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产物的化学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和动态光散射(DLS)对聚合物刷在不同pH条件下的温度响应性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微观尺度上发生多重相转变过程,pH可诱导产生不同的聚集行为,即中性条件下"收缩-收缩-聚集",碱性条件下"组装-收缩/聚集"。(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二分会)》期刊2015-07-17)
刘西强,杨伟,杨鸣波,谢邦互[7](2013)在《熔体状态下PA6/ABS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行为以及二氧化硅粒子对共混物的形貌稳定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共混是获得新材料的简单有效方法。由于大多数聚合物在热力学上是不相容的,共混通常会导致相分离的发生。基体/分散相结构和双连续结构是两种最常见的共混物形貌。然而通过熔融共混得到的形态结构通常是处于热力学非稳态的,在界面张力的驱使下,共混物会自发地减小界面面积,向热力学稳定态的形态结构转变,从而导致相尺寸增大,即发生(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期刊2013-10-12)
夏天,黄亚江,李楠,杨其,李光宪[8](2011)在《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对PS/PVME共混物相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聚苯乙烯(PS)与聚乙烯基甲基醚(PVME)二者玻璃化温度相差100oC以上,这使得PS/PVME体系在深度淬火下具有明显的动力学不对称性,具有发生粘弹相分离的前提条件[1]。粘弹相分离过程中会生成含量较少一相的瞬态网络结构,这一特征结构可用来制备高分子分散液晶、膜过滤器、发泡塑料等[2,3]功能材料。无机纳米填料对各种高分子材料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流变、形态或机械性能的改性剂。研究表明,无机纳米填料也会对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分离热力学及动力学产生影响。但以往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由两种动力学对称的组分构成的高分子共混体系,对于类似PS/PVME这种具有动力学不对称性的体系涉及较少。(本文来源于《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5-17)
陈锡安,王舜,林娟娟,刘爱丽,黄少铭[9](2011)在《Pd纳米粒子敏化的纳米单层TiO_2-Ru(Ⅱ)螯合物修饰电极对单磷酸鸟苷的电催化氧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B膜技术可控制备了纳米单层的二氧化钛-有机钌螯合物杂化膜,并研究了上述无机-有机杂化膜修饰电极在Pd纳米粒子敏化后对单磷酸鸟苷(GMP)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纳米单层TiO2/[Ru(phen)2(dC18bpy)]2+(简称为TiO2-Ru)杂化膜的平均厚度为(3.2±0.5)nm;(2)在光照条件下TiO2-Ru杂化膜能有效催化还原[Pd(NH3)4]2+形成粒径位于20~200nm之间的Pd纳米粒子;(3)纳米单层TiO2-Ru/Pd杂化膜能高效催化氧化具有供电子能力的单磷酸鸟苷(GMP),与纳米单层TiO2-Ru杂化膜修饰的ITO电极(ITO/TiO2-Ru)相比,当工作电压为1200mV时,ITO/TiO2-Ru/Pd电极在含有1×10-3molL-1GMP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单位面积的催化氧化电流提高了约36倍;(4)Pd纳米粒子的引入消除了金属钌螯合物中配体对电子传递的阻碍作用,改变了电子传递途径,从而有效减少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杂化膜修饰电极(ITO/TiO2-Ru/Pd)的电子传递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1年03期)
黄启华,王立世[10](2010)在《钛酸盐纳米管/叁氧化钨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各了钛酸盐纳米管/叁氧化钨纳米粒子复合材料(TNTs-WO_3)修饰电极,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1 mol/L pH 7.4 KH_2PO_4/K2HPO_4-0.01 mol/L叁丙胺(TPA)溶液中,通氮气30 min,TNTs-WO_3纳米复合材料在1.0 V有稳定的、良好的ECL行为。(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11月增刊3——第四届广东省分析化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2-02)
粒子氧化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四氢呋喃为"双溶剂",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为油相,构筑了一种新的BmimPF_6/四氢呋喃/水叁元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SFME)体系。绘制了该体系的叁元相图(图1a),由电导率法,循环伏安法等方法对该体系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该体系的单相区,存在水包离子液体(IL/W),双连续(B.C.),离子液体包水(W/IL)叁种微观结构。选取该体系中的W/IL区域,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球状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图1b)。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若固定水的质量分数不变,改变离子液体与四氢呋喃的比例,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粒径进行有效调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子氧化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汤芹,吴文中.密闭容器中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溶液的粒子行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
[2].孙斌,潘金,张晓玉,崔小翠,柴金岭.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四氢呋喃/水微乳液体系相行为及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分会: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2017
[3].孙斌,潘金,张晓玉,崔小翠,柴金岭.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四氢呋喃/水微乳液体系相行为及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六分会: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2017
[4].张光春,邱健,邢海平,李明罡,唐涛.纳米粒子对于LLDPE/PS共混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行为的影响[C].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5].金君,于浩,高小玲,徐娜,齐广才.双酚A在纳米氧化铜粒子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J].分析试验室.2016
[6].陈晓露,孙慧,韩霞,刘洪来,胡英.无规共聚物接枝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pH调控的溶液聚集行为[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二分会).2015
[7].刘西强,杨伟,杨鸣波,谢邦互.熔体状态下PA6/ABS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行为以及二氧化硅粒子对共混物的形貌稳定作用[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2013
[8].夏天,黄亚江,李楠,杨其,李光宪.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对PS/PVME共混物相行为的影响[C].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9].陈锡安,王舜,林娟娟,刘爱丽,黄少铭.Pd纳米粒子敏化的纳米单层TiO_2-Ru(Ⅱ)螯合物修饰电极对单磷酸鸟苷的电催化氧化行为[J].中国科学:化学.2011
[10].黄启华,王立世.钛酸盐纳米管/叁氧化钨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研究[C].《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11月增刊3——第四届广东省分析化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