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磁性能论文-王佳丽,诸葛凯,应耀,楼煌辉,李旺昌

高温磁性能论文-王佳丽,诸葛凯,应耀,楼煌辉,李旺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温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nZn铁氧体,功率损耗,饱和磁感应强度,磁导率

高温磁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丽,诸葛凯,应耀,楼煌辉,李旺昌[1](2018)在《高温高频低功耗MnZn功率铁氧体制备及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了一种具有较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并且在MHz频率下仍保持较低功耗Pcv的新型MnZn功率铁氧体,分析了不同频率下材料的损耗机制。与3F4相比,本材料在100℃下,30 mT/1 MHz及10 mT/3 MHz下,Pcv分别为60和115 k W/m~3,低于3F4的135和225 k W/m~3;且本材料Pcv-T(10 mT/3 MHz)曲线平缓,但磁导率偏低;可适用于3 MHz以下频段,促进高频开关电源的小型化。磁谱曲线表明,材料截止频率为8.2 MHz;在3 MHz/10 mT条件下,25、80和120℃的Pcv分别为106、112和116 k W/m~3;25和100℃时,Bs分别为519和453 mT。(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8年05期)

张丽[2](2018)在《含Ge的FeCo基纳米晶合金结构及高温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掺杂Ge的(Fe_(0.9)Co_(0.1))_(73.5)Si_(13.5)B_(9-x)Nb_3Cu_1Ge_x(x=0,1,3)和(Fe_(0.8)Co_(0.2))_(73.5-x)Si_(17.5)B_5Nb_3Cu_1Ge_x(x=0,0.5,1)两个系列的纳米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高温软磁特性。实验中采用差式热量扫描法(DSC)测量淬态合金的晶化温度;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析淬态和纳米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利用实验室自制的高温磁导率测量仪获得非晶态合金的居里温度(T_c~(am))以及初始磁导率(μ_i)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主要分析了(Fe_(0.9)Co_(0.1))_(73.5)Si_(13.5)B_(9-x)Nb_3Cu_1Ge_x(x=0,1,3)中Ge替代B以及(Fe_(0.8)Co_(0.2))_(73.5-x)Si_(17.5)B_5Nb_3Cu_1Ge_x(x=0,0.5,1)中掺杂Ge对合金的微观结构以及高温软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_(0.9)Co_(0.1))_(73.5)Si_(13.5)B_(9-x)Nb_3Cu_1Ge_x(x=0,1,3)系列合金中,用Ge替代B,合金的非晶居里温度随着Ge元素的增加出现下降的现象,淬态合金的初始晶化温度T_(x1)和第二晶化温度T_(x2)先上升后下降,晶化间隔温度ΔT_x(ΔT_x=T_(x2)-T_(x1))随着Ge的增加逐渐增大,(Fe_(0.9)Co_(0.1))_(73.5)Si_(13.5)B_6Nb_3Cu_1Ge_3的晶化温度间隔比不含Ge的(Fe_(0.9)Co_(0.1))_(73.5)Si_(13.5)B_9Nb_3Cu_1合金增大了51℃。通过对(Fe_(0.9)Co_(0.1))_(73.5)Si_(13.5)B_6Nb_3Cu_1Ge_3样品的循环退火发现600℃退火的样品表现出最优异的磁特性,其初始磁导率在室温和高温都能保持最高值,在加热温度为550℃时,初始磁导率仍能保持在1000以上(10KHz)。(Fe_(0.9)Co_(0.1))_(73.5)Si_(13.5)B_6Nb_3Cu_1Ge_3合金在500-650℃区间退火后的XRD结果表明,600℃退火可使合金具有较高的晶化相体积分数和较薄的非晶层厚度并没有析出硬磁相,有效增强了晶粒间交换耦合作用。在(Fe_(0.8)Co_(0.2))_(73.5)Si_(17.5)B_5Nb_3Cu_1合金中掺杂少量的Ge得到了(Fe_(0.8)Co_(0.2))_(73.5-x)Si_(17.5)B_5Nb_3Cu_1Ge_x(x=0,0.5,1)系列合金,该系列合金随着Ge含量的增加,非晶居里温度逐渐升高,初始晶化温度逐渐下降,晶化温度间隔逐渐增大。其中,(Fe_(0.8)Co_(0.2))_(72.5)Si_(17.5)B_5Nb_3Cu_1Ge_1合金表现出最高的居里温度和最大的晶化温度间隔。对(Fe_(0.8)Co_(0.2))_(73.5-x)Si_(17.5)B_5Nb_3Cu_1Ge_x(x=0,1)进行循环退火发现,合金在650℃退火后具有最优异的软磁特性。同时对(Fe_(0.8)Co_(0.2))_(73.5-x)Si_(17.5)B_5Nb_3Cu_1Ge_x(x=0,0.5,1)系列合金进行650℃真空退火并测量其初始磁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观察到(Fe_(0.8)Co_(0.2))_(72.5)Si_(17.5)B_5Nb_3Cu_1Ge_1合金不仅室温具有最高的初始磁导率的值(~14000),高温磁导率也得到明显改善,在630℃时μ_i可以保持到1000(10KHz)。(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建,程星华,周磊,刘涛,喻晓军[3](2018)在《晶界扩散Dy钕铁硼的高温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晶界扩散Dy元素将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牌号从39SH提高至39UH,并与传统合金化工艺添加Dy制备的39UH磁体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经过Dy晶界扩散处理后磁体的室温矫顽力由1677kA/m增加至2218kA/m,磁体Dy的质量分数从3.49%增加至4.09%,Dy使用量比传统合金化方法制备的39UH磁体节约了16.3%。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扩散磁体中Dy高浓度富集在晶界附近,明显不同于Dy元素呈弥散分布的合金化样品。在室温至180℃范围内晶界扩散磁体的室温矫顽力、高温矫顽力以及矫顽力温度系数均优于合金化高重稀土对比样品。室温至180℃不同温度烘烤实验表明,未处理磁体在150℃以上开始出现大幅度不可逆磁通密度衰减,而扩散处理样品和39UH比较样品则均比较稳定。进一步研究显示,经过晶界扩散处理后大幅度提高了样品矫顽力,在开路烘烤实验过程中样品工作点仍能处于拐点以上,避免了高温热退磁。(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2期)

冯艳萍[4](2017)在《Zr对耐高温2:17型SmCo磁体力学服役特性及磁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7型SmCo稀土永磁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优异的温度稳定性及耐腐蚀性,成为了微波通信、航天航空、军事军工等应用领域的首选材料。近年来,随着科技装备的不断发展,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需求不断提高,这对钐钴磁体的高温磁性能及服役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钐钴磁体微结构与磁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密切关系,本论文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备获得烧结Sm(CobalFe0.09Cu0.09Zrx)7.68(x=0.020,0.025,0.030,0.035)磁体,利用Zr元素对2:17型钐钴磁体胞状结构和片状相的调控作用,研究了片状相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磁体耐高温特性、力学性能、热电特性的影响作用。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合金成分中Zr含量对磁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变化的影响。微观组织结构研究发现:随着Zr含量的增多,片状相密度增加,胞状组织结构细化。片状相密度从x=0.020为~0.04 nm-1增加至x=0.030为~0.06 nm-1;胞状结构尺寸从0.020为83.88nm细化至x=0.030为58.16nm。当Zr含量大于0.030时,基体中逐渐沉淀析出更多的Zr6(Co,Fe)23杂相。磁性能表征表明:在室温~773K时,随着Zr含量的增加,退磁曲线的方形度改善,矫顽力先增加后降低,在x=0.030时达到最大值,此时具有较好的磁性能为Br=9.48 kGs,Hcj=30.17 kOe,(BH)m=21.79 MGs;当温度达到773K时,随Zr含量的增加矫顽力单调增加,这表明Zr具有稳定高温相结构的作用,同时矫顽力由钉扎机制逐渐转变为形核机制。(2)研究了微观组织结构对磁体的力学各向异性及断裂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力学各向异性与片状结构有关,而与胞状结构结构及沉淀析出的第二相与磁体整体的力学强度有关。通过SEM观察断口形貌均呈现河流、台阶状的花样,表现解理脆性断裂的特征;进一步利用压痕法分析裂纹扩展形貌发现,裂纹终止或绕开氧化物表现较强的力学强度,而在沉淀析出Zr6(Co,Fe)23相及孔洞处易于形成微裂纹表现较弱的强度。通过抗弯强度分析表明,磁体的力学强度表现各向异性,随Zr含量的增加力学各向异性趋于各向同性,且在x≈0.0285处出现各向异性反转;同时,随Zr含量的增加,⊥C轴方向的抗弯强度逐渐增加,说明片层之间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磁体的力学强度。(3)通过热膨胀、热导率及电阻率的分析,研究了Zr含量对Sm2Co17磁体热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Zr含量下,磁体的热膨胀均呈现各向异性,且随Zr含量的增加,热膨胀各向异性差(35)L逐渐增大。在同一Zr含量下,随温度升高金属导热系数增加使得热导率增大;在不同的Zr含量下,当x<0.030时,呈现各向异性;当x≥0.030时,呈现各向同性。在//C轴及⊥C轴方向,电阻率表现各向异性且随Zr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大半径原子Zr取代Co原子引起晶格点阵结构畸变(2:17相的a增大,c减少;1:5相的a减少,c增大),使得原子之间的距离及振幅发生变化,导致Sm2Co17磁体热电特性随Zr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7-03-24)

黄斌,周涛,张则杰,程迪夫,田晨光[5](2016)在《热轧轧制温度对高温HiB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热轧轧制温度下的板坯高温加热HiB硅钢热轧板和常化板的金相组织、第二相夹杂物和表面氧化层,并结合最终产品磁性能,进一步总结出热轧轧制温度对于高温加热板坯HiB硅钢磁性能的影响机理。(本文来源于《2016国产高性能电工钢生产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8-25)

党宁,张文康,李志超,孙强[6](2016)在《高温退火工艺对CGO硅钢Goss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温板坯加热技术生产CGO硅钢的高温退火工艺进行研究,对比了3种不同的一次保温工艺对最终Goss织构的影响,并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了高温退火试样的晶粒取向、晶粒尺寸和磁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00℃保温20 h的一次保温工艺可以获得最佳的磁性能;高温退火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越大、组织越均匀,越有利于降低铁损、提高磁感应强度。(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6年01期)

彭龙,涂小强,李乐中,王瑞[7](2014)在《SmCo_7永磁薄膜的高温磁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Mo为衬底在Si(100)基片上沉积SmCo7永磁薄膜的高温磁学性能。结果表明,高温老化处理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和磁性能没有显着影响。根据趋近饱和定律和薄膜的高温磁化曲线,获得了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1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该关系说明随着温度的增加,SmCo晶粒的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坏。此外,薄膜磁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适当,可以满足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4年10期)

朱正吼,尹镭,胡琴,宋晖[8](2014)在《高温氧化对铁基非晶Fe_(78)Si_9B_(13)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高温氧化对铁基非晶Fe78Si9B13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Fe78Si9B13合金带材经高温氧化处理后,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度约为10μm的高电阻率铁的氧化物层;Fe78Si9B13合金高温氧化磁化变得困难,且饱和磁感应强度Bs由氧化前的Bs=1.42~1.46 T下降到氧化后的Bs=1.29~1.38 T。同时,对非晶Fe78Si9B13合金带材经高温氧化处理后磁化困难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田世龙,马毅龙,孙建春,李春红[9](2012)在《高温退火对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Co合金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1J22型Fe-Co软磁合金进行高温退火实验,并研究了其质量、磁性能随退火温度及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在500℃以下退火时,质量无明显增加且磁体磁性能并无降低;而当合金在500℃以上退火后,合金增重速率增加,且磁性能明显下降。当合金在600℃退火后,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Bs降至2178mT,矫顽力Hc增至76.1A/m。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高温退火后合金晶粒尺寸及形貌无明显变化,而合金表面完全生成Fe3O4。合金磁性能的降低是由氧化物的增多及杂质的引入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2年S1期)

黄俊,张东涛,王剑侠,刘卫强,岳明[10](2012)在《高温稀土永磁体Sm(Co_(bal)Fe_(0.09)Cu_(0.09)Zr_(0.03))_(7.69)磁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Sm(CobalFe0.09Cu0.09Zr0.03)7.69稀土永磁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磁体的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剩磁Br、内禀矫顽力Hcj及最大磁能积(BH)max都先增加后降低。磁体的综合磁性能在烧结温度为1230℃时最优,室温下Br、Hcj和(BH)max分别达到10.40kGs、25.16kOe和25.88MGOe,且1230℃烧结磁体的温度稳定性较好,有望应用在500℃的工作环境中。(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高温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了掺杂Ge的(Fe_(0.9)Co_(0.1))_(73.5)Si_(13.5)B_(9-x)Nb_3Cu_1Ge_x(x=0,1,3)和(Fe_(0.8)Co_(0.2))_(73.5-x)Si_(17.5)B_5Nb_3Cu_1Ge_x(x=0,0.5,1)两个系列的纳米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高温软磁特性。实验中采用差式热量扫描法(DSC)测量淬态合金的晶化温度;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析淬态和纳米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利用实验室自制的高温磁导率测量仪获得非晶态合金的居里温度(T_c~(am))以及初始磁导率(μ_i)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主要分析了(Fe_(0.9)Co_(0.1))_(73.5)Si_(13.5)B_(9-x)Nb_3Cu_1Ge_x(x=0,1,3)中Ge替代B以及(Fe_(0.8)Co_(0.2))_(73.5-x)Si_(17.5)B_5Nb_3Cu_1Ge_x(x=0,0.5,1)中掺杂Ge对合金的微观结构以及高温软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_(0.9)Co_(0.1))_(73.5)Si_(13.5)B_(9-x)Nb_3Cu_1Ge_x(x=0,1,3)系列合金中,用Ge替代B,合金的非晶居里温度随着Ge元素的增加出现下降的现象,淬态合金的初始晶化温度T_(x1)和第二晶化温度T_(x2)先上升后下降,晶化间隔温度ΔT_x(ΔT_x=T_(x2)-T_(x1))随着Ge的增加逐渐增大,(Fe_(0.9)Co_(0.1))_(73.5)Si_(13.5)B_6Nb_3Cu_1Ge_3的晶化温度间隔比不含Ge的(Fe_(0.9)Co_(0.1))_(73.5)Si_(13.5)B_9Nb_3Cu_1合金增大了51℃。通过对(Fe_(0.9)Co_(0.1))_(73.5)Si_(13.5)B_6Nb_3Cu_1Ge_3样品的循环退火发现600℃退火的样品表现出最优异的磁特性,其初始磁导率在室温和高温都能保持最高值,在加热温度为550℃时,初始磁导率仍能保持在1000以上(10KHz)。(Fe_(0.9)Co_(0.1))_(73.5)Si_(13.5)B_6Nb_3Cu_1Ge_3合金在500-650℃区间退火后的XRD结果表明,600℃退火可使合金具有较高的晶化相体积分数和较薄的非晶层厚度并没有析出硬磁相,有效增强了晶粒间交换耦合作用。在(Fe_(0.8)Co_(0.2))_(73.5)Si_(17.5)B_5Nb_3Cu_1合金中掺杂少量的Ge得到了(Fe_(0.8)Co_(0.2))_(73.5-x)Si_(17.5)B_5Nb_3Cu_1Ge_x(x=0,0.5,1)系列合金,该系列合金随着Ge含量的增加,非晶居里温度逐渐升高,初始晶化温度逐渐下降,晶化温度间隔逐渐增大。其中,(Fe_(0.8)Co_(0.2))_(72.5)Si_(17.5)B_5Nb_3Cu_1Ge_1合金表现出最高的居里温度和最大的晶化温度间隔。对(Fe_(0.8)Co_(0.2))_(73.5-x)Si_(17.5)B_5Nb_3Cu_1Ge_x(x=0,1)进行循环退火发现,合金在650℃退火后具有最优异的软磁特性。同时对(Fe_(0.8)Co_(0.2))_(73.5-x)Si_(17.5)B_5Nb_3Cu_1Ge_x(x=0,0.5,1)系列合金进行650℃真空退火并测量其初始磁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观察到(Fe_(0.8)Co_(0.2))_(72.5)Si_(17.5)B_5Nb_3Cu_1Ge_1合金不仅室温具有最高的初始磁导率的值(~14000),高温磁导率也得到明显改善,在630℃时μ_i可以保持到1000(10KHz)。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温磁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王佳丽,诸葛凯,应耀,楼煌辉,李旺昌.高温高频低功耗MnZn功率铁氧体制备及磁性能[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8

[2].张丽.含Ge的FeCo基纳米晶合金结构及高温磁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

[3].李建,程星华,周磊,刘涛,喻晓军.晶界扩散Dy钕铁硼的高温磁性能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18

[4].冯艳萍.Zr对耐高温2:17型SmCo磁体力学服役特性及磁性能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7

[5].黄斌,周涛,张则杰,程迪夫,田晨光.热轧轧制温度对高温HiB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研究[C].2016国产高性能电工钢生产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16

[6].党宁,张文康,李志超,孙强.高温退火工艺对CGO硅钢Goss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6

[7].彭龙,涂小强,李乐中,王瑞.SmCo_7永磁薄膜的高温磁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

[8].朱正吼,尹镭,胡琴,宋晖.高温氧化对铁基非晶Fe_(78)Si_9B_(13)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

[9].田世龙,马毅龙,孙建春,李春红.高温退火对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Co合金磁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2

[10].黄俊,张东涛,王剑侠,刘卫强,岳明.高温稀土永磁体Sm(Co_(bal)Fe_(0.09)Cu_(0.09)Zr_(0.03))_(7.69)磁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2

标签:;  ;  ;  ;  

高温磁性能论文-王佳丽,诸葛凯,应耀,楼煌辉,李旺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