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醇胺论文-刘晶

甘醇胺论文-刘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甘醇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铜基催化剂,二甘醇,胺化,BDMAEE

甘醇胺论文文献综述

刘晶[1](2017)在《铜基催化剂的可控制合成及其二甘醇胺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二甲氨基乙基醚和二甲氨基乙氧基乙醇作为重要的聚氨酯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价格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通过二甘醇对二甲胺进行N-烷基化合成DMAEE和BDMAEE,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意义。本论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制备了 Cu-ZnO/Al2O3催化剂、narno-Cu/Al2O3催化剂和Cu-ZnO/Al2O3界面催化剂,通过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还原性能和表面化学态等理化性质的表征和对其二甘醇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的测试,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掺入的ZnO和其理化性质的关系、催化剂理化性质和其催化性能的关系。一、高分散Cu-ZnO/A1203催化剂的可控制合成及其二甘醇胺化性能本论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u/Zn比((Cu+Zn)/Al=9)和不同(Cu+Zn)/Al比(Cu/Zn=1)的Cu-ZnO/Al2O3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的Cu/Zn比及(Cu+Zn)/Al比对催化二甘醇胺化生成DMAEE和BDMAEE反应的影响,对制得的Cu-ZnO/Al2O3催化剂通过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掺入适量的ZnO可以促进Cu的分散并与Cu产生相互作用,提高二甘醇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载体A1203能促进Cu的分散,与Cu和ZnO相互作用;但Al/(Cu+Zn)比过高时,Cu和ZnO的相对含量会减小,导致二甘醇转化率降低。当Cu:Zn:Al=4.5:4.5:1时,Cu-ZnO/Al2O3催化剂的二甘醇胺化反应活性最高,二甘醇的转化率为33.8%,DMAEE和BDMAEE的选择性分别为71.3%和10.0%。二、A12O3担载的纳米铜催化剂的可控制合成及其二甘醇胺化性能本论文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溶液,将载体A1203浸渍到纳米铜溶液中制得nano-Cu/Al2O3催化剂,采用低温氮吸附、XRD、Raman、TEM、HRTEM、XPS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干燥后和焙烧后的不同浸渍次数的nano-Cu/Al2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随着浸渍次数的增加,铜含量不断增加,二甘醇的转化率也不断提高。干燥后的nano-Cu/Al2O3催化剂分散度好、颗粒尺寸小,浸渍量虽少,二甘醇转化率较好。但由于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的存在,二甘醇的转化率及对产物的选择性都低于焙烧后的nano-Cu/Al2O3催化剂。焙烧后的nano-Cu/Al2O3催化剂脱除了 CTAB,浸渍的铜含量增加,二甘醇的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提高,但颗粒尺寸也有所增加。其中,叁次浸渍焙烧后的nano-Cu/Al2O3催化剂对于二甘醇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最佳,二甘醇的转化率为23.4%,DMAEE 和 BDMAEE 的选择性分别为 77.4%和 15.2%。叁、Cu-ZnO/Al2O3界面催化剂的可控制合成及其二甘醇胺化性能本论文采用过量顺序浸渍法制备了 Cu-ZnO/Al2O3界面催化剂,研究了不同浸渍次数和浸渍顺序对Cu-ZnO/Al203界面催化剂的二甘醇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浸渍的ZnO可以促进Cu在载体上的分散,并与Cu形成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Cu-ZnO界面,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但浸渍过多的ZnO会覆盖住Cu的活性表面。在适当的Cu(NO3)2和Zn(NO3)2的浸渍次数下,改变Cu(NO3)2和Zn(NO3)2的先后浸渍顺序,对Cu-ZnO界面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先浸渍锌后浸渍铜制得的Cu(2)/ZnO(1)/Al2O3催化剂由于高活性的Cu-ZnO界面和更大的Cu活性比表面积,具有更高的二甘醇转化率;而先浸渍铜后浸渍锌制得的ZnO(1)/Cu(2)/Al203催化剂形成的Cu-ZnO界面对DMAEE和BDMAEE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其中,Cu(2)/ZnO(1)/Al2O3催化剂的目标产物收率最高,为24.1%。总之,通过共沉淀法、化学还原浸渍法和过量浸渍法均可制备得到高分散的铜基催化剂,其中化学还原浸渍法制备得到的铜基催化剂不仅分散度高且铜颗粒尺寸均一。将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应用于二甘醇胺化反应中,可知Cu作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对二甘醇胺化反应具有催化活性。掺入ZnO可与Cu形成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Cu-ZnO界面,其对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与其所处的化学环境相关。本论文中ZnO(1)/Cu(2)/Al2O3形成的Cu-ZnO界面比Cu(2)/ZnO(1)/Al2O3的Cu-ZnO界面具有更高的DMAEE和BDMAEE的选择性;Cu(2)/ZnO(1)/Al2O3 的 Cu-ZnO 界面则表现出比 ZnO(1)/Cu(2)/Al2O3形成的 Cu-ZnO 界面高得多的催化活性。通过对Cu-ZnO/Al2O3催化剂中的金属铜分散度的提高和Cu-ZnO界面的仔细剪裁将能进一步提高二甘醇胺化活性和DMAEE和BDMAEE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12-01)

史雅静,叶小明,张琪,高锐,钱超[2](2017)在《N,N-二甲基二甘醇胺合成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了环氧乙烷和二甲胺反应合成N,N-二甲基二甘醇胺并副产N,N-二甲基乙醇胺的新工艺,研究了原料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溶剂等对反应的影响,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原料摩尔比(环氧乙烷/二甲胺)为1~2,温度80℃,压力1.2 MPa,溶剂为水时,原料二甲胺转化率大于95%,环氧乙烷转化率大于80%,产物N,N-二甲基二甘醇胺与N,N-二甲基乙醇胺含量比为0~4,且此含量比随环氧乙烷/二甲胺摩尔比变大而变大,因此可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对产物分布进行调控。(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3](2014)在《安徽阜阳年产6000吨二甘醇胺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该项目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由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共分两期实施,二期新建1套年产3000吨二甘醇胺联产吗啉生产装置;年产4400吨二甘醇胺,副产1600吨吗啉。项目总投资3630万元,建设周期2014至(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4年04期)

梁玮,李镇江,张林[4](2012)在《二缩水甘油二甘醇胺封端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热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缩水甘油二甘醇胺(DGDGA)作为端-NCO型聚氨酯(PU)预聚体的封端剂,合成出了具有高反应活性的二缩水甘油二甘醇胺封端的聚氨酯(DGDGAPU)。并用其改性环氧树脂,得到了固化速度匹配、相容性好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体系。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TG研究其热性能,通过冲击、压缩等方法研究其力学性能,并用SEM分析发现其形成了交联紧密的DGDGAPU/EP网络。结果表明,在加入50%环氧树脂时体系力学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2年04期)

罗健军,刘强,李镇江,孙鹏,张勇[5](2011)在《二缩水甘油二甘醇胺封端的聚氨酯型深冷胶黏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新方法来提高环氧封端聚氨酯固化速率和室温以上拉伸剪切强度。先以二甘醇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二缩水甘油二甘醇胺(DGDGA),并用FT-I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再以自制的DGDGA对异氰酸酯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封端,合成了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缩水甘油胺型聚氨酯(GAPU),用FT-IR及DSC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滴定分析确定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的羟值、环氧值和异氰酸酯值。最后采用间苯二甲胺对GAPU预聚体进行固化,并分别测试了室温、60℃及-196℃对铝-铝的拉伸剪切强度,其中以PTMG2000基GAPU在-196℃的拉伸剪切强度最好,高达25.10MPa。(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1年04期)

李付刚,李文骁,刘宝文[6](2008)在《2,5-二乙酰乙酰氨基苯磺酸叁二甘醇胺盐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2,5-[双-N-(乙酰乙酰)氨基]苯磺酸的叁二甘醇盐为一种新型的偶氮染料中间体,用其合成的新型染料主要适合纤维物和印刷,尤其是纸和棉花,这种染料有良好的亮度和着色度。(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08年Z1期)

郑晓云[7](1993)在《二甘醇胺吸收硫醇的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50℃下,用50%二甘醇胺水溶液从气体中吸收硫醇.在二甘醇胺水溶液中硫醇类浓度为0.5g/L时,气体中的硫醇浓度从500降至20g/m~3(96%脱除率),但是当二甘醇胺水溶液含0.85g/L时,它降到30g/m~3.进一步增加二甘醇胺水溶液中硫醇浓度使达到1.57g/L时,则吸收率降低,气体中的硫醇含量增加达75g/m~3.(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1993年01期)

王之德[8](1984)在《一种省能的脱硫新方法——二甘醇胺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述二甘醇胺(DGA)脱硫法是国外六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它具有吸收容量大、适应范围广、投资省、能耗低、生产费用少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天然气、液体丙烷和轻质液态烃的脱硫.(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1984年03期)

王之德[9](1984)在《一种省能的脱硫新方法——二甘醇胺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甘醇胺(DGA)法是国外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脱硫法,它具有吸收容量大、适用范围广、投资省、能耗低、生产费用少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天然气、液体丙烷和轻质液态烃的脱硫。DGA法脱硫新工艺是由美国弗卢尔(Fluor)公司开发成功的。(本文来源于《化工厂设计》期刊1984年02期)

R.W.Bucklin[10](1983)在《用二甘醇胺法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1973年后,世界性能源费用的增加,改变了酸性气体加工装置工艺设计和工艺选择的依据。改进后的Econamine工艺是一项既节省投资,又减少能耗的新进展。这项工艺不但能用于新建装置,而且适用于改建的气体加工装置。本文重点介绍了二甘醇胺法(DGA)的新进展,论述了二甘醇胺的重要特性和加工能力,并概述了工艺选择的基本要点,给出了改进后的二甘醇胺法和普通胺法的一些对比数据。(本文来源于《油田地面工程》期刊1983年01期)

甘醇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发了环氧乙烷和二甲胺反应合成N,N-二甲基二甘醇胺并副产N,N-二甲基乙醇胺的新工艺,研究了原料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溶剂等对反应的影响,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原料摩尔比(环氧乙烷/二甲胺)为1~2,温度80℃,压力1.2 MPa,溶剂为水时,原料二甲胺转化率大于95%,环氧乙烷转化率大于80%,产物N,N-二甲基二甘醇胺与N,N-二甲基乙醇胺含量比为0~4,且此含量比随环氧乙烷/二甲胺摩尔比变大而变大,因此可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对产物分布进行调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醇胺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晶.铜基催化剂的可控制合成及其二甘醇胺化性能[D].扬州大学.2017

[2].史雅静,叶小明,张琪,高锐,钱超.N,N-二甲基二甘醇胺合成新工艺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7

[3]..安徽阜阳年产6000吨二甘醇胺项目[J].乙醛醋酸化工.2014

[4].梁玮,李镇江,张林.二缩水甘油二甘醇胺封端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热力学性能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2

[5].罗健军,刘强,李镇江,孙鹏,张勇.二缩水甘油二甘醇胺封端的聚氨酯型深冷胶黏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1

[6].李付刚,李文骁,刘宝文.2,5-二乙酰乙酰氨基苯磺酸叁二甘醇胺盐的合成[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8

[7].郑晓云.二甘醇胺吸收硫醇的可能性[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3

[8].王之德.一种省能的脱硫新方法——二甘醇胺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84

[9].王之德.一种省能的脱硫新方法——二甘醇胺法[J].化工厂设计.1984

[10].R.W.Bucklin.用二甘醇胺法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英文)[J].油田地面工程.1983

标签:;  ;  ;  ;  

甘醇胺论文-刘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